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跟踪训练: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9037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跟踪训练: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跟踪训练: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跟踪训练: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跟踪训练: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跟踪训练: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错误。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B4中国的成语或谚语往往包含很深的哲理性,下列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A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的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与之一致。A体现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体现的是联系的普遍性;D体现的是事物的发展。答案:C5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

2、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 BC D解析: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正确;说法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错误。答案:C6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于2011年8月7日发射了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

3、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 BC D解析:由材料中“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可知正确;美国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是为了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可见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正确。中的“直接动力”的说法错误;说法过于绝对。答案:B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据此回答78题。7决定的提出,是中共中央在深入研究国际、国内形势,结合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

4、做出的重大决策。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于人们改造世界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 BC D解析:决定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出现重大变革的基础上作出的,体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动力,正确,未体现,故选B。答案:B8决定的提出和贯彻、落实,必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文化建设,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高潮。这充分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B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C正确的认识会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解析:决定的提出必将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体现

5、了认识的反作用,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C9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解析:泰戈尔的话强调的是真理与谬误的联系,A项不符合题意;C项“融合”的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项亦错误。答案:B10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

6、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 BC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认识的特征和真理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组织和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对材料进行解读的能力。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体现了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同时也体现了认识具有无限性,当选。说法错误,应该是对已有理论进行辩证的否定。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故错误。选A。答案:A二、非选择题11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让人们生

7、活更加幸福的蓝图。有人认为,蓝图要变为现实,不在能知,乃在能行。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评析这一观点。解析:本题考查实践观的相关知识,作为评析(某种观点)题,要先分析其合理性,然后点明其不足,切忌用一点论分析问题。答案: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蓝图要变为现实,必须通过实践。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总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蓝图要变为现实,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题中观点肯定了实践在蓝图变为现实中的作用,但忽视了认识的指导作用。12(2012北京高考)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

8、识世界的过程。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解析:本题以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就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体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真理性的检验标准、目的与归宿等。回答的关键是按着材料原理或原理材料的模式,不能就理论说理论,或者抛开理论只谈材料。答案: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