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82KB ,
资源ID:990380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9038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河南省南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河南省南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河南省南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卷 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打击了贵族政治 B推动了社会转型C有利于中央集权 D建立了官僚政治【考点】郡县制;雅典民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 【解析】克利斯提尼改革创立了五百人议事会,用地域部落代替了原来的血缘部落,冲击了贵族的统治,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

2、制,取代分封制,实际是用官僚政治取代原来的贵族政治,打击了贵族的统治,故A项正确;雅典的克里斯提尼改革和秦朝郡县制均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故B项错误;秦朝的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雅典作为城邦国家,其改革主要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故C项错误;官僚政治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属于建立官僚政治,雅典的改革建立的是民主政治,而非官僚政治,故D项错误。【答案】A2对人的强调使智者学派谴责奴隶制度和战争,并支持民众的大部分事业。但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令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的主要原因是智者

3、学派()A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B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C强调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D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 【解析】根据材料中“对人的强调使智者学派谴责奴隶制度和战争,并支持民众的大部分事业”可见对智者学派的人文主张持肯定态度,所以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不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因此导致保守派的顾忌,故B项正确;强调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认为人是超越自然的,属于人文主义的主张,不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决定作用,否定神的意志,具有进步意义,故D项错误。【答案】B3某学

4、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商业危机” D“工业革命”【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商业革命 【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的意大利”“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可知所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引起了“商业革命”,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导致意大利的经济地位衰落,故A项正确;“价格革命”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市场,导致欧洲的金银价格下降,与题意

5、不符,故B项错误;“商业危机”是指奥斯曼帝国阻断了原来的欧亚商路,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4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考点】宗教改革 【解析】根据材料中“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讲不仅仅是反对教皇的宗教斗争,故A项错误;材料中“一

6、个富有的世俗君主”指的是教皇的腐败,并不仅仅是反对君主制度,故B项不正确;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皇的统治,不是反对宗教,故C项错误;材料中“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教皇已经成为封建势力的代表,因此进行宗教改革实质是资产阶级以宗教改革为名进行的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故D项正确。【答案】D5钱满素在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中写道: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

7、行动。下列对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 A猜疑的实质是权力的相互制衡 B政府分权和制衡降低行政效率 C总统对国会负责避免盲目行动 D联邦制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分权制衡 【解析】根据材料中“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体现出美国政府中权力的分权制衡,故A项正确;B项中降低行政效率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美国总统对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故C项错误;联邦制强调的是联邦政府至上,不是中央和地方的相互制衡,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615世纪末教皇以穿过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附近的子午线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两半球内新发现的土地分别划归两个最

8、先开辟新航路的欧洲国家。这两个国家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 B法国和西班牙 C荷兰和英国 D法国和英国【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根据材料中“15世纪末”“两个最先开辟新航路的欧洲国家”可以判断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故A项正确;荷兰、法国、英国都是后起的殖民国家,故B、C、D项都是错误的。【答案】A7社会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以下符合社会契约论内涵的是() A只有完全听从理智指导的人才是自由的人 B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C国家的政治权力起源于构成社会的人们的相互同意 D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考点】启蒙运动社会契约论 【解析】社会契

9、约论是指统治者要遵守社会的公共意志,A项强调人的理性,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B项强调的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C项国家的政治权力起源于构成社会的人们的相互同意,即指政府必须遵守公共意志,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项强调人的理性,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C8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这种现象表明()A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 B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C工业革命加剧人们

10、私利观念 D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考点】工业革命对人的观念的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早期”这一时期西欧已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不属于社会转型时期,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可以判断他所指的是工业革命后,人们追求私利的观念增强,故C项正确;医生、律师不能同资本家划等号,故D项错误。【答案】C9“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该思潮盛行于()A新航路开辟时期 B早期殖

11、民扩张时期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考点】工业革命自由主义思潮 【解析】根据材料中“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可以判断指的是自由主义思潮。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主要由政府进行支持和控制,盛行的是重商主义思潮,故A、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增强,因此经济主张实行自由主义思想,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开始兴起,故D项错误。【答案】C10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

12、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A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 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C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普鲁士帝国宪法【解析】根据材料中“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可知当时的普鲁士具有民主的色彩,故A项正确;德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是在德国统一之后,故B项错误;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项错误;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是对英国国王地位的描述,与德国皇帝的地位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111875年,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申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

13、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该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由此可见()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断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A B C D【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制 【解析】1875年法国确立共和制后,在宪法修正案中提出“凡是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担任法国总统”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故A项错误;通过1875年宪法的颁布,法国确立起共和政体,的说法正确;通过材料中“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可以判断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保皇派和共和

14、派妥协的产物,的说法正确;材料中“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故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的说法是错误的,故B项正确。【答案】B12巴黎公社的机关报(佘报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论中说:“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据此可知() A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 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 C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D巴黎公社政权具有权力集中的特点【考点】巴黎公社 【解析】根据材料中“

15、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得出巴黎公社爆发是因为资产阶级的卖国行为,因此它的主要职责是挽救民族危亡,故A项正确;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挽救国家的命运,不是建设政权,故B项错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是历史的必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政权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A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

16、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生产能源的相对集中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出现 【解析】德国出现生产集中现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不是军国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生产集中是生产社会化导致的结果而不是能源革新的推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可以得出生产的集中促进了能源的集中,故C项正确;生产集中是扩大了规模,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轻重工业的比例,故D项错误。【答案】C14“1917年的工人实际工资只有1913年的574%,莫斯科战时主要食品价格涨了8倍半,日用品涨了11倍。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

17、争的政策和反人民的行动,激起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愤恨。”上述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广大工人群众所处的境遇每况愈下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使劳动人民获得了解放 C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越来越激起劳动人民的愤怒 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形势已经成熟【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广大工人群众所处的境遇每况愈下只是当时出现的社会现象,不能体现材料的本质,故A项错误;材料中“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政策和反人民的行动,激起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愤恨”可见劳动人民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放,故B项错误;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越来越激起劳动人民的愤怒只是材料的表象,故C项错误;材料从根本上体现了临时政府的政

18、策不符合当时人们的愿望,当时的俄国需要由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答案】D15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速15%20%。 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得到的第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西方国家在30年代主动降低对苏贷款利率的背景是()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B英德试图争取苏联结盟 C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D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26到1936年间苏联与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降低对苏贷款利率,主要是西方

19、国家自身的原因,不是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故A项错误;英国和德国与苏联是社会性质不同的国家,这一时期处于对立状态,因此不可能与苏联结盟,故B项错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上台后不久就被废止,故C项错误;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因此为缓解危机,西方国家经济主动对苏联进行贷款且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的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以缓解危机,故D项正确。【答案】D16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一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民主制度遭破坏 B金融市场被扰乱

20、 C失业人口增多 D政府财政赤字加剧【考点】罗斯福新政【解析】材料主要是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消极影响,罗斯福新政中,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度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采取措施,稳定财政金融,不属于消极影响,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采取“以工代赈”等措施,有效的解决了失业问题,故C项错误;罗斯福实行国家干预,扩大政府的财政开支,造成了财政赤字增加,符合材料中“灾难性的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17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

21、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之一。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 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C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考点】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 【解析】根据材料中列宁允许哈默在苏俄开采石棉,可以判断为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根据材料中哈默81岁时进入中国,根据时间判断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期, 故A项错误;苏联实行“一五”计划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中的

22、时间与题目相符,故C项正确;苏联实行计划经济时期是在斯大林时期及以后,中国处于“文革”时期,与题目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8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A自身实力的削弱 B冷战对抗的需要C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二战后五十年代中期,美国仍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故A项错误;二战后,美苏形成

23、两极对峙的格局,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与苏联实行对抗,因此材料中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态度的变化,说明美国减少敌对国家,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故B项正确;二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是20世纪70年代,故C项错误;材料中美国改变政策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结盟国家的斗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19“三个世界”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力量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曾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第一种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第二种美国和苏联日本、欧洲、加拿大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都认识到两极对峙中产生的新

24、兴政治力量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划分依据都以经济军事力量强弱作为划分标准都是对当时国际关系多极化的思考 A B C D【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中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力量中“三个世界”的两个划分标准中,第三世界中都看到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故正确;第二种划分标准中认为第一世界是美国和苏联,淡化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故错误;在第一种划分标准中,是按意识形态划分的,不是以经济军事力量强弱作为划分标准,故错误;两种划分中都重视日本、欧洲及亚非拉新兴政治力量,因此都体现了对当时国际关系多极化的思考,故正确,故D项正确。 【答案】C201987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

25、会发展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加速战咯”,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质的改造”的措施是()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B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C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D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考点】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析】根据材料中“1987年”可以判断指的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A项是对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属于“质的改造”,故A项正确;B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B项错误;C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国C项错误;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A21美国“怀特计划”强

26、调,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等;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两者的主张实质上反映出英美()A争夺国际金融霸权 B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C经济实力差距巨大 D力争建立相对独立金融体系【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解析】 “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并不能体现英国的金融霸权,故A项错误;二者都是站在维护自身利益基础上提出各自的主张,故B项错误;怀特主张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等,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由此可见英国与美国

27、的经济实力差距很大,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二者要求建立的是稳定的国际汇兑而非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故D项错误。【答案】C22关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指出:“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 B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的相互兼并 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D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正在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考点】经济全球化趋势跨国公司 【解析】材料强调跨国公司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业务,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

28、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不是跨国公司的相互兼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可以得出它有力的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故C项正确;跨国公司只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控制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故D项错误。【答案】C23有学者认为:“东德剧变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失调)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造成剧变。东德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因素,国内因素不过是一个次要因素。”该学者的观点()A强调

29、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C否定了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D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了东德剧变 【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东德剧变 【解析】 东德剧变的实质是社会性质的改变,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外部环境对东德剧变的决定作用,而非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东德的国有化和中央集权制不能解决70年代出现的经济问题,是从经济和政治体制两方面分析了东德的缺陷,不仅仅是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认为东德的国有化和中央集权制不能解决70年代出现的经济问题,并没有明确否定这一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东德剧变的根本原因是国际因素,国内因素不过是一个次要因素,据材

30、料分析,即指受苏联影响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不能解决世界性的结构性危机,是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了东德剧变的原因,故D项正确。 【答案】D24近代西方某一画派在创作中主张:“将个人感情趣味以及艺术才能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而不受任何形式与法制的限制”。下列作品中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日出印象C自由引导人民 D格尔尼卡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浪漫主义绘画 【解析】根据材料中“将个人感情趣味表现出来”“不受任何形式与法制的限制”可以判断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现实主义作品,故A项错误;日出印象是莫奈的印象派作品,故B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

31、德罗克罗瓦的浪漫主义作品,故项正确;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作品,不是近代画派,故D项错误。【答案】C第卷 非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4个小题,52分。第25题16分,第26题16分,第27题8分,第28题12分。25(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

32、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

33、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2分)(2)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在欧洲人心目中变化的原因。(6分)【考点】(1)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2)宋明理学;文艺复兴(3)启蒙运动【解析】(1)据材料一中“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得出重视认识社会和人自身,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据材料一中“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得出尊崇理性,追求自由。(2)第一小问据

34、材料二中“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得出宋明理学强调儒家的伦理道德,压制人的自然欲求,据材料二中“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得出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主张人的思想自由;第二小问原因从阶级看,中国的理学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而文艺复兴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服务的,从经济看,中国长期以农耕经济为基础,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3)第一小问背景从西欧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角度分析;第二小问原因一是根据材料三中中国形象的不断变换,是由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不断得到传播的结果,据材料三中“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

35、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等信息得出对中国的认识越来越客观,认识到中国的落后。【答案】(1)表现:将认识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人),强调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尊崇理性,追求自由。(2分)(2)不同:宋朝理学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西方文艺复兴提倡思想自由。(4分)原因:中国的理学服务于封建地主阶级官僚政治,以农耕经济为基础;文艺复兴服务于新兴资产阶级 以商业经济为基础。(4分)(3)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掀起反对宗教神学与封建专制的思想运动;启蒙思想家借助中国传统思想批判封建专制统治。(4分,每点2分,

36、答出其中2点即可)原因: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传播;对中国认识逐步深入,认识到中国的停滞与落后。(2分)26(16分)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一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

37、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

38、“大妥协”请回答:(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的具体表现及体现的两大原则。(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考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辛亥革命【解析】(1)抓住问题中的时间信息“光荣革命后”,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英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如1689年权利法案,1721年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以及1832年的议会改革等史实,注意回答过程中要做到史论结合,具体说

39、明这些史实是如何推动政治民主化的。(2)第一小问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中注重调节中央和地方,大州与小州,及参众两院之间的协调;第二小问原则主要体现了联邦制原则和分权制衡原则。(3)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表明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其实消极的,结合材料三中“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等史实得出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第二种观点认为“妥协”是积极的,结合材料三中“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等信息得出加速了清

40、王朝统治的结束,由材料三中“南北方的妥协”得出有利于保存革命力量。【答案】(1)推进: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限制国王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任答2点,(4分)(2)表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4分)原则: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4分)(3)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理由: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理由:加快结束清王朝的

41、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选择一个观点评述:观点2分,理由任答1点2分)27(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

42、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评

43、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8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考点】工业革命、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述,注意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性要强。如本题第一种观点,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灾难,据材料中“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得出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导致产品分配不平等,侵犯了工人的人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政治上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他们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工业革命要求以

44、整个世界作为它的市场,对外进行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灾难,同时工厂的大量出现,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第二种观点认为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因此要结合工业文明对政治、经济和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进行论述;第三种观点是利弊共存,回答时要结合前两张观点进行综合论述。【答案】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观点2分)理由: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使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公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要求两个史实,每个3分)观

45、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观点2分) 理由: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给亚非拉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客观上推动了其社会进步。(任答两点即可)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观点2分)理由: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3分)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3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签署巴黎条

46、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始了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4年,欧洲防务共同体的建立以失败告终,一体化进程受挫。 1957年,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一体化进程复兴。 1959年,英国倡导并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以抗衡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3年、欧洲法院通过判决,确立欧共体条约可直接在成员国适用的原则一一即直接效力原则。 1964年,欧洲法院通过判决,确立欧共体法律与任何国内法冲突时优于国内法一一即最高效力原则。 1965年,共同体成员国在布鲁塞尔签订合并条约,将原来各自独立的三个共同体加以合并。1967年,合并后的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3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第一次扩

47、大,丹麦、爱尔兰和荚国加入。 1979年,欧洲议会第一次直接选举,并通过驳回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预算以证明其行使权力的意愿。 材料二 第B条联盟确立下列目标: 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 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界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和持续的进步。特别通过实行一项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务的其中包括最终实现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同一性; 通过联盟公民身份的引入,加强对其成员国国民之权力和利益的保护; 发展在司法和国内事务上的紧密合作关系; 保持完全的集体一致,并以此为基础,按照第N条第2节所确定的程序,考虑本条约所引

48、入的合作政策和形式在何种程度上需要修改,以确保共同体机制和机构的有效性。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节选(1992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至70年代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背景及欧盟的目标。(7分) 【考点】(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共体 (2)欧盟的发展【解析】(1)据材料一中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1973年英国、爱尔兰等的加入得出以西欧国家为主导,由1967年欧共体成立到1979年欧洲议会的召开得出从经济一体化到欧洲一体化,从材料汇总20世纪50到70年代及“1954年,欧洲防务共同体的建立以失败告终,一体化进程受挫”得出跨度时间

49、长,过程曲折,由材料一中“1973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第一次扩大,丹麦、爱尔兰和荚国加入”等信息可以看出规模不断扩大,由材料一中“1979年,欧洲议会第一次直接选举”得出建立超国家的机构。(2)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可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于1992年,从欧洲自身看,得出欧共体的发展,各成员国的合作加强,从世界看,得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第二小问目标从材料二中“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得出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从材料二中“特别通过实行一项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务的其中包括最终实现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同一性”得出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从材料

50、二中“ 通过联盟公民身份的引入,加强对其成员国国民之权力和利益的保护”得出注重保护国民的利益,从材料二中“ 发展在司法和国内事务上的紧密合作关系”得出加强司法内务的合作,从材料二中“ 保持完全的集体一致”得出实行集体一致原则。【答案】(1)特点:以西欧国家为主导以经济一体化推动欧洲一体化;时间长,过程曲折,屡遭挑战建立超国家权利机构成员国逐渐增多,规模逐渐扩大。(每点1分)(2)背景:欧共体经济不断发展,成员国合作进一步加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每点1分)目标: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保护国民的权益;密切司法内务合作;实行集体一致原则。(每点1分)河南省南阳市

51、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卷 选择题(共48分)123456789101112ABADAACCCABA131415161718192021222324CDDDCBCACCDC1 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其实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是一样的,都是用地域关系来代替原来的血缘关系,因为“郡县制”是典型的地域关系,“分封制”则是典型的血缘关系,“血缘关系”是属于贵族政治的,所以,用地域关系来代替原来的血缘关系也就打击了

52、贵族政治,所以,二者的共同之处也就是A。2B 智者学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说明保守派反对智者派的主要原因是智者学派只注重强调人的重要性而忽视法律、道德对人的约束作用,最终会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说法正确但与上述题意不符。3A 4D 5A 6A 7C8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而材料中的时间是在19世纪早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所强调的是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体系了人的自私自利性,故B项错依

53、据材料的时间19世纪早期可以知道是工业革命以后,人民出现了严重的自私自利的现象,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任何一个劳动者而非是资本家,故D项错误。C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表明作者主张“自由主义”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积极倡导“自由主义”的经济观念,答案选C,A B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10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可以分析出议会有一定的立法权,二十五岁

54、的公民有选举权说明此时的国王不是纯粹的专制,所以本题答案选A,B、C、D不符合史实。11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意味着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这项修正案是在“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的,所以体现的是保皇派河龚和派之间的妥协,故选B。 12A 13C14DA、C 项是对题干材料信息的直接解读,不是“根本上反映”。B项与事实不符。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形势已经成熟,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故选D。15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

55、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西方国家在30年代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所以,西方国家在30年代主动降低对苏贷款利率的背景只能是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故选D。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时期的社会发展16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消极影响,D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AB C三项说法错误正好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相反,故答案选D。17C新经济政策;对外开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允许外国资本开办苏联政府暂时无力

56、经营的工厂,一段时间后将由苏联政府收回;中国改革开放后大量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答案选C。 18B19现代世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 解读材料信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力量中“三个世界”的两个划分标准中,第三世界中都看到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在第二世界中都出现了中国、日本、欧洲等新兴政治力量,所以表述正确。而在第二种划分标准中淡化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表述错误;在第一种划分中,是按照意识形态来划分的,不是以经济军事力量强弱作为划分标准,表述错误。故选:C20A考点:本题考查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依据材料“1987年”可知苏

57、联的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有关。A项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B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影响,C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综上,所以选择A项。21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由此可见并不能体现英国的金融霸权,故A项错误;二者都是站在自己的国家利益的角度提出的主张,因此真正的目的不是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故B项错误;怀特主张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等,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由此可见英国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差距很大,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怀特计划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

58、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等;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可以看出二者要求建立的是稳定的国际汇兑而非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故D项错误。22C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考查学生的信息解读和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把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分析概括,材料“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说明跨国公司强有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因此选C。其他三项都无从体现。23D24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浪漫主义绘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较小。结合所学知识,浪漫主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个人感情趣味以及艺

59、术才能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而不受任何形式与法制的限制”。 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绘画,C项正确。A、B、D三项分别属于现实主义、印象画派、现代主义风格。第卷 非选择题(共40分)25(16分)(1)表现:将认识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人),强调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尊崇理性,追求自由。(2分)(2)不同:宋朝理学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西方文艺复兴提倡思想自由。(4分)原因:中国的理学服务于封建地主阶级官僚政治,以农耕经济为基础;文艺复兴服务于新兴资产阶级 以商业经济为基础。(4分)(3)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掀起反对宗教神学与封建专制的思想运动;启蒙思想家

60、借助中国传统思想批判封建专制统治。(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原因: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传播;对中国认识逐步深入,认识到中国的停滞与落后。(2分)26(16分)参考答案:(1)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限制国王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任答2点,4分)(2)表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4分)原则: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4分)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 理由: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为

61、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3)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理由:加快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选择一个观点评述:观点2分,理由任答1点2分)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事件:1688年发动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中叶形成责任内阁制;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第(2)问注意材料二的信息,美国1787年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

62、,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因此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联系宪法的内容可知,“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之间等。第(3)问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材料三中对于这场“大妥协”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传统观点认为这场“大妥协”不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而喻大华等人则认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联系材料和相关史实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论证。27(8分)参考答案: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观点2分) 理由: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使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

63、和无产阶级,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公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要求两个史实,每个3分)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观点2分) 理由: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给亚非拉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客观上推动了其社会进步。(任答两点即可)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观点2分) 理由: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

64、;(3分)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3分)试题分析:工业文明的影响。该题属于开放式评述型试题,作答时必须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论证严谨等方面,且该题的难度较低,比较传统,学生作答时只要不自相矛盾即可。可以参考的观点主要有三个,即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28(12分)(1)以西欧国家为主导以经济一体化推动欧洲一体化;时间长,过程曲折,屡遭挑战建立超国家权利机构成员国逐渐增多,规模逐渐扩大。(每点1分)(2)背景:欧共体经济不断发展,成员国合作进一步加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每点1分)目标: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保护国民的权益;密切司法内务合作;实行集体一致原则。(每点1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