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系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表现形式及作用表现因素作用结果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流水、
2、冰川等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温馨提示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力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二者完全是不同概念。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2地质作用:冷却凝固;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重熔再生。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内力作用的表现有哪些形式?对地表形态产生怎样的影响?2外力作用的表
3、现有哪些形式?对地表形态产生怎样的影响?3三大类岩石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以考纲为纲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以真题为范 考题精妙典例(2017全国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2)题。(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
4、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 BC. D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形成的,山地中河流多、沟谷多、降水丰富是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山体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降水集中并不能代表降水多。第(2)题,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沉积能力较强。山地相对高度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河流流程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在河流的中上游沉积。答案(1)C(2)B命题出发点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形成、分布及物质组成。命题落脚点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
5、响。试题评价(1)材料选取之“鲜活”:贺兰山这一区域就在我们身边,考生熟知程度高,加之材料对“洪积扇”的解释,有利于激发考生对贺兰山东麓洪积扇成因和特点的探究兴趣,也体现了地理学科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的理念。(2)命题设置之“灵活”:本题两问从不同角度考查洪积扇特点的成因,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将所学知识和图文信息进行了有机结合,有效地调动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点(一)内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题点1地壳运动与地貌形成1.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3 222 m,为世界第
6、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读图完成(1)(2)题。(1)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B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2)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A平顶的桌状山B起伏和缓的
7、丘陵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 D林立的峰林、峰丛解析:(1)A(2)D第(1)题,石灰岩位于下部,玄武岩位于上部,说明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的过程,后有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的过程,据此可判断A正确。第(2)题,若位置颠倒,则上部为石灰岩层。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东侧,地势较高的石灰岩层在流水溶蚀、侵蚀作用下,会形成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2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1)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为( )A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D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2)图中( )A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8、B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C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D形成时间顺序为解析:(1)D(2)D第(1)题,结合图中岩层的构造、断层、河流等信息可知图中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力作用可能与板块的挤压作用有关;甲山脉所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乙山脉所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因而两山脉的形成原因不同;丙河流形成于断层处,主要与断层处岩体破碎,容易被侵蚀成河谷有关。第(2)题,图中处位于背斜为储油、储气构造;图中处为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处为岩浆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图中处岩层位于处岩层下面,说明岩层形成时间早,处岩石侵入岩层,说明岩层形成时间晚。题点2板块运动与地貌3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
9、,回答(1)(3)题。(1)上图中板块共有()A1块 B2块C3块 D4块(2)上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A冰岛 B非洲东部C太平洋西岸 D大西洋西岸(3)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无关的是()A喜马拉雅山 B马里亚纳海沟C日本岛弧 D安第斯山脉解析:(1)C(2)C(3)A第(1)题,从上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分别出现一个海沟和海岭可以判断图中板块共有3块。第(2)题,上图中虚线圈内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区,属于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到挤压抬升形成岛或岛弧,最符合太平洋西岸的情况。第(3)题,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褶皱山
10、。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4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解析:选C由经纬度可知,K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结合板块分布知识可知该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
11、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
12、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知识拓展常考的板块边界地震带板块位置边界类型形成的地貌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日本海沟;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新西兰南、北两岛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板块与非
13、洲板块消亡边界地中海、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喜马拉雅山非洲断裂带非洲板块内部生长边界东非大裂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红海、死海大西洋断裂带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生长边界冰岛、大西洋、中大西洋海岭考点(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1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水的流动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水蚀地貌,如沟谷(“V” 型谷)、瀑布等风力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冰川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
14、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波浪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2.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慢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风力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慢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冰川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冰碛地貌、冰碛湖等波浪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沙滩、潟湖3.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判断(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15、,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特别提醒1怎样理解河岸
16、形态对流水作用的影响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方面来分析,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沉积。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不论哪个半球,凹岸侵蚀,凸岸沉积。2怎样理解外力沉积规律“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流水沉积、风力沉积、波浪沉积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2016全国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如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
17、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学审题析题(在“_”上填关键点)题号(1)(2)(3)题干解读“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即一条贝壳堤形成时间段内“堤外”堆积,海水搬运的泥沙应该堆积在海岸线与海洋之间“多条贝壳堤”说明河流入海口处泥沙沉积大于海浪搬运知识迁移流水沉积作用
18、海浪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信息获取文字信息贝壳堤是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形成的,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必须是海岸线稳定,死亡贝类生物持续堆积才能形成泥沙在贝壳堤外持续堆积,海岸线不断向前推进,加大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信息三条贝壳堤形状都是较平直,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较稳定距今越早,贝壳堤离海岸线越海岸线随时代而变化,贝壳堤位置不断变动答案(1)C(2)B(3)D题点1典型外力地貌及其特征1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读图回答(1)(2)题。(1)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
19、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 BC D(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量稳定 B河道较浅C河流不易改道 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解析:(1)D(2)B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说法不准确,D项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2(2013福建高考)如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2)题。(1)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 B洪积平原C三角洲 D河漫滩(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 BC D解析:(1)D(2)C第(1)题,一般冲
20、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图中沙丘地势高、坡度大,不属于洪积平原,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第(2)题,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面较缓,背风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C项。题点2外力作用及其影响3如图为某河河口沙岛群演变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据图可知,一百多年来,该河河口地区()A岛屿数量增多,岛屿面积扩大B海浪侵蚀作用大于河流沉积作用C河流径流量不断增大D泥沙沉积速率大于海平面的上升速率(2)图示时间内,甲岛屿轮廓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岛屿南侧的
21、侵蚀作用大于沉积作用B岛屿北侧的侵蚀作用大于沉积作用C受板块移动影响,岛屿位置逐渐北移D受板块挤压影响,岛屿因抬升而不断扩大解析:(1)D(2)A第(1)题,从图中看出,岛屿数量是减少的,A错;该河河口地区的岛屿总面积扩大,说明海浪侵蚀作用小于河流沉积作用,B错;河口地区河流径流量增大,搬运能力增强,使泥沙沉积减弱,岛屿面积应该缩小,C错;图中岛屿面积在扩大,说明泥沙沉积速率大于海平面的上升速率,D正确。第(2)题,甲岛屿轮廓在不断向北移动,说明岛屿南侧的侵蚀作用大于沉积作用,岛屿北侧的沉积作用大于侵蚀作用;图中岛屿位置的变化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受板块运动的影响不大,故A正确。黄山有著名的
22、“天狗望月”景观。“天狗”是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翘首望月。据此回答下题。4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天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 D风化作用解析:选D题干所说的过程为花岗岩受风化作用形成的,即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物。题点3外力地貌的成因与描述5读图,回答问题。根据环境特征对比分析黄河形成了三角洲,而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解析: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从三角洲形成的地形(动力)、物质(泥沙)和海洋(洋流)等条件进行分析。答案:黄河入海口附近地形起伏小,河流堆积作用强;黄河流经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中游)流经(植被较差或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
23、大;黄河(注入的渤海相对封闭,)入海口附近洋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弱。刚果河入海口附近地形起伏大,河流侵蚀作用强;刚果河流域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小;刚果河(注入开阔的海洋,)入海口附近洋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强。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热点关注1以典型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聚焦冲积扇(或三角洲)、黄土高原等外力作用地貌,从地表形态、地形结构、地理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角度,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形成和特征的影响。2以地质剖面图为基本读图构架,以地质构造、地壳物质循环为考查重点,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形成和变化的影响,综合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热点押
24、题1科考队在大兴安岭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原始地貌为山前冲积扇前缘,土壤分为粗颗粒层和细颗粒层两种。土壤类型主要为淋溶黑钙土。但在背风坡海拔200 m处(454501N,1223347E)发现土壤变为栗钙土,并且该处地层的上部偏红,说明氧化铁(三氧化二铁)在该处富集。据此回答(1)(2)题。(1)若土壤温度与铁元素的富集能力成正比,则土壤变为栗钙土的条件应为()A高温多雨B低温多雨C高温少雨 D低温少雨(2)当地越靠近冲积扇的前缘方向,土层的变化情况为()A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厚B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厚C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薄D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薄解析:(1)C(2)B第(1)题
25、,读图分析可知,栗钙土的上层往往富集氧化铁,而铁元素的富集能力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说明栗钙土形成的条件为高温状态,又由材料可知栗钙土分布在背风坡,说明该地降水较少,因此土壤变为栗钙土的条件应为高温少雨。第(2)题,冲积扇是由于河流冲击而形成的沉积地貌。由出山口到冲积扇的前缘,流速逐渐减缓,携带能力逐渐减弱,沉积颗粒逐渐减小,因此越靠近冲积扇的前缘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厚,故答案选B项。2如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的地质横剖面示意图,该地区裁弯取直开挖了引水隧洞,连接了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据此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位于向斜的槽部B隧道沿线地质条件稳定C
26、图中的河谷均位于背斜构造之中DF1断层形成早于F2断层(2)图示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A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 B植被稀疏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地势起伏较小解析:(1)C(2)A第(1)题,根据图示岩层形态,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向下凹,是向斜构造。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的是断层构造,断层处地质构造不稳定。图中的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均处于背斜构造之中。F1断层形成可能与F2断层在同一时期。第(2)题,图示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该地岩层以碳酸盐岩为主,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A对。植被稀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地势起伏较小不是岩溶地貌分布的主要原因,B、C、D错。解读
27、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1冲积扇的形成条件(1)造山运动:导致母岩区剥蚀作用的增强和河流能量的提高,碎屑物质的大量搬运造成了大型冲积扇的形成。(2)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提供形成冲积扇的碎屑物质。(3)地形坡度的突变:因其突然变缓,使得山区河流流速骤减,使碎屑物质沿山麓大量沉积。(4)长期相对沉降的构造条件:有利于冲积扇的保存。2两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1)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 m,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
28、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貌。(2)天生桥:是由于地下河与溶洞的顶部崩塌后,残留的顶板横跨河谷两岸,形似拱桥。广西、贵州、云南等喀斯特地貌区是“诞生”天生桥的“多发区”。常考图表专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图示有两类: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常见图示图1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图2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判读技巧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2)岩浆岩:一进三出。(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
29、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2判断箭头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应用体验典例(2013上海高考)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1)(2)题。(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BCD
30、学审题析题(在“_”上填关键点)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1)第(1)题设问中大理岩为变质岩,石灰岩为沉积岩。(2)第(2)题设问中的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张裂边界处喷出经冷却凝固形成新的洋壳。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1)C(2)C1(2016江苏高考节选)如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双选)()A指化学沉积作用 B指搬运作用C指成岩作用 D指火山喷发作用解析:选AD根据箭头指向,图中箭头由水圈指向沉积岩,发生了化学沉积作用;箭头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发生了沉积作用;箭头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因此应为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搬运
31、与堆积,没有固结成岩作用;箭头由岩浆指向大气圈,因此应为火山喷发作用。2图甲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在图甲所示板块边界区域,可能形成的地表形态为()A东非裂谷B海岸山脉C大西洋 D喜马拉雅山脉(2)若图甲中的处形成变质岩,则图乙中与其岩石类型相对应的是()Aa BbCc Dd解析:(1)B(2)B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图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区,可以形成海岸山脉、海沟、岛屿等。第(2)题,从图中外力作用指向可知a为沉积岩,结合箭头指向可知b“二进二出”为变质岩,c“三出一进”为岩浆岩,d“三进一出”为岩浆。3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
32、浪岩(如图1),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它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状。读图完成(1)(2)题。(1)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2中序号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A BC D(2)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解析:(1)B(2)B第(1)题,读图可知,碎屑物质形成沉积岩,是沉积岩。沉积岩可以演变成岩浆或变质岩,对应,所以是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所以是岩浆,是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
33、浆岩,对应序号。第(2)题,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被侵蚀而形成的。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其次是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和侵蚀。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2018岳阳模拟)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 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如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A高温变质B侵入冷凝C高压成岩 D喷出冷却2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解析:1.B2.D第1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未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选B。第2题,该实验通过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 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
34、度变化,岩石内外部温度的差异会使内部产生张力,使岩石产生裂缝,属于热力作用引起的物理风化,借以模拟风化作用,选D。(2018赣州模拟)如图为我国某河谷剖面图,完成34题。3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岩浆活动 B外力作用C地壳运动 D变质作用4图中河流的流向是()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解析:3.B4.A第3题,图中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正常形成山脉,现在为谷地,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形成谷地,所以说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外力作用,选择B。第4题,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以判断河流的南侧受侵蚀,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可知河流自西向东流,选择A。(2018
35、重庆南开中学月考)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地质构造,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读图回答56题。5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顺序,判断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A深海 B浅海C陆地 D无法判断6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过程是()A一直上升 B一直下降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解析:5.C6.D第5题,读图可知C层为砂岩层,由题干信息可知,砂岩是河湖沉积的产物,因此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应是陆地。第6题,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E、F、G分别为石灰岩、砂岩和页岩,可知E到G经
36、历了深海到河湖再到浅海的过程,即海平面先降后升。(2018达州模拟)岱崮地貌是继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貌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其典型特征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崮顶之下梯田层层,沟壑舒展。该地貌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普遍分布。如图示意岱崮地貌景观。据此完成79题。7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组成岱崮地貌的岩石主要为()A花岗岩 B玄武岩C大理岩 D石灰岩8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为()A固结成岩岩层断裂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岩层断裂裂隙扩张岩浆喷发地壳抬升C岩石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岩石沉积变质作用
37、外力作用9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岱崮地貌顶部应当()A开垦耕地,种植作物 B禁止开发,保持原状C植树种草,保护地表 D修建亭榭,以供观赏解析:7.D8.A9.C第7题,本题考查岩石的种类。材料指出“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而三叶虫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故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第8题,石灰岩形成后,地壳运动使石灰岩岩层断裂,之后地壳抬升,海拔增高,经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岱崮地貌。第9题,岱崮地貌顶部海拔较高,土层浅薄,极易受到外力的破坏,因而应当植树种草,保护地表。(2018石嘴山模拟)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011题。10岩石
38、可能是()A花岗岩 B石灰岩C大理岩 D石英岩11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BC D解析:10.A11.C第10题,岩石从地下冒出,但未喷出地表,为侵入岩(花岗岩),选A。第11题,根据图示信息,岩石未能喷出地表也未能进入,故形成早,上有完整的侵蚀面,所以,形成均早于,早于,且覆于上,据此选C。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科学家惊奇地发现青藏高原以每年730 mm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材料二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简图。(1)材料一图中板块a是_板块,和材料二图中_(A或B)处的板块一致。(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
39、外力作用是_,主要自然资源有_。(3)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4)根据材料一,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板块a向下俯冲,结合青藏高原地形及纬度位置,判断板块a是印度洋板块,与材料二图中B处的板块一致。第(2)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受流水侵蚀作用明显。该地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第(3)题,结合材料中“尖尖的金字塔”“山峰外形”和海拔判断珠穆朗玛峰是冰川作用形成的角峰。第(4)题,结合板块碰撞、向北运动等分析即可。答案:(1)印度
40、洋B(2)流水侵蚀作用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等(3)冰川作用(4)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持续碰撞,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受挤压抬升。13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 (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 (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及其地貌形成过程。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吐鲁番盆地为典型的地堑盆地,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都是风力
41、作用(外力作用)的结果,雅丹地貌主要与风力侵蚀有关,沙丘地貌主要与风力堆积有关。答案:(1)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2)岩层断裂下陷而成。(3)相同点: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不同点: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第二讲山地的形成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名称地形判断依据背斜未受侵蚀,成为山地;久经侵蚀,形成谷地中部岩层较,两翼岩层较向斜未受侵蚀,成为谷地;久经侵蚀,地形倒置,形成山岭中部岩层较,两翼岩
42、层较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断层的位移类型:位移类型表现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相对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发育成山岭或高地3.火山(1)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2)火山: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温馨提示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
43、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运输方式线路分布延伸方向表现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迂回前进原因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铁路这里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地势起伏大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常见的地质构造有哪些类型?研究这些地质构造对生产、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选择和分布有怎样的影响? 以考纲为纲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以真题为范 考题精妙典例(2017天津高考) 读图,回答下题。图中地
44、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解析读图可知,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据此可判断岩石类型为沉积岩;图示景观显示的地质构造是岩层受挤压作用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答案B命题出发点甘肃张掖雅丹地貌景观图。命题落脚点考查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的判读。试题评价(1)取“实景”考“实功”:本题材料选取甘肃张掖雅丹地貌实际景观图,给考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考生根据实景,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让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或活动中得到运用和验证,就是学生真实能力的体现。(2)取“局景”见“全景”:本题考查褶皱的判断,只是截取了
45、整个褶皱的一部分,而非整个褶皱。但是考生只要抓住岩层“弯曲变形”这一特征,就可准确判断,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貌”的效果。(3)取“小景”观“美景”:图示景观是典型的雅丹地貌,五彩斑斓,景色迷人。本题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向学生展示祖国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探索美好自然的目标。考点(一)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1背斜、向斜及形成的地貌背斜向斜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岩层由老到新)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图示(岩层由老到新)2.断层及地貌表现(1)断层成因及其图解岩石
46、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错动、位移(即发生错位)的断裂构造叫断层,如下图所示:(2)断层的地貌表现断层在山区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断层形态上升岩块下降岩块断裂带构造地貌块状山地或高地谷地或低地裂谷与河流实例庐山、泰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地下水出露成泉(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
47、、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煤矿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油、气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注意: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避开断层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隧道避开向斜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隧道选在背斜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2015浙江高考)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48、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砂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英岩 D安山岩玄武岩学审题析题(在“_”上填关键点)题号(1)(2)题干解读关键提示词“地质地貌”,隐含对“地质构造”和“地貌”两方面的考查信息关键词“飞来峰”,引导考生对“丙处”的观察和分析知识迁移地质构造及其影响的判读岩石类型的判断信息获取文字信息信息1:岩层层理结构明显,为沉积岩。信息2:岩层“年代由老到新”图中信息信息1: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可推知其为向斜。信息2:从形态上看
49、,甲地比两侧地势要高,应为山岭。信息3:乙处岩层向上拱起,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可推知为背斜。信息4:从形态上看,该处地势低洼,应为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变成谷地两处山峰岩层有明显层理结构,最可能是沉积岩答案(1)C(2)A题点1地质构造成因及判读1(2018厦门质检)如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1)(2)题。(1)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断层B断层、向斜、背斜C背斜、向斜、断层 D背斜、断层、向斜(2)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B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C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解析:(1)C(2)B第(1)题,根据岩层
50、的形态判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丙处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第(2)题,丁处山岭是向斜构造,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图中向斜槽部无裂隙。2.如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m)。读图完成(1)(2)题。(1)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A背斜,山脊B向斜,山脊C背斜,山谷D向斜,山谷(2)形成该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 B火山地震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解析:(1)D(2)A第(1)题,该处岩层两翼老,中间新,是向斜。等高线向高值处凸出,判断该地地表形态为山谷。第(2)题,该地地表形态属于“向斜成谷”,主要是受地
51、壳运动的影响而形成的。题点2地质构造的应用3某地质勘探组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后,得到如下表数据。甲、乙、丙三地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 m的三个探测点,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区的海拔(单位:m),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m)。据此回答(1)(2)题。地点甲乙丙数据500/300300/50500/300(1)乙地地形可能属于()A向斜谷 B背斜谷C向斜山 D背斜山(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地地形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B适合在乙地寻找油气C修建一条南北走向的隧道最适宜选择在乙地D在甲、丙两地钻井会发现同一煤层解析:(1)B(2)A第(1)题,从
52、地表的海拔分布分析,该地为一谷地;从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分析,该段岩层向上拱起,表明该地质构造为一背斜。第(2)题,由上题结论可知,乙地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故乙地地形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乙地为背斜,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在背斜岩层下修建隧道,岩层稳定,水向两侧流走,所以适宜在乙地修建一条南北走向的隧道;甲、丙两地位于背斜的东西两翼,两地存在相同的岩层,因此在这两地钻井可能会发现同一煤层。4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是近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如图是山西省东南部沁水盆地南部3号煤层中煤层气含量与水文、地质的关
53、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沁水盆地富气区的地质构造是()A背斜 B向斜C地堑 D地垒(2)有利于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的条件是()A煤层的埋藏深度浅,裂隙不发育B变质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C地下水活动较弱,地下水封闭好D煤层气覆盖范围小,且距离市场远解析:(1)B(2)C第(1)题,根据水流方向和滞流水区等信息判断富气区有利于水体汇集,应为向斜构造。第(2)题,煤层气储存在煤层中,因此煤层有裂隙发育才有利于煤层气的开发,A错误;变质岩分布面积、厚度与煤层气开发无关,煤层气主要分布在沉积岩中,B错误;地下水活动频繁的地区,水的交替作用强,易将煤层气带走,因此地下水活动较弱的地区形成封闭环
54、境,有利于煤层气的储存,同时也有利于煤层气的开发,C项正确;煤层气覆盖范围小且距离市场远,不利于其开发,D错误。考点(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1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据此完成(1)(2)题。(1)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A气候因素B居民点分布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2)现在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经济实力的增强汽车性能的改善科技水平的提高为节省投资A BC D解析:(1)C(2)A第(1)题,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是因为山区
55、坡陡,公路要沿着等高线延伸方向修建,这样可使线路坡度较缓,安全性较高。第(2)题,高速公路突出高速,要尽量走直线;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可遇山挖隧道、遇沟搭桥,使道路尽量沿直线延伸。2读规划中的川藏铁路走向示意图,回答(1)(2)题。(1)川藏铁路沿线经常出现地质灾害,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等灾害穿过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地形复杂多样,相对高度大受外力作用影响明显,主要有流水作用、冰川作用,使地表变得崎岖属于我国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接合处,多滑坡、泥石流A BC D(2)川藏铁路采用了分段建设的方案
56、,拉萨林芝、成都雅安段已开工建设,而林芝雅安段要到2018年开工。那么林芝雅安段开工建设时间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路线较长 B地形复杂C人口稀少 D资金不足解析:(1)B(2)B第(1)题,川藏铁路要穿越横断山区,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受外力作用影响明显,主要有流水作用、冰川作用,使地表变得崎岖,多地质地貌灾害。故正确。该线路穿越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所处区域位于我国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接合处,故错误。第(2)题,林芝雅安段开工建设时间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地形复杂,路线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多,技术要求高,故B项正确。1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影响山区交
57、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因实例方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线路走向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工程施工要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
58、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2图解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热点关注以山区工程建设资料为载体,如水库建设、隧道建设等,在充分认知山地形成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山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因找水找矿而对山地的开发和保护。热点押题兴山县位于湖北省
59、西部,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汇处。2015年8月9日,兴山县古夫镇至昭君桥的“水上公路”竣工通车。完成(1)(3)题。(1)图中水上公路选线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侵占耕地B保护坡地生态C连接图中村落 D缩短线路长度(2)大巴山和巫山的成因分别是()A火山、褶皱山 B褶皱山、断块山C断块山、褶皱山 D褶皱山、褶皱山(3)山脉往往成为河流分水岭、行政区的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巴山是陕西省与四川省的界线 B巫山是湖北省与四川省的界线C大巴山是重庆市与陕西省的界线D巫山是湖北省和陕西省的界线解析:(1)B(2)D(3)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水上公路铺设于河面之上,沿河谷延伸,有助于保
60、护坡地生态。第(2)题,大巴山和巫山都是我国的大型山脉,都是褶皱山。第(3)题,这两条山脉都是省区界线,其中大巴山是四川省和陕西省的界线,巫山是重庆市与湖北省的界线。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水上公路中国最美的水上公路永吴公路大湖池段。永吴公路连接江西省永修县和吴城镇。其中“最美水上公路”指的是永吴公路经过鄱阳湖风景区的大湖池一段,全长5.05 km。永吴公路大湖池段正式开通于2013年11月,它为三级过水公路,“水上公路”的特别景观出现在夏季,而到了平常季节,它就恢复成一条正常的公路。每年到了6、7月份的时候,鄱阳湖水域进入一年一度的汛期,这时,因大湖池公路地势较低,海拔仅为16.5 m,当水
61、位暴涨至18 m左右时,整个大湖池段就会被淹没在水中。常考图表专攻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常见图示图1地质地貌示意图图2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3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判读技巧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
62、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和。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
63、、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3中丙)。(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图3中的褶皱和断层,
64、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的存在。图2、图3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应用体验典例(2016浙江高考节选)如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下题。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
65、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 D背斜西侧小学审题析题(在“_”上填关键点)1从文字中获取关键信息(1)“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根据地层分布判断地质构造。(2)“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阶地高低与地壳抬升幅度有关。2从图表中获取解题信息答案C1(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乙甲 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 B2C3 D4解析:(1)B(2)B第(1)题,据图可知,甲为砂岩层,乙为断层,丙为岩浆岩。图中甲岩层未被岩浆岩冲断,故甲的形成晚于丙;丙处岩浆岩形成晚
66、于乙断层上覆侵蚀面,故三者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丙甲。第(2)题,图示地质剖面图上没有一个完整的褶皱构造,但褶皱构造留下的痕迹岩层倾斜比较明显。图中甲处岩层和被乙断层错断的岩层明显倾斜,且倾角不同,表明这是两次褶皱造成的。2如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丁处为流动沙丘。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三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甲、乙、丙 B甲、丙、乙C乙、丙、甲 D乙、甲、丙(2)图中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解析:(1)C(2)A第(1)题,一般情况下下部的岩层先形成,即乙岩层先形成,而后形成丙岩层,甲岩层为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
67、侵入乙、丙两岩层形成的。第(2)题,图中花岗岩从地壳深处向上侵入,说明有岩浆活动;岩层断裂,说明有地壳运动;图中岩浆岩与石灰岩等的交界处受岩浆的高温作用及地壳内部的高压作用,形成大理岩(变质岩),说明有变质作用;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不能确定图中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3(2018河北百校联考)研究地质构造,可以科学的推断地层形成过程与地貌的关系。如图示意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据此完成(1)(2)题。(1)对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的推断,正确的是()A BC D(2)对岩石形成后,地质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浆喷发地壳下降深海沉积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B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堆
68、积水平挤压C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堆积作用D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岩浆喷发水平挤压堆积作用外力侵蚀解析:(1)D(2)C第(1)题,根据岩层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的规律,据图可知,岩层在岩层的下面,所以岩层最早形成,曾经是个火山口,被后来形成的层覆盖,所以D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上面有很厚的沉积物,说明其形成后,曾经历过地壳下沉,沉积物沉积,后来地壳上升加上受到水平挤压,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到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后来由于堆积作用,形成了松散的沉积物,所以C正确。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2018唐山模拟)如图为位于美国太平洋沿岸一处火山口湖附近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2题。1湖
69、中小岛最高处的海拔可能为( )A1 898 mB1 945 mC2 048 m D2 123 m2该小岛的岩石类型及物质来源最可能为( )A页岩地壳 B花岗岩地壳C玄武岩地幔 D大理岩地幔解析:1.D2.C第1题,观察图示,结合文字信息,该湖为火山口湖,结合图中等高线形态及2 050两侧的数字,可以判断这个湖泊的水位高达1 950 m,湖中小岛出露的地方有两条等高线,一条应该为1 950 m,另一条应该为2 050 m,岛屿最高处应高于此2 050 m,故只有D项符合。第2题,由文字信息火山岛可以推测这是由于岩浆喷出冷却形成的岛屿,岩浆主要源自地幔中的软流层。答案选C项。(2018河南六市联考
70、)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察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3B处地貌为()A断块山B火山C背斜山D向斜山4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B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BD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C该地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D该处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解析:3.D4.B第3题,B处地貌为山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第4题,瓦斯易在背斜顶部集聚,而B处是向斜构造;D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地质构造,岩层上拱,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适合修建隧道。该地岩层富含化石,主要由沉积岩构成;结合指向标可知,该处地质
71、构造受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2018豫北模拟)如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图。完成56题。5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向斜谷地 乙背斜山地B甲向斜谷地 乙向斜山地C丙向斜平原 丁背斜山地D丙背斜平原 丁向斜山地6图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发现恐龙化石的岩层分别是( )A和B和C和D和解析:5.B6.C第5题,甲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表现为中间低,四周高,所以甲地为向斜谷地;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海拔较高,崎岖不平,所以乙处为向斜山地;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该地为向斜构造,地表平坦广阔,该地为平原地形,所以丙处为向斜平原;丁处地下为明显的断层构造,在地表上表现为崎岖的山地,
72、故该地为断块山,综上分析,A、C、D选项明显错误,B选项符合题意。第6题,溶洞常形成在地下,内部往往有大量的地下水汇集(岩层之间渗水性强),周边存在大量的钟乳石(石灰岩的一种),故适合溶洞发育的地质构造为向斜结构(储水性),(石灰岩层)岩层断裂发育明显,渗水性强,符合溶洞形成条件;恐龙化石往往布局在年代相对久远的沉积岩中,图中的(砂岩)形成年代较晚,不符合恐龙化石分布条件,(页岩)内部分层明显,适合恐龙化石的保存,综上分析, C选项正确。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78题。7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8下
73、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解析:7.A8.C第7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第8题,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如图为我国某世界地质公园的景观图,流纹岩六边形柱状节理、玄武岩岩脉、纵横交错的裂隙,展现出地质历史时期山河变动的画卷。后期次生节理构造及海蚀作用对该地质公园的原生柱状节理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据此完成911题。9图示景观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A岩浆喷发冷却收缩内力挤压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内力挤压岩浆喷发冷却收缩C内力挤压岩浆喷发岩浆侵入冷
74、却收缩D岩浆喷发内力挤压岩浆侵入冷却收缩10推测岩浆喷发和冷却收缩的过程()A喷发剧烈,冷却迅速 B喷发剧烈,冷却缓慢C喷发平和,冷却迅速 D喷发平和,冷却缓慢11该地质公园位于()A吉林B内蒙古C江苏D香港解析:9.A10.B11.D第9题,冷却收缩一定排在岩浆喷发之后,故C、D错。根据交互关系,先形成的被后形成的穿插,可知穿过主岩体的岩脉在后,即岩浆侵入在岩浆喷发之后。完整的过程是岩浆喷发、冷却收缩形成六边形流纹岩主岩体。后来受到内力挤压扭曲变形,最后玄武岩侵入形成岩脉。第10题,流纹岩是酸性喷出岩,酸性岩浆岩喷出过程往往是剧烈的。冷凝收缩形成规则的六边形,说明冷却时间充足,即冷却缓慢。第
75、11题,材料提到后期受到海水侵蚀破坏,所以该地靠海。吉林、内蒙古的火山喷发后所在地区没有濒临海洋的阶段,始终是内陆。江苏的海岸为淤泥质海岸,岸边没有火山。所以选香港。二、非选择题12读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形成为背斜
76、成谷。第(3)题,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答案:(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3)绘图略。(4)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13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如下图中“”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中画出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并在垂直剖面图上画出岩层分布情况。(要求: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分界;
77、用符号表示岩层名称;先用铅笔作图再用黑色水笔描黑)(2)从地形形态看,年轻的褶皱地区,向斜往往形成_,背斜往往形成_。(3)从地表形态看,甲处为_。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_。(4)简析甲处地表形态的成因。解析:第(1)题,首先在图中标出AB一线与等高线的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的海拔和与A、B的位置关系画出地形剖面图;然后在图中标出AB一线与岩层分界线的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的位置及相连两交点之间的岩层类型画出岩层的分布。第(2)题,年轻的褶皱地区,受外力作用小,因而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第(3)题,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凸出,因而为山脊;甲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因而为向斜。第(4)题,甲处地
78、貌为向斜山,主要与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有关。答案:(1)(2)谷地或盆地山岭(3)山脊向斜(4)向斜槽部的岩石受到挤压,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形成凸起的山地。第三讲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时期(或部位)作用过程地貌类型侵蚀地貌初期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侧蚀为辅河谷不断加深和延伸,形成“”型谷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弯曲,出现连续的河湾成熟期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进一步展宽,呈“”型堆积地貌山前泥沙堆积洪(冲)积扇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三角洲温馨提示在分析侧蚀作用时应注意两种情况:(1)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从地转偏向力方面解释。(2
79、)如果是弯曲河道,则根据凹岸和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地区耕地状况乡村规模河网密布区破碎相对较小河网稀疏区连片较大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温馨提示说明:凸岸处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凹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沉积,可以建港。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河流地貌的类型有哪些?其成因是什么?2河流
80、地貌对聚落分布及规模大小产生怎样的影响? 以考纲为纲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以真题为范 考题精妙典例(2015全国卷)如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2)题。(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要明确
81、以下关系:该海域海底若以淤积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变大,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深,那么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缩小。从图中不难发现,此距离在1979年之前不断扩大,说明该时间段海底以淤积为主;1979年至2004年两者距离总体趋势逐渐缩小,说明海底以侵蚀为主,因而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为先淤积、后侵蚀。故选D。第(2)题,读图可知,1992年至1997年间,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在总体上趋于缩小,说明该海域海底的淤积在持续减弱。由于该海域位于黄河三角洲近岸,所以首先要考虑这是黄河输沙量变
82、小所致。而黄河输沙量变小存在两种可能:一是黄河水量变小导致其搬运能力降低;二是黄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入河泥沙减少。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那么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能力会提高,故A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故B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进入黄河的泥沙会增多,故C错;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D错。答案(1)D(2)B命题出发点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化。命题落脚点考查流水沉积作用和海浪侵蚀作用。试题评价(1)以“理”释“文”:本题以图文资料为背景,用变化的数值来考查外
83、力作用的类型和变化,考查考生较强的理性逻辑能力和数图转化能力。(2)以“静”释“动”:本题主体背景材料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距离变化规律为纵坐标的统计图,但考查的是这一时期内流水沉积和海水侵蚀作用的变化,从而引发的近岸海域海底地形的变化。(3)以“果”释“因”:第(1)题由“距起始点距离变化”分析背后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形式和影响的变化,当学生能得出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和主导因素后,第(2)题,又引导考生从后半时期(19921997年)的变化结果,分析其形成原因。考点(一)河流地貌的形成和特征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题点1河流侵蚀作用与侵蚀地貌1读浙江沿海某山区河流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
84、1)仅考虑水流对桥墩和桥台基座的侵蚀作用,图中桥梁最容易倒塌的季节是()A冬末春初B春末夏初C夏末秋初 D秋末冬初(2)仅考虑水流对桥墩和桥台基座的侵蚀作用,下列桥梁选址合理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1)C(2)D第(1)题,浙江沿海夏末秋初降水最多,所以水流对桥墩和桥台基座的侵蚀作用也最强,所以桥梁最容易倒塌的季节是夏末秋初。第(2)题,丁地水流侵蚀作用最小,所以选址最合理。2.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如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读图完成(1)(2)题。(1)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向斜成谷 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2
85、)图中由至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解析:(1)C(2)B第(1)题,内蒙古草原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河水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得河道弯曲。第(2)题,内蒙古高原的海拔在1 0002 000 m之间,A、C项错误;图中河流剖面处是凹岸,是侵蚀岸,处是凸岸,是沉积岸,有沉积物,故B正确,D错误。题点2河流堆积作用与堆积地貌3如图是位于大渡河畔的泸定县城卫星三维图片,图中甲处为某开发商新建楼盘,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完成(1)(2)题。(1)泸定县城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属于()A河漫滩 B冲积扇C沙洲 D三角洲(2)对甲处楼盘选址的评价,正确的是()A
86、位于凸岸,易受河水侵蚀坍塌B位于凹岸,易受河水侵蚀坍塌C位于凸岸,泥沙淤积,不易坍塌D位于凹岸,泥沙淤积,不易坍塌解析:(1)B(2)C第(1)题,图示县城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因河流流速减缓使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第(2)题,甲处位于凸岸,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凸岸堆积,面积逐渐扩大而不易坍塌。4如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甲处地形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A冲积扇,流水沉积作用 B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C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 D三角洲,海浪侵蚀作用(2)近年来,甲处地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A海平面上升 B沿海地壳下沉C黄河入海泥沙减少 D该
87、区植树造林解析:(1)C(2)C由图中经纬度与地理信息可知,此处为黄河三角洲,为黄河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而成,河口附近陆地面积的增加来自泥沙的不断堆积,由于中、上游植被保护使水土流失减弱,黄河输沙量减少,加之近年来黄河断流等导致三角洲增速减慢。题点3河流作用的综合考查5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如图为19882014年黄河上游河套平原某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图(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据此完成(1)(3)题。(1)该河段河道变宽幅度最大的时段是()A19891991年 B19952000年C20072009年 D20112013年(2)该河段河
88、道宽窄的变化,说明了()A地转偏向力起主导作用B该河段河流落差大C右岸常年淤积,左岸常年侵蚀D该河段河流含沙量与流量变化大(3)2001年前后,河道宽度变化的幅度有显著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上游流域降水年变率小 B全球气候逐渐变暖C上游流域植被遭受破坏 D上游水库投入运行解析:(1)A(2)D(3)D第(1)题,河流侧向侵蚀会使河道变宽,图示19891991年间折线数值为正值且数值最大,则主要表现为侵蚀,故该时段该河道变宽幅度最大。第(2)题,河流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是导致河道宽窄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河流含沙量与流量大小又决定了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强弱。故D正确。第(3)题,图示200
89、1年前后,河岸侵蚀和淤积变化幅度都明显变小,可能是上游水库运行使河流含沙量减小、流量变化减小的缘故。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或河流的不同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如图: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类型:组成部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分布山前河流中下游河口地区形成机制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地貌
90、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地势平坦、宽广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图示考点(二)河流流向的判断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会造成水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应位于河流下游。上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下面的甲、乙两图是同一地区相同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
91、河流的流向为()A自西南向东北B自东北向西南C自东南向西北 D自西北向东南(2)该地区属于()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学审题析题(在“_”上填关键点)题号(1)(2)题干解读信息来源:等高线地形图设问关键词:河流的流向关键信息:地质图知识迁移河流流向的判读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信息获取信息1: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信息2:结合图中方向指向标,判断河流流向信息1:由图例可知岩层新老关系。信息2:由新老岩层分布确定为背斜。信息3:结合该区域形成河流可推断该地地貌为背斜成谷答案(1)D(2)B题点1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判断河流流向1(2018南昌一模)左图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右图为左
92、图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A此时降水较多 B受信风控制C沿岸暖流经过 D地处北半球(2)图中的河流()A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B秋冬发生凌汛C此时接受湖泊补给 D由西北流向东南解析:(1)A(2)D第(1)题,依据气温判读的“高高低低”规律,图中最冷月等温线必然向低纬度凸出,则此图区域位于南半球30以南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冬季降水较多,故A项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河流甲、乙处之间有一个湖泊,湖泊对下游的水量有调节作用,下游水量季节变化较小,则乙位于湖泊的下游,故河流由甲流向乙,即由西北流向东南。由上题知,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
93、区,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因河流无结冰期,故不会发生凌汛。此时为冬季,降水多,河流补给湖泊。题点2根据区域人文特征判断河流流向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如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读图回答下题。2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A西风;自西向东 B西北风;自东向西C东南风;自东向西 D东风;自西向东解析:选A根据图例和指向标判断,重工业区分布在城市东部,且城市布局合理,说明该地主导风向是西风。重工业区布局在河流下游,所以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流。考点(三)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
94、表解如下:地形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密度小较小大原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结合某区域地形图,完成(1)(2)题。(1)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图中四聚落中受泥石流威胁最大的是()A甲B乙C丙 D丁(2)四聚落中()A甲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取水最方便,形成最早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
95、涝灾害少,但发展缓慢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发展最快D丁聚落地形平坦,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慢学审题析题(在“_”上填关键点)题号(1)(2)题干解读限制词是“仅从自然条件考虑”。 信息词是“泥石流”,可知应在河谷处四聚落条件比较知识迁移泥石流形成的自然条件河流地貌与聚落、区域发展的关系思考方向图中四聚落与河流的相对位置关系;四聚落处等高线疏密状况四聚落的规模大小和相对河流上下游的地理位置信息获取位于河谷地区,且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大甲聚落位于河流上游,规模较小,不是形成最早的。乙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地势,洪涝灾害少;受地形、交通限制,发展缓慢。丙聚落位于河流中游的
96、干、支流交汇处,发展较上游城市快,但比下游城市慢。丁聚落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附近,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利于城市发展,形成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答案(1)C(2)B题点1河流地貌影响聚落的选址和布局1如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区,图中海拔最高点为A点。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主要山脉的走向大致是()A东南西北 B东西C东北西南 D南北(2)影响该地区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河流 B地形C交通 D气候解析:(1)D(2)A第(1)题,山脉走向可以根据河流流向来判断,图中河流由西向东流,故图中主要山脉大致是南北走向。第(2)题,由图可知,村落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故影响该地区村落
97、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河流。2下面的左图为古镇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的主因是地转偏向力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和d相对于河岸a、b和c,河岸d在洪水期最不易决堤A BC D(2)古人对该镇街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B疏风防寒C通风散热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使交通便利解析:(1)B(2)C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古镇位于河流凸岸处,取水方便,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稍高,可避免洪水威胁。因此古镇在
98、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由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挟带的泥沙较多,因此,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这主要是受弯道环流的影响。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和d;河岸d位于下游地区,在洪水期相对于河岸a和c更易决堤。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风,街道呈西北东南走向,可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题点2河流地貌影响聚落的变迁3如图为我国某区域(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
99、的自然原因是()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2)有关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A避免被风沙掩埋背风坡 B避免被风沙掩埋迎风坡C避免水灾高地 D避免水灾远离河流解析:(1)A(2)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河流较多,图示区域的海拔整体升高,主要原因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此堆积。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是向高地搬迁的,是为了避免水灾。4新疆哈密盆地内有很多古城堡和古墓群,出土大量木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该地的古迹为研究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证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形成照片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2)说明该区域地理环境变迁及其对聚
100、落分布的影响。解析:第(1)题,图中天山及荒漠提示西北地区干旱的地理环境,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照片所示景观是典型的雅丹地貌。第(2)题,图中出土大量木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的古墓群、古城堡现在地处荒漠区,结合该区域现代城镇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地段即可得出答案。答案:(1)风化作用、风力侵蚀作用。(2)变迁:河流干涸或变短,土地荒漠化。影响:河流下游聚落减少,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热点关注1通过河流不同河段特征材料的比较,以河流剖面图为主要背景材料,考查外力作用对河流河道、河床的影响。2以宁夏引黄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切入,紧紧围绕黄河这一主线,考
101、查黄河流域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等典型河流地貌及其成因。热点押题1河谷是指流水侵蚀所成的槽形洼地。如图为河谷发育的各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1)按照河谷的发育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BC D(2)河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侵蚀搬运 D搬运侵蚀沉积解析:(1)D(2)A第(1)题,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型;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越来越强,河谷呈现“U”型。根据四图可以看出位置最浅,发育最早,接着为下切形成的“V”型,对应的为;下切最深,之后河水向河谷两侧侵蚀,河
102、道变宽,流速减慢;最后是河谷继续变宽,形成“U”型河谷,对应的为。故由早到晚的顺序为。第(2)题,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宁夏平原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之间,农业开发早,早在2 000多年前,当地人民就揭开了引黄灌溉的历史,并在宁夏平原上开凿出秦渠、汉渠等灌溉用渠道,引黄河水灌溉使得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2017年10月10日,宁夏引黄古灌区等3个项目全部入选,载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我国黄河流域主干道上产生了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材料二银川地名的由来,它不仅是富产白银的平川,而且是到处盐碱,地表色白如银。(
103、1)结合材料并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图中宁夏平原的形成原因。(2)结合材料,分析银川平原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解决的对策。(3)关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面的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B地表形态成因主要是内力作用C治理的关键是治水D渭河平原成因与宁夏平原成因相同解析:第(1)题,先有内力作用造成的岩层断裂下陷,后有外力作用黄河等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自然原因主要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人为原因主要是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第(3)题,黄土高原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渭河平原和宁夏平原成因一样,都是断裂下陷、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答案:(1)岩层断裂下陷;黄河携带泥沙以
104、及贺兰山的洪积物的沉积而成。(2)成因:该地区大部分属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人类长期的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剧了盐分的富集速度。对策:合理灌溉,排灌结合;灌区的下流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水位;植树造林,调节气候。(任答两点)(3)AD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1河谷地貌河谷形态及河谷内各种地貌类型的总称。河谷是河流作用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有 3个途径:(1)下蚀作用加深河谷。河谷形成的最初阶段,水流侵蚀相对高起的地方,侵蚀下来的物质堆积在低洼地区,这两种作用不断地进行,使谷底愈来愈低平。(2)侧蚀作用促进谷坡(河谷两侧的斜坡)剥蚀后退,使河
105、谷拓宽。谷坡剥蚀后退的过程包括坡面上的片蚀作用、沟壑侵蚀作用、块体崩落运动以及支流的侧蚀作用等。(3)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陆地抬升或海面下降使河流下蚀作用加强,延长河谷终端,加长河谷。2宁夏平原宁夏平原又称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黄河两岸。北起石嘴山,南止黄土高原,东到鄂尔多斯高原,西接贺兰山。面积1.7万平方千米,滔滔黄河斜贯其间,流程397 km,水面宽阔,水流平缓。沿黄两岸地势平坦,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秦渠、汉渠、唐渠延名至今,流淌至今,形成了大面积的自流灌溉区。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如图示意某河流沉积地貌剖面。读图完成13题。1该地貌
106、多发育在河流的( )A入海口B出山口C发源地 D中下游2受流水的长期作用,该段河道的横向迁移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3甲地最适宜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农业用地 B港口用地C生态用地 D住宅用地解析:1.D2.A3.C第1题,该图为河漫滩的河床剖面图。河漫滩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因此 D 选项正确。第2题,河道在弯曲处不断向凹岸方向移动,结合图示可知河流东侧为凹岸,因此河流不断自西向东横向迁移。因此 A 选项正确。第3题,甲地为河漫滩,汛期时河水能够漫过河漫滩,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A 错;河漫滩易出现航道淤积,不利于港口的建设,B 错;河漫滩细沙黏土层分布且汛期
107、易被淹没的特点适合作为生态用地以起到保持水土美化生态环境的作用,C 对;河漫滩土层松软,修建房屋易造成地基沉降,D 错。(2018柳州模拟)图a为某游客拍摄到的尼亚加拉瀑布景观图;图b为该瀑布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根据测量结果,尼亚加拉瀑布每年都会“迁移”1 m左右,它的主要迁移方向是()A左岸 B右岸C上游 D下游5有利于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组成河床的岩石上软下硬组成河床的岩石下软上硬位于断层构造带位于向斜构造带A BC D解析:4.C5.C第4题,图示岩层呈水平层理构造,瀑布下的岩层上部是白云岩,下部是页岩、砂岩等,流水不断地侵蚀页岩、砂岩等岩层,一块块的白云岩崩落而下,从而使
108、尼亚加拉瀑布向上游方向迁移。第5题,组成河床的岩石下软上硬,下部岩石易被侵蚀,易形成巨大落差,进而形成瀑布,正确;断层构造带处岩层错位,两侧岩层间形成落差,易形成瀑布,正确。(2018揭阳模拟)古诗曰:“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完成68题。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流C乙岸河床较陡宜建河港D“新住处”多位于乙地7“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中桑落洲即指江心洲,多位于河流下游,一般是由于()A河道凹岸流水侵蚀而成B河道变宽之处,泥沙淤积而成C河流涨水淹没沙洲而成D河流水位下降,河床露出而成8几条引水至小镇的线路中,方案
109、设计较合理的是()A BC D解析:6.D7.B 8.A第6题,根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规律,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河流的东岸(乙地)为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是堆积岸,所以“新住处”多位于乙地;河流的侵蚀岸适合建设河港,即图中甲地;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规律可知,河流流向为自北向南。第7题,由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在河道变宽之处,河流流速变慢,挟带泥沙的能力变弱,泥沙容易淤积而形成江心洲,B正确。第8题,图中四条引水线路中,只有线路可以自流,而且线路的水源地位于河流上游,水质最好。(2018惠州模拟)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如图为我国华南某河
110、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回答911题。9与乙时期相比,甲时期河口区( )A径流量大 B来沙量少C盐度高 D水位低10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A向外海推移 B高度降低C外坡受侵蚀 D体积增大11拦门沙产生的影响有( )A利于海水自净 B增强航行安全C阻碍鱼类洄游 D不利泄沙排洪解析:9.A10.C 11.D第9题,从图中水深和泥沙沉积相对于外海的位置看,甲时期河口区径流量较大。第10题,拦门沙外坡受海浪侵蚀。第11题,拦门沙为阻塞河道,不利于泄沙排洪。二、非选择题12如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
111、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A处呈_,B处呈_。(2)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_,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解析:第(1)题,A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流的下蚀作用强,河谷呈“V”型;B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呈槽型。第(2)题,C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几十年来,该地区耕地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原因主要与地形、土壤、水源和水运
112、有关。答案:(1)“V”型槽型(2)冲积扇河水流出山口,速度放慢,泥沙堆积形成。(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7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13(2018江西检测)如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
113、。(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第(2)题,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 m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第(3)题,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