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 ,大小:126.32KB ,
资源ID:9849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8494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信息化助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南京实践.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信息化助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南京实践.pdf

1、教育信息化助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南京实践摘 要“十二五”以来,南京教育信息化工作从顶层设计、基础保障、应用驱动、培训指导、宣传引导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基于技术支持下的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不断更新,新型教学模式探索应用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不断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教育信息化成为助推南京职教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引擎动力。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现代化;南京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2-0062-03“十二五”以来,南京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15 年教育信息化指标在全国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位

2、居第一,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提升,课程资源开发应用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职业教育,基于技术支持下的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不断更新,新型教学模式探索应用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不断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10 年以来南京市职业学校教师连续 7 年参加江苏省、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共取得省赛一等奖 37 个、二等奖 29 个、三等奖 38 个,国赛一等奖 15 个、二等奖 5 个的优异成绩,教育信息化成为助推南京职教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引擎动力。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强化顶层设计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 年市政府出台南京市教育

3、信息化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 年),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2015 年底出台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为南京“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指明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组织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建立重点工作例会制度。其中,“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投入 2000万元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奖补资金。二、加强基础保障,着力推进优质均衡南京市始终坚持把推进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1,有效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职业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不断完善全

4、市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健全覆盖学生、教师、教学、设备、实训、教研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平台,大幅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服务专业整体教学和实训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兼顾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需求,建设了一批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和普惠性的优质数字资源,构建了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推进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建成一批数字化技能教室和仿真实训室等数字化环境、场所,覆盖率达60%以上,实训基地与国家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情况良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全市职业学校国家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到 90%,省级以上示范院校达标率为 100%,建成

5、了 10 余所南京市数字化示范学校。南京市从 2016 年起正式启动名师网络工作室建设,强化对其目标、要求、考核及最终认定的层层评估。“十三五”期间计划建设 50 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目标通过 5 年的建設,达到每个网络名师工作室由 12 名学科专业带头人或技能大师或教学名师领衔,若干骨干教师加盟,若干青年教师参与,能够跨学校、跨区域辐射引领的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充分基于网络,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支撑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模式等方面展开攻坚研究实践,提高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案例分析、职业竞赛、技能鉴定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让优质资源辐射更多教师,造福更多学生。三、加强应用

6、驱动,着力促进深度融合一是通过“互联网+”来改造传统产业,使建筑智能化,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以及若干文化创意产业全都烙上“互联网+”的印迹。二是打造了一批实验实训基地,如数字化美术教学工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3D 打印实训中心等,这些实验实训基地都是以“互联网+”改造和虚拟仿真软件为支撑的,其中虚拟实训软件专业覆盖率达到 50%。三是改变了职业教育的授课模式,职业学校新生入校后都会置换或新添一台智能手机,通过 MOOC 课程,各种围绕职业教育的 APP,开发的职业教育微课程及小型虚拟仿真软件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2012 年南京市启动“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

7、目”试点研究,部分职业学校积极参与,开展“以移动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授课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悄然改变,远程互动教学模式、互动点读系统教学应用、体感游戏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创客教育研究等一批项目成果取得成功经验。四是职业教育呼应双创教育,南京建设了市级的基于未来互联网的众创空间,如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等2。四、加强培训指导,着力贯通全员联动全市形成层次分工明确、网络培训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工作新格局,初步构建了与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相协调的人才支撑体系。一是 2013年以来,组织了 2 期职业学校管理者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班,培训校长

8、、信息中心主任 70 余名,为全市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推进提供了智慧和技术支撑。二是组织了 2 期职业学校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每期培训达80 学时,参培骨干教师 120 余名,覆盖全市所有职业学校,培养了一支教学信息化的骨干队伍和积极分子,以骨干教师辐射示范普通教师,带动面上应用推广。三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师全员网络培训和教研,精选网络培训课程,即学可用,网络培训和教研逐渐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四是赛培合一,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赛前专家辅导讲座、赛后提优打磨,获奖作品展示解析和智慧职教云平台共享等,实现了团队智慧碰撞、资源信息共享、竞赛培训一体。五是教育行政和教

9、研机构着手考虑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一批专业(学科)网络教研团队,鼓励支持网络听课、互动评课、远程协作,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模式转变和教师专业的成长。五、加强宣传引导,着力营造良好氛围教育信息化建设涉及体制机制的完善,教师观念、教学形态的根本转变,也依赖经费投入、平台建设、资源整合,任务繁重复杂。为此,南京市积极建立动力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加大绩效评估,不断往前推进。一是开展调研学习,南京市教育局先后组织职业学校校长和职教教科研机构人员赴湖北武汉、浙江宁波、湖南长沙、山东济南等地区和院校实地参观学习,在每年暑期职教负责干部学习研讨会上,邀请高等院校、IT 专业企业的信息化专家团队为全市职业教育

10、信息化建设进行指导。二是建立督导视导机制,教育信息化工作已经成为南京市教育督导视导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明确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统筹推进区域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对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和人员培训,对各区教育进行评估,对各学校进行考核。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了职业学校教师参赛获奖和教学信息化应用的相应激励措施,每年对信息化教学大赛省赛及以上获奖教师团队和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对市赛积极组织学校颁发优秀组织奖,全市开展“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中,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作为必要条件,全市每学年度举办信息化教学推进观摩现场会议。在市级专业(学科)带头人评选、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教师职务评审等考核体系中,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成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参 考 文 献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Z.苏教职201337 号.2李建芬,李雪萍,高晓娟.以教育信息化助推南京教育现代化J.江苏教育技术,2016(1):5-7.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