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
2、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沪教版语文一下:闹花灯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9个。2、 积累13个词语和2句句子。3、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 了解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教学重难点:1、通过感悟词句,体会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场面。2、读懂课文第二节,结合图文,感悟元宵节花灯的特点。教学准备:卡片、投影、录音、板书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问引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板书:元宵节2、元宵节最常见的习俗是闹花灯、吃元宵。今天,我们通
3、过学习一起来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出示课题:2 闹花灯(指名读、齐读)说出合适的动词:( )花灯 (看、赏、提、做等)3、学习生字:元 宵 比较:宵霄悄二、整体感知1、听录音,说说元宵节的晚上怎么样? 交流,出示:人流如潮2、出示句子,读一读:“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响彻夜空。”3、学生字:锣 鼓 融 彻(1) 同桌自学交流识字好办法。(2) 给生字找朋友。三、学生字词语1、师范读第2节,找找有哪些灯?用“”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灯?2、出示句子:“最有趣的是龙灯不停地摆动。”(1) 自读(读通)(2) 学生字:翻 闪 鳞 禁(前鼻音)龙 追 摆(做动作)(3) 开火车抽读生字3
4、、指导背诵这一节自己背、师生配合背、看图师生配合背四、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语1、出示词语(自读、抢读)2、词宝宝回家,读课文(1) 和好朋友齐读课文 (2)师生配合读,男女声配合读(2) 结合投影试背课文五、说话练习1、说说你还知道什么灯?(出示图片)2、你喜欢什么灯?它是怎么样的?讲给大家听。今年你的元宵节是怎样度过的?教后反思:我在课前让学生介绍元宵节你和家人是怎么过的。引出元宵和花灯,学生学习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充满了对学课文的热情。本学期读的要求逐步提高,从读准字音入手,把课文读通顺,最后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在读课文时,我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比赛读,加动作读。这样,多种形式读,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为更好的背诵课文做好准备。课堂教学中,逐渐渗入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在学生初读完课文后,立即问:“课文写了几个花灯?分别是什么?”教会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初步培养学生一些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