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质量检测(十五)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选择题瓦屋山(左图)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海拔最高为3 522米,高差近1 000米,孤峰状的山体拔地而起,山顶面平坦如桌台,周边悬崖陡壁围绕,地质学家誉其为“中国桌山,人间仙台”。瓦屋山顶部由坚硬的玄武岩组成,下面是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据此完成12题。1右图中,能代表瓦屋山顶部岩石类型的是()A甲B乙C丙D丁2瓦屋山顶成“桌台状”,其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是()A岩浆活动、侵蚀作用、固结成岩、沉积作用、断裂上升B岩浆活动、断裂上升、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
2、、岩浆喷发、断裂上升、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侵入、断裂上升、侵蚀作用解析:1.B2.C第1题,根据材料,瓦屋山顶部岩石为玄武岩,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根据图中箭头方向,三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即只有一个指出的箭头。图中丁为岩浆,乙为岩浆岩,B对。A、C、D错。选B。第2题,瓦屋山顶为玄武岩,下面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说明石灰岩形成早于玄武岩。石灰岩是沉积岩,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然后才有岩浆活动,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周边悬崖陡壁围绕,说明桌状山是断裂上升后,受外力侵蚀形成平坦“桌台状”山顶。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是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喷发、断裂上升、
3、侵蚀作用,C对。A、B、D错。选C。(2020广东省高三六校联考)岩溶台地是指山体为石灰岩,顶部相对平缓,四周为陡崖的一种岩溶地貌。湘西岩溶台地因与峡谷伴生而独具特色。下图为岩溶台地绝壁上悬挂式洞瀑景观及湘西主要岩溶台地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35 题。3绝壁形成的地质过程()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加剧,形成峡谷流水沿岩体断裂处溶蚀地壳运动,岩层断裂岩体沿断裂处解体崩塌ABCD4悬挂式洞瀑形成的关键是()A丰富的降水形成较大的河流B活跃的地壳运动形成巨大的高差C地表河流下蚀快于地下河溶蚀D河流溯源侵蚀造成崖壁岩石坍塌5图中,与湘西峰脊峡谷区域相比,台地峡谷区域的台地分布更广泛的主要原因是()A岩性
4、坚硬B河流较多C降水较少D断裂较少解析:3.B4.C5.D第3题,读图可知,绝壁处有地下暗河的出水口,说明悬瀑应在河流流水溶蚀后发生在陡崖处形成悬崖式瀑布,应先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断裂,岩层破碎后,流水沿断裂处溶蚀,地下暗河溶洞发育,后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剧烈,形成峡谷,后来纵向及横向处岩层分离,岩体沿断裂处解体崩塌,地下暗河出露,悬瀑形成,故选B。第4题,由图可知,悬瀑底处海拔低于溶洞、暗河及瀑布顶端,说明流水下蚀作用强于溶蚀,C对。降水大小及发育的河流流量大小与否对悬瀑形成无关,A错。悬瀑不是地壳运动形成的高差,是流水下蚀形成的,B错。河流下蚀速度快于溶蚀,下蚀后分离的岩体在流水溶蚀下,沿断
5、裂处解体崩塌形成,与溯源侵蚀无关,D错。故选C。第5题,读图可知,湘西峰脊峡谷地区峡谷众多,而形成峡谷的基础是断裂发育,在断层处,岩石破碎,被流水侵蚀形成多个峰脊,而台地峡谷区域台地较少,是由于断裂较少,故选D。(2020山东省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神奇。如图为其形成初期岩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6张掖丹霞地貌中多七彩岩层,不同颜色岩层交替呈现的原因是()A流水在溶蚀作用过程中,使岩层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B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导致岩层破坏程度不同C冷热干湿的气候频繁交替出现,沉积色彩交互的地层D地壳运动过程中
6、,岩浆侵入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变质岩7图示地貌地区,垂直节理发育后,地表岩石最易风化破碎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8结合材料推测张掖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外力沉积B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C地壳运动外力侵蚀岩层弯曲外力沉积D外力侵蚀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解析:6.C7.D8.B第6题,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沉积岩。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各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和侵蚀,以及岩性不同和温度差异,在光线照射下,铁质岩呈红色,锰质岩呈黑色,泥质岩呈灰色,磷质岩呈灰蓝色,火山岩呈橙黄色,砾质岩呈青色,各色交集,岩体自然呈现出了不同
7、的色彩。白垩纪(14 500万年前6 500万年前)早期,该区域处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通过沉积作用,沉积了红色岩层,表现为山麓堆积。白垩纪中期,该区处于干燥、湿热相互交替的环境中,使沉积条件转变为湖泊沉积,沉积了红、紫红、黄绿、灰绿、灰黑等杂色砂质泥岩。这为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故C正确。第7题,图中岩层发生弯曲形变,为褶皱。其中岩层向下弯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风化破碎;岩层向上弯曲处为背斜,背斜顶部在张力作用下,岩层易风化破碎。甲丁处背斜,其中丁处岩层由明显断裂,岩层更易风化破碎,故D正确。第8题,丹霞地貌属侵蚀地貌。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
8、岩和泥岩组成,三类岩石属于沉积岩,应形成于地势低洼处;河湖地势低洼,更利于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形成后,随着地壳的运动,岩层发生弯曲形变并被抬升,后经外力侵蚀形成现在的丹霞地貌。故B正确。(2020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检测)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称为化学风化。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下图示意风化壳的厚度和与气候的关系。据此完成910题。9风化壳厚度与下列因素大致呈正相关的是()A降水B气温C蒸发D风力10下列有关风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冻土带不存在风化壳B沙漠区非化学风化最强C高温使热带风化壳最厚D森林生长促进岩石风化解析:9.A10.D第9题,据图可知,
9、风化壳厚度与降水量多少呈正相关,故A正确。第10题,读图可知,冻土带存在风化壳,为角砾带,故A错误;非化学风化形成的角砾带在热带雨林带分布最厚,故B错误;由第9题可知风化壳厚度与降水呈正相关,即使最厚的风化壳分布于“热带雨林带”,也并非高温使风化壳最厚,故C错误;图中可以看出“热带雨林带、寒带森林”风化壳都相对较厚,加之森林(生物)生长会破坏岩石,故D正确。(2020德州模拟)海岸是海陆相互作用地带,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遗迹。读图回答1113题。11从6 000年前至今,渤海湾西岸海岸线的变迁特点及主要原因是()A陆进海
10、退河流泥沙堆积B陆进海退海潮、海浪堆积C陆退海进河流冲刷D陆退海进海潮、海浪冲刷12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冲刷B海浪侵蚀C海浪堆积D流水堆积13从2 500年前至今形成的两条贝壳堤在图示南部地区合二为一,是因为()A贝壳堤必须与海岸线平行B南部海平面比北部海平面高C南部河流入海泥沙比北部的少D南部地壳下沉与外力堆积的速度相当解析:11.A12.C13.D第11题,从图中分析,从6000年前至今渤海湾西岸海岸线逐渐向东推进,变迁特点为陆进海退,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处海河入海口附近,河流夹带泥沙沉积形成,所以A项正确。第12题,因为贝壳堤主要是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
11、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所以主要地质作用是海浪堆积,C项正确。第13题,图示南部地区两条贝壳堤虽然形成的时间不同,但合二为一,说明在两堤形成的过程中,该地海岸线没有发生大的变迁,说明该地海底较稳定,泥沙沉积速度和地壳下沉速度持平,D项正确。两条贝壳堤在北部分开,走向不同,与海岸线并不平行;因不同海域海浪堆积强度不同,所以贝壳堤不一定与海岸线平行,A项错误。该地为同一海域,海平面高度相同, B项错误。南部河流为黄河,因含沙量较海河大,入海泥沙比北部的多,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4(2020广东仲元中学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
12、大孔隙次生碳酸钙。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在一定低温(低于20C)达到最大值。材料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6CO26H2OC6H12O66O2CO2CaCO3H2OCa22HCO材料三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流提供了通道,也使地下水因沟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斯特泉,泉水在山谷中溢出,一旦条件合适,水中的碳酸钙就会沉淀出来,在地表堆积成钙华。因此,横断山区从北到南形成一条
13、钙华景观带。(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植物作用如何影响钙华的沉积与溶解。(2)说明横断山区钙华景观形成的原因。(3)同样是石灰岩被溶蚀,为什么华南地区多形成峰丛、峰林,而横断山区不能形成。试分析原因(4)与中国南方相比,横断山区喀斯特地貌动态变化速率更快,景观稳定期更短,也更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说明原因。解析:第(1)题,由公式6CO26H2OC6H12O66O2,CO2CaCO3H2OCa22HCO可知:钙华的沉积与溶解与CO2的含量有关;而水中CO2的含量受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较大。当水中CO2含量少时,化学式CO2CaCO3H2OCa22HCO向左进行,钙华沉淀;当水中C
14、O2含量多时,化学式CO2CaCO3H2OCa22HCO向右进行,钙华溶解。由化学式6CO26H2OC6H12O66O2可知:水生植物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钙华沉淀;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让钙华溶解。第(2)题,由材料一可知:钙华的形成条件主要有:石灰岩、水分与CO2、植物作用、低温。结合横断山区的实际情况即可。第(3)题,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总称峰林地形,它们是岩溶地区的正地形,都是在高温多雨的湿热气候条件下,长期岩溶作用的产物。其成因复杂,是岩性纯、厚度大、分布广泛的碳酸盐岩地区,经过地表流水的侵蚀、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溶蚀,以及沿节
15、理裂隙所进行的机械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华南地区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由于流水溶蚀长期稳定的作用,所以形成峰丛、峰林地貌。横断山区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处于地壳强烈上升的区域,喀斯特的溶蚀作用来不及对地表石灰岩进行充分的塑造,山体就被快速抬升,因而难以形成峰丛、峰林地貌。第(4)题,横断山区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岩层疏松;受内外力共同作用,当地山高谷深,多地震,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答案:(1)水生植物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钙华沉淀;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让钙华溶解。(2)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横断山区地处东
16、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有丰富的水生植物;海拔较高,气候温凉,净光合作用大钙华沉积多。(地势起伏大,水流快,且多断裂或裂隙,来自深处的地下水涌出后,压力骤降,水中二氧化碳易逸出。)(3)因为横断山区处于地壳强烈上升的区域,喀斯特的溶蚀作用来不及对地表石灰岩进行充分的塑造,山体就被快速抬升。而华南地区地壳比较稳定,由于流水溶蚀长期稳定的作用,所以形成峰丛、峰林地貌。(4)因为横断山地区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地震,滑坡,崩塌多发,所以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15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尤卡坦半岛位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面积约19.76万平方千米。地势南高北低,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半岛全部是由珊瑚
17、岩和石灰岩构成的台地,北部地区海拔低于150 m,岩溶地貌广布,地表河湖缺乏。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地势低洼,多荒漠。东部沿岸多峭壁,海湾交错。下图示意尤卡坦半岛等高线地形。(1)分析尤卡坦半岛北部地区地表河湖缺乏的主要原因。(2)请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尤卡坦半岛洞穴的形成过程。解析:第(1)题,地表河湖缺乏的主要原因,可从岩溶地貌对地表水的影响、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两方面回答。读图与分析材料可知,半岛北部地区岩溶地貌发育,地下多洞穴,地表水渗漏严重;且地势低洼,多荒漠,蒸发旺盛,因此不利于河流、湖泊的发育。第(2)题,尤卡坦半岛洞穴的形成过程,可从成岩过程、地壳上升运动、流水溶蚀作用三个方面作答。地质历史时期半岛地势较低,大量碳酸盐物质沉积并固结形成石灰岩;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抬升为陆地(台地);受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影响,形成大量的石灰岩洞穴。答案:(1)半岛北部地区岩溶地貌广布,地下多洞穴,地表水渗漏严重;地势低洼,多荒漠,蒸发旺盛。(2)地质历史时期半岛地势较低,大量碳酸物质沉积并固结形成石灰岩;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抬升为陆地(台地);受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影响,形成大量的石灰岩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