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程标准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根据有关材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联系21 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原则,结合实例,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掌握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理解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内涵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微弱较强平衡1采集渔猎时代: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_,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_,人类被迫适应自然,与环境保持着一
2、种原始的_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对抗性不协调征服自然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对自然的依赖性大大减弱,_明显增强,人类还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的_,但是人类对人地关系还是有了科学的萌芽。3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提出“_”的口 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呈现_,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不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表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_和_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要排放到_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向环境_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_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_环境问题及主要表现_生态破坏_水、土地、矿产资源
3、和_等短缺_、土地荒漠化、_减少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地域差异发达国家更突出 _地区,发展中国家_地区,发达国家二、直面环境问题物质能量环境索取资源再生自净能力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能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乡村城市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_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发展当代人2可持续发展:后代人生态条件社会_的需求,而又不危及_(1)概念:既满足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_ 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_,_持续发展是目的。持续性(3)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_原则和共同性原则。知识点 1 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
4、与环境的关系:图 611(1)从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 611)可以看出: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复杂的整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使环境质量下降。环境对人类影响的反馈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及表现如图 612 所示:图 612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由于交
5、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1)区域性: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环境和处理环境问题;环保意识不强;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较轻,以环境污染为主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防治,使环境状况大为好转;过度消耗资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
6、的差异:(2)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不止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因为大气运动、洋流、地表径流等是不受国界限制的,一方出现环境问题,就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如酸雨、国际河流污染、海洋污染、大气污染、城市垃圾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和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教师专享【知识经纬】1表现形式一、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区别 天文灾害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 环境问题生物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形成原因:自然灾害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可能加剧或减 轻某些自然灾害的程度;环境污染主要是人为
7、原因引起的,自 然原因也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引起环境问题。3作用强度:自然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连锁性,强度大;环境问题有的具有突发性,有的则往往持续而缓慢地危害人类健康。二、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全球性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具体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其解决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合作。现列表归纳总结如下: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主要原因典型事例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我国“三河”(长江、黄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淮河流域的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 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积大城市郊外的垃圾场噪声污染交通运
8、输、工业生产等许多城市噪声超标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科索沃贫铀炸弹的危害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主要原因典型事例生态破坏森林的环境调节能力下降滥伐森林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的荒漠化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等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大气增温、臭氧层破坏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沙漠扩大、南极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湿地破坏等
9、续表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主要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我国华北平原的春旱、南方缺水土地资源短缺 城市建筑用地增加等 耕地减少、草场退化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西气东输”的东部地区天然气短缺续表【针对训练】)1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A大气污染、水体污染B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C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D.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答案】D(2012 年梅州质检)图 613 为我国某地乡村聚落环境示意图。据此完成 23 题。图 6132依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B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
10、排水C.临近河流,聚落呈团块状分布D植被破坏导致荒漠化日趋严重【答案】B 点拨:该乡村聚落位于我国某丘陵地区,故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3该区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建筑物增多,季风受阻减弱,降水增多B.过度樵采,荒漠化加剧C.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D.占用耕地,粮食自给率下降【答案】C 点拨:在丘陵地区,因修建房屋等开发过程中易导致植被破坏,从而引起水土流失。知识点 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如图 614)。图 614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
11、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与环境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区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
12、展观发展目标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追求产值、利润增长以及物质财富增加)生态、经济、社会共同持续发展(发展要以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增长方式 粗放式(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消费模式 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消费环境意识 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价值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教师专享【知识经纬】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环境控制先污染,后治理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减少废物调控手段 依靠市场经济自由调控强调人的管理调控发展的时 间尺度 本代人的利益是最大需求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性
13、原则及持续性原则发展的空 间尺度 从区域(自身)利益出发,封闭式、掠夺式或转嫁方式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从全球利益出发的共同性原则续表【针对训练】4(2012 年汕头月考)我国古代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以人为本,人定胜天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答案】D5“人类有义务保护地球上所有的物种,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D协调性原则【答案】B点拨:公平性原则体现了同代人之间要公平,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也要公平。)6下列对可持续发展
14、基本内涵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B经济持续发展是基础C.社会持续发展是条件D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答案】D点拨:可持续发展包含社会、经济、生态持续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典例】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615),回答(1)(3)题。图 615(1)图中箭头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A.台风、寒潮B地震、海啸C.滑坡、泥石流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提取信息】箭头表示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物质和能量。【思路整理】人类活动索取资源方式不当乱砍滥伐水土流失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答案】C(2)为了防治风沙侵袭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头地区
15、,人们用草方格沙障来固定流沙,从而很好地保护了包兰铁路,人们的这种做法与图中相应的环节是()A.BCD【思路整理】人们防治风沙人类作用于环境环节。【答案】A(3)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提取信息】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水能力下降,湖泊生态 环遭到破坏。【思路整理】与环境对立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引发环境 问题。【答案】A土地覆被类型2面积/万 hm沙地468.7草地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教师专享【备用典例】(2012 年海南卷)左表为我国某区
16、域 1999 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右图示意该区域 19992007 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C保护沼泽地B退耕还草D植树造林【提取信息】考查提取信息能力,由图可知耕地面积增加速 度最快、草地面积下降速度最快。【思路整理】耕地增加速度快,草地下降快该地生态恶化改善生态环境首先应退耕还草。【答案】B)(2)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C黄土高原中部B松嫩平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提取信息】考查中国地理区域荒漠化问题差异比较,从表 中可看出该区域沙地、草地面积大,但
17、沼泽湿地面积小。【思路整理】区域草地面积为主,但荒漠化土地面积大(沙化、盐碱地面积大)云贵高原东部石漠化严重,黄土高原中部沙漠化严重排除 AC;沼泽湿地面积较小松嫩平原中部较大排除 B,因此与内蒙古高原西部接近选 D。【答案】D【答案】1.资源 物质能量废弃物2.再生速度生态破坏3.废弃物自净能力4.可持续持续(2012 年汕尾联考)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图 616),回答 12 题。图 6161图中号码的含义分别是()A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人的管理调控B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人的管理调控C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人的管理调控D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人的管
18、理调控【答案】A)2图中对的影响是(A提供环境资源B产生生活废弃物C产生生产废弃物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答案】C点拨:经济系统中的生产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排放到生态系统中,让环境来容纳、清除。(2012 年肇庆月考)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图617),完成34 题。图 6173图中 d 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C资本B劳动力D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答案】D点拨:工业文明阶段,引起社会进步和经济4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A数量B质量C类型D区位【答案】D书,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项主要原则?()B持续性D阶
19、段性A.共同性C公平性5(2012 年广州月考)美国和加拿大先后退出京都议定【答案】A6图 618 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 618(1)图中字母 A 表示_,B 表示_,C 表示_。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B(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填选项字母)_。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填选项字母)_和_。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C增加河流水量B容纳、净化污染物D保护生物多样性(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BD【答
20、案】减轻了淡水变咸,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教师专享 (2012 年梅州质检)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回答 12。1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B陆上工业生产排污D港口建设A人类生活污染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答案】C)2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B使沿岸地区干旱面积扩大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D使水温降低【答案】D点拨:由于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导致海上石
21、油污染,在海面上形成一层油膜,由于海水蒸发减少,沿岸地区变得干燥,油膜也阻挡了空气流通,使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油膜使海水温度日较差、年较差加大,冬季水温降低,夏季水温升高。(2012 年广州调研)溶解氧 DO 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 BOD 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 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 状况。右图为某河由 M 河段至 Q 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 浓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 34 题。3图中有机污染源在()ABCD【答案】B 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处水中生化需氧量(BOD)浓度开始出现,说明水体中排放的有机污染物开始出 现,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氧的数量大增,由此说明该处为污 染源所在地,故选项 B 正确。4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AMCOBNDP(DO)最少,鱼类因水中溶解氧含量低而缺氧,易窒息死亡。【答案】C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O 段水中的溶解氧)5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土壤酸化B西北草原退化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答案】A点拨:注意是不正确的叙述,东北平原主要是黑土层变薄,肥力下降,故选 A。西北草原退化和荒漠化,华北平原早涝盐碱,南方丘陵山地酸性红壤的水土流失等,都是区域典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