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
2、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一年级语文下册沪教象形字真奇妙教学反思接着告诉学生这些像图画一样古老的文字就是象形字,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在揭示课题后,我先教生字“模、仿、形、状”,通过生字找朋友唤起学生对形状的感知。然后出示课文第一节,朗读后揭示象形字“模仿形状把字造”的特点。在学习象形字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找到象形字,并圈出相对应的汉字,接着看着画面,一句一句读一读,看看自己是不是找对了。然后分别出示象形字让学生猜一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从而感受象形字模仿形状把字造的特点。在教“舟”时通过简笔画,让学生展开联想:“舟”字的一
3、撇像是船在行驶时的水波,一撇、横折钩是船舱,一横是船桨,两点是船里放的东西。在教“车”时出示“车”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知道有的象形字经过许多年后发生了变化,与以前的象形字不一样了。最后我根据课后练习要求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口头编故事,说说古人是怎样创造这个字的,通过学生找资料,为的就是让他们对文字产生兴趣。整堂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象形字模仿形状造字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来帮助自己更好地记住汉字,充分发挥了低年级小朋友所擅长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寻找象形字与实物或者现代汉字的字形之间的相似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象形字造字的巧妙。不足之处:自己在教学时
4、还没放开,如果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讲讲,遇到问题再讨论,这样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
5、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
6、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教后反思:象形字真奇妙上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一些象形字。让学生通过学习儿歌,了解“象形字模仿形状把字造”的特点,并激发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学
7、习、识记象形字的兴趣,同时教会学生一种新的识记生字的方法。儿歌内容简单易懂,琅琅上口,文中出现的象形字十分典型,并配有相应的插图,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达到对“象形字”的认识与理解。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采用实物图片与象形字以及汉字配对。如在教学象形字“舟”时,先将小船的图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出示“舟”字让孩子们观察,问:这幅图与“舟”字有什么相似之处?马上有孩子说“小船的形状就是舟”,就这样,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舟”的字形。又如,在教学“勺”、“燕”等字时也配上相应的画面,刚一展示字图,孩子们就猜出了相应的字,比教师一字一词的范读效果好多了。拓展部分出示了“象”和“鸟”的象形字,让
8、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了解“象形字模仿形状把字造”的特点,学生显得兴趣盎然,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整节课教学十个象形字环节,我把识字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做小老师教其他孩子。学习是个互助的过程,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互助互学。在自主识字的前提下可以与同桌,可以与全班孩子一起学习或巩固字词。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应该互相帮助,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加快了识字的速度,提高了识字的效率。象形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小船、水波、鱼”等等事物相信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事物与汉字之间的内在联系。课
9、前,我让孩子们搜集了一些象形字的图片,在课上和大家一起交流,互相考一考。这可以鼓励学生做个细心的观察者,去发现自己生活中其他的有趣事物以及象形字,发现这些象形字与特定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让学生学以致用,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扩大识字量。但是由于时间原因,这一环节的交流不够充分。应该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成果,然后再让学生上台展示。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这是我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感受最深的地方。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