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III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班级: 组别: 姓名: 等级: 单元线索: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到思想(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实质】向西方学习。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考点要求】1.“师夷长技”的主张: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 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考点梳理】一、 “师夷长技”的主张:(一)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1背景:(1)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对外国的情况一无所知。(2) 鸦片战争使中国有识之士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时
2、间:19 世纪四五十年代。3代表:_、魏源。4基本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5活动(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_和_等资料。(2)魏源:编撰_,阐述了“_” 的思想。6影响: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_有重要启迪作用。(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_的形势。2时间: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3代表:_、李鸿章、_、张之洞等。4主张:“_为体,西学为用” “_”。5活动:开展洋务运动。6评价:迈出了中国_历程的第一步。二、维新思想(一)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1.背景:甲午战争的失败,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
3、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力量壮大。早期维新思想奠定思想基础。2.严复思想:主张 ,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3.康、梁维新思想:(1)著书立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撰写的_ 一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在_ _一书中把孔子称为主张变革的先师,把中国的传统经学和西方的政治思想相结合,宣传变法。梁启超:发表_,宣传伸民权、_、变法图存的思想。(2)实践:1898 年,实行戊戌变法,但以失败告终。(3)意义:这次变法起了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_潮流。【核心要点突破一】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1特点:(1)康有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学
4、说,而是利用传统的儒家学说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2)把维新思想转化为维新变法运动,推动戊戌变法的实践。梁启超不仅论证了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也提出了变法的具体主张。(3)康、梁的改良思想在 19 世纪末还是比较先进的,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而到了辛亥革命前夕及辛亥革命之后,他们的改良思想就显得落伍了。这也反映了从 19 世纪中后期至 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不断摒弃不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思想。2形成原因:(1)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根深蒂固,如果完全悖离传统宣传维新思想,必将招来更多的反对,因此康有为选择了用传统文化作幌子。(2)资产阶级的软弱与保守,使他们不敢亮出自己鲜明的政治
5、立场和主张,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3)康、梁等人的出身、经历、地位决定了他们在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的过程中,必将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核心要点突破二】洋务派、维新派的异同点1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都主张学习西方,最终未付诸实践或实践失败。2不同点(1)阶级属性不同:洋务派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新派则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2)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镇压人民的反抗;而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形成了一套维新理论。(3)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不同:洋务派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出发点,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则是以
6、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学以致用】1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张之洞 D李鸿章2林则徐、魏源首倡的新思想所起的历史作用是( )A迫使清政府调整统治政策 B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C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D启迪人们探索民主革命的道路3下列关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与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的认识,正确的是( )A二者的根本目的不同 B二者对西方的认识截然不同C二者都反对封建专制 D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4李鸿章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材料表明李鸿章主张(
7、)A坚持中国的守法传统 B学习西方的变法改革C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 D为人臣必须明哲保身5“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与此人相关的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变者天下之公理” D“孔教与共和,必废其一6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7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
8、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8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派同维新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下列选项中,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A发展近代工业 B创办新式学校C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D编练新式军队9(2011 年广东惠阳高级中学高二期末考试)康有为把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其主要目的是( )A利用儒家学说进行变法 B争取顽固派的支持C恢复儒家独尊的地位 D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10某思想家在 1925 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
9、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1119 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作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2 “ 天演 ” “ 物竞 ” “ 淘汰 ” “ 天择 ” 等术语,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作自己或女儿的名字。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作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0、是文化主流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13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
11、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既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康有为日本变政考请回答:(1)从材料一、材料二看,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应如何评价其意图?(2)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3)戊戌变法失败后,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的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慨。请分析其“有心无力”的原因。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
12、人。答案:A2.解析: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新思想的 “ 新 ” 是相对于“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而言的。他们率先 “ 开眼看世界 ” ,对于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重世界形势,起了积极的作用。答案:C3.解析:两者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学习西方的目的都是维护清朝的统治,都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意识。A、B、C 三项说法错误。答案:D4.解析:根据材料中 “ 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 ” 等信息,结合李鸿章属于洋务派的代表,因而排除 A 项,B、D 两项明显错误,李鸿章主张的是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答案:C5.解析: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是李鸿章对办洋务的慨叹,洋务派的基本主张之一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3、”。答案:B6.解析:董仲舒笔下的孔子一定符合其新儒学的形象,主张中央集权、“天人感应”;李贽笔下的孔子,是受到李贽攻击、批判的对象;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是一位披着传统儒学外衣的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形象,比较符合题目的要求;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也是遭到陈独秀猛烈批判的人物,是作为矛头指向出现的。答案:C7.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民权”,但反对通过“革命”方式获取民权,可以判断这位思想家是维新派代表人物。答案:B8解析:A、C、D 三项洋务派都实行过,属于学习西方的“ 器 ” ,维新派与洋务派最大的不同在于学习西方的 “ 制 ” ,即政治制度。答案:C9.解析:
1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其主要目的是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宣扬变法的合理性。答案:D10解析:康有为前期主张维新变法,在守旧派眼中是“太新”;后期是保皇党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主张保留君主,在革命派眼中是“太旧”。答案:A11.解析:从 19 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变革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才是“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做法。“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D 项时间不符。答案:C12.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开眼看世界 ” 是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主
15、张;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是新文化运动的消极影响;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指的是资产阶级要求通过政治变革改变国家命运的思想转变。答案:D13.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主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认为革命会带来悲惨的后果,反对革命,主张通过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答案:C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依据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暴乱于上”“揭竿斩木”等关键词概括其变法意图,对其意图的评价要一分为二;第(2)问依据材料三中的“以君权雷厉风行”不难判断出核心观点,“风气未开”即是他的观点依据;第(3)问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主、客观方面分析归纳原因。答案:(1)意图:主张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评价:其救亡图存的变法主张在当时是爱国的、进步的;他企图用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反映了他的阶级局限性。(2)由皇帝亲自主持变法。依据:中国“风气未开”。(3)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维新派抵制人民革命;变法没有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