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合的来源河北 陈路飞 排列组合问题,最早见于我国的易经一书在汉代数学家徐岳的数术记遗(公元2世纪)中,也曾记载与占卜有关的“八卦算”,即把卦按不同的方法在八个方位中排列起来它与“八个人围一张圆桌而坐,问有多少种不同坐法”这一典型的排列问题类似 唐代张遂(683-727)曾计算过棋局数,即围棋盘上所有可能的不同布局的总数,这相当于从事物(黑子、白子、空位)中每次取出361个(围棋盘的格点数)的排列数.17世纪,北宋时期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进一步讨论了围棋布局总数问题沈括指出,当361个棋子全用上时,棋局总数达到10000的数量级 在欧洲,中世纪的许多学者得到过特殊的组合问题的结果罗马学者波依西
2、乌斯(Boethius,510)给出;犹太学者埃兹拉(Rben Ezra,140)讨论五大行星与日、月的交汇问题,发现了等等,看来他已掌握了一般的算法与的关系;犹太教士阔多维罗(MCordovero,1522-1570)写的一本充满神秘色彩的石榴园,书中讨论了排列与组合的一般规律进入17世纪以后,这方面的知识迅速地朝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方向发展法国人赫尔贡(PHerigone,1634)第一个写出组合公式:18世纪初,瑞士数学家雅各贝努利(JBernoulli,1654-1705)的巨著猜度术(1713)在巴塞尔出版了这是第一部系统论述概率论的科学著作,作为古典概型基础的排列、组合知识几乎在书中囊
3、括无遗,“排列”这个词也是雅各首先使用的在此之后,排列、组合的知识几乎与我们今日中学教材所学到的内容大致无二,只是在一些解题的技巧上有所发展而已中国数学史上,首先对组合问题展开正面讨论的是汪莱(1768-1813)他在衡斋算学(1799)第四册中称组合理论为“递兼数理”,并得出,等重要关系这些研究虽然迟于西方,但确由汪莱独立钻研所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清末刘彝程作简易庵算稿(1899),内中组合习题还要求用堆垛术来解排列组合源远流长,虽然它早在17至18世纪已具大观,但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日,仍是不可缺少的数学基础知识,概率论、数理统计、组合论、图论、规划论、对策论等数学分支都离不开排列组合,它真是一门既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