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部分楷体汉字和甲骨文有相似性,可知D项符合题意;楷体汉字是由隶书演化而来,因此A项错误;楷书强调规范法度,因此B项错误;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文字,不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因此C项错误。答案D2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
2、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解析以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切入,是高考命题经常采取的形式。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行书”,然后迁移行书的特点、书法艺术的演变等基础知识,按照中国古代书法常识,A项为隶书;B项为楷书;D项为草书。只有C项是行书。答案C3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解析据材料可知,唐代书法中
3、“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故C正确。唐代草书没有否定楷书的法度规范,而是共存,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故D排除。答案C4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
4、标准解析据材料可知,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故C项正确。皇帝好恶不是社会对艺术的评判的决定因素,故A项排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过于绝对,故B项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故D项排除。答案C5“对文钱”为宋太宗首创,是指同一年号钱,大小、重量、形制和币文内容完全相同,但币文的书法则不同。下图为宋太宗手书“淳化元宝”真行草三枚。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政府对书法书写的重视B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C当时社会流行字体的多元化D汉字应
5、用已深入社会各领域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宋太宗个人行为,不能反映出政府对书法书写的重视,故A项错误;中国汉字源远流长,甲骨文标志着汉字的成熟,故B项错误;从宋太宗手书三种字体,可知当时字体多样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汉字深入社会各领域,故D项错误。答案C6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文化世俗化倾向”“高雅文化倾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俗画体现了“文化世俗化倾向”,文人画则
6、体现了“高雅文化倾向”,故A项正确;话本和小说、元曲和傩戏都体现了文化的世俗性,但不能体现高雅文化的倾向,故B、D两项错误;汉赋不符合题干时间“宋元以后”,故C项错误。答案A7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理解把握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的内容和特点,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体代表作,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A项是干扰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主要体现现实主义风格,地域方面属于北
7、方文化。B、C项属于思想成就,不是文学方面。答案D8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抓住汉赋讲究辞藻华丽的特点。司马迁与司马相如都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故A不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赋与诗经的创作形式不一致,故C不正确;联系汉赋的特点,即讲究辞藻华丽、铺张,故D项不选;联系题干中“然其要归引之节俭”,可知题意与B项吻合。答案B9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
8、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D“岢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解析A项中的“市、货”,C项中的“经游”,D项中的“贾客”都反映了商业经济;B项“贝锦斐成,濯色江波”描述的是蜀锦的漂亮。答案B10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
9、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解析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并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这是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答案C11以下是清代的观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等,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A教化功能 B娱乐功能C程式化特点 D虚拟性特征解析据材料“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可以得出古代戏曲的教化功能,故
10、A项正确;古代戏曲有娱乐功能,但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故B项错误;古代戏曲有程式化特点,但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故C项错误;古代戏曲有虚拟性特征,但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答案A12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事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
11、。文献的记录都带有主观色彩,A项表述过于绝对。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文献中有对黄帝的赞誉,可见,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故B项正确。C项“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在题干中不能得到体现。D项表述过于绝对。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经硕鼠材料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材料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材料四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请分别指出材料二、三、四文学作品的体裁。(6分)(2)材料一出自哪部著作?这部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怎样?材料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分)(3)材料三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时代特征是什么?你能得到哪些认识?(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及比较能力。第(1)、(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并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第(3)问要联系李白所处的时
13、代背景去分析,并注意运用唯物史观解题,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答案(1)材料二:楚辞;材料三:唐诗;材料四:宋词。(2)诗经;地位: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材料二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认识:文学作品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14(20分)吴歌是明清时期的流行歌曲,又称江南小调、俚曲、折枝儿。它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全盛时代是在明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4、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好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交往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材料二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1598年的社会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所言皆朝廷种种失败,人无不乐听者,启奸雄之心,开叛逆之路。此非一人口舌便能耸动,盖缘众怀怨愤喜于听耳。”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想当初,这往来,也是两厢情愿,又不是红拂私奔到你跟前,有不曾央媒人将你来说骗。 你要走,由你走,你若不要走,就今日起你便莫来缠,似雨
15、落在江心上,哪希图你这一点”。摘自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不稀罕“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欲罢而不能,因非而得罪。”冯梦龙黄山迷材料三吴歌这一腔质朴的、真挚的人生感受,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这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从思想史的角度考查吴歌,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增辉添彩。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之后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4分)(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12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吴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的依据是什么?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对史
16、学研究有何意义?(4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喜好劲歌狂舞”到“浅吟低唱”并结合所学从思想上理学出现以及戏曲出现等角度综合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私议朝政者,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又不是红拂私奔到你跟前,有不曾央媒人将你来说骗”“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的信息从抨击君主专制、择偶自由以及追求平等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原因”可结合明清之际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时代特征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增辉添彩”并结合所学从人文意识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从史学研究范围扩大的角度思考作答。答案(1)原因:理学的兴起,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戏曲等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2)社会现象:非议朝政,抨击君主;张扬个性,自主择偶;否定礼教,追求平等。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制度的腐朽;理学占主导地位等。(3)依据:人文意识的觉醒;意义:拓宽思想史研究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