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5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之讲案【新课标版历史】专题15 现代世界经济考向一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讲高考(1) 考纲要求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概述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的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2) 命题规律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高考重点内容之一,主要考察的内容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本考点的重点内容,其为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可贵的经验教训,往往与其他的政策甚至不同国家的政策进行比较考
2、查,应该好好掌握;对斯大林模式一般多考查对其评价,也就是经验教训,而且多联系苏联实施的政策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化的政策进行考查;苏联经济改革命题重点在于对三人改革的内容以及评价,而且往往与斯大林模式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当时美苏关系等联系起来综合命题。从考查的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材料题为辅。要注意本考点与中国政治经济及美国罗斯福新政相联系出题。例1【2014年安徽卷文综,题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例2
3、【2014年福建卷文综,题22】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 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2. 讲基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史实(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暂时的。(2) 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3) 斯大林模式: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手段来发展经济。(4) 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
4、式,只是对其局部调整。(5) 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后与美国开展军备竞赛,使得苏联经济全面滑坡。(6) 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3. 讲典例【例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起点考试,题18】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
5、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趁热打铁】【2012年广东高考,题22】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上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及其缺乏效率,及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B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C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否认赫鲁晓夫改个的必要性 【答案】A【解析】“(苏联)尽管这个制度及其缺乏效率,及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工业化)”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例2】【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联考,题22】有学者认为,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实行的改革开放,其实质
6、是相同的。这里所说的相同实质是指A 实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B从产品交换发展到商品交换C把商品经济关系引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 D利用政治力量从计划经济退却到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趁热打铁】【2013年广东高考,题22】 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4. 讲方法 复习本专题要突出一条主线:即十月革命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前其经济政的演变,三个重点:一是列宁对社会主
7、义经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贡献;二是“斯大林模式”的建立;三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历程。并通过借助比较和分析的方法综合看待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一要注意了解苏联(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及其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二要注意“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三要注意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斯大林模式、中国模式,美国模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5. 讲易错【题目】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
8、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题目】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都曾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但执政后期又都出现了较严重的个人专权,这是由于()A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没有触动B两人政治声望和威信不断提高C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D两人都有较强的权力欲【错选】B或C【错因】考生对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不掌握和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不熟悉。考向二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 讲高考(1) 考纲要求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列举罗斯福新
9、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以二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命题规律 本主题是世界现代史中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主要考察的内容有: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新变化。主要考查是材料题,但也考查选择题且选择题多数是新情景,新式材料的选择题,充分体现对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等。要注意本部分知识与中国改革、苏联新经济政策以及当今的金融危
10、机相联系出题考查,与时事热点为话题进行考查。例1【2014年海南卷文综,题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例2【2014年全国大纲卷文综,题23】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
11、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2. 讲基础 一.经济危机: 1.原因: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膨胀。 2.特点:波及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破坏巨大。 3.影响:经济: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政治: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法西斯开始泛滥,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面临挑战;各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加紧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4.胡佛的应对措施:措施: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结果:危机不断恶化。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不能克服危机。 2.内容: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
12、;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4.特点: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5.影响: (1)积极:美国逐渐克服了经济危机,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生产力;缓和了阶级矛盾,缓解了社会危机;遏制了法西斯势力,保证了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从根本上维护的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二是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三是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四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出现和发展。3.讲典例【例1】【2014年福建卷文综,题2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
13、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趁热打铁】【2012年广东卷文综,题21】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例2】【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联考,题24】“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
14、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A 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B 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C 是在美国制定了第三条道路的经济政策后提出 D 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趁热打铁】【2015届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题12】1981年1月,年已70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就任美国第40任总统,他没有学过经济专业,却在最危难的时候带领美国走出“滞胀”泥潭,“里根经济学”成为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学说。下列经济措施最有可能属于“里根经济学”的是A增加福利投入 B发展混合经济C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15、奉行自由主义【答案】B 【解析】里根经济学以“供应学派”为基础,强调“供应创造自身的需求”,目的就是减少税收,刺激经讲方法 复习本专题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主题内容,可以采用图表形式将本主题的主干知识进行高度概括,并用比较的方法将本主题的知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模式进行比较,寻找差异,比如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结合热点问题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4. 讲易错【题目】【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24】凯恩斯对合格经济学家评价:“他必须在各个方面都达到相当的水准,然后把这些很难捏合在一起的各种天分融为一体。在某种程度上,
16、他必须既是数学家又是历史学家,同时还是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必须在研究现在的同时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他必须富有激情,追寻目标而又排除先入之见。他必须像艺术家那样远离尘世,又像政治家那样脚踏实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题目】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 )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考向三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 讲高考(1) 考纲要求 以
17、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趋势;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由来和发展,并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2)命题规律 本主题是世界现代史中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主要内容有:“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欧盟的成立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近几年考查题型都有兼顾选择题和材料题,主要集中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之间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表现等知识进行考查
18、。复习是要注意与政治史知识,时事热点进行结合复习。例1【2014年广东卷文综,题23】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A. 北美自由贸易区 B. 世界贸易组织 C. 布雷顿森林体系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C【解析】本题以某个组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新型的金本位”“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主体地位,确立了美国在战后相当长时期内的经济霸主地位,故答案为C项。A项是区域集团组织,不是国际组织,故排除;B项是贸
19、易组织不是金融组织,故排除;D项是军事组织,故排除。例2【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题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材料反映的是欧元对欧洲及国际金融的影响。B项表述过于绝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在“领导地位”。故应选A。2. 讲基础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会议 (1)背景:西欧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
20、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美国实力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一个有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机制成为各国共识。(2)内容: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个金融组织。 2.形成: (1)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构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 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确立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2)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即关贸总协定):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各国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合作的必要性;美国倡导以有利于其商品输出。 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
21、化。 性质: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 作用: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3.影响:确立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二、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洲一体化 (1)原因:欧洲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近代欧洲战争不断,激起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愿望;“二战”后,欧洲地位下降,成为美苏“冷战”的主战场;为了发展经济,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2)内容: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 (3)影响:避免了内部战争,提高了欧洲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
22、在经济上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应对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挑战;加强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2)影响:促进了三国经济的发展;促使三国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原因:亚太各成员国联系日益密切;为了协调亚太各成员国之间日益加剧的贸易竞争;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2)特点:多样性:各成员之间差异明显。 (3)作用: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创造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新模式。三、 发展中国家(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 (1)本质: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2)特点:国际分工向纵深发
23、展;跨国公司遍及全球;形成全球贸易体系。 (3)影响: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发达国家:掌握主导权,利用全球资源为自身发展服务;发展中国家:双刃剑(提供了发展机遇;经济安全与经济主权受到威胁)。2. 发展中国家的应对: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必然结果和趋势,不能逃避,只能积极应对;要努力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3. 中国加入WTO(1) 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 影响:对中国:促进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族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弱势产业受到冲击。对世界:促进世界
24、经济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3)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是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应对。3.讲典例【例1】【2015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题35】格瑞德在描述未来世界时说:“我们正生话在重新安排下一世纪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之中。未来将不会再有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种意义上的国家经济了。一国之内所剩下的只不过是组成那个国家的人罢了。”下列符合格瑞德观点的是 A全球化侵蚀甚至会淡化“国家”概念 B全球化即现代化C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D全球化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趁热打铁】【2014年江苏卷文综,题20】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
25、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A. 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 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C. 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 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例2】【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题41】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
26、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D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趁热打铁】【2014年安徽卷文综,题18】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6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答案】C【解析】注意图6中最高点(H)位置的确定对应的时间是200
27、1年后,结合所学知识A是1971年;B是1992年九二共识后;C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是在2010年,正确答案应该选C项。4. 讲方法 学习本专题要抓住两个“体系”和一种“趋势”:两个“体系”是指世界金融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一种“趋势”是指经济全球化趋势。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归纳整理基本的史实,形成小专题;还要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分析。5.讲易错【题目】【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12月调研考试,题35】经过长时间的迟疑之后,英国虽然有引以自豪的岛国独立传统,但还是决定加入这一组织,同样加入进来的还有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20世纪90年代中期,芬兰、瑞典和奥地利也加入进来。由此可见,该组织A降低了民族主义情绪 B推动了欧洲国家一体化C制定了关税壁垒政策 D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形成【错选】B【错因】考生对欧洲国家一体化认识不足。【答案】D【题目】【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12月调研考试,题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片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请对下图内容进行解读并评价。【错因】考生没有很好理解题干意思,以及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对中国观点不一。(2分)- 1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