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槐,说文曰:“木也,从木鬼声”。它作为一种常见的树木,材质细密,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和器物用具,花蕾、种子、根皮均可入药。因此它很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联系。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槐树的记载:“东三百里,曰首山木多槐”。穆天子传也有记载:“(天子)遂驱,升于弇山而树之槐”。管子也有记载:“五沃之土,其木宜槐”。槐树频频在这些古老的典籍里出现,它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可见一斑。人们聚在一起休憩、游戏、议事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常常坐在槐树下面。早在周代就有了“三槐九棘”的制度:左九棘,为公卿大夫之位;右九棘,为公侯伯子男之位;面三槐,为
2、三公之位。因此世人就以“槐棘”来指三公九卿之位了。中国古代一般把鼎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古人又把槐和鼎联系在一起,用“槐鼎”来比喻三公之位,或者用来泛指执政大臣。如后汉书方术传论有“越登槐鼎之位”的说法;宋书王弘传也有“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记载。由此可见,槐树已经逐渐成了政治地位的象征。槐具有崇高、庄重、忠诚、仁义等政治道德含义,在中国古代为什么许多重要场所、尤其是与政治相关的场所往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据说汉宫中即多种槐树,唐朝宫廷更是普遍。唐诗中有很多描述槐树种植地点的诗句。例如,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有“绿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之句;白居易寄张十八有“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之句;李贺勉
3、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有“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之句。从上述诗人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唐代不仅是宫观旁的驰道才种槐树,似乎所有的官道两旁都是可能种植槐树的,而且李贺诗中的“官槐”一词,把“官”字与“槐”字直接并列,更能体现槐树与政治的关系。由于“槐”与“怀”同音,槐树逐渐还具有了怀来人才的寓意。郑玄曰:“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人才是国君治国理政的助手,必须德才兼备,槐树作为招揽人才的象征,也体现着鲜明的政治道德蕴含。槐树能够“怀来人”同理也就能“怀来神”。太公金匮载:“武王问太公曰:天下神来甚众,恐有试者,何以待之。太公请树槐于王门内,有益者入,无益者距之。”槐树竟然还具备
4、了评判神之有益无益的神奇功能,这可能是其招揽人才寓意的延伸。正因为如此,槐树后来与科举文化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还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学士院第三厅,学士阁子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旧传居此阁者多至入相,学士争槐厅,至有抵彻前人行李而强据之者,余为学士时目观此事。”当时的“学士”为了图吉利,争相入住“槐厅”,也是因为槐树具有官运亨通的吉祥寓意。从举子的角度看是官运亨通,从君主的角度看就是得到了满意的人才。唐宋文学中对槐树的这一寓意也有不少描绘,如武元衡酬谈校书有“篷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记盛名”之句,杨万里槐有“阴作宫街绿,花开举子忙”之句,使用的正是槐树的这层寓意。(摘编自
5、黄金灿槐树历史文化意蕴趣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槐很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联系,所以它可以用作建筑材料等。B. 随着历史发展,槐树逐渐成为政治地位象征,“槐鼎”喻“三公之位”。C. 槐有崇高、庄重等政治道德含义,与政治相关的场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D. 中国古代君主在学士院第三厅种植巨槐,是为了招到满意的人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韩愈、白居易、李贺等人的诗,意在论证槐树在宫廷里种植普遍。B. 本文引用梦溪笔谈中的故事,论证了槐树与科举文化的密切关系。C. 全文采用总分的结构,论述了槐树与政治、科举等方面的
6、密切联系。D. 本文引经据典,用大量丰富的论据,证明了槐树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槐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古代,人们休憩、游戏等很可能常在槐树下进行。B. 周代,槐有代表政治地位的象征意义,有“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说法。C. 槐有鉴别神的有益无益的功能,可能是其怀来人才寓意的延伸。D. 在中国古代,槐树与科举文化产生了密切联系,有“花开举子忙”的说法。【答案】1. B 2. A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7、,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它作为一种常见的树木,材质细密,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和器物用具,花蕾、种子、根皮均可入药。因此它很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联系”可知,是因为“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和器物用具,花蕾、种子、根皮均可入药”,所以“它很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联系。”C项,篡改文意,“与政治相关的场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错误,由原文“在中国古代为什么许多重要场所、尤其是与政治相关的场所往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可知,是“许多”重要场所、尤其是与政治相关的场所“往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所以不是“所有场所都会种植”。D
8、项,曲解文意,“是为了招到满意的人才”错误,由原文“当时的“学士”为了图吉利,争相入住“槐厅”,也是因为槐树具有官运亨通的吉祥寓意”可知,是学子们认为槐厅吉利。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意在论证槐树在宫廷里种植普遍”错误,根据原文“据说汉宫中即多种槐树,唐朝宫廷更是普遍”可知,意在证明在唐代槐树种植普遍。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9、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选项“有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说法”错误,由原文“宋书王弘传也有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记载”可知,“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说法不是周代的,而是宋史里说的。故选B。【点睛】解答筛选信息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
10、“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第一卷将面世,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据悉,英文版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以三部、九卷的形式陆续出版。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
11、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西方文学、影视作品,传入我国后亦常被冠以“侠”的称号三个火枪手变成侠隐记,巴黎圣母院变成钟楼驼侠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
12、“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
13、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戈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则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
14、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司马迁认为侠有很多值得赞
15、许之处,比如信守承诺、舍己救困、出生入死却不自我夸耀。B. 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C.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天山上的剑客是侠,而勇猛的聂政、慷慨的荆轲都不能算是侠。D. 武侠小说里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的人并不是“侠”,江湖门派不是“豪侠”的聚集地。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以金庸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引出“侠”这一话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B. 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角度展开论述,层次分明,有理有据。C. 文章指出中国人有“侠”情,并选取外国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在我国
16、有“侠”缘的情形进行论证。D. 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渐弱与西方之侠风头正劲对比,流露出遗憾并揭示了写作目的。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侠,既非身份,亦非职业;而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侠与它们没有共同之处。B. 是否武艺高强,是否有“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梦想,是否要求付出与回报对等并不是作者衡量侠的标准。C. 蝙蝠侠、蜘蛛侠等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让观众应接不暇,这类影片的冲击可能影响中国武侠电影的市场份额。D. 人们希望善打败恶、正义主宰世界的美好愿望,是中外表现侠义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能互相交流的思想基础。【答案】4. A 5. D 6.
17、A【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A项,正确。B项,张冠李戴,“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错误。依据“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可知,韩非子的看法是“侠以武犯禁”,而“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直
18、接、狂放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是作者的看法。该项错误。C项,曲解文意,“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错误。依据“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可知,聂政、荆轲不能称之为侠,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该项错误。D项,过于绝对,“武侠小说里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的人并不是侠”错误。原文信息为“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只是“很少”,不能说“不是”。该项错误。故选A。【5题详解】本题
19、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D项,曲解文意,“并揭示了写作目的”错误。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尽管文章对“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表达了忧虑,但只是文章的一个内容,不能以此推断这是文章的写作目的。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
20、选出正确答案。A项,“这决定侠与它们没有共同之处”错误。依据“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可知,侠与骑士、武士之间应有共同之处。故选A。【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
21、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
22、然”混淆。二、文言文阅读(共6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沈法兴,湖州武康人也。父恪,陈特进、广州刺史。法兴,隋大业末为吴兴郡守。东阳贼帅楼世干举兵围郡城,炀帝令法兴与太仆丞元祐讨之。义宁二年,宇文化及弑炀帝于江都,法兴自以代居南土,宗族数千家,为远近所服,乃与祐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执祐于坐,号令远近,以诛化及为名。三月,发自东阳,行收兵,将趋江都,下余杭郡,比至乌程,精卒六万。毗陵郡通守路道德率兵拒之,法兴请与连和,因会盟袭杀道德,进据其城。时齐郡贼帅乐伯通据丹阳,为化及城守,法兴使果仁攻陷之,于是据有江表十余郡,自署江南道总管。武德元年八月,复闻越王侗立,乃上表于侗,自称大
23、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承制置百官,以陈果仁为司徒,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尚书左丞,徐令言为尚书右丞,刘子翼为选部侍郎,李百药为府掾。法兴自克毗陵后,谓江淮以南可指捴而定,专立威刑,将士有小过,便即诛戮,而言笑自若,由是将士解体。称梁王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稜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并握强兵,俱有窥觎江表之志。法兴三面受敌,军数挫衄。陈稜寻被李子通围于江都,稜窘急,送质求救,法兴使其子纶领兵数万救之。子通率众攻纶,大败,乘胜渡江,陷其京口。法兴使蒋元超拒之于庱亭,元超战死。法兴与左右数百人投吴郡贼帅闻人遂安,遣其将叶孝辩迎之。法兴至中路而悔,欲杀孝辩,更向
24、会稽。孝辩觉之,法兴惧,乃赴江死。初,法兴以义宁二年起兵,至武德三年而灭。(节选自旧唐书第五十六卷,有删节)【注】指捴(zn):指挥。挫衄(n):挫败。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称梁王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稜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B. 称梁王/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稜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C. 称梁王/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稜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D. 称梁王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稜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
25、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B. 大业、义宁:隋代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C.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D. 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宇文化及叛变后,沈法兴野心渐起,征集六万精兵后,以讨伐宇文化及为名起义。B. 沈法兴听闻越王杨侗即位,便上书杨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得到杨侗认可。C. 沈法兴派遣其子沈纶出兵援救陈棱,沈纶打败李子通后,乘胜
26、追击,攻占京口。D. 沈法兴为人狡诈阴险,在投奔闻人遂安途中竟因变心欲将之杀害,被发觉后因畏惧而自尽。【答案】7. C 8. D 9. B【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该句中,“曰”是“为、是”意,而非“说”,“延康”是年号,“曰延康”是动宾结构,应在“延康”后断句,排除B、D两项;“是时”是状语,应在其后断句,排除A项。译文:(沈法兴)自称梁王,年号为延康,改变隋朝的官制,大
27、多依据陈朝旧例。此时,杜伏威占据历阳,陈稜占据江都,李子通占据海陵。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D项,“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错误。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
28、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征集六万精兵后,以讨伐宇文化及为名起义”错。依据“三月,发自东阳,行收兵,将趋江都,下余杭郡,比至乌程,精卒六万”可知,沈法兴起兵后,进发至乌程时,才拥有六万精兵。该项错误。B项,正确。C项,“沈纶打败李子通后,乘胜追击,攻占京口”错,依据“子通率众攻纶,大败,乘胜渡江,陷其京口”可知,沈法兴派遣其子沈纶出兵援救陈稜,攻打李子通,却被李子通打败,李子通乘胜追击,攻占京口。该项错误。D项,“沈法兴为人狡诈阴险,在投奔闻人遂安途中竟因变心欲将之杀害”错
29、,依据“法兴与左右数百人投吴郡贼帅闻人遂安,遣其将叶孝辩迎之。法兴至中路而悔,欲杀孝辩,更向会稽。孝辩觉之,法兴惧,乃赴江死”可知,沈法兴在投奔闻人遂安途中欲杀害的是叶孝辩。 故选B。【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译文:沈法兴,湖州武康县人。父亲沈恪,是陈朝的特进、广州刺史。沈法兴,隋大业末年为吴兴郡守。东阳贼帅楼世干起兵围困郡城,隋炀帝命令沈法兴与太仆丞元祐讨
30、伐叛贼。不久宇文化及在江都弑杀炀帝,沈法兴自己认为世代都居住在南方,(家族世代都是郡中有声望的大姓),同姓宗族就有几千家,远近的人都顺从他,便与元祐的部将孙士汉、陈果仁在坐席上将元祐捉住,向远近地方发布号令,以诛杀宇文化及为名义。三月从东阳出发,边走边招收兵士,准备直趋江都,攻下余杭郡,等到了乌程,已拥有精兵六万人。毗陵郡通守路道德率兵抵御,法兴请求与他联合,借聚会结盟之机突然袭击杀死了路道德,进攻占据毗陵郡。当时齐郡贼帅乐伯通占据丹阳,为宇文化及据城守御,沈法兴派陈果仁攻克了那里,于是占有江表十多郡,自任江南道总管。武德元年八月,又听说越王杨侗被立为皇帝,就给杨侗上表,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
31、天门公。秉承旨意设置百官,任用陈果仁为司徒,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尚书左丞,徐令言为尚书右丞,刘子翼为选部侍郎,李百药为府掾。沈法兴自从攻克毗陵以后,认为江淮以南挥兵所到之处便可平定,一味树立并加重刑罚,将士有小的过错,就立刻杀掉,他却谈笑自如,因此将士人心离散。他自称梁王,年号为延康,改变隋朝的官制,大多依据陈朝旧例。此时,杜伏威占据历阳,陈稜占据江都,李子通占据海陵,全部掌握着强兵,都有窥伺觊觎江表的意思。沈法兴三面受敌,军队多次受到挫折。陈稜不久在江都被李子通包围,陈稜困迫紧急,送去人质请求救援,沈法兴派儿子沈纶带数万军兵救援他。李子通率兵众攻打沈纶,大败他,趁胜渡过长
32、江,攻陷京口。沈法兴派蒋元超在庱亭抵御,蒋元超战死。沈法兴和左右数百人投奔吴郡贼帅闻人遂安,闻人遂安派大将叶孝辩迎接。沈法兴走到中途又后悔了,准备杀掉叶孝辩,再奔向会稽。叶孝辩发觉了,沈法兴害怕,于是投江而死。当初,沈法兴是在义宁二年起兵的,到武德三年灭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少子也。母如厕产之,额为砖所伤,故以砖为小字。出继从伯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高祖相国掾,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随府转右军参军,入补尚书外兵郎,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寻召为秘书丞,父忧去职。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
33、司马,领新蔡太守。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顷之,迁尚书吏部郎。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将葬,祖夕,僚故并集东府。晔弟广渊,时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义康大怒,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在郡数年,迁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兄皓为宜都太守,嫡母随皓在官。十六年,母亡,报之以疾,晔不时奔赴;及行,又携妓妾自随,为御史中丞刘损所奏。太祖爱其才,不罪也。服阙,为始兴王浚后军长史,领南下邳太守。及浚为扬州,未亲政事,悉以委晔。寻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晔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
34、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晚,终不肯为上弹。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时晔与沈演之并为上所知待,每被见多同。晔若先至,必待演之俱入;演之先至,尝独被引,晔又以此为怨。晔累经义康府佐,见待素厚,及宣城之授,意好乖离。谢综为义康大将军记室参军,随镇豫章。综还,申义康意于晔,求解晚隙,复敦往好。(节选自沈约宋书范晔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B. 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
35、事中郎C. 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D. 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经史,经主要指儒家经典,史主要指各种正史。经史子集,是我国传统图书的四大部类,泛指我国古代典籍。B. 服阕,指守丧期满。古代守丧分五服,以亲疏关系规定服丧时间长短和穿不同丧服,期,是指服丧期一年。C. 太守,原称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所属掾吏。D. 古代职官变动有专用动词,如“领”指兼任;“加
36、”指任用、加封;“转”“迁”均指官职升迁;“出”指京官外调。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范晔博览群书。年少好学,涉猎广泛;善为文章,删削各家后汉书史料,编成后汉书。B. 范晔精通音律。擅弹琵琶,能作新曲;皇帝在一次宴饮畅快之时,自己唱歌,请范晔伴奏。C. 范晔待人真诚。对同僚沈演之以真诚相待;与刘义康虽有嫌隙,但经谢综调和,能冰释前嫌。D. 范晔不拘礼法。彭城王母亲去世,范晔却以听挽歌为乐;知道母亲生病,仍携带妓妾去探望。【答案】10. D 11. D 12. C【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
37、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句中“道济北征”是主谓结构,且“晔”作后句主语,所以“晔”前断句,排除B项;“晔惮行”是主谓宾结构,所以在“行”后断句,排除C项;“部伍”在这里是动词“进军”的意思,是前句的谓语,所以在其后断句,排除A项。译文:檀道济北征,范晔害怕随行,借口脚有疾病,皇上不允许,让他由水路统率船队装载武器北上。军队回来以后,范晔担任司徒从事中郎。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
38、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D项,“转迁均指官职升迁”错误。“转、迁”指官职调动。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无中
39、生有,“能冰释前嫌”错误。依据“综还,申义康意于晔,求解晚隙,复敦往好”可知,谢综回朝时,申述义康的意向,请求范晔消除两人之间的不和,恢复往日的友好关系,但无双方“冰释前嫌”信息。故选C。【点睛】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译文:范晔,字蔚宗,顺阳人,是车骑将军范泰的小儿子。他的母亲上厕所时生下他,他的额头被砖弄伤了,所以他以“砖”作为小
40、字。他过继给伯父范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范晔从小好学,博览经史,善写文章,能写隶书,通晓音乐。他十七岁时,州里辟召他为主簿,他没有去。曾任高祖刘裕的相国掾,彭城王刘义康的冠军参军,随府又转任右军参军,入朝补任尚书外兵郎,出任荆州别驾从事史,不久又召回朝任秘书丞,因父亲去世而卸职。服丧期满他担任了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司马,兼任新蔡太守。檀道济北征,范晔害怕随行,借口脚有疾病,皇上不允许,让他由水路统率船队装载武器北上。军队回来以后,范晔担任司徒从事中郎。旋即,升任为尚书吏部郎。元嘉元年冬天,彭城太妃逝世了。将要安葬的时候,设奠祭那天晚上,官员故旧都集中在东府。范晔的弟弟广渊,当时为司徒祭酒,那一
41、天正好值日。范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在广渊的府中住宿,夜里二人畅饮,打开北面的窗户听挽歌取乐。义康大怒,贬范晔为宣城太守,范晔不得志,于是删削数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范晔在宣城待了好几年,才升任长沙王刘义欣的镇军长史,又加官为宁朔将军。范晔之兄范皓担任宜都太守,其生母跟随范皓在所任上。元嘉十六年他们的母亲去世了,但遣人报告范晔却只说母亲有病,范晔没有及时奔赴。等到范晔启程(去看望他母亲时),又携带了妓妾跟从,这件事被御史中丞刘损上奏了,太祖爱范晔的才华,没有降罪。为母服丧期满后,范晔担任了始兴王刘浚的后军长史,兼任南下邳太守。刘浚治理扬州,没有亲自过问政事,都委托给范晔。不久范晔又升任左卫将军、太子
42、詹事。范晔身高不超过七尺,又胖又黑,没有眉毛和胡须。他善于琵琶,能够作曲,皇上想听范晔的弹奏,多次用含蓄的话暗示他,范晔却假装听不懂,最终也不肯为皇上弹奏。皇上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很快活,便对范晔说:“我想唱歌,你来伴奏。”范晔才依旨(而为皇上弹奏)。皇上唱完了范晔也停止了弹奏。当时范晔与沈演之同被皇上当作知心,接见都受到同等待遇。范晔若先到,一定要等沈演之来了才一起入内,有一次沈演之先到,就独自被引见了,范晔对此事有怨气。范晔多次担任义康的府佐,义康待他一向优厚。自从范晔被贬到宣城太守之后,两人意见和喜好就有了分歧。谢综担任义康大将军记室参军,随义康镇守豫章。谢综回朝时,申述义康的意向,请求范晔
43、消除两人之间的不和,恢复往日的友好关系。三、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6分)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玉楼春钱惟演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注释】钱惟演,北宋临安人。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谪迁随州。作者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被贬外放,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鸾镜:背后饰有鸾鸟的镜子。尊:又写作“樽”。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一幅春景图,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情绪。B. “城上风光莺语乱”句写出了暮春时节热闹的春景
44、,同时又融情于景,寄寓了作者不宁的心绪。C. 下片结尾两句,诗人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D. 上阕由景入情,下阕由情入景。“情怀渐觉”、“衰晚”,一“渐”字,表达出时间的推移催老世人的历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D项,“下阕由情入景”错误,本词下阕写:人到晚年渐觉美好
45、情怀在衰消,面对鸾镜惊讶昔日年轻容颜已改。想当年曾因多病害怕饮酒,而如今却唯恐酒杯不满。前两句从精神与容貌两方面感叹老之已至,直接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后两句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形成强烈反差,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所以下阕应是“直抒愁怀”。 故选D。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
46、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B. “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C. “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D. 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综合能力。应对此
47、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D项,“给人赏心悦目之感”错误,诗歌尾联写: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诗人在结尾写波底之月,传达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凉伤感,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叹惋,令人感慨万千,怅然若失。故选D。【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
48、,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民宿,不是简单的一栋房子,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当地风土人情的载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_,民宿应或依托于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或依托于恬静美丽的自然风光,或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底蕴,_,精心设计,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
49、与诗意栖居的惬意。选择民宿,实际上是在选择一种更有人情味、更让人满意的体验。走进民宿,院内树影斑驳,怪石嶙峋,真是_。一家民宿,如果只有古朴的房屋和美丽的景致,但服务态度和卫生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则会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使其吸引力大打折扣。所以,有品质的民宿不仅要富有特色和魅力,还要提供更加“走心”的服务以及合乎规范的卫生条件、消防设施等,让游客在消费体验中感到舒心、放心。从长远来看,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合理规划,尤其是在一些适合民宿集聚发展的地区,更要统筹规划,实现差异化发展,切不可_,一拥而上,简单模仿,恶性竞争。同时,( ),拓展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带
50、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脱颖而出 就地取材 别具匠心 饮鸩止渴B 出类拔萃 因地制宜 别有洞天 急功近利C. 出类拔萃 就地取材 别有洞天 饮鸩止渴D 脱颖而出 因地制宜 别具匠心 急功近利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尤其是可以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B. 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来提升自身品味,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C. 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来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受到
51、诗意栖居的惬意。D. 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得以延长B. 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得以实现,延长产业链条C. 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D. 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得以实现,产业链条得以延长【答案】15. B 16. C 17. C【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
52、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出类拔萃:超出同类。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脱颖而出”只能用于人。此处是说“民宿”,应选“出类拔萃”。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就地取材:在本地选取需要的材料。此处横线前有“或依托于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或依托于恬静美丽的自然风光,或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故“因地制宜”更切合语境;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等引人入胜。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艺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此处用来形容风景,所以选“别有洞天”。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从横线后面的“一拥而上,
53、简单模仿”等内容看,应选用“急功近利”。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该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少了与“通过”相搭配的中心语;二是搭配不当,“触摸”可以与“脉动”搭配,但与“惬意”不搭配。A项,“触摸”与“惬意”不搭配;B项,“通过”缺少中心语;D项,“触摸”与“惬意”不搭配。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
54、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题中括号前面的“更要统筹规划”里有一个“要”字,后面接“还要”更恰当。根据括号后面的“拓展环节”“带动发展”的动宾结构来看,“延长产业链条”更恰当。故选C。【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55、;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近两年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6年来,我国识字者图书阅读情况 ,其中2005年首次低于50%。而与图书阅读有 的是,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这个调查结果,传递出两层意思。好消息是,国民阅读率似乎还在继续提高;坏消息是,图书阅读率正在持续走低。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阅读,已经被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所取代。( ):一是,手机上
56、的阅读行为迅速普及,二是,一些专门化的知识付费产品颇受欢迎。不是说碎片化阅读、浅阅读,一定 。而是说,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泛滥和流行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更进一步说,当阅读嫁接上知识付费等概念,尽管说它的确可能给一部分人带来了阅读效率的提高,但当阅读变成一种消费,它也可能给人制造一种错觉:只要买了某个知识产品,或者说一天浏览了多少公众号文章,就误认为自己真的在严肃阅读了。一如伪语录的泛滥所折射的,快餐阅读的 ,很可能只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更多的语录其中就包括不少“伪造”的。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其实从日常的生活观察就能够得到判断,不用严肃
57、调查B. 这其实不用严肃调查,从日常的生活观察就能够得到判断C. 这不是严肃调查,而是从日常的生活观察中得到的判断D. 这与其说是严肃调查,不如说是从日常的生活观察中得到的判断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每况愈下 云泥之别 一文不名 炙手可热B. 一落千丈 天壤之别 一无是处 风靡一时C. 一落千丈 云泥之别 一文不名 炙手可热D. 每况愈下 天壤之别 一无是处 风靡一时20.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流行和泛滥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B. 如果一个社会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泛滥和流行就未
58、尝不具有必然性。C. 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泛滥和流行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D. 如果一个社会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流行和泛滥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答案】18. B 19. D 20. D【解析】【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下文的。C项,“这”承前内容,根据后面“一是,二是,”,此处不应是“不是而是”的直接判断;D项,“与其不如”表选择,根据句意,此处应该是一个轻微转折,故不合适。A项,根据下文“一是二是”可知,它是属于判断的结果,可
59、排除。故选B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每况愈下:后来指情况越来越坏。一落千丈:原形容琴声忽然由高音骤然下降为低音。后来形容状况、地位、声誉急剧下降。形容“我国识字者图书阅读情况”应用“每况愈下”。云泥之别: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天壤之别:形容极大的差别。此处不形容地位差别,而是强调图书阅读与网上阅读的差别大,应用“天壤之别”。一文不名:连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度贫穷。一无是处:一点
60、对的地方也没有。根据语境,应用“一无是处”。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很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此处形容“快餐阅读”,应是“风靡一时”。故选D项。【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语序不当,句子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将“如果”提到句首。B项,语序不当,“泛滥”和“流行”应调换顺序。C项,语序不
61、当,将“如果”提到句首,“泛滥”和“流行”调换顺序。故选D项。【点睛】高考说明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六类: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语病的方法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五、作文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天高云淡,彩彻区明。美丽的新一中又迎来了崭新的学年,而2017级学子们也升入了高中阶段最关键的一年高三。二百多天后,我
62、们将步入高考的考场,谱写辉煌的人生篇章。回想两年多的高中时光,沧州一中百年的文化底蕴,端正的校风学风,优秀的教师队伍,人性化的日常管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都令我们难忘。沧州一中,使我们从青涩少年,成长为目标高远、踏实勤奋的青年。回想高中生活,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你将对培养你的母校说些什么呢?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我爱你,母校!高中生活,如同坐高铁一般,平和而飞速,一转眼,时间已所剩无几,老师常说,高中生活不是用来享受生活的,而是用来奋斗的,每一天、每一周,我们同老师一起奋斗,在奋斗中憧憬着未来。如今,又是夏
63、荷撑起圆圆的绿伞,莲叶何田田的时候,我们也升入了高中阶段最关键的一年高三。此时站在教室的窗口前眺望,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映在我的眼前,回忆也如泉水般汩汩流出:那宽阔的蓝球场上,经常有我们朝气蓬勃的身影;那绿色甬道边的木椅上,老师曾经与我促膝交谈;那一块块文化标语,是美术生亲手绘制的理想心声;那花坛中勃勃盛开的鲜花,都是由学生合力来精心照顾;还有那正对门口的三块光荣榜,是所有沧州一中学子最向往的地方犹记高一时,面对这座一上就将是三年的学校,我的心中虽有好奇,可新的教室、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带给我更多的是陌生与孤独。但是很快,优秀的教师队伍让我敬佩;丰富的课外活动让我结交了朋友;沧州一中百年的文化底蕴
64、,端正的校风、学风更让我的理想更加明确。短短两年,学校使我从青涩少年,成长为目标高远、踏实勤奋的青年。如今的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接下来的二百多天,我和我的同学们有一场硬仗要打,但是我们都不怕,因为母校两年的生活和学习,让我们坚强了拼搏的意志,树立了坚定的信心,收获了扎实的知识。奋斗是沧州一中学子一直的姿态,而我们早已做好了加倍勤奋的准备。因为学校教育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勤奋学习,锤炼身心,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过硬本领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因为老师教育我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庸庸碌碌的人,永远只能对别人胜利的果实垂涎欲滴,而自己却尝不到果实的味道。因为我们自己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再回响:把汗水变成
65、珍珠,把梦想变成现实,把自己变成母校的骄傲。高中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广袤浩瀚的宇宙,它只是浅浅的划痕,但在暂短的人的一生中,却是最宝贵的永恒!永恒的是母校给我们的高远的理想,是老师给我们的宝贵的爱与知识,是同学间无论今后分别多久也永远不会忘记的深厚友谊。回忆过去的两年,我不禁眼含泪水。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此刻我想郑重地说:“我爱你,母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求考生回想自己两年多的高中生活,谈感悟和收获。这类题目审题的难度不大,重要的是看考生能否从高中生活的众多事件中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能
66、否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此外材料中写到:回想两年多的高中时光,沧州一中百年的文化底蕴,端正的校风学风,优秀的教师队伍,人性化的日常管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都令我们难忘,沧州一中,使我们从青涩少年,成长为目标高远、踏实勤奋的青年。所以作文内容应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教师队伍、人性化管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及自己的成长。立意:(1)母校给了我理想。 (2) 难忘母校。(3)母校让我成长。(4)感恩母校。素材:(1)母校是大地,输送我们养料;母校是细雨,滋润我们心灵;母校是阳光,普照我们灵魂。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您指引着我们走出困境。当我们迷失方向时;您指引着我们找到方向。当我们误入岐途时;您又指引着我
67、们走上正确道路。我们是鱼,母校是水,鱼儿离不开柔水的情怀。我们是雏鸟,母校是鸟巢,雏鸟离不开鸟巢的温暖。感谢您我亲爱的母校。(2)忘不了我们语文老师,他把李白、杜甫介绍给我们做朋友。也忘不了数学课上,我们和老师争得面红耳赤。还忘不了英语老师带我们游览America、Australia更忘不了啊,科学老师带我们遨游太空,探索宇宙。(3)忆住昔,母校的一草一木,老师的一颦一笑,记忆犹新。在那绿色的校园里,我们手握春光烂漫的年华,编织着人生的七彩之梦。(4)您给了我们聪慧,您丰满了我们的羽翼,无论走到哪里,我们永远记得那清脆悦耳的铃声、那花坛里亭亭玉立的玉兰树、那操场夕阳淡抹的余晖。母校啊,您应为我
68、们祝贺,我们为您自豪:一只只小船,正在迎着风浪,扬帆起航;一只只雏鹰,即将在蓝天中翱翔。(5)世界上感恩的事太多,我要感谢伟大的祖国,我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但我最该感谢的是我亲爱的母校。(6)母校是一泓清澈甘甜的山泉,不论将来流到何方,总会有一缕缕清润、甜香;母校是一杯淳美清馨的淡茶,不论人生中被加入了多少酸甜苦辣,尽管拼出了些许苦涩,但那余香久久滋润着我们的心房。结构层次:文章题目“我爱你,母校!”亮明观点,情感真挚;开篇点明时间之快,从而引出高三学生的身份;接着以高三学生的身份回忆过去两年的经历,展示母校百年的文化底蕴、端正的校风学风、优秀的教师队伍等;然后展望未来的高三生活,并以“母校两
69、年的生活和学习,让我们坚强了拼搏的意志,树立了坚定的信心,收获了扎实的知识。奋斗是沧州一中学子一直的姿态,而我们早已做好了加倍勤奋的准备”展示母校的教育成就及自己的决心;最后引用艾青的名言,表达最母校的爱,同时照应文章标题。【点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