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08.50KB ,
资源ID:987949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8794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十单元 红楼梦评论(节选) (3)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十单元 红楼梦评论(节选) (3) WORD版含解析.doc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文学:一面映照自我的镜子林黛玉和李商隐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是否属于跨学科主题教学否学科语文学段:高中年级高二相关领域名著整本书阅读教材书名:红楼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7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强调,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学会深入思考和学习。阅读一部长篇小说要能够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指导学生阅读,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言语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养成正确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力为主要目标。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将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发展相结合、鉴赏与探究相结合,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会阅读的乐趣,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通过林黛玉和李商隐诗歌中对同一意象的不同定位,或对待情感的不同态度,分析两人内心世界的异同,深入理解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培养阅读方法,提高作品解读及解决阅读时产生的问题的能力。学生情况:红楼梦阅读是高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难点,无论从阅读量还是阅读难度,学生都很难独立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借助一定的方法形成个人的阅读体验,提高阅读兴趣,可以使其更加顺利地进入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学生在高一阶段已经完成红楼梦前八十回的通读,对主要人物形象有了大致了解。但很

3、多理解比较表面化,对林黛玉的评价存在很大分歧,尤其男生对林黛玉的评价不高,如认为林黛玉的最大特点是敏感、小心眼、刻薄。这种分歧有学生自身的性别、人生阅历、性格特点的因素,也有对林黛玉形象的理解偏差的因素,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丰富完善,以期对林黛玉有更为恰当的认知。同时,学生面对阅读中的很多困惑,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式,影响了阅读体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个人阅读质量的必要条件。本课时属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林黛玉形象分析专题”的一部分。此前,已经指导学生完成了宝黛爱情发展历程、林黛玉基本形象的梳理。对于本课时的问题有较高的兴趣,也有一定的只是储备用以解决此问题,准备较为充分。教学方式:合作

4、探究技术准备:PPT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学生结合生活及阅读经验,体会不同的人对秋的不同感受,理解黛玉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具体原因。2.探究林黛玉说“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的深层原因,用恰当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3.理解林黛玉性格中坚定、决绝的一面或其与李商隐情感深层的一致性。问题框架(可选项)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感悟李商隐的诗体会林黛玉赏残荷的心境探讨为何说不喜欢李商隐的诗总结阅读方法教学过程一、读一首秋天的诗导入语:风雨阴晴,寒来暑往,有人伤春,有人悲秋。而同样的季节,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慨。今天我们的话题不妨从李商隐这首写在秋天的诗开始。PPT显示,学生齐读宿

5、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师:这是一首诗人在行旅之中,秋夜独自思念远方友人的诗。深秋、阴霾、雨意,让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显得更加深重。二、黛玉之秋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描写林黛玉写秋窗风雨夕的情景,与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PPT显示,学生读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紫鹃收起燕窝,然后移灯下帘,伏侍黛玉睡下,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一时又羡他有母兄,一面又想宝玉虽素习和睦,终有嫌疑。又听见窗外竹梢焦叶之上,雨声淅沥

6、,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直到四更将阑,方渐渐的睡了。问:在这一情境当中,秋雨对于黛玉有怎样的意义?生:发言(可能答让黛玉更加伤感了)师:引导学生理解,若秋雨徒增愁闷,李商隐为何要“留得枯荷听雨声”?黛玉可能也爱秋雨。黛玉孤身一人寄人篱下,这雨声是夜深人静后世界给她的唯一的慰藉。听秋雨淅沥,仿佛是两个愁思之人互相倾诉。视学生理解情况补充: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愁苦之态对比,可见不同。秋之萧瑟,既可以增人凄凉之情,也有慰人心怀的作用。有的人就是喜欢秋天萧索的情调欣赏残破、衰败之美。例:郁达夫故都的秋三、林黛玉和李商隐黛玉曾经鲜明地表达过对凄凉、残破之美的喜爱,恰恰用的就是李商隐的这句诗。PPT显示,

7、学生读:宝玉和众姊妹随贾母游大观园,行至荇叶渚坐船。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功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别叫拔去了。”黛玉说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一句诗,从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这首诗来看,二人在此对秋的审美达成了一致。他们性格大体相似,情感比较一致。但是林黛玉为什么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说说你的理解。生:根据对附录材料的理解分组讨论,综合意见后分别发言。师:参与小组讨论,搜集各小组观点,指导学生根据

8、观点筛选资料、选取分析角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整合结论。注意个别学生具有特色的解读,作为分析时具有代表性个人意见的补充。提示思路如下,PPT显示:判断标准:_论证根据:_所得结论:_解 读 过 程预设一:林黛玉确实不喜欢李商隐。预设结论1:林黛玉与李商隐人生态度不一致。预设结论2:林黛玉决绝大气,李商隐悲观耽溺。情感倾向不一致。预设结论3:两人极为相似,但李商隐反映出的恰是林黛玉的缺点,黛玉不愿意面对。预设结论4:虽然情感相通,但黛玉不喜欢李商隐的抒情方式,李商隐的作品过于晦涩、用典多,黛玉抒情直白。预设结论1分析示例:师:指导学生对比林黛玉的问菊和李商隐的菊,或林黛玉的咏菊与李商隐的野菊,探

9、究同一意象寄托的不同人生志趣。生:讨论两首诗对菊的描写之异同。比较一菊之形象对菊之态度诗人之情问菊傲世独立,花开独迟欣赏自赏,舒张大气菊润泽鲜艳,不惧重露怯残阳同情自怜,落寞压抑比较二菊之形象对菊之态度诗人之情咏菊口齿噙香赞赏自赏,舒张大气野菊处境苦,微香,泪涓涓同情自怜,失落压抑比较三菊之形象对菊之态度诗人之情问菊傲世独立,花开独迟赞赏自赏,舒张大气野菊孤独,如失群之寒雁同情自怜,失落压抑总结:通过以上两首诗的分析,总结林黛玉说不喜欢李商隐的原因。三者视学生的分析情况,选择其一在最后为学生总结时作为分析示范。四首咏菊诗对比可见:同一意象,两人着眼点不同。如:李商隐更注重菊之天资,强调不被赏识

10、的失落。而林黛玉则注重菊之内在品性高洁可贵。同一着眼点,两人评价完全相反。如:同是写菊独在秋冬盛开的特点,李商隐眼中见到孤独、凄凉,如失群之孤雁,表示同情;林黛玉则将这种姿态定位为遗世独立,孤标傲世,大加赞赏。教师解读:李商隐对菊之天资十分看重,有时不我待、无人欣赏的急切,迟暮之感。同屈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几句诗所表达的十分近似,担心自己的抱负不能施展,虚度了年华。对生命有太多的热忱与执著,不愿接受逝去。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林黛玉面对菊孤立之形象则十分地赞赏、肯定,对其能守住寂寞是持欣赏态度的。黛玉的情感不带感伤,对菊花孤独性格表达了慰藉和体

11、贴,认同菊花孤高的品性,相信自己就是它举世无双的知音。二人对待秋菊的态度反应了人生观的不同:林黛玉不愿像李商隐那样在“惘然”中体验审美愉悦,宁愿以自我欣赏的态度直面惨淡未来。这里看到了黛玉性格中的决绝、甚至大气的一面。视学生理解情况补充:例1:香菱学诗的细节,黛玉嫌陆游浅近、格局小。例2:残荷、枯荷。将“枯”字改成“残”字,更契合黛玉决绝的性格。预设结论2分析示例:以葬花吟和锦瑟无题来看,两人对待正在追寻的或逝去的爱情的心态不一样。葬花吟: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如未遂愿,保持自我。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百分百燃烧自己。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耽溺,惘然无

12、法自拔。解读结论:两人在情感倾向上并不一致。虽然同样深情,但是林黛玉可能并不喜欢李商隐这种耽溺的状态。预设二:林黛玉其实喜欢李商隐师:可指导学生依据红楼梦情节,考察人在何种情形下做出怎样的选择发现两者生活态度的内在一致性:李商隐多情而痴情,诗作深情绵邈,与黛玉是一致的。虽然最终的选择不一样,可能是由性别、具体境遇之不同造成的。黛玉的大气可能是不得不然,无法选择后的无奈。如果学生无法说清具体事例,可依据葬花吟、无题等诗分析。结合宝黛爱情历程、心态变化,具体分析葬花吟的创作时间、心态。教师解读备用:虽然外表看他们很多表现不一样,但内在的精神底色是一致的。林黛玉不喜欢的,是通过李商隐看到的自己不好的

13、一面。人是会变的,黛玉在不断成长。葬花吟是黛玉性格的一个分水岭。葬花吟之前的林黛玉,对于自己对贾宝玉的朦胧情感徘徊、纠结、无处排解,李商隐纤弱、耽溺的诗很可能成了她的精神慰藉,那些诗恰恰是她爱情初期内心的写照。她做葬花吟正是对人生迷惘,对爱情彷徨,对未来不自信。但写问菊等诗的时候,宝黛爱情已经稳定,她再不迷惘,不彷徨。她还如何愿意面对曾经迷惘的自己?喜欢却说不喜欢,有抵触之前自己形象的心态。预设三:无所谓喜欢与否,此时黛玉是为了向宝玉表达情绪。分析示例:以情节、表达用词入手。此时黛玉的目的是让宝玉和自己的意见达成一致。用“最”恰恰表明这句是话里有话,反常之处。这个情节是宝玉、黛玉感情进入稳定期

14、后的一件事,黛玉说“你们”偏不留着,实际是提醒宝玉,从宝玉的反应可见他理解了黛玉的实际含义。教师解读:单靠情节分析不失为一个思路,但需提醒学生,这个逻辑成立建立在黛玉为人敏感、小心眼的前提下。而对黛玉的性格有全面的分析,方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理解情节。本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丰富对黛玉形象的理解。四、总结:1.人物解读:略述读书过程关注细节、深入挖掘人物形象的意义。李商隐有一首暮秋独游曲江,让我们仿佛看到林黛玉和他的重叠: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同样的深情。但李商隐更倾向于沉溺之“伤”,林黛玉却有更决绝甚至大气的“悲”。这大概就是两人的同中之异。2.方法点拨:点

15、评学生分析的思路、方法是否完备,结论能否自圆其说。分析人物要避免大而化之的标签式解读。通过抓住同一意象的不同着眼点、同一意象同一着眼点在两人笔下的不同情感评价,我们发现了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从两人对情感的处理态度,发现了他们不同的情感倾向。就是从这些细致分析,我们触摸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结语:阅读就是有这样的魅力。文学这面镜子,不仅让林黛玉从李商隐的诗发现了自我,也期待大家在阅读中有更多这样“面对自我”的机会,获得更大收获。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学生一开始对要继续深入分析林黛玉形象略感不解,因为很多同学对林黛玉的误解较深,认为不再有什么可探讨的余地。但是由于选择的切入点

16、比较新鲜,与李商隐作品的比较,提供了红楼梦之外的思考角度,学生提高了问题探讨的兴趣。课堂上对问题的参与度比较高,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互相激发,发现了很多平常没有注意到的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本课基本完成了教学预设,使学生更加立体、全面地认识了林黛玉的形象。学生或结合个人经验、或结合阅读感受、或根据文学知识,得出了个人的思考,达到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阅读兴趣。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本课属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专题设计。当下大部分阅读指导课为结果指向,我认为阅读指导是一个必须强

17、调过程质量、尊重学生个人阅读体验的工作。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在阅读过程通过不断解决问题而完成的。同时整本书阅读也不应该独立于必修课程之外,可以利用整本书阅读整合课内、课外,提高语文素养。为了解决学生红楼梦阅读难、兴趣低的情况,并充分发挥整本书阅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整合”作用,消解阅读的功利化和片面性,本课将林黛玉与课内重要作家李商隐进行勾联,以“林黛玉为什么说不喜欢李商隐”为切入点,选点新颖而切实,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工具解决阅读中的困惑。课堂上给学生预设了将近10种结论,充分重视课堂的生成性,关注来自于学生的“真问题”,解决学生的困惑,以这样的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务必使学生得出的是自己的阅读结论。这样在对林黛玉、李商隐的内心世界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逐步学会理解他人,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本课的问题并无标准答案,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学生阐发个人想法,老师和其他同学学作为共同读者,互相尊重互相启发,相得益彰。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