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86734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八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5年高考】考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2019海南单科,1,2分)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答案B2.(2020江苏单科,2,3分)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答案B3.(2016海南单科,4,2分)孟子发

2、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A4.(2018浙江4月选考,2,2分)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答案B5.(2018浙江11月选考,1,2分)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

3、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答案C6.(2016浙江4月选考,2,2分)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儒家思想答案B7.(2018天津文综,1,4分)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B8.(2018海南单科,21

4、,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8分)答案(1)背景

5、:礼乐传统;(2分)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3分)思想活跃。(2分)(2)主张:重建礼制社会;(2分)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2分)积极入仕,以礼治国;(2分)人人都践行周礼。(2分)9.(2020浙江7月选考,28,5分)(节选)古语有之:“顺乎天,应乎人!”其实问题的指向端在于“民生”二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引自墨子(1)“三表法”是墨子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仔细阅读材料一,分析指出墨子上述认识的立足

6、点。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孔子及其后的屈原与墨子价值立场相近的理论主张与思考。(5分)答案(1)立足点:人民立场(或“小生产者”或“百姓”)。主张与思考:仁学德治思想;关心爱护百姓;美政。10.(2018江苏单科,21,12分)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

7、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

8、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3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2)具体赋分要求如下:要素分值要求论点2论点明确、正确、全面(涉及“包容力”和“生命力”两个方面)1论点明确、正确、不全面(只

9、涉及“包容力”或“生命力”的一个方面),或隐含正确、全面的论点0论点错误或没有论点论据和论证56引用史实准确;能够充分运用史实支持论点;论证充分,能围绕“包容力”和“生命力”两个方面进行论证;逻辑严谨34引用史实准确;能够较充分运用史实支持论点;论证较充分,能涉及“包容力”和“生命力”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或围绕其中一个方面进行充分论证;逻辑较严谨02引用史实准确;尚能运用史实支持论点;论证能涉及“包容力”或“生命力”的一个方面论述1条理清楚;表达通畅;字数足额0条理欠清楚;表达欠通畅考点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1.(2019浙江4月选考,8,2分)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近代“睁眼看世

10、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番客篇D.华事夷言答案D12.(2019江苏单科,6,3分)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答案D13.(2019海南单科,7,2分)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

11、岸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答案B14.(2018天津文综,6,4分)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答案C15.(2016北京文综,16,4分)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

12、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答案B16.(2019江苏单科,22,13分)翁仕朝(18741944),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自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徐继畬、梁廷枏、姚莹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王尔敏儒学世俗

13、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材料二孙逸仙,想报仇,行革命,灭满洲。数十年,不变志,以三民,为主义前者仆,后者继,不自由,枉人世。若学买卖,是为商家,有人办丝,有人办茶中国所用,多是洋货,利归外国,每年甚多。翁仕朝授课教材新三字经三、四、五字书(20世纪初)材料三民国政府纪念期,列明以后:正月一号,南京政府成立纪念。二月一号,北京宣布共和纪念(五月)九号,条约(廿一条)国耻纪念(八月)廿九号,南京和约国耻纪念。九月七号,辛丑条约国耻纪念。翁仕朝手稿(20世纪30年代)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翁仕朝和魏源等人具有怎样的“共同意趣”,并分析这种“意趣”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4、4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提炼观点,并从内涵和成因方面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意趣:关注世界地理;了解世界,获取新知。影响:推动思想解放;促使人们不断探寻强国之路。(2)示例:观点: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是晚清特殊国内外背景下形成的世俗化儒家思想。论证:内涵: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追求共和自由;重视商业、实业发展;追求民族独立。成因:晚清剧变使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差距,“天朝上国”的美梦破碎,因此部分人开始了解和关注世界动向,翁仕朝也是其中之一,他“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著天下寰球中

15、外交通分五大洲图。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工商业利益受损,因此翁仕朝转变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主张“学买卖”“办丝”等。面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翁仕朝将儒学的“忠君”思想转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进步思想,并歌颂了孙中山等前仆后继的革命家。总之,翁仕朝在晚清内忧外患的背景下,继承了儒家的家国情怀和民本思想,吸收了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形成了世俗化的儒家思想。17.(2016海南单科,27,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

16、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者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据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6分)答案(1)西方科技较中国发达,思想、学术成果丰硕;须大量引进西学;应不断吸取西学的最新成果。

17、(6分)(2)推动西学传播;促进思想启蒙和社会观念转变;为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6分)考点三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考点四欧洲文化的形成18.(2016浙江文综,12,4分)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儒家学派墨家学派斯多亚学派智者学派A.B.C.D.答案A19.(2016上海单科,36,12分)罗马法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奴隶指在罗马社会

18、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表明当时即已存在释奴现象。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由此看来,资料来

19、源1罗马法词典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问题:(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4分)(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4分)(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4分)答案(1)水平1:能准确区分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一手史料:2、3;二手史料:1、4其他答案。(2)水平1:能准确区分材料中的客观性事实和主观性认识。陈述:、;评价:、其他答案。(3)水平1:能根据情景从两个维度进行解释从社会层面来说,伴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大量战俘沦为罗马奴隶,奴隶在人口中的

20、比例剧增,引发了释奴的现实需求;从法学层面来说,作为罗马法思想基础的自然法思想,肯定包括奴隶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为释放奴隶提供了理论依据。水平2:仅能从一个角度进行解释其他答案。考点五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师专用题组【5年高考】考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2013江苏单科,2,3分)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楷体汉字执王臣劓甲骨文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答案D甲骨文经过多次演变才发展为

21、楷体汉字,故A项表述错误。飞舞飘逸不是楷体汉字的特征,故B项错误。大多数甲骨文字已被识读,故C项错误。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甲骨文已经具备了现代文字的某些特征,故D项正确。2.(2012安徽文综,12,4分)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下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答案C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行书的判断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迁移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及各种字体的特征分析判断备选项。行书兼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C项符合题意。A

22、项为隶书;B项为楷书;D项为草书。3.(2019浙江4月选考,5,2分)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甲骨文行书小篆金文隶书草书楷书A.B.C.D.答案B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到近代考古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故错误;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行书大家,如王羲之、苏轼等,故正确;小篆字体优美,笔画复杂,形式奇古,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尤其应用于印章刻制,故正确;金文是指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应用的年代,从西周早期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故错误,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长竖短,东汉时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重要的影

23、响,有“汉隶唐楷”之称,故正确;草书形成于汉代,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唐代发展为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故正确;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涌现出许多楷书大家,如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故正确。故B项符合题意。4.(2018浙江4月选考,6,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A.B.C.D.答案C

24、转轮排字盘为元代王祯所发明,农书亦为其所作,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所作。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张载的“气学”都出现在宋代。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都出现在汉代。架火战车、杏园雅集图和天工开物都出现在明代。故答案为C。5.(2013广东文综,14,4分)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答案D本题考查陆王心学。从材料信息看,该思想家强调内心的修养,认为穷理不一定要向外探求,反省内心也可得到天理,由所学可知这是陆九渊的主张,因此D项符合题意。

25、6.(2015课标,24,4分)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符合题意。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并提出自己的目标,不能说明儒者不适应现实政治,也不能说明其反对进行社会变革,A、B两项错误。儒者期望实现古代曾经达到的贤良政治的高度,并不是要求复古,D项错误。7.(2019浙江4月选考,6,2分)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

26、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A.“经世致用”B.“人心一点灵明”C.“循天下之公”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答案A顾炎武是我国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体现了顾炎武勇于面对社会问题、困难,尽其所能、坚持到底的经世致用思想,故A项正确。“人心一点灵明”是王阳明的心学主张;“循天下之公”是王夫之的政治观点;“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体现的是顾炎武的“众治”主张,显然与诗句含义不吻合。故B、C、D三项错误。8.(2016海南单科,9,2分)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

27、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答案C“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即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故A项错误;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与德才兼备不符,故B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故C项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自身的权益,故D项错误。9.(2011课标,26,4分)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

28、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答案C题干材料“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实质上反映了“天下为公”的民主思想,故答案为C项。A项体现的是社会责任意识,应排除;B、D两项体现的是民本思想,排除。10.(2011天津文综,3,4分)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

29、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C由材料信息可知,李贽批判了传统的“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的观点,指出儒学应“为下下人说”,这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不正确,“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是对传统的“民本”思想的继承,而不是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项表述片面;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对君主专制的抨击,故D项错误。11.(2015山东文综,13,4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答案C“当于民监”即以民为镜,体现出

30、尊重民意、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兼爱”是要求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尚贤”是墨子的治国主张,反对任人唯亲。“主权在民”是近代民主政治思想。“道法自然”强调的是顺应自然。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评析本题考查古代的民本思想,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含义。12.(2014天津文综,2,4分)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答案A题干材

31、料的前半部分意在强调古人对农业的重视,后半部分突出儒家经典诗书中的重农思想,因此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内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13.(2012海南,2,2分)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早期儒家思想中“仁政”思想的理解。题干内容体现了儒家经典强调统治者要用礼、义、信来治理民众、获取民心的仁政思想,故B项正确。A项中的民本是指以民为本,是从百姓角度提出的,排除;C、D两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内涵,故排除。14.(2015课标,40,15分)(节选)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

33、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

34、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分)(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7分)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孟儒学主张仁政和民本思想以及教化,而汉代董仲舒改造了儒学,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回答“不同之处”。结合宋代儒学家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回答“发展”。(2)比较两则材料,从二人对儒学探讨的内容入手,分析其特征回答。(3

35、)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即可。方法技巧有比较才有鉴别,把不同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一起,比较其各方面的异同,有利于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就高考而言,比较分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其中横向比较主要是中外历史的比较,纵向比较主要考查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如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变迁。15.(2011全国,37,24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

36、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

37、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8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14分)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4分)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4分)(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4分)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6分)

38、(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6分)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8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孔子、孟子和荀子的言论可得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内涵,要从君民关系的角度去阐释;儒家的理想政治从材料中孟子的言论可概括为“用贤人治国”,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仁政”这一内容。第(2)问王韬为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孙中山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二者属于资产阶级不同的政治派别,再根据材料及所学来概

39、括二人思想的异同。第(3)问既要看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渊源关系,又要看到二者本质上的不同;至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考点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考点三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考点四欧洲文化的形成1.(2016课标,32,4分)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认知情

40、况。题干中通过“主神宙斯”等信息明确地告诉考生古代雅典存在宗教信仰,而且按常理也可推知,在文化落后的古代社会,宗教信仰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故A项错误。题干说明当时存在神灵崇拜,仅由剧中“我憎恨所有的神”并不能得出雅典人反对神灵崇拜,故B项错误。古代雅典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影响至今的哲学和政治学的不朽著作,以及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和艺术作品,说明当时雅典人十分重视精神生活,故C项错误。材料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触犯宙斯的故事深受雅典人喜爱,以及“我憎恨所有的神”的台词表明雅典人注重人的价值,故D项正确。2.(2011课标,27,4分)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

41、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答案B苏格拉底的申辩词反映了苏格拉底对死亡不畏惧、坚决捍卫思想自由原则,故答案为B项。3.(2011北京文综,20,4分)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答案B苏格拉底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

42、的道德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于是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他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故应选B。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突出强调人的价值;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生活的时代晚于苏格拉底,且研究的主要方向与题干不符,故应排除A、C、D。4.(2015课标,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

43、:“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

44、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分)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5分)(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二中提炼有

45、关孟子、苏格拉底观点的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别加以概括即可。第(2)问有关社会背景方面,应从孟子、苏格拉底所处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史实来回答;“共同的历史价值”可从对中西法制发展的深远影响和在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等角度考虑。规律总结解答归纳概括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逐段逐句逐层概括,能够对应教材知识的要对应。不好概括的,特别是文言文,要找关键词。第二,概括时要从现象到本质,从个体到整体,由此及彼。第三,用历史学科语言表述。考点五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3年模拟】时间:35分钟分值:66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2020山东潍坊月考,1)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

46、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答案A2.(2021届山东滨州期末,8)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冶铁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非洲最早出现冶铁技术B.古代文明具有多源特点C.古代文明交流尚未实现D.标志非洲进入文明时代答案B3.(2021届山东泰安高考全真模

47、拟,1)有学者说,战国诸子的思想不是凭空想象得来的,在缺乏外来文化参照的时代条件下,诸子要构建自身的学说,都不约而同地对传统文化中“义”的内涵作了有选择的继承。这反映出诸子百家学说()A.在自我封闭环境中诞生B.都把义作为核心主张C.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D.呈现出一体化的特点答案C4.(2019山东潍坊一模,25)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之争。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礼法并施思想

48、有所发展答案D5.(2021届山东威海期末,2)下图为两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人数统计图。这表明()A.儒学统治地位始终稳固B.官员综合素质得以提升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D.官吏儒学水平不断提高答案D6.(2021届山东济南期中,3)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答案D7.(2020山东潍坊第三次线上考试,2)唐代宫廷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都有多部外

49、来乐,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促成音乐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唐朝()A.政治军事实力的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加强现实统治的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D8.(2021届山东潍坊高考模拟,2)五代僧人所著祖堂集记载:南朝梁武帝一心向佛,度人造寺,写经造像,达摩泛海来华,武帝问达摩“何为真功德”,达摩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武帝不解,变容不言。后达摩离开南朝,入魏邦。对这一记载的最佳解读是()A.祖堂集是研究南北朝佛教第一手史料B.佛教的迅速传播得益于南北朝政权对峙C.祖堂集的记载契合南北朝的时代特征D.佛教

50、教义与统治思想冲突致其传播受阻答案C9.(2021届山东滨州期中,8)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下列选项不符合该官员主张的是()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答案A10.(2021届山东滨州期末,9)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基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统,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阿拉伯帝国一度流行。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并融汇为一千零一夜。这说明阿拉

51、伯()A.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B.文明影响广泛深远C.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D.长于借鉴缺少创新答案C11.(2019山东师大附中四模,12)下表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对比。这反映出()中国 西方 1578年李时珍撰成本草纲目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9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刻版付印1642年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成书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A.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B.西方已经进入了民主社会时期C.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D.西方科

52、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答案D12.(2021届山东威海期末,6)顾炎武曾言“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上述观点()A.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B.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C.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D.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30分)13.(2020天津名校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见梁惠王时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接着孟子向梁惠王讲了一番大道理,提出“苟为后

53、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汉代董仲舒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成为后世儒者的至理名言。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提到:“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朱熹甚至认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他的学生北溪先生陈淳更明确地说:“义与利相对而实相反,才出乎义,便入乎利,其间相去甚微。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因此,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洪秀全设计的“人间天堂”,康有为规划的大同世界,谭嗣同的仁学理想,孙中山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以实现三民主义社会

54、的蓝图,章太炎、朱执信等人对零星的社会主义思潮充满兴趣,李大钊等人一度崇尚无政府主义,这些都是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追求。为达到变革社会政治的目的,他们常常糅合中西文化,自觉不自觉地将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相混淆:康、梁等引进平等观念,比附于墨子的“爱无差等”,将西方议院制与中国古代明堂制相提并论;章太炎将现代地方自治看作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翻版;孙中山则将自由与中国人的“自私”相等同。摘编自徐杨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朱熹等思想家的共同价值观及其目的,并分析该共同价值观对中国产生的长远影响。(8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

55、孔孟等古代中国思想家相比,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的特点,并说明此特点形成的原因。(10分)答案(1)价值观:重义轻利。目的:和谐社会关系,维护政治秩序。影响:“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及服从群体的精神,其对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心理等都起了积极作用;但片面的价值导向压制了主体个性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特点: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以挽救民族危机为己任;在保守与激进冲突中逐渐向现代思想转型。原因:近代中国仍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形成了崇尚权威的社会心理;知识分子自身受到传统文化的濡染;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近

56、代西学的传播。14.(2020河北保定调研,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2019年11月,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相知的,更是相亲的。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材料二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

57、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摘编自张耀军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关于中外文明的观点。(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观点: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在相互交流中丰富发展。分析:世界各国由于受自然地理、政治环境、文化传统等条件的影响,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文明成果,如东方的古代中国文明、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文明等;各文明中心在吸取其他国家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中国古代儒家吸收佛教教义而使儒学得到发展。各国文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周边区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古代中国文明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希腊文明对地中海地区特别是罗马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繁荣发展的各国早期文明,已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象征。因此,应该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努力发掘本国古代文明的智慧为本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而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