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十三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探究题)英国历史学家柯林伍德认为:历史研究的对象只能是属于过去的历史事件,历史研究者对于过去的历史事件的具体情节无法演绎,但可以领会其中蕴含的意义和精神,并赋予对它的新的认识。据此,他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 )A.“一切的历史都是思想史”B.“历史是一门科学”C.“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D.“历史是人类的活动”2.(2012泉州模拟)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据此对司母戊鼎的铭文(如图)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为“后”。2011
2、年3月,在完成扩建的新国家博物馆中,司母戊鼎已改名为“后母戊鼎”。据此,你认为司母戊鼎更名的主要依据是( )A.史料记载B.文字研究C.民间传说D.专家观点3.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魏晋以后名家辈出。右图书法作品从风格上来判断,作者应是( )A.王羲之B.颜真卿C.苏轼D.郑板桥4.美学家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这种精神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是( )A.清明上河图B.红楼梦C.京剧脸谱D.兰亭序5.(2012泉州模拟)下图是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
3、是(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6.右图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形象时尚动感可爱的五只羊,分别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这幅图画应属于( )A.战国帛画B.原始彩陶画C.文人意趣画D.民间风俗画7.(预测题)明末清初石涛的绘画作品睡牛图绘一人在牛背上凝思,意境孤凄,自题曰:“牛不知我睡,我不知牛累。彼此却无心,不睡不梦寐。”作者这一艺术的主要寓意是( )A.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农耕经济的反思B.讽刺了中国人闭关锁国,不了解世界大势C.表达了作者懒散不愿入仕的
4、心绪D.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8.读右图,该书是教育部在高中语文学科新课标中规定的学生必读书。如果由你来写一份推荐说明,你认为最合适的理由是( )A.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B.它曾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C.它揭露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压迫与剥削D.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9.(2012福建六校模拟)2011年1月,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公布,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依次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而周杰伦、韩寒均排在200名之后,这一结果反映( )A.中国传统典范及遗产深刻影
5、响青年一代B.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C.现代传媒带来的“追星”现象已不复存在D.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甚微10.(2012梅州模拟)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11.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诩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6、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12.(易错题)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清明上河图程朱理学元曲小说 汉赋A.B.C.D.13.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入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另据叠山集记载:当时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一官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 )A.重视科举制度B.文人的社会地位较低C.有明显的
7、等级划分D.工商业经济发展较快14.(2012三明模拟)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15.(2012开封模拟)京剧号称“国剧”,以下表述与其不符的是( )A.京剧由徽调发展而来B.京剧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是在同治、光绪年间C.京剧的产生与繁荣得益于其融会贯通、兼收并蓄D.京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8、的成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2012太原模拟)古典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特殊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文嫂方说道:“县门前西门大老爹家中放官吏债,开四五处铺面:缎子铺、生药铺、绸绢铺、绒线铺,外边江湖上又走标船,扬州兴贩盐引,东平府上纳香蜡,伙计主管约有数十家中田连阡陌,米烂陈仓,赤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宝”林氏被文嫂这篇话说的心中迷留摸乱,情窦已开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材料二金有余了解他(周进)痛哭的原因,向众人解释:“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
9、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这也不难!我这几个弟兄都是商人,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给周先生,让他捐个监生,不就能参加乡试了吗?”清吴敬梓儒林外史材料三李贽还同样以不留情面的态度解剖自己,指责自己缺乏诚信:“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饶德。”如果李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言行的一致,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也只是他在追求个性与行动的自由,而不是叛离他衷心皈依的儒家宗旨。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概括材料一小说中所描述的经济发展现象,并指出其影响。(6分)(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小说折射了怎样的社会问题?(6分)(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简要评析材
10、料三所述观点。(8分)17.(探究题)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了序文手稿(即下图)。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材料二材料三(京剧)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类,称为四大行当。净,又称花脸,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红色代表忠勇正义,如关羽。 京剧行当材料四京剧的传统项目有野猪林林冲夜奔武松打虎十八罗汉斗悟空伐东吴白帝城等。百度网摘编请回答
11、:(1)某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材料一的图片前挂一个导游牌,对兰亭序进行介绍。请你帮助其完成。(6分)(2)材料二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主要特点有哪些?(4分)(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京剧人物类型与明清小说有何关系?京剧发展到今天面临一些挑战,请你就如何发展京剧提三条合理化建议。(4分)(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传统文艺有哪些认识?(6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A。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入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
12、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从题干中“并赋予对它的新的认识”说明该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符合A项的理解。从题干“历史研究的对象只能是属于过去的历史事件”说明历史是研究过去的事件,因此该句与C项说法不符。题干中没有提及人类的活动,因此D项应该排除。B项明显与材料不符。2.【解析】选B。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司母戊鼎的铭文中的“司”改为“后”,原因在于“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显然是从文字研究角度进行的分析;A、C两项与题干无关;D项不是主要依据。3.【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中的书法作品端庄浑厚、笔势开张,四个选项中只有颜真卿的书法气势恢宏,骨
13、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人称“颜体”;其他三人书法特点与材料不符。 4.【解析】选D。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知识迁移能力。从材料中有效信息“汉末魏晋六朝”可知符合材料的只有D项;A项是宋代;B、C两项是清代。【误区警示】魏晋时期,书法的审美功能逐渐超过实用功能,自觉的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5.【解题指南】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说明作品注重意境、气韵,“只题丙午干支”体现鲜明的个性。综上所述该画属于文人画。【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能力。材料中的作品属于文人画,A项是风俗画的特点;B项是人物画的特点;C项是文人画的特点;D项是西方绘
14、画的特征。6.【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图片中五只羊可爱的形象以及所表达出的“祥和如意乐洋洋”这一美好朴实的愿望可以看出,它体现了纯真的民间风情。A、B两项中的画作还处于初期阶段,线条比较简单,没有蕴含很深的内涵。文人意趣画的突出特点是表现个性,融合性较差,与图中的风格相去甚远。7.【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题干中的“清初”“意境孤凄”“彼此却无心”等关键词判断,A、B两项与材料无关;作者的作品仍属于传统的文人画,D项说法错误。8.【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从文明史观和对高中学生的影响来看,D项最具有现实意义,是最适合的理由;其他三个选项与“最合适”不符
15、。【变式备选】诗经秦风无衣中写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其中,“王”是指( )A.周王B.秦王C.西戎首领D.商王【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从题干可知该资料出自诗经,而诗经中的风主要是周朝各诸侯国的民歌,由此可以判断诗中的“王”指的是周王。9.【解析】选A。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由“汉语、孔子、书法”排在前三位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年影响深刻,A项正确;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太绝对化;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选A项。10.【解析】选B。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注意紧扣题干中“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B项中“国破
16、”“草木深”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符合题意;A项是边塞诗,C、D两项是描述风景的诗,无法体现其忧患意识。故选B项。11.【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唐以诗取士”可以看出,随着唐代科举考试中增加考诗赋的规定后,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诗人大量涌现,极大地推动了唐朝诗歌的繁荣。12.【解析】选D。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目中指明了信息“市民文化”,而且是“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对文化日益增强的需求。13.【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中的元史选举志一反映文人
17、从事于刀笔以为吏胥、仆役,甚至工匠商贾,在古代从事这些职业的人社会地位都很低,而叠山集更是突显了文人社会地位的低下,儒排在倒数第二。A、C、D三项理解错误或无从体现。14.【解析】选D。A、C两项不符合题意,首先排除;根据京剧的发展历程可知,京剧兼容并包,积极吸收合理成分不断发展完善,D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15.【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能力。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A、B、C三项均正确。16.【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理解分析问题能力。第(1)题材料一从商品经济、物资流通和大商人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经济发展状况,这对传统道德产生了极大影响;第(2
18、)题材料二反映了科举制对人才的摧残和社会发展的阻碍;第(3)题结合李贽生活的时代,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李贽的矛盾心理。答案:(1)现象:商品经济发达;物资流通繁荣;富商大贾产生。影响:拜金主义思想盛行,冲击传统道德与义利观。(2)现象:科举仕途吸引力大。社会问题:造成狭隘的人才观,阻碍社会发展。(3)李贽矛盾的个性心理折射出转型期的社会病态。明朝中后期,专制体制不断加强,个体无法彰显个性自由,八股取士埋没自身才能与价值。表明传统社会正在走向没落;思想上李贽反对权威;但又困惑于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儒家道德的冲击,欲求努力维护儒家社会理想。1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第(1
19、)题应从出现的背景、书法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由图可知是民间风俗画,从内容上分析其特点;第(3)题由材料可知京剧许多人物形象源于小说,建议回答三条即可;第(4)题应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答案:(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引发人们对汉代儒学的反思,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碰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诗人群体,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王羲之在书法上继承汉代传统的同时,尽显虚玄灵动的时风,成为继往开来的“书圣”,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2)画种:民间风俗画。特点:内容喜闻乐见;以民间风情为主;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3)关系:京剧的人物类型、故事情节有很多取材于明清小说。建议:京剧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各京剧团体要有市场意识;国家加大保护力度等。(言之有理即可)(4)中国传统文艺灿烂辉煌,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对传统文艺应注意传承与保护;对传统文艺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