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回溯史学史,可以看到,史学进步发展的动力,是学科自身强大而主动的反省、修复能力,是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历史学都曾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冷遇和低谷,但随着新材料、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引入,古老的历史学得以不断地迸发出新的活力。历史学发生的“数字转向”,便是已知的诸多新变化之一。自19世纪以来,历史学建立了一整套较为严格缜密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和职业规范。仅以对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考证为例,史料的范围从一般的档案、文
2、献、典籍等,逐渐拓展到考古、图像、数据、口述等文字之外的形式。最近20年来,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与数字化原生史料的大量出现,成为历史学“数字转向”的重要标志之一。关于传统史料的数字化转换。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史料在不同介质和载体之间的转换,如由口述传统向文字书写的过渡,直接带来了传统史学的诞生;再如碑刻铭文的拓印,文稿的誊写、抄录与印刷,还有一度非常盛行的微缩胶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研究的进步。其中,文字书写与近代印刷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的知识生产和传播产生过革命性的影响。现代数码技术的发展,使得文件的存储、携带、阅读、检索和传播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单就史料本身而论,数字化使得历史研
3、究者有可能尽量多地获取、占有和运用史料,并且全面细致地掌握相关的研究状况。但是,海量的史料超出了人类自然的阅读能力,这是之前任何时代都不可想象的新问题。于是文本、数据库和网络范围内的电子检索,成为今天每一个研究者日常的基本操作技能;而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统计学等方法的“数据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大数据”模型分析也应运而生。再来看原生的数字史料,也就是运用数码技术直接制造产生的各类电子文档、信息和记录。随着数码电子设备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一个“数码”的时代。对于未来将要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学家来说,他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如何获取这个时代里大量以数字形式出
4、现并存在的历史资料。在未来的研究者所要处理的史料中,也会有大量的电子邮件、数码通信信息、社交网络记录等。况且时代在变迁,信息存储的设备和格式可能早已更新换代,加之电子信息缺乏实体的物理存在,更为隐秘、难以查找,也易被删除、破坏、篡改和散佚,许多私人信息、官方文件和电子设备可能还设有加密保护。这些情况,对于仍然按照现有学术训练模式培养的研究者来说,恐怕会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在一些对未来史学发展的展望中,常常会提到“数字考古”“数字考证”等概念,这些或许都将成为未来历史学家们的学术基本功之一。事实上,数字化对历史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数字化的媒体、技术和工具,已经深入到历史学的各种实践、演示、
5、分析、教学、研究和传播当中,取得的成果也不胜枚举。但是,由于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传统学科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张力,对于历史学的“数字转向”这一议题也尚未达成共识,亟待深入展开讨论、更新学术规范、明确前进方向。历史学的研究实践,不仅需要广泛借鉴各种新的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和工具,而且要前瞻性地思考历史学本身在未来数字时代中的学科定位与理论特色。历史学,归根结底是一门在时间序列上展开研究的学问,因此人们常常把历史比作是现在与过去之间的对话。而作为对话参与者之一的历史学家,通常站在其身处的时代,带着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展开相应的研究和写作工作。作为历史学分支的史
6、学理论与史学史的研究,则为我们提供了审视自身学科的独特视角,也促使我们思考与展望历史学的前沿趋势和未来前景。历史学者应该抓住时代机遇,迎接历史学的“数字转向”。(摘编自周兵迎接历史学的“数字转向”,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史学科自身强大而主动的反省、修复能力,开包容和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都成为历史学研究进步发展的动力。B新材料、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引入使得古老的历史学不断地迸发出新的活力,“数字转向”也是其中的一个新变化。C自19世纪,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和职业规范,已比较严格缜密,这主要体现在史料收集、整理和考证上。D史学研究所遇到的数字化后海量
7、的史料已超人类自然阅读能力范围的问题,是以前任何时代都不可想象的新问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与原生的数字史料的大量出现,是判断历史学“数字转向”的依据。B文章用举例论证、假设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阐述了历史学“数字转向”的必然性。C文章在陈述观点时,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或许”等词语,体现了作者论证的严谨。D经过充分论证,作者建议要提前思考历史学在未来数字时代中的学科定位与理论特色。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历史学都曾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冷遇和低谷,说明历史学的发展难免会遇到困难。B收集、整理和考证的史料范围不
8、断扩大,表明历史学的“数字转向”要从文字拓展到文字之外的形式。C按照现有学术训练模式培养研究者恐不符发展要求,最好有“数字考古”“数字考证”等学术基本功。D数字化对历史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但是对于历史学的“数字转向”这一议题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4第三段中,传统史料的处理对史学研究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文本加以简析。(4分)5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诗人毛姆(1)我对名人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有太多人都被一种强烈的冲动所扰,就是想要亲近这个星球上的伟大人物,这每每让我不以为然。当别人提议,我可以见一见某些地位或成
9、就高人一等之辈,这样的机会我总会寻觅得体的借口避开。所以当我的朋友迭戈托雷表示可以将我引见给卡利斯托德圣阿纳时,我婉拒了。但难得一次我的理由是真诚的:圣阿纳不但是个了不起的诗人,还是个被人们寄托了很多想象的人物,他的各种历险已经是传奇了,能在他的衰朽之年看一看这个人,会很有意思;但他年岁已经太大,这时候接见一个陌生人、外国人,对他来说只能是种烦扰。(2)记得我第一次读他的诗是二十三岁,当时迷恋得手不释卷;他诗句中有种激情,有种英雄的孤傲和斑斓的生命力,一下让我神魂颠倒。因为那些掷地有声的诗句和绕梁不止的韵律已经和我美好的青春记忆交缠在一起,所以一直到今天,我读起它们来依然会心跳加速。我一向认为
10、卡利斯托先生在读者中的声望是他应得的。当年每个年轻人都能脱口而出他的诗句,而我的朋友会无休无止地跟我讨论他疯狂的举动、狂热的演说(诗人之外他也是个政治家)、锐利的妙语和他的恋人们。但这些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卡利斯托先生一直隐居在他的家乡埃西哈,不屑和这个再没有什么能让他感兴趣的世界为伍。(3)“他现在看上去怎么样?”我问。(4)“神采不凡。”(5)“你有他的照片吗?”(6)“有就好了。他三十五岁之后就拒绝面对镜头。他说他只想让后世见到他年轻时的样子。”(7)我知道他年轻时极为俊美,当他意识到青春一去不返时创作了一首感人的十四行诗,从中你可以清楚读到曾经被如此爱慕的容颜终于
11、逝去,他所领受的那阵刺痛是多么苦涩,多么冷酷。(8)但我还是拒绝了朋友的好意;再读一遍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我就已经很满足了,而我也更喜欢在埃西哈那些阳光扫过的安静街巷自顾自漫行。所以,当我到达埃西哈的当晚就拿到那位大人物留给我的字条时,我是大为惊异的。他说,如果我能第二天上午十点登门一见,会让他非常高兴。事已至此,除了第二天在指定时间登门造访,我好像也没有其他选择了。(9)埃西哈是教堂之镇,随便走几步便能看到断壁残垣,或者是有鹳鸟筑巢的石塔。埃西哈也曾有过辉煌,很多这些白色的房子,石头大门上都有气势雄伟的纹章,卡利斯托先生就住在这样一栋房子里,拉了门铃之后我站在栏杆外,虽然我听见铃声穿透了屋子
12、,但无人应答,我摇了第二次,第三次,终于一个髭须浓密的老妇来到了门。(10)“你要干吗?”她问。(11)她的黑眼睛倒好看,但情绪不佳,我猜她是在这里照顾老诗人的。我把名片递给她。(12)“我跟你们主人有约。”(13)她把大门打开,让我进去。告诉我在那里等着之后,她便丢下我上楼去了。这个建筑的各种比例都很大气,但油漆已经黯淡,地上的瓷砖多有碎裂,还可见到多处灰泥大块大块地剥落。这里每样东西都散发着贫寒的气息,却见不出邋遢。我知道卡利斯托先生穷。对他来说,有不少时候钱其实来得很容易,只是他从来不觉得这是件要紧的东西,总花钱如流水。现在你也很容易看出来他对自己生活的拮据根本不屑一顾。院子中间有张桌子
13、,两侧各放一张摇椅,桌上的报纸已经是半个月之前的了。我开始猜想在温暖的夏夜,坐在这里抽烟时,是怎样的梦幻充斥着他的思绪。柱廊之下,墙上挂着一些西班牙的绘画,颜色暗沉,画艺也拙劣。这个场景,再加上我朦胧勾勒的种种联想,和这位浪漫诗人的形象太过相称,我几乎要被这个地方的气魄所压倒。我之前对于这次会面一直很冷,甚至不知为何略觉得无聊,但现在开始有些局促起来,点了一支烟。我是照着时间来的,不知老先生是给什么耽搁了。这种寂静让人有些不安。(14)我听见有声响,心跳快了起来。我现在有些激动了,等到看见他走下楼梯时,我屏住了呼吸。他一只手里有我的名片。这是位个子很高的老人,花白的头发依然很茂密,而浓密的眉毛
14、依然是乌黑的,这让他的黑眼珠里闪过的火焰更添了一分严峻的气势。在他的年纪,眼神里然保有那样的光芒让人赞叹。他不带笑意的眼神落在我的身上,冷静地审视着我。他的衣服从上到下是黑色的,一只手中拿着一只宽边帽。在他的仪态中有种自在和高贵。他完全是我希望的样子,他身上没有一寸不像个诗人。(15)他进了院子,缓缓向我走来。他的眼睛也绝对像是鹰的眼睛。这对我来说,似乎是个重大的时刻,因为他就站在那里。莫名地在我心里,唱起了卡利斯托先生最有名的情诗,轻柔而动人。(16)我很不好意思。还好我之前准备了该如何跟他打招呼。(17)“大师,我这样一个外国人能和您结识真是万分荣幸。”(18)他犀利的眼神中突然有笑意摇曳
15、了一下,严厉的嘴唇也有那么一瞬被微笑弯成弧线。(19)“我不是诗人,先生,我是卖猪鬃刷子的。你弄错了,卡利斯托先生在隔壁。”(20)我找错了一幢房子。文本二:在我的一生中,为了自我提高而阅读了很多谈论小说的著作。总体说来,这些著作的作者一致认同,故事并不是小说中最重要的部分。事实上,在他们看来,故事是小说阅读过程中的一种障碍,读者的注意力在阅读故事时会被分散开,那些他们认为的小说中的重要因便被忽视了。他们并不明白,实际上故事是小说家为了抓住读者的兴趣而扔出的一根救生绳索。在人类身上,听故事的欲望是根深蒂固的,正如对财富的欲望一样。如今,注重刻画人物而非讲述故事已成为小说的一种倾向。诚然,塑造人
16、物是很重要的。只有小说中的人物受到渐渐熟悉他们的读者的同情之后,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才会得到读者的关心。然而,弱化人物之间发生的事件而倾尽全塑造人物,只是小说的一种写法。另种写法的存在同样是合理的,在这种写法中,小说家只是单纯地讲故事,它的故事合情合理而且有条有理,对人物的塑造却简单、粗略。毛姆读书随笔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愿给年岁已高的诗人带来生活烦扰,这是“我”拒绝朋友将我引见给伟大诗人卡利斯托先生的根本原因。B小说插入了“我”第一次阅读诗人作品时的情境,“手不释卷”“心跳加速”,表现了“我”对诗人的崇拜之情。C当收到诗人的字条时,“我”大为惊异,既惊异于诗
17、人对“我”行程的了解,更惊异于诗人竟然会主动邀约。D在“我”的想象中,诗人的样子最好是穿着黑色的衣服,手中拿着宽边帽,具有自在和高贵的仪态。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人物,通过朋友与“我”无休无止的讨论,表现了诗人才华横溢、神采不凡的特点。B诗人“三十五岁之后就拒绝面对镜头”,这一情节的设置,既体现诗人面对青春逝去的痛苦,又为后文埋下了伏笔。C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事,讲述“我”拜访诗人卡利斯托先生,却找错房子、认错人的经过,增强了文章真实性和感染力。D“不带笑意的眼神”“冷静的审视”等细节描写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写出了“我”心目中诗人桀骜冷
18、峻的气质。8小说第(13)段不惜笔墨描写诗人的住所周围的环境和屋内的陈设,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在文本二中,毛姆谈到了小说的两种写法,你认为诗人这篇小说属于哪一种写法?请结合文本,简述理由。(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移提点江东刑狱入
19、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有少年得斗鹑,其侪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当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遂劾府司失入。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皆以府断为是。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
20、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B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
21、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C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D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秩满,古代指官吏任职期满,官员秩满,朝廷会对其进行考核。“秩”是古代官吏的俸禄。B大理即大理寺,古代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是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C参知政事, 简称“参政”,中国古官
22、职名,唐代始设此职,此后演变为常设官职,相当于副宰相。D青苗即青苗法,是王安石推行的新法之一。农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到当地官府贷钱粮,以补助耕作。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聪明颖悟,文才为人赞赏。他从小喜欢读书,过目不忘,不假思索便可写出精妙的文章,曾巩将他的文章推荐给欧阳修,欧阳修极力赞赏。B王安石秉持法理最终不被采信。他从法律规定出发,分析两少年因争鹌鹑导致的命案认为杀人者其罪可赦,但上面的司法部门均维持原判决。C王安石推行新法,得到皇帝支持。在与皇帝的一番问答之中,他阐明自己的治理主张,皇帝认为他讲得正确,专门设置机构支持王安石推行新法。D王安石性情
23、倔强,不善采纳众议。他遇到事情不管是对是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朝中官员议论新法,他则力陈己见,并不采纳大臣们的意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2)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14王安石在推行新法时,除了不善采纳众人意见外,还有什么不够好的表现?(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放舟蓬莱阁下戚继光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出画楼。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注】蓬
24、莱,今属山东,作者戚继光家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晚年因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而“遽改之广东”,其后“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此诗即写于此时。崚嶒,言山之高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重来,“山川无语自悠悠”可见诗人故地重游,心境悠然自得。B“沧波浩荡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照应缜密。“沧波”,言其水之澄碧;“浩荡”,言其广阔壮大。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两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情感起伏有致。结句虽已收束全诗,而余情摇漾,寄
25、慨遥深。16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以“_,_”作比,告诫世上女子不要过分沉迷在甜美的爱情之中。(2)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六国论在批评诸侯国对待土地的态度时,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子孙如弃草芥的土地,父辈祖先却要“_,_”才能获得。(3)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增添了浪漫气息,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
26、显著升高、雨量充沛。农事耕种以芒种这一时节为界,过此之后,播种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所以到了芒种,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和果再推迟,显著升高的气温会使得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到了秋天收割的时候,产量必然不高。民间把“种”称为“忙种”,农谚有“芒种忙、忙着种”的农业生产谚语,说明到了这个时节正是农业耕种最忙的时候。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贝鸟(j)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其中“贝鸟 ”指伯劳鸟,喜阴的它现身技头,感阴而鸣,诉说春之离愁,也唱响了夏之诗意。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是(3分)A大春作物抢种,水稻及时移栽B抢
27、种大春作物,水稻及时移栽C大春作物抢种,及时移栽水稻D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C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日前,四川博物院展出了反映古人分餐的“清河食官铜染器。:“分餐制”是古已有之的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给出的解释是,分餐制可上溯到史前时代。两汉时期,分餐制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当时人
28、们没有坐具,分餐进食时,面前摆着一张低矮小食案,一人一案,案上放着食具。考古发现的汉墓壁画及画像石砖等实物和绘画资料,都可以证明这一点陈书记载:国子祭酒徐孝克在侍帝宴饮时,将自己那一份肴馔悄悄藏到怀中,皇帝为其孝母之心感动,特意下令,允许徐孝克以后可以公开这样做。这说明至少在隋唐以前,一人一份食物的分餐制还在继续推行。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请分别用一个以“是”作谓语的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一百多年前,“五四运动”爆
29、发。广大青年学生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挠,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这无疑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爱国史诗。2020年初春,新冠疫情爆发,无数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阅读材料后,作为站在新时代前沿的青年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又该如何走好自己的青春人生路?班上准备以“走好自己的青春路”为主题举行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这个话题,以体现自己的认
30、识与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定立意,角度自选,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这主要体现在史料收集、整理和考证上”有误,由材料第二段“自19世纪以来,历史学建立了一整套较为严格缜密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和职业规范。仅以对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考证为例,史料的范围从一般的档案、文献、典籍等,逐渐拓展到考古、图像、数据、口述等文字之外的形式。”可知文章是以“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考证”作为事例来论证“史料的范围从一般的档案、文献、典籍等,逐渐拓展到考古、图像、数据、口述等文字之外的形式”,而不是论证
31、“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和职业规范,已比较严格缜密”的。2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是判断历史学数字转向的依据”分析有误。根据原文第二段“最近20年来,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与数字化原生史料的大量出现,成为历史学“数字转向”的重要标志之一”,原文是“重要标志之一”,而选项变成了“依据”,扩大了范围。3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最好有数字考古数字考证等学术基本功”中“最好”有误。根据原文第四段“因此,在一些对未来史学发展的展望中,常常会提到数字考古数字考证等概念,这些或许都将成为未来历史学家们的学术基本功之一”,可知原文用的是“这些或
32、许都将成为”,是揣测,而不是事实,而选项变成了“最好有”的事实陈述。4(1)带来了传统史学的诞生;(2)推动了历史研究的进步;(3)影响了人类的知识生产和传播。【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第三段中,传统史料的处理对史学研究产生怎样的影响”,可知答题区间在第三段中,根据原文“如由口述传统向文字书写的过渡,直接带来了传统史学的诞生”,可从带来了传统史学的诞生角度分析。根据原文“再如碑刻铭文的拓印,文稿的誊写、抄录与印刷,还有一度非常盛行的微缩胶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研究的进步”,可从推动了历史研究的进步角度分析。根据原文“其中,文字书写与近代印刷
33、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的知识生产和传播产生过革命性的影响”,可从影响了人类的知识生产和传播角度分析。5先提出中心议题:历史学的“数字转向”,并阐述了它的发展;然后论述了传统史料数字化转化的过程;接着论述了未来历史学家们应该具备的一些数字考古数字考证能力;最后指出数字化对历史学的影响,以及给历史学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6A【解析】曲解文意,“我”拒绝朋友将我引见给卡利斯托德圣阿纳的根本原因是“我对名人兴趣不大”。7C【解析】不是全知视角。8(1)为诗人的出场造势:黯淡、破旧、简陋的环境,完全符合“我”对诗人的浪漫想象。(2)为结尾的突转埋下伏笔:桌上“半个月之前”的报纸,墙上“画艺拙劣”的绘画,这些
34、其实是不符合诗人的特质的。(每点各2分)9观点:诗人这篇小说重在讲述故事。(1分)理由:(1)小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开端:“我”拒绝见诗人;发展:“我”登门拜访诗人;高潮结局:“我”认错了诗人。(2)小说有意识地并较为充分地运用了讲述故事的技巧。结尾情节突转,结局出人意料,使得情节曲折有波澜: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安排了充分的伏笔,在结尾得到了强烈的呼应,使得结局虽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3)小说对人物的塑造简单。虽题为诗人,但主人公“诗人”在小说中并没有出现,是隐蔽的,甚至是完全消失的。(观点1分,答出一点理由2分,两点4分,三点5分。其他答案,如果合理,亦可酌情给分)10D【解析】本题考查文
35、言断句的能力。句中,“贷谷与民”是说把谷借贷给百姓,中间断开则割裂语意,据此排除A、C项。“时嘉祐三年也”表示的是前面任两个职务的时间,中间断开则曲解句意,据此排除B、C项。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大理寺,“是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表述错误,“行政”应为“法律”。12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A项,“不假思索便可写出精妙的文章”理解错误,这句话是对“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的曲解。正确的理解是: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心,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13(1)王安石说:“我无罪。”不肯前去道歉。御史因此上奏章检举他,皇帝
36、却搁置一旁没有理会。(2)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拿什么作为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呢?”王安石答道:“改变风俗,建立法规,正是现在最急需的了。”14言语过激:认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任用亲信,排挤老臣:他“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王安石在推行新法时,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除了以上不善采纳众人意见外,还任用亲信,排挤老臣,如“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王安石让他的亲信吕惠卿参与其中事务。“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罢免了,
37、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浮浅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此外,王安石为了坚持自己的变法主张,言辞过激,认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他认为“上天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以唯物史观来看,王安石的这些行为,都是不够好的表现。【参考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是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经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落笔如飞,初看似不经心,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传播美名。王安石考中进士,被选为上等,出任签书淮南判官。按以前的制度,任职期满允许进献文章要求试任馆阁职务,惟独王安石没有这样做。他经过两次调动,担
38、任鄞县知县,修筑堤堰,疏浚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秋后百姓加些利息来偿还,使官仓能够陈谷换新粮,鄞县的百姓都认为很方便。王安石调任提点江东刑狱,又进京担任度支判官,当时是嘉祐三年。有个少年得到一只善斗的鹌鹑,他的同伴想要,他不给,那同伴自恃和少年亲密就把它拿跑了,少年追上去把他杀了。开封府判定该少年死罪,王安石反驳说:“按照律法的规定,不论是公然抢夺还是暗中偷窃都算是盗窃罪。此案中少年不给,他的同伴就拿走了,这就算盗窃;少年去追并把他杀掉,这是追捕盗贼,虽然杀死了人,但不应定罪。”因此便弹劾开封府有关部门判罪过重。开封府的官吏不服,此案上报到审刑院和大理寺,这两处都认为开封
39、府的判定是正确的。(王安石因其弹劾不当而应被判罪)但皇帝下诏赦免了王安石弹劾错误的罪名,(按照惯例)王安石应该到阁门道歉。王安石说:“我无罪。”不肯前去道歉。御史因此上奏章检举他,皇帝却搁置一旁没有理会。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学,不明白世上的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学正可以用来治理世上的事务,但是后世所谓的读书人,大都是才能平庸的人,因此世俗就认为经学不可以施行于世间事务了。”皇上问:“那么你首先要施行建立的是什么呢?”王安石答道:“改变风俗,建立法规,正是现在最急需的了。”皇上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开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任命他与
40、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王安石让他的亲信吕惠卿参与其中事务。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举官四十余人,在全国颁布执行新法。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上天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 他执政期间,几乎把朝廷内外年高德重的大臣都罢免完了,而大多提拔一些浮浅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元祐元年,王安石去世,享年六十六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傅。15A【解析】“诗人故地重游,心
41、境悠然自得”不对,结合背景,诗人此时心情实为伤。“悠悠”可解释为“忧愁思虑的样子”,如“悠悠我心”。16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感叹;山川依旧、人事浮沉的愤懑(或建功被罢的愤懑);复起乡关、以身许国的壮志(或建功报国的自我期许)。(每点2分。)17(1)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2)暴霜露 斩荆棘(3)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8D【解析】上文是“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注意保持主语一致性。19C【解析】A项为夸张,B项为比喻,D项为对比,C项和原文为拟人。20改为“农谚有芒种忙、忙着种的说法”。(或删除“农谚,或将“农谚”改为“民间”。其他改法言之成理也可得分)本句“农谚”和“农业生产
42、谚语”语义重复。改为“说明这个时节正是农业耕种最忙的时候”。(或改为“说明到了这个时节就到了农业种最忙的时候”)本句结构混乱。21示例:它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一般都是席地而坐 准备带回家孝敬老母22示例:我国的分餐制是有悠久历史的。分餐制在两汉时期是真实存在的。分餐制在隋唐以前是继续推行的。(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符合要求且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参考例文】拼将赤血灌春花,吾辈志栖于苍梧亲爱的同学们: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青年,是崖底的花开,氤氲的茶息。身处于时代的风口浪尖,我们更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43、,以己之薄力,助国之昌盛。立鸿鹄志,成大事业,是青年人价值取向永恒的银白底色。古有少年范仲淹,分粥而食,焚膏继晷,终不负初心,成为一代文坛大师;青年陈胜,胸怀大志,无惧讥讽,终功成名就,推翻严酷大秦帝国。正所谓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成就自身价值的前提,是先立下鸿鹄之志,任凭他人冷嘲热讽又何妨?吾辈自当坚守理想,埋头赶路,莫问前程。去路迢迢,终将抵达。修行正道,志在四方,是青年人奋斗拼搏不变的赤红基调。且看青年周恩来,刻苦读书,只为中华之崛起;青年鲁迅,弃医从文,以手中之笔,唤醒沉睡着的中国人。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青年人应当修行正道,心系众生
44、,以国之前途为己任,在时代的变化中一展抱负。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矢志报国,九死不悔,是青年人实现志向璀璨的亮金标志。“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的陆放翁,垂垂老矣仍挂牵国家收复失地一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慷慨赴死,为国献身。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当有此血性与豪情。正如此次与疫情搏斗中,无数青年人前赴后继,牺牲在最前线。然而回首望见身后安然的同胞,风中却只传来他们的铿锵有力的声音“我亦无悔! ”青年人当生出无畏的勇气,栉风沐雨,护卫这一方山河无恙。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我们
45、青年在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应拿出十二分的热忱,不忘初心,携手共铸一个崭新、明亮的天地。时光催红了樱桃,带绿了芭蕉,也催促着人生的葳蕤,每个人都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我们正处于青春时期,有着来自生命本性的冲劲,时代在召唤我们飞向远方,飞往未来,同学们,切勿停下前行的脚步,去听一听来自长辈们的劝告,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当你展翅翱翔宇宙之时,请问问那个在等你回家的长辈,我走的路对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青年,将国家命运与自身未来相结合,是我们的重任,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不负青春,强我国家,是我们的职责。愿所有青年人都能够追寻本心,树立自己的
46、人生观,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青春之椽笔,书盛世之华章!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首先要解读任务指令明确具体写作任务“阅读材料后,作为站在新时代前沿的青年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又该如何走好自己的青春人生路?班上准备以走好自己的青春路为主题举行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这个话题,以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体裁为应用文发言稿,主题为“走好自己的青春路”,要求结合材料谈启示。所以写作前还要深入解读材料信息,所给材料包含两段,其一为五四青年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其二为新冠疫情爆发时体现出来的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综合立意为“责任”“勇敢”“牺牲或奉献精神”“爱国”等等,广大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参考立意】(1)做时代的好儿郎;(2)为祖国强盛而努力;(3)圆我心中之梦,为国扬帆起航;(4)让正确价值观指引我们;(5)树立远大理想,共绘国家发展蓝图;(6)以我青年之笔,书中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