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讲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晚清时期鸦片战争至中华民国成立(18401912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深化时期,也是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整体发展时期。1.政治上,西方列强先后发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先后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制度的道路。2.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创办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3.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亡道路,先后经历了资产阶级维新思
2、想、三民主义等思潮,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4.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民众的生活习俗受到巨大冲击,传统礼仪受到冲击。阶段一晚清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8401894年)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列强侵略(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联合发动。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2.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3、2)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根本无法实施。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3)进程: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天京陷落。(4)作用: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二、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1)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侵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客观上促使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2)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洋务运动(1)概况:从19世纪60年代到9
4、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评价: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3.民族资本主义诞生(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2)影响: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出现,成为中国社会新的阶级力量,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三、思想和社会生活近代化1.“向西方学习”思潮(1)“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
5、制夷”的思想。(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掀起了洋务运动。(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提出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2.社会生活近代化(1)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建筑等开始在中国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出现。(2)19世纪6090年代: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有线电报、申报等在中国出现。考法1从近代化角度考查列强侵华的政治影响典例1 (2018全国,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
6、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考题点评 本题从中国近代对待琉球问题的态度切入考查近代中国外交近代化,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近代化观念对材料信息进行解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阐述的信息。解析材料中地方督抚的主张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说明依然存在朝贡观念;第二,主张中国外交官以“万国公法”为依据,联合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参与评判是非曲直,明显带有近代外交观念,D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A错
7、误;从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国朝贡,中国部分地方官员称琉球为“藩属”来看,传统朝贡体系依然存在,B错;地方官员只是依据自己对外交的理解提出建议,并非干涉外交决策,C错。答案D全面认识列强侵华的影响(1)从革命史观角度考查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危害。高考命题重视西方列强侵华的结果与影响,忽略侵华的过程细节。对于两次鸦片战争要从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危害,从中华民族利益角度理解其非正义性质。如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自主权、外交权等都逐渐失去,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过程,导致中国国际地位逐步下降。(2)从近代化角度考查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趋势。近代列强的侵华,被迫
8、打开中国社会的大门,西方近代文明传入,客观上促使中国社会由闭关锁国逐步走向开放的过程,促使中国人民逐步觉醒。如中国的经济、外交、社会生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趋势加强,中国先进人士开始觉醒,为挽救民族危机而提出各种策略和主张等。1.(视角 鸦片战争的背景)1839年9月,距离鸦片战争爆发还有9个月,英国战舰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此时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道奏折,称“知彼(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这反映出()A.林则徐对当时的英国完全缺乏了解B.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清朝政府官员认知C.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抚夷外交政策D.清政府已经做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大战在即,但即便像林则徐这
9、样的封建地主阶级开明之士都没有意识到战争的风险,依然自欺欺人地高估“天朝上国”的影响力,故选B项。答案B2.(视角 列强侵华的影响)某次战争后,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后()A.列强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中国国际地位大大下降C.中国遭到列强彻底瓜分D.清廷完全沦为洋人朝廷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等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陷入亡国灭种的危机,故选B项。列强开始深入中国内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爆发,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C项错误;清廷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八国联军侵华战
10、争后,D项错误。答案B考法2从碰撞与交流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典例2 (2016全国,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考题点评 本题以洋货在近代中国日益增多为切入点,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解题关键是:理解19世纪中期以后,洋货深入到中国的社会生活及其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的本质。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上的日常洋货已经充斥到“穷乡僻壤”,说明民众的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故选
11、C。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关税主权”,排除A;在近代,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中国市场主动开放并非在19世纪中期以后,应该开始于19世纪末清政府自开商埠,排除D。答案C典例3 (2015全国,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考题点评 本题以英国进口的中国生丝的包装布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经济在近代中国经济中的作用。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从自然经济
12、的抵制特点角度思考。 解析据题干材料情境,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上等棉布仍然滞销,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故选D项。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故A项错误;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英国棉布的价格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生丝在英国是否畅销,故C项错误。答案D多元视角认识列强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中国被迫转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了融于世界全球化的过程。(2)从文明史观看,则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3)从近代
13、化史观看,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1.(视角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鸦片战争后,“弃谷植棉”现象逐渐蔓延,原本以“苏湖熟,天下足”闻名于世的苏湖地区竟成为缺粮区,其所需部分粮食从印度、新西兰等地进口。这反映了()A.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民族经济获得发展C.自然经济已被瓦解 D.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解析材料中“弃谷植棉”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传统农业受到经济作物种植的冲击,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选A项。材料涉及的主要是部分地区农业生产,B项范围过大;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C项说法错误;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故D项错误。答案A2.
14、(视角 列强侵华对近代经济的影响)下面为中国茶叶出口占世界茶叶贸易比重表,导致这一时期贸易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1873年1883年1893年比重92%88%49%A.传统茶业竞争力减弱 B.洋务运动的积极开展C.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 D.民族工业的发展缓慢解析观察分析材料数据可知,中国茶叶出口在世界茶叶贸易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说明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中缺乏竞争力,故选A项。洋务运动是中国创办近代企业的开始,与茶叶出口无关,故B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瓦解开始于19世纪40、50年代,故C项错误;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发展速度较快,故D项错误。答案A考法3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洋务企业的创办及影
15、响典例4 (2017全国,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考题点评 本题以开平煤矿出口税率降低为切入点,考查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影响。解题关键:从煤出口税率降低对洋务派兴办企业的积极影响角度理解。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洋务运动时期,为了促进开平煤矿的煤炭增产,李鸿章通过行政手段降低出口税,这有利于洋务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增
16、强了洋务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而有利于增加洋务企业信心,故选A项。题干材料未体现开平煤矿内部管理措施, B项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不可能摆脱列强对中国的控制,C项错误;“煤矿业稳健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仅凭开平煤矿,不足以说明煤矿业的发展状况,D项错误。答案A典例5 (2017全国,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考题点评 本题从福州船政局经费承担方式变化角
17、度考查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中“协造” 方式的特点。解析洋务派的军工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产品无偿调拨,后来由订购方提供资金(“协造”)说明官办企业的经费出现困难,后来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为缓解其资金压力进一步证实其经费压力的增大,故选B项。各省用船方“协造”,并不是商办,A项错误;军工产品不可能市场化,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也无从体现,排除。答案B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
18、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因“官督”而涌来成串总办、会办、帮办以及腐朽的官场习气,由此而产生了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深刻矛盾。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又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视角:洋务企业的特点)1878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新订的章程中提出:“事虽由官发端,一切实由商办,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但实际情况是企业大权都掌握在“官”的手里,“一切惟总办之言是听”,商股不得过问局务。这说明上海机器织布局()A.具有脱离官方管理的商办性质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发
19、展C.管理人员具有专利保护意识D.官督商办的封建性色彩浓厚解析根据材料,企业大权都掌握在“官”的手里,不但企业大权都掌握在“官”的手里,而且不允许商股过问局务,这本身就是一种晚清时期封建性极强的官督商办企业的突出特点,故选D项。答案D2.(视角 洋务企业的影响)1883年10月上海申报发表评论说:“(轮船)招商局开其端(指招商集资的方式),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因之一开,公司因之云集。”这种经营方式()A.开创了民族工业之先河B.最先倡导建立私营企业C.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D.是在众人推动下建立的解析材料“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因之一开,公司因之云集”体现了近代工业的
20、发展,故选C项;洋务派官办军事企业开创了民族工业之先河,轮船招商局是官办民用企业,故A项错误;招商集资的经营方式与B项无关,B项错误;招商集资的方式最初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的,故D项错误。答案C考法4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对洋务思想的认识 典例6 (2015全国,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考题点评 本题以近代社会对洋务派官员的态度为载体,考查传统观念与西方思想观
21、念的冲突。解题关键是:读懂题干情境,从时代背景角度思考。 解析据题干材料情境,当时的国人对倡导洋务或与洋务有关的人和事持轻视反对态度,体现出传统观念对外来事物的排斥,故选A项。答案A典例7 (2016全国,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称,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考题点评 本题以张之洞的奏定学堂章程为切入点,考查“中体西用”思想的特点及目的。解题关键是:从题干规定禁止使用的新名称角度理解其本质目的。解析据题干 “禁止新
22、名称”其根本目的是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这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保护传统的儒学思想以维护清王朝统治,故选择D项。A、B两项不是根本目的,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答案D全面认识“中体西用”“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其特点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中体西用”理论的提出是被动中的无奈之举,是洋务人士的“应急之作”,它历史性地圈定了西学传入的范畴和规模。当运动一旦突破“器物”层面,突破“中体西用”设定的框架,必然
23、就会导致运动的夭折。但“中体西用”也是中国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为寻求民族出路的一种文化自救方案和关于如何向西方学习的战略思想。它开了当时中国社会风气之先,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1.(视角 “中体西用”的特点)下图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它主要表明当时()A.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B.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C.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D.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解析据题图译书中“工艺、制造,军事,矿冶,机械工程”等,结合所学可知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注重实用科技,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译书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不是强调书籍类型的多样化,故A项错误;林则徐主张“开眼看
24、世界”,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开始兴起,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不符合实际,故D项错误。答案C2.(视角 “中体西用”的实质)“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反映出作者()A.以维护儒学礼仪人伦为号召 B.以维护湘鄂地方安定为目的C.以维护清朝政治秩序为己任D.以反对西方宗教传播为核心答案A阶段二晚清后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8951912年)一、民族危机的加剧与抗争1.列强侵华(1)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
25、,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2)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西方八国联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2.抗争与探索(1)戊戌变法:1895年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政治运动;1898年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2)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3)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
26、起义爆发,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巨变。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1.民族工业初步发展(1)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习俗的变化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前后,“剪辫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
27、新派人士的欢迎。(2)交通事业的进步: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通讯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三、思想解放与近代化1.维新思想(1)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2)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民主共和思想(1)孙中山提出民主共和思想,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考法1从近代化角度考查列强侵华的影响典例1 (2017全国,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
28、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考题点评 本题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特点。解答此题关键是:从留日学生分布不平衡角度理解教育近代化的影响因素。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留日学生人数较多,而这些地区正是近代开放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其他内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业、近代交通较少,
29、留日学生也少,故选A项。答案A典例2 (2018全国,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考题点评 本题以甲午战争中日两国对战争问题的不同态度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晚清政府的统治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对比中日两国的作为。解析面对
30、日本的舆论宣传,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说明其对舆论在外交中的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即清政府并不熟悉近代外交策略,故C项正确。从题干材料来看,日本的宣传、欧美的舆论对战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说其左右了战争进程,故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故排除B、D两项。答案C多角度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影响(1)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2)民族危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民族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4)学习
31、内容: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5)革命力量:促使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1.(视角 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解析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转而扶植在华代理人,故选B项。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错误;“已被列强瓜分完毕”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辛丑条约是列强侵华进一步深入
32、的表现,D项错误。答案B2.(视角 列强侵华的影响)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解析解读材料可知“新约”是指马关条约,“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指的是割让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是指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这是资本侵略的表现,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故选C项;南京条
33、约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故A项错误;南京条约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故D项错误。答案C考法2从社会进步角度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典例3 (2017全国,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考题点评 本题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解题关键是:注意时间“189
34、7年”,理解史料反映的是19世纪末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解析据题干可知,19世纪末“邮政、银行、铁路、小轮”的出现,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民间出现办厂热潮,这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有关,故选D项。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于1898年,A项错误;据材料无法判断材料中的企业为官督商办企业,B项错误;甲午战后列强增加了对华资本输出, C项错误。答案D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特征及影响因素(1)从地位和影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2)从特征看,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民族资本
35、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得到独立发展。(3)从影响因素看:主要从社会环境角度思考。如阻碍因素:外国列强的侵略、封建旧势力的束缚、先天不足(资金、技术等)以及中国社会政局长期动荡等因素。1.(视角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商部,这改变了中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清政府还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这些措施表明清政府()A.国家的机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B.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开展“实业救国”维护专制统治D.为工商业者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解析据题干“改变了中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清政府还
36、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信息,可知这些措施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利的,故选B项。“1903年”国家的机构依然是清王朝统治,没有出现根本的变化,故A项错误; “实业救国”在晚清时期是一项民间活动,非官方机构活动,故C项错误;材料的前半部分强调对传统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不仅是工商业的法律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B2.(视角 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台湾学者张王法指出,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后者大约为前者的十倍。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较少,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
37、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这种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B.阶层变动源于经济结构变化C.政治制度变革制约社会演进D.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社会阶层变动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知识分子阶层逐渐取代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故选B项。答案B考法3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典例4 (2016全国,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
38、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考题点评 本题从历史概念角度考查思想解放的特点。解题关键:从时代背景角度认识“诗界革命”提出的目的。解析据题干“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可知梁启超主张学习英、日改制图强,救亡图存,故选C项。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改良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兴起于新文化运动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故B项错误。在甲午战争以前,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已经出现,故排除D项。答案C典例5 (2018全国,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
39、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考题点评 本题以严复翻译天演论为载体考查维新思想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严复对天演论翻译时提出的观点的本质意图。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一位维新思想家,天演论的翻译主要是为了促进国人变法图存,并非进行反清革命,故D项正确,排除B项。严复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并非对生物进化论进一步研究并纠正其错误,可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C项。答案D近代中国
40、“西学东渐”的特点(1)广泛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这主要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各阶级在反抗外来侵略和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具有一致性。(2)普遍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道路:西方列强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3)有一定的层次性: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不仅在于对东西方认识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的差异。(4)有继承性: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相继提出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5)有一定的阶段性: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人民的
41、抗争和探索基本上以反侵略为主、反封建为辅;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合流,反帝反封建成为历史的两大主题。1.(视角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倡“改制”的孔子,并说他的变法主张就是继承孔子的事业。他这样做的目的是A.基于传统儒学推行变法主张B.继承孔子的“改制”事业C.借助传统文化解释变法理论D.借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解析由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康有为将孔子虚构成改制形象,且说自己的变法主张是继承孔子事业,故选D项。答案D2.(视角 三民主义的内涵)孙中山主张“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
42、还是在方法。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种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这表明他的民生主义()A.与中共的共产主义理想本质相同B.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C.主要是反对少数人垄断社会财富D.主张贫富均等保障工农幸福生活解析据题干“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才是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可知,孙中山认为社会财富为大多数人所占有就是民生主义,即反对社会财富为少数人所垄断,故选C项。答案C一、从学科素养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转型【视角综述】 伴随着鸦片战争后的西方侵略,近代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了重要变化,促使中国传统社会
43、向近代社会转型。高考重视从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角度考查中国社会的转型问题,特别是列强侵华的危害和客观影响。【考题预测1】 (2018山东青岛模拟)有学者指出,近代中华民族自觉统一体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形成是与外来民族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该学者意在强调()A.西方入侵助推中华民族意识近代化B.中外关系的恶化有利于民族大团结C.传统的民族意识受到民众质疑D.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反侵略密切相关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华民族意识近代化的形成问题。据材料中“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形成是与外来民族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知西方入侵助推中华民族意识近代化,故选A项。答案A二、从学科素养角度考查中国近代化历程
44、及特点【视角综述】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加快,突出表现为政治上政治民主化的实践、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思想上从君主立宪向民主共和思想的转变、社会生活上习俗观念的变化等。高考重视从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角度,综合考查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及影响。【考题预测2】 (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下表是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18401842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19世纪40年代起开眼看世界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形成18941895
45、年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898年戊戌变法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1915年开始新文化运动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中国经济近代化发展历程阐述:随着列强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不同阶级不约而同地以经济强国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可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等方面进行阐述)示
46、例二论题: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阐述:随着列强侵华不断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封建统治的腐朽导致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不断加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先后领导了反侵略、反专制、求民主的政治近代化历程。(主要围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方面进行阐述)示例三论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阐述: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爱国官员开始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
47、断解放的过程。1.(题点:甲午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A.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B.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C.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D.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解析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事件属于高考考查的高频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如一声惊雷,由侧重对内的“自强、求富”到呼喊一致对外的“救亡”,实质是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C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项错误;材料无法表明清政府丧失舆论支持,B项错误;盲目排外的心理与救亡大有不同,D项错误。答案
48、C2.(题点:辛亥革命的背景)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许多章程,例如各省咨议局章程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资政院院章以及钦定宪法大纲。这体现了()A.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资产阶级开始参政议政C.西方宪政在中国的最初试验D.清朝统治基础大大加强解析据题干“20世纪初”及“各省咨议局章程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资政院院章”,说明了西方的议会制对中国的影响,钦定宪法大纲带有宪法的性质,故选C项。答案C3.(题点: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1872年 1881年棉纱(万担) 5 17.2 棉布(万匹) 1 224.1 1 493.1 摘自李侃中国近代
49、史A.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B.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C.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发展D.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解析观察图表可知,材料中棉纱进口增幅较大,而棉布进口增幅不大,趋于平稳,由于进口棉纱质优价廉的优势,对中国传统纺纱业构成严重冲击,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故选D项。答案D4.(题点:近代经济发展的特征)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从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年份 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机器及大工具原料器材、半制成品等原料直接消费资料1893 0.6 7.8 13.0 78.6 1903 0.7 14.0 22.3 62.7 1910 1.5 0.1 16.0 17.0 6
50、5.4 A.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西方列强疯狂掠夺中国原材料C.中国的对外贸易逆差越来越大D.中国国内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解析观察表格,从表中可以看出: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中,虽然消费资料进口一直占绝大多数,但是生产资料进口所占比重相对增加,说明当时中国国内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故选D项。 答案D5.(题点:对“中体西用”的评价)甲午战争后,海军一兵舰千总郑祖彝在给上级的条陈中说:“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行从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A.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B.表露出崇洋媚外的思想C.未能
51、深入反思洋务运动D.批评了李鸿章指挥失当解析“海军所有章程均当采用西法”表明不能用“中体”限制“西用”,这是对洋务运动的反思,故A正确;海军下级军官的反思并非崇洋媚外,故B错误;海军下级军官的反思表明近代化军事建制得按“西法”去管理,这是对洋务运动的深入反思,故C错误;批评李鸿章指挥失当,材料没有涉及,故D错误。答案A6.(题点: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为()A.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 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C.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 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康有为从崇
52、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可知,康有为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调整,力图使儒家思想实现近代化以挽救民族危机,故选A项。答案A7.(题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据那个时候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颇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
53、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离家不计也”。面对这种情况,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按照相关统计,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重于近代工商企业,
54、而且获利颇丰。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 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在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和改组”的表现,概括指出其“两重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买办”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 答案(1)表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业逐步产生。(如答近代民族工业
55、、外商企业也可) 意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加速了旧制度的崩溃;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促进近代社会变革,中国社会逐步融入工业文明潮流。(2)特点:具有洋行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近代工商业的重要投资者。 影响: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丰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利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由于依附洋人,阻碍中国革命,成为近代中国革命对象之一。(3)趋向:逐步迈向近代化。课时强化练(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南安阳调研)南京条约第九款规定,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免罪”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此条款表明英国()A.与清
56、朝关系友好B.对中国内政事务的干涉C.侵犯了中国领土D.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免罪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可知,这是英国殖民者在赤裸裸地培植代理人和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故选B项。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屈膝签订的条约,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并没有涉及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故C项错误;据题干内容可知,英国殖民者干涉的不仅仅是司法主权,更多的还是中国内政,故D项错误。答案B2.(2018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冯友兰讲:“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钱穆说:“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
57、中国历史的失败了。”两位史学家这样说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B.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空想性D.太平天国运动遭到列强的镇压解析两位史学家都认为太平天国是历史的“倒退”和“失败”,原因就在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太平天国运动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不能顺应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故B项正确。答案B3.(2018海南海口模拟)观察右图漫画,它()A.揭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序幕B.反映了英法争夺中国的尖锐矛盾C.刺激晚清朝廷掀起了洋务运动D.促进了以救亡为主题的民族觉醒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客观上促使中国人民兴起了救亡
58、图存的爱国运动,民族意识觉醒,故选D项。材料漫画反映的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A项是鸦片战争后,排除;材料中不仅仅英法争夺中国,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兴起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C项错误。答案D4.(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在华的外国传教士纷纷要求列强出兵,迫使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并为“联军”直接镇压义和团摇旗呐喊。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甚至叫嚣:“把势力伸展到中国的好机会到了,上帝不允许我们放过这个机会。”这表明当时在华外国传教士()A.为本国的殖民扩展效力 B.鼓动列强划分势力范围C.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D.要求深入中国内地传教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外国传教士支持列
59、强出兵镇压义和团,列强出兵可使其势力进一步在中国扩展,说明当时在华外国传教士是为本国的殖民扩展效力,故选A项。列强划分势力范围应是在甲午战后,与材料中“义和团运动”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西文化冲突,故C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天津条约允许传教士到中国内地传教,故D项错误。 答案A5.(2018山东青岛调研检测)民国初年,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有多种说法,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目繁多。这表明()A.辛亥革命对封建正统思想批判不彻底B.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压C.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
60、想D.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有多种说法,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说明对于辛亥革命的认识说法不一,故选D项。材料体现了不同报刊的态度,没有反映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呈现北洋军阀的态度, B项错误;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的主流,不符合史实, C项错误。答案D6.(2018湖南师大附中一模)一个英国人曾记载:“远在1844年,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这反映了当时()A.自然经济抵制使英国商品滞销B.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英国低C.机器生产优于传统的手工
61、生产D.中国土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解析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经济抵制英国商品和中国劳动力价格比英国低,故A、B错误;机器生产优于传统的手工生产材料没有涉及,故C错误;材料表明中国的土布与洋布相比,商品价格低廉,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故D正确。答案D7.(2018吉林长春二模)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位外交官的陈述()A.代表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发展态度B.可佐证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起步C.肯定了他对中国逐渐崛起的担忧D.肯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
62、速发展解析某个驻华外交官并不能代表西方人,故A错误;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取得了军事近代化发展,故B正确;该外交官仅陈述中国军事的发展,未表明态度,故C错误;材料描述的是洋务企业而非民族资本主义,故D错误。答案B8.(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19世纪上半期,外国在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航运业、船舶修造业和以丝茶为主的出口商品的加工业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投资则主要集中于铁路修筑、煤铁矿开采及棉纺织生产等行业。这种变化表明()A.西方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B.借贷成为列强资本输出新方式C.列强侵略有利于中国近代化D.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解析19世纪上半期,列强主要投资出口商品的加工业,对华
63、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则主要投资铁路修筑等行业,扩大了对华资本输出,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借贷, 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D项错误。答案A9.(2018湖北黄冈模拟)1904年,(清政府)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之后,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纷纷设立商会;到1911年,各省市共设总商会34个,商会616个。商会的大量出现反映了()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B.中国工商社团的近代化已基本完成C.清政府鼓励实业同新的经济形式并轨D.工商业资产阶级群体意识的形成答案D10.(2018山东青岛调研检测)1
64、9世纪70年代,有些人士认为仿制洋货,大兴工商,以自制洋货取代外来洋货,以此来占领洋货消费市场,在朝野上下产生了广泛影响。这表明()A.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B.发展工商业,与西方进行商战C.传统手工业品市场日渐萎缩D.追逐西方时尚成为社会主流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大兴工商,以自制洋货取代外来洋货,以此来占领洋货消费市场”,可知近代某些人士倡导发展工商业,与西方商战,故选B项。在近代中国,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虽然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A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自制洋货,不涉及传统手工业品,故C项错误;制造洋货的目的是为了占领洋货的消费市场,抵制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答案B11.(2
65、018河南林州一中调研)梁启超反复强调孟子思想的经世意蕴,认为“民为贵”“仁政”“不忍之政”等与“泰西诸国今日之政,殆庶近之”。梁启超的主要用意是()A.强调经世致用在变法中的作用B.传承儒家文化反对西方的文化C.借孟子主张宣传近代民权思想D.利用传统思想解释变法合理性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民为贵仁政不忍之政等与泰西诸国今日之政,殆庶近之”,可知梁启超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寻求变法革新的合理依据,减少阻力,故选D项。材料“反复强调孟子思想的”体现了托古改制, A项错误;梁启超主张和强调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C两项错误。答案D12.(2018河北邯郸模拟)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
66、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主要表明()A.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B.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C.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D.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解析据题干材料中“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可知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辽宁大连模拟)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侵华战争把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阅读
67、下列材料:材料一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1898年4月,清总理衙门相继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的商埠。同年8月,清廷又颁布“广开口岸”上谕。摘编自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材料三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是强权政治的产物,又是一个社会窗口。摘编自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
68、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通商口岸设立的演变趋势。(12分)(2)根据材料三,指出“条约口岸”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与表现。(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三中的观点。(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趋势:由一国强迫设立到多国强迫设立;分布格局从东南沿海逐渐扩展到整个沿海并延伸到内地;从被迫设立到主动开放;通商口岸的数量不断增多。(任答三点即得12分)(2)作用: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表现:中国近代接纳西方生活方式。(4分) (3)参考要点:观点:“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2分)论证:一方面,口岸被迫开放
69、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关税主权,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便利了列强在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分)另一方面,通商口岸也是近代中国接纳或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通过接纳近代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促进了西方思想文化和科技的传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近代化和社会的转型。(4分)14.(2018广东六校三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第一次接触是十六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照和冲突的时代到十九世纪才开始。我们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化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那种种自动的革除
70、淘汰,那种种数不清的采纳吸收,都不会破坏这个站在受方的文化的性格与价值。 摘编自胡适中国的传统与将来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解析首先,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结合中国近代史,提出两个论题:一为传统文化的变革;二为传统文化的坚守;然后,联系史实,从侧重点的不同角度回答。注意第一个强调变革要重点论述向西方学习的努力,第二个强调坚守重点论述学习西方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保留。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侵略下变革趋新(2分)论证:1840年,鸦片
71、战争之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少数先进中国人,开始反思自身的缺陷,逐渐摒弃“天朝上国”的观念,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使得中国迈出学习西方文化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一步认可西方的技术优势;甲午战后,康有为等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在寻求中国传统文化认可的基础上,提出学习西方立宪制度的思想,把中国学习西方领入制度层次;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等人积极传播“民主”、“科学”等西方思想,大力批判儒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启蒙底层民众,传统文化逐渐在西方价值观的洗礼下变革趋新。(8分)结论:在近代西方的殖民侵略中,中
72、国传统文化遭遇严重挑战,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传统文化不断被批判、颠覆,在新时代的洗礼中变革趋新、融旧铸新。(2分)示例二论题:中国文化在西方侵略下坚守传统(2分)论证: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少数先进中国人,虽然开始反思自身的缺陷,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承认西方技术的先进性,但并未涉及文化层面;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一方面学习西方技术,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充满自信,认为无改革的必要;甲午战后,康有为等人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进行,足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韧性;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等人虽然尖锐地批判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胡适提出“整理国故”,甄别传统文化糟粕与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坚守。(8分)结论:在近代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传统文化虽然遭到猛烈的冲击,但是其价值内涵依然有颇多可取之处,并得到一众知识分子的支持与坚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