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81554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37页
《解析》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中毕业班强化训练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8小题,每小题4分,共19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为诗经中农业生产工具词汇出现次数的统计表,由此可知类别词及次数整地类农具词耜(4次)钱(1次)镈(2次)收割类农具词铚(1次)艾(1次)仓储类农具词场(5次)圃(2次)仓(3次)庾(2次)廪(1次)百室(2次)A. 经部要籍兼具史部文献的价值B. 集体农耕已经被个体农耕取代C. 自然经济成为主导的经济成分D. 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题干中的统计表可知,在西周时期出现了很多种农具,说明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2、同时也具有史料记载的某些价值,故选A项;诗经主要记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而此时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在此种制度之下,耕作方式是大规模简单协作,不是个体农耕,排除B项;统计表只是列举了西周时期出现了很多种农具,没有提及自然经济,排除C项;铁犁牛耕这种生产方式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排除D项。2.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这反映出,韩非子A. 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B. 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C. 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 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吸收了荀子的“

3、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 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对于君主,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材料中他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最终目的是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故D选项正确;韩非子深受并吸收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不是要统治阶级实施“仁政”,故B选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内容体现了韩非子的主张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的问题,无法得出推

4、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选项错误。3.汉初政府“无为而治”,中央对地方王国事务不多加干涉。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于是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这表明,汉初郡国制A. 有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B. 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C. 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D. 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于是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体现了汉初的郡国制度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汉初采取的“无为而治”,中央不干涉地方王国事务的结果,“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材料强调了郡国制度促进了王国的发

5、展,无法得出有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并且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问题,与君主专制无关,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汉初郡国制度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无法得出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选项错误。4.下图所示是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五星出东方(注: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利中国”护臂。该护臂工艺精美、文字激扬、意蕴丰富,它A. 证实了汉代丝织技术的外传B. 体现了汉代的天人感应观念C. 展示了汉代蜀锦的工艺流程D. 反映了汉代长途贩运的兴盛【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信息说明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

6、将有利于中国的征兆,这里的五星属于天文现象,符合汉代董仲舒倡导“天人感应”的理念,故B项正确。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不能说明是汉代丝织技术的西传,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汉代蜀锦的制作工艺的流程,故C项错误。材料中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并不能说明东汉时期长途贩运的兴盛,故D项错误。【点睛】题干关键信息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属于天文自然现象,这里天文现象和政治统治相联系,符合天人感应的思想。5.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A. 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B. 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 崇文抑武防范军

7、事将领D. 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职官体制的调整,“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是根据现实需要为提高效率而调整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北宋是皇帝决策而非集体决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崇文抑武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而非分化事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6.唐代的炼丹著作铅汞甲庚至宝集成等即记录了火药的诞生。到北宋时,政府开始组织有关火药与火器的大规模生产,由于涉及军事机密,官方作坊要求工匠熟背制造程序,严禁外传,同时禁止硫磺、硝石出境,特别是流向辽国。据此可知A. 专制主义制约科技进步B. 政府行为主导

8、科技发展C. 宋代火药技术已趋成熟D. 政局变迁影响科技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依据材料可知,北宋禁止火药制造工序外传和火药制造原料出口,特别是对当时的敌国辽国,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政局变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局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与专制主义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政局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并未体现政府主导科技发展;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宋代火药技术发展已经成熟。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7.唐初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等禁令,而北宋苏辙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种变化表明A. 政府

9、废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 社会价值观念发生根本变化C. 宋代传统生产方式逐渐瓦解D. 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唐初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规定手工业者和商人不得与读书人并为伍,这说明商人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据材料北宋苏辙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可知,无论是农民,还是手工业者和商人,都可以舍其旧业而读书为士,这说明北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正确;据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了封建社会的始终,A错误;据材料可知,体现的是抑商政策的松动,不是根本变化,B错误;据所学可知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小农经济,其开始瓦

10、解于鸦片战争后,C错误。【点睛】影响:积极: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消极:“重农抑商”政策也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地主官僚集团也因疯狂兼并土地而更加腐败。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国家落后。8.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A. 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 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

11、传承特点C. 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D. 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答案】B【解析】材料“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承,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反映技术的世代传承,故C错误;仅仅凭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承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9.汉代御史大夫为副丞

12、相,主管监察。唐代设御史台,实行三省、六部、一台政治制度。御史台分左右御史,分别监察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州县地方政府。这一变化A. 表明监察权脱离相权而独立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 推动了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D. 有利于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代的监察权属于相权,而唐代御史台的设立使监察权不再属于相权而是独立的,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均是在秦代,所以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变化和中央与地方的对立是否缓解无直接的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0.清代盛行的小说镜花缘中描绘的女儿国,是一个

13、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此小说A. 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事实B. 比历史著作可信度更高C. 反映出时代环境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 可以作为研究清代进步思想的资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镜花缘中封建男女角色的转换侧面反映出清代反对封建传统礼教思潮的产生,故D项符合题意。A项,小说是对现实的讽刺,并非再现现实,排除。B项,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可信度并不高于历史著作,排除。C项,小说情节并非对历史现象的真实叙述,故排除。11.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輿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舆地山海全图重

14、新绘制的。坤與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A. 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B. 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C. 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D. 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坤舆万国全图与我们今天世界地图已经很接近,该图中的地理信息极为丰富,涉及到中国地理和世界著名河流的描绘,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传播说明中国在这时期已经开始了解包括南美洲在内的世界许多地方,能得出这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故B选项正确;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传播最多能说明中国传统的华夏观念被冲击,不能够得出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故A选项与史实不符;坤舆万国全图是利玛窦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到京师将此图

15、献于明神宗,这时期中国印刷术已经高度发展,因此这与当时的印刷术的发展完善无关,故C选项错误;明末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产生的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早期启蒙思想,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12.在明晚期最受大众欢迎的劝善书,是经道教传入佛门,再转手至儒门的功过格。它是一种将日常道德行为量化的实践手册,由晚明至清,乃至民国时期一直流传不息。明代晚期以功过格为表征的劝善思潮的兴起,从侧面反映了A. 统治者强化思想控制B. 宋明理学的现实实践C. 现实社会的世风日下D. 宗教信仰追求实用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反映的不是统治者在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排除A项;宋明理学的现实实践不是

16、从侧面反映的,而是直接反应的,排除B项;劝善思潮出现,实质上说明现实社会中非善思想的出现,世风日下的特征,故C正确;材料叙述的主旨不是在说宗教的实用性,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侧面”去思考问题,学生注意要理解其含义,不能从直观上去选择。13.在1843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中方为此发布告示:“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这表明清政府A. 坚持天朝上国的观念B. 厉行闭关锁国政策C. 同意实行“协定关税”D. 尝试维护国家权益【答案】D【解析】

17、【详解】据材料1843年,可知是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已经割占香港岛。据材料“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可知,去香港经商,应向海关登记并按新例纳税,从这个的角度看,清政府试图通过此规定维护国家权益,D正确;据材料“1843年的虎门谈判中”,针对英方要求而做的规定,没有体现坚持天朝上国的观念,A错误;据所学可知,中国的门户在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就已经被打开,故B说法错误;据材料可知,是清政府对来往香港商人经商的规定,没有涉及与英国协商,C错误。14.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

18、班作业,亦加给工资。这表明当时的洋务企业A. 注重保障工人权益B. 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C. 具有资本主义因素D. 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中,比较普遍地采用了雇佣劳动,大部分工人都是自由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他们的工资大体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决定的,且“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说明当时的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故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洋务企业中的雇佣关系,没有涉及保障工人权益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近代洋务企业中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的因素,但不能得出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说法太绝对,故B选项错误;近代洋务派主动学习西方先进

19、的技术,但材料没有涉及到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相关内容,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15.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产品下降的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这反映了A. 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B.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C. 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D. 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平衡【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1912-1936年间,我国轻工业产品进口量下降,重工业产品尤其是机器进口上升;说明了我国轻工业产品生产规模逐渐扩大,重工业生产也快速发展;这些都标志

20、着我国近代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C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体现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排除A。题干没有出现顺差与逆差之间的比较,故排除B。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6.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其版面内容排序首先是每天的“上谕”,其次是路透社电报,再次是报馆主笔严复的文章。国闻报这样排版的主要意图是A. 上传下达以推进改革B. 表达强烈的参政意识C. 介绍西学以启迪民智D. 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答案】D【解析】“上谕”等放在前面意在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为变法减少阻力,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上传下达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

21、而非表达强烈的参政意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正确但不能解释为何这样排版,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7.下图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这说明当时A. 新旧势力对自由的不同态度B. 革命派思想宣传方式需调整C. 政权变更对民众观念的影响D. 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反映了有人敲响自由之钟,也有人不愿听到自由之声,这说明了新旧势力对自由的不同态度,故A正确;敲响自由之钟不一定是革命派的思想宣传方式,故B错误;1908年中国政权没有发生变更,故C错误;1911年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D错误。18.五四运动前后中国

22、出现众多新式社团,它们介绍、宣传来源于西方世界的新思想、新学说,既有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及其他各派学说,也有马克思主义及其他各种社会主义学说。这反映出当时A. 政治氛围民主开放B. 这些学说适应了中国发展的需要C. 传统文化失去价值D. 进步知识分子渴望改造中国社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出现众多新式社团”“介绍、宣传来源于西方世界的新思想、新学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当时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中国,介绍西方学说,故D项正确;五四运动前后,北洋军阀统治中国,材料也不能说明政治氛围民主开放,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方学说与中国发展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

23、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故C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出现众多新式社团”“介绍、宣传来源于西方世界的新思想、新学说”。19.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革命运动猛烈冲击着列强在华利益。1926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就修改条约事宜与中国进行会谈。最终,中国A. 废除了英国领事裁判特权B. 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C. 停止了对英国的庚子赔款D. 恢复了丧失的关税自主权【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经两次世界大战后,先后在形式上相继予以废除,而实际废除领事裁判权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A不正确;大革命时期中国于1926年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B符合题意;1926年英国退还

24、了中国的庚子赔款,不是停止,C不正确;中国基本恢复关税自主权是在1928年的改订新约运动中,D不正确。20.1934年,有人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今则知之;昔日认为须由皇帝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主理国家,可以选举委员、当主席。”这表明当时A. 民主共和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日长B. 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提升C. 苏维埃政权有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D. 中共开始重视农民阶级的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今则知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等可以看出,苏区农民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逐渐提升,故D正确。题目中是农民,而不是有识之士,故A项错误。题目讲述农民

25、的认识,没有涉及阶级基础,故C项错误。D项中“开始”说法错误,毛泽东在1925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排除D。故选:B。21.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一览表(部分)国家片名发行方式美国热血忠魂八百壮士赠送苏联精神总动员赠送热血忠魂赠送新加坡抗战特辑出售版权据上表可知,抗战电影在海外传播A. 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 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C. 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D. 体现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以无偿方式在美苏等大国进行传播,再现中国战场浴血抗战景象,表明了国民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故答

26、案选C项。A项与本题构建国际形象主旨不符,排除;海外宣传抗战电影与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没有关联,排除B项;材料无法充分体现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排除D项。22.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A.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了成熟B. 违背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追求C.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 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可知,毛泽东依据新三民主

27、义的主张,要在抗战胜利后建立存在私有经济等多种经济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D正确;据所学可知,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了成熟,与材料无关,A错误;据所学可知,建立联合政府,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是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的组成部分,没有违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追求,B错误;早在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正式形成,因此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23.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是有充分可能的。要在战争的第三年内,用最大努力克服各根据地的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将一切可能

28、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里。这样做是为了A. 加强统一领导实施战略决战B. 推动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 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D. 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西柏坡召开的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次会议是在1948年9月召开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措施主要为了加强领导,实施战略决战,故A项正确;B项是指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排除;从材料“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是有充分可能的”中可以看出,此时是解放战争时期,故C项排除;D项是1947年6月战略反攻,排除。24.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

29、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A. 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B.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可知,材料强调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根据“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结合所学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属于“民主增量”,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的民主建设,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属于祖国统一问题,不属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排除A项。实

30、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经济领域的改革,排除B项;C项属于前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框架的内容,是“民主存量”,与题意不符,排除。25.新中国建国初期,一些干部明显地歧视私营工商业,公私兼顾变成了“只公不私”。为此,党的文件指出“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工作上、待遇上则又应该一视同仁”。这一政策A. 加快了国家工业化步伐B. 促进了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C.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D. 适应了经济体制变化的要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一些干部明显地歧视私营工商业”“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工作上、待遇上则又应该一视同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3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材料中要求对待“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一视同仁”恰好说明了当时急需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1953-1956年)的完成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新中国建国初期”需要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不符,排除;B项,材料是对待“国营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农业无关,也不能使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排除;D项,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与材料中的时间“新中国建国初期”,排除。26.下表是1978、1997年

32、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单位:%):表格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B. 农轻重产业结构日趋合理C. 工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D.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答案】D【解析】A不符合史实,故排除;题干中的表格里面只有关于工业领域的数据,故B无从体现;题干主要说到了工业部门所有权的占比情况,与工业结构无关,故排除C;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占比的情况变化是城乡个体工业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从无到有,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比重大大降低,集体工业比重上升,这都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故选D。27.如下表为全国1977年1982参加高考人数和

33、录取率(人数:万人)年份参加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1977570275%197861040.27%1979468286%1980333288%19812592811%19821873217%对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最高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A. 高等学校的盲目扩招B. 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C. 改革开放对教育的推动D.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答案】B【解析】从表格来看,峰值出现在1977年和1978年,这正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最初两年,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刚刚恢复,几届考生同时报考,故B项正确;A项盲目扩招似乎还没出现,排除;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故C项时间错误;D项是1978年,故排除。

34、点睛:这是图表型的选择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峰值出现在1977年和1978年,这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28.雅典政制记载,抽签选举后,官员任职前需要完成一张“考核项目清单”,内容包括:直系亲属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亲属所在的村社名称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该规定A. 强调了维护公民团体的权利B. 违背了雅典的直接民主原则C. 注重对官员施政能力的考察D. 表明血缘政治仍然根深蒂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考核项目清单”的内容有“直系亲属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亲属所在的村社名称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可知,在民主政治下如果要正式成为一名雅典官员,候选人必须符合哪些基本条件、具

35、备哪些方面的资格。从“考核项目清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来看,候选人首先应当具备的是担任官职的法律资格,究其本质,则是公民权。在古代雅典法律中,虐待父母、不履行兵役以及拖欠城邦债务的案件是被划分在同一类公共诉讼案件中的,在此类案件中如果罪名成立,当事人会遭受“剥夺公民权”的惩罚。所以,准确地说,主审官员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依然在于考察候选人的法律资格,即确保后者并没有丧失雅典公民权,故A选项正确;雅典的直接民主是指的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身份的重合,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而不通过中介和代表,材料没有体现直接民主的内容,并且有公民权的公民才能参政,说明这没有违背雅典直接民主原则,故B选项

36、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述“考核项目清单”的内容是强调维护公民团体的权利,并没有注重对官员施政能力的考察,故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血缘政治根深蒂固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29.考古发现,古希腊城邦最主要的历史遗迹往往是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露天剧场等,它们用以举行城邦会议、宗教节庆、戏剧演艺。这些公共空间在当时A. 增强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B. 加剧了希腊社会内部矛盾C. 抑制了城邦公民的个性发展D. 实现了希腊人的真正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最主要的历史遗迹往往是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露天剧场等”“用以举行城邦会议、宗教节庆、戏剧演艺”中可以看出,古希腊城邦利用这些公

37、共空间“举行城邦会议、宗教节庆、戏剧演艺”,增强了城邦公民的认同感,缓和了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公民的个性发展,故C项排除;城邦公共空间可以促进公民之间的平等,而不是“希腊人的真正平等”,故D项错误。30.为保障财物的流转,罗马法中先后出现了口头契约与诺成契约。口头契约指当事人用特定的语言经问、答而订立的契约,如在仪式或言辞上稍有差错,契约便不成立。诺成契约指当事人表达出双方同意的信息,无须经过特定的仪式而订立的契约。这一转变A. 有效避免了交易的欺诈B.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 推动罗马法学高度成熟D. 沉重地打击了贵族特权【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诺成

38、契约指当事人表达出双方同意的信息,无须经过特定的仪式而订立的契约”来看,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罗马法对于订立契约,从形式上有较大的简化,这一转变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答案为B项。这一转变对避免欺诈没有影响,排除A项;C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一变化没有涉及对贵族特权的损害,排除D项。31.意大利的薄伽丘通过小说歌颂现实生活,反对等级观念;德国的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挑战教皇权威;法国的伏尔泰等人主张天赋人权、民主自由,抨击专制制度。这反映出A. 反封建斗争形式日益多样化B. 人文主义深人发展C. 思想解放曲折反复D. 欧洲社会矛盾中心不断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与

39、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强调的是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肯定,反对教会对人性的压制,宗教改革要求打破教会和教皇的权威,促进人性解放,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义,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说明人文主义精神不断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的是教会对人性的压制,并未上升到反对封建制度,A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思想解放不断深入,未体现出曲折反复,C选项排除。欧洲社会矛盾中心不断转移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32.从17世纪90年代起,英国政府采取措施严格阻止印度印花布的输入,从而保护本国的纺织业。同时不断提高关税水平,打击潜在竞争对手法国。这A. 反映了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压迫B. 客观上有利于

40、英国资本原始积累C. 表明英国棉纺织业技术水平低下D. 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重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政府采取措施严格阻止印度印花布的输入,从而保护本国的纺织业”“同时不断提高关税水平,打击潜在竞争对手法国”可知,英国政府致力于保护本国纺织业,并且提高关税的方式保护国内市场,这有利于禁止国内货币的外流,客观上有利于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国内市场,没有反映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压迫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内市场而阻止印度印花布的输入和提高关税等方式,没有涉及到英国棉纺织业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

41、了英国政府保护本国纺织业而采取的措施,无法得出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重重的结论,故D选项错误。33.1618世纪,欧洲从海外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烟草、蔗糖、茶、咖啡、瓷器等;19世纪,欧洲在海外寻求的主要产品逐渐成为金属、植物油、染料、棉花和麻等。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世界市场规模的扩大B. 欧洲生产方式的变革C. 全球殖民强国的更替D. 亚非拉美地区的衰落【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618世纪欧洲主要进口的商品是生活用品和奢侈品,而19世纪主要进口是工业原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机器生产导致工业原料需求增大需,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

42、到世界市场的规模和殖民强国的变化,故AC项排除;工业革命开展导致亚非拉美地区更加衰落,故D项排除。34.美国独立宣言第二部分写到:为了保障这些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此材料A. 体现废除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的要求B. 是三权分立思想的成功实践C. 为未来国家制度的确立提供思想条件D. 体现了1787年宪法的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反映了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主权在民思想,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国会经选举组成的方式正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确立,故C项符合题意。A项

43、,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并不希望奴隶获得参政选举的自由权力,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思想,排除。D项, 1787年宪法精神在于分权制衡,材料未体现,排除。35.19世纪,铁路的问世打破了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决定作息时间的习惯。I852年,英国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设立了统一的全国报时系统;1884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划分全球时区序列的基础。这说明A. 英国在确定国际标准时间上占主导地位B. 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世界地理学的发展C. 交通工具的革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 时间的标准化是工业化造成的趋同效应【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人们时间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如工厂的作息、

44、铁路运输等都需要严格的时间规定,材料中的时间标准化是工业革命造成的结果,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英国标准时间发展为国际时间,并未体现英国在确定国际标准时间上占主导地位,A选项排除。材料与世界地理学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无关,C选项排除。36.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工人阶级掀起了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1867、1884年议会改革后,鼓吹阶级合作、劳资利益协调一致、以经济抗争维护工人利益的思想在工人队伍中随之盛行。这一变化反映了A. 工人阶级是推动英国民主进步的主要力量B. 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度日益完善C. 英国工人运动坚持改良主义的特色D

45、. 英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日趋薄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政治民主化。依据材料可知,在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逐渐扩大后,工业阶级也在争取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这说明英国民主政治的范围呈现扩大的趋势,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日益完善,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工人阶级对英国民主进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选举权的扩大,但材料并未反映;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1867、1884年议会改革后改良主义思想的盛行,没有表明这两次议会改革之前改良主义思想盛行,无法得出英国工人运动坚持改良主义特色;D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代议制民主的完善使得阶级斗争方式趋向和缓,而非阶级意识日趋薄弱。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7

46、.1880年7月14日,法国庆祝第一个国庆日:到处栽种自由树;各种共和雕像在城市、农村出现;共和政府在各地燃放烟花;并在各大城市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国庆日成为一个全民性的大节日。这说明A. 政府通过仪式化塑造共和文化B. 法国的共和政体得到了巩固C. 广大民众获得参与政治的权利D. 民主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到处栽种自由树;各种共和雕像在城市、农村出现;共和政府在各地燃放烟花”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拿破仑上台后将7月14日定为国庆日体现了政府对共和的歌颂,故A项符合题意。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故B项排除。

47、C项,此时民众未获得实际参政权利,故排除。D项,民主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的标志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故排除。38.下图为某学者所绘的一战期间俄国国内时局示意图对图解读全面的是A.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短暂的B. 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C. 俄国国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D. 沙皇改革催生俄国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一战期间,俄国社会两对矛盾交织。据此可知,俄国国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故答案为C项;材料信息是二月革命之前的情况,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二月革命之后的史实,A项排除;材料信息表明,当时俄国存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沙皇政府与人们大众的矛盾,二者交织。无产

48、阶级最受压迫,革命性最高。B项排除;俄国民主革命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沙皇改革失败是其中的一个因素,D项排除。39.下表是19291933年苏联引进技术设备、利用外资等情况年份事件1929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导引进技术工作;10月签订70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1930年联共(布)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外国专家近2000人,技术人员10000多人;共派遣2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1933年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

49、;苏联从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据此可知,苏联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A. 消弭了美苏间意识形态分歧B. 表明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C. 有利促进苏联的工业化建设D. 反映了苏联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时间“1929年193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通过表格“事件”可知,苏联在该时期内获得了工业化建设的所需的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等,这有利于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故C项正确。美苏属于不同的社会制度,无法消弭了美苏间意识形态分歧,故A项错误。表格中没有体现美国转移国内过剩产能,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50、苏联工业化建设时期,经济体制并没有转型,仍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40.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企图把福利国家政策硬加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以此来建立一个比以前更为公正的社会。为此,罗斯福新政时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美国“固有权力结构”改变的结果是A. 总统行政权力得到了加强B. 政府的行政职能被严重削弱C. “三权鼎立”格局得到强化D. 总统成为经济政策的决定者【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美国总统罗斯福企图把福利国家政策硬加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为此,罗斯福新政时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可知,通过罗斯福“企图、硬加在、新政时期某种程度上

51、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等信息推断总统权力加强,A正确;据材料可知,新政时期以总统为代表的政府的行政职能不是被削弱,而是加强,B错误;据材料分析,没有涉及“三权鼎立”格局,C错误;据材料没有反映总统成为经济政策的决定者,只是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D错误。41.19531964年期间,苏联的谷物总产量年均达到1.175亿吨,比19451953年间的年均产量增长62%。在农业技术改造方面,到1960年初,耕地与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已实现全面机械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上述结果的取得主要因为A. 经济体制的转型B. 农业政策的调整C. 垦荒运动的推行D. 经济结构的重建【答案】

52、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64年期间,粮食产量相比19451953年提升了62%,结合相关知识可知,赫鲁晓夫对农业的改革,推动了农业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苏联仍是计划经济体制,A选项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垦荒运动以失败告终,C选项排除。经济结构重建说法错误,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农业方面:首先,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其次,改变计划体制。第三,鼓励庄员发展副业经济。通过农业政策调整,苏联的农业得到显著的发展,但是赫鲁晓夫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最终改革失败。42.1963年8月,

53、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赫鲁晓夫A. 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市场经济B. 开始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 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D. 希望走上南斯拉夫经济模式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资本主义与材料中“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符,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索,故B项错误;材料中“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赫鲁晓夫认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道路模式,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故C项正确;希望学习新的经

54、验,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43.1947年6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参加工会,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集体谈判和共产党员担任工会领导职务;规定工会罢工前须先发通知并静候政府调查。罗斯福新政以来工人的权利被剥夺殆尽。这一法案A. 表明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B. 意在消除罗斯福新政的影响C. 导致美国工人运动持续低迷D. 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月,美国颁布的劳资关系法,是镇压工人运动的反劳工法案之一。1947年后,美苏冷战激烈,美国统治集团在国际上推行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在国内加强对工人运动的控制和镇压,因此在1947年6月23

55、日国会通过了参议院塔夫脱和众议院哈特莱提出的该法案。因此美国颁布的劳资关系法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故D选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美国颁布的劳资关系法,与当时国际战略影响有直接关系,材料内容中无法得出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的相关信息,故A选项错误;上述美国颁布的劳资关系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国内工人运动的控制和镇压,而不是为了消除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故B选项错误;美国颁布的劳资关系法会导致美国工人运动的低迷,但这不是材料所体现的主要内容,故C选项错误。44.从1979年10月到1988年底,英国共有27家国有企业全部或部分实行私有化,政府由此取得近200亿英镑的股票变卖收入;私有化并未消除垄断,反而推动

56、国家垄断向私人垄断的转换。这表明英国政府A. 彻底抛弃凯恩斯主义B. 力求充分激发市场经济活力C. 信奉平等的价值理念D. 加强对劳资冲突风险的管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发达国家陷入经济“滞胀”,为了走出困境,英国政府实行“私有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发达国家经济“滞胀”后凯恩斯主义失去了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而不能说彻底抛弃,如材料中说对国有企业部分实行私有化;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英国政府解决“滞胀”现象采取的措施,不能得出平等的价值理念;D

57、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劳资冲突风险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5.1971年12月,英国首相希斯在同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时明确表示,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已经消亡。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第一次以“自然关系”代替了“特殊关系”。这一变化A. 说明英国开始推行独立外交B. 反映出英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C. 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D. 反映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971年12月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已经消亡”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的崛起,导致英美关系的变化,这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D正确;据材料没有涉及英国的外交政策,A错误;据所学可知,英美关系本就

58、是正常关系,B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阵营没有出现分化,C错误。46.美国之音是美国重要的对外广播媒体,其所传达的讯息与美国当时盛行的政治观点是一致的,下表为美国之音对部分国家广播节目时间的变化据此可知美国 语言小时/日1984199119972010亚美尼亚语1.251.2500俄语614290乌克兰语4420缅甸语1228.5汉语11242544韩语1.51.51.514A. 试图以文化传播干涉国际事务B. 对外宣传重心受国际格局影响C. 放弃了国际关系中的冷战思维D. 在后冷战时期宣传能力的减弱【答案】B【解析】【详解】从表格数据来看,在1991年苏联解体前,美国之音主要是对苏

59、联和中国进行对外宣传,而在苏联解体后转为主要对中国和朝鲜进行对外宣传,说明美国的对外宣传重心受国际格局的影响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美国“以文化传播干涉国际事务”,排除A项;苏联解体后美国加大对中国和朝鲜的宣传,说明美国没有放弃冷战思维,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美国宣传能力的减弱,排除D项。47.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技术产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为27%,而传统的住房建筑业和汽车业的贡献率分别为14%和4%。90年代末,美国与信息产业直接有关的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80%。这一现象直接说明美国A. 普遍的国家干预取得成效B. 传统工业部门已经衰落C. 福

60、利政策刺激了经济发展D. 出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90年代末,美国与信息产业直接有关的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80%”来看,美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故答案为D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放松了对经济的干预,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且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不是福利政策的影响,排除C项。48.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在2019年指出:当前越来越多的选民要求从全球势力手中收回控制权(主权)。这并不是要通过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来孤立各个经济体,而是要求各国建构新

61、的机制保障民众利益,并对世界保持开放。这说明A. 逆全球化现象的泛起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盛行C. 经济全球化亟待深入D. 革新国内政治是全球化的前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提出,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在一个要求合作的世界中恢复主权。这并不是要通过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政治来孤立各个经济体,而是要求在公民和他们的领导人之间形成新的社会契约,从而使每个人在国内都感到足够安全,并对世界保持开放。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力量已经促成一种新经济和新型全球化,两者都需要新的全球治理模式来保障公众利益,表明经济全球化亟待深入,故C选项正确;逆全球化是指,即与全球化进程

62、背道而驰,重新赋权于地方和国家层面的思潮。材料中“这并不是要通过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来孤立各个经济体”,说明不是逆全球化现象,故A选项错误;霸权主义(hegemonism)是指大国、强国、富国欺侮、压迫、支配、干涉和颠覆小国、弱国,不尊重他国的独立和主权,进行强行的控制和统治。强权政治是指一种以强权关系维持国际秩序的资产阶级国际政治。材料没有体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B选项错误;“这并不是要通过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来孤立各个经济体,而是要求各国建构新的机制保障民众利益,并对世界保持开放。”说明,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趋势,材料没有涉及革新国内政治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2分。495

63、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515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代外商聚集之处,主要在广州、扬州及长安、洛阳。唐政府在广州设管理外贸的官员市舶使,要求外国商船缴纳“舶脚”(关税),税率为输入货物之十分之三,宋代降为十分之一。宋初在广州、杭州、明州设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并修定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条(法)”。南宋中期,有广、杭、明、泉、秀、温等州及江阴军七所市舶司。南宋政府还对有能力大幅增加关税收入的外商授予官职。摘编自候家:中国经济史材料二 1850年代以后,受内部变化与外力冲击的影响,重商的呼声开始一浪高过一浪。郑观应等早期改良派宣扬通商的

64、重要性,把对外贸易看作振兴商务、发展国民经济的中心环节,重视金银货币外溢问题,因此要求政府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帮助国内出口商对外竞争。到戊成前后,政府已认识到商务为富强要图,自由贸易思想占了上风。严复主张废除对外贸易中的垄断与限制,放弃国家干预,任其自由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内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据肖绣文:中国晚清重商思想与西方重商主义比较研究等摘编材料三 图为中美关税(加权平均)税率变化趋势和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改良派关于对外贸易主张的变化,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

65、关税税率变化的特点。【答案】(1)政府高度重视;变更管理方式;降低关税税率;扩大开放口岸;较强功利色彩;从海陆并重转移到海上为主。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南方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变化:从强调国家保护到主张自由贸易。原因:政府政策的转变;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传播;洋务运动的失败教训。(3)中国关税税率下降迅速,美国税率水平相对稳定;与美国相比,中国关税税率还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唐政府在广州设管理外贸的官员税率为输入货物之十分之三,宋代降为十分之一。宋初在广州、杭州、明州设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并修定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条(法)

66、”、“南宋中期,有广、杭、明、泉、秀、温等州及江阴军七所市舶司”、“南宋政府还对有能力大幅增加关税收入的外商授予官职。”结合所学从政府高度重视、变更管理方式、降低关税税率、扩大开放口岸、较强的功利色彩、从海陆并重转移到海上为主等角度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依据对宋代对外贸易特点的作答结合所学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南方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角度说明宋代对外贸易的积极作用。(2)依据材料“郑观应等早期改良派要求政府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帮助国内出口商对外竞争。”、“到戊戌前后,政府已认识到商务为富强要图,自由贸易思想占了上风。”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晚清时期改良派关于对外贸易的主张从强调国家

67、保护到主张自由贸易。依据材料“政府已认识到商务为富强要图,自由贸易思想占了上风”及材料中“戊戌前后”的时间结合所学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传播、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等方面分析对外贸易主张发生改变的原因。(3)依据图示信息可知,从税率变化趋势来看,中国关税税率下降迅速,美国税率水平相对稳定,从税率数值来看,与美国相比,中国关税税率还处于比较高的水平。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世纪中期历史大事:1825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英国解除机器出口禁令;欧文开始“新和谐公社”实验18311835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达尔文开始环球航

68、行;里昂工人起义。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梁发劝世良言问世。1834年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特权正式停止18361840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31848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海国图志出版。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欧洲革命;首批中国移民抵达旧金山18511855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太平天国运动。1854年日本黑船事件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1859年物种起源发表18611865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洋务运动开始。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186618701866年第一次跨大

69、西洋电报通讯;1867年西门子发明发电机;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70年普法战争1871德国统一,巴黎公社革命上表为19世纪中期历史事件简表。请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关联,史论结合,叙述合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材料是按时序排列的19世纪中期历史大事,通过对这些史实的综合分析和归纳抽象后即可掌握这一阶段的具体特征和总体特征。这一历史阶段形成的最根本动力来自于工业革命。在这个根本原因的作用下,首先是工业革命在全球的扩展,全球掀起工业化的浪潮;其次是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后,工业资产阶级发起的资产阶级革命及改革;

70、再次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尖锐的阶级对立引发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第四是工业资产阶级为商品输出进行的侵略扩张引发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和近代化运动。以上几个基本特征全面显示了资产阶级力量的急剧增长和封建制度的没落,据此即形成了本阶段的总体特征资产阶级最后战胜封建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如果以文明史观解读,则是工业化、民主化、全球化几股潮流的蓬勃发展。要求学生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做到论题鲜明,史实关联,史论结合,叙述合理。【解析】【详解】论题:通过时序排列的19世纪中期历史大事,通过对史实的综合分析

71、和归纳抽象后得到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的论题。阐述:首先“电磁感应”“万国工业博览会”“洋务运动”“跨洋电报”等是工业革命在全球的扩展,全球掀起工业化的浪潮;其次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1870年普法战争”是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后,工业资产阶级发起的资产阶级革命及改革;再次欧文开始“新和谐公社”实验、“英国宪章运动”“ 共产党宣言发表”“ 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尖锐的阶级对立引发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第四“鸦片战争爆发”“ 日本黑船事件”“ 印度民族起义”是工业资产阶级为商品输出进行的侵略扩张引发

72、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和近代化运动。5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唐宪宗(778820年)登基后对独立藩镇进行了一系列讨伐作战,取得胜利,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削藩措施。平定西川刘辟叛乱后,唐宪宗下令把原属西川的资、简等六州割隶东川。淄青领州12个,淮西仅3个,虽不算甚多,但具有割据传统,也对其进行了分割。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及都团练使、都防御使等不仅在所治州驻有军队,而且于所属支郡也“各置镇将领兵事,收刺史、县令之权”。819年,唐宪宗下诏说:诸道节度、都团练、防御、经略等使所管支郡,除本军州外,别置镇遏使、守捉使、兵马使,并合属刺史。两税法实施后,各地的税收实行三分制,即上交封建国

73、家一部分称上供,送给节度使或观察使一部分称送使,地方自留一部分称留州。其中送使部分,节度使或观察使所辖州均须上交。808年,宰相裴珀上奏说:“天下留州、送使物,一切令依省估。其所在观察使仍以其所莅之郡租赋自给,若不足,然后许征于支郡。”唐宪宗同意了他的上奏。唐宪宗之后直至黄巢起义以前的50多年间,唐朝与藩镇之间的战争有所减少,整个社会也比较稳定。摘编自岳纯之唐宪宗新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宪宗的削藩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宪宗削藩措施的影响。【答案】(1)分割辖区过大或有割据传统的藩镇;削弱节度使的军权;限制节度使的财权。(2)积极:打击了藩镇势力,使得全国在名

74、义上获得了统一;使得社会大环境得以安定,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后世解决藩镇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局限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藩镇割据问题,这一问题仍是唐朝政治的隐患。【解析】【详解】(1)材料“唐宪宗下令把原属西川的资、简等六州割隶东川。淄青领州12个,淮西仅3个,虽不算甚多,但具有割据传统,也对其进行了分割”反映了分割辖区过大或有割据传统的藩镇;材料“诸道节度、都团练、防御、经略等使所管支郡,除本军州外,别置镇遏使、守捉使、兵马使、并合属刺史”体现出削弱节度使的军权;材料“送使部分,节度使或观察使所辖州均须上交”表明限制节度使的财权。(2)根据材料“唐朝与藩镇之间的战争有所减少,整个社会也比较

75、稳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打击藩镇势力、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发展、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其弊端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52.【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材料 1973年7月,46个非洲和太平洋国家提出集团对集团的谈判原则,派出统一代表与欧洲共同体进行谈判,经过18个月的谈判,欧洲共同体被迫不断作出让步。1975年2月,欧洲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多哥首都洛美签订贸易与经济协定。主要内容为:非、加、太46个国家的工业产品和绝大部分农产品可以免税和不限量进入欧洲共同体市场,而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不要求互惠,只享受最惠国待遇。制订“稳定出口收入制度”,当46国

76、34种初级产品因出口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时,由欧洲共同体给予补偿。欧洲共同体5年内向46国提供35亿欧洲计算单位(合46.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多哥总统称,协定的签字是“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史上空前的事件”,欧洲共同体执委会主席认为该协定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经济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强调欧洲共同体愿意同发展中国家建立以经济相互依存为基础的长期关系。摘编自李植栴、高明振当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美协定签订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洛美协定的历史影响。【答案】(1)第三世界的崛起;欧洲爆发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苏美对亚、非、拉美地区的扩张和对欧洲霸权的

77、争夺日益加剧;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2)单方面的贸易优惠,有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地位;稳定出口收入的补贴措施和经济援助,有利于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单一结构;是两欧国家顺应国际政治经济变化,逐步向第三世界靠拢,加强彼此关系的举措,有利于提高其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但洛美协定没有从根本上铲除欧洲经济共同体同非洲、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等关系。【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1973年7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第三世界的兴起、经济危机、冷战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2)根据材料“非、加、太46个国家的工业产品和绝大部分农产品可以免税和不限量进入欧洲共

78、同体市场,而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不要求互惠”“制定稳定出口收入制度由欧洲共同体给予补偿经济援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出答案。5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维新思潮勃然而兴。1895年,严复连续发表了论世变之巫辟韩诸文,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其运用的思想利器正是卢梭的民约论。正因为严复的文章率先使用了民约论新式的思想武器,故既令维新志士为之倾倒,又令守旧者惊恐不已,怒目相向。不过,其时严复虽然肯定和宣传了民约论,但并没有接受卢梭革命的观点。他主张在开民智、新民德、厚民力的同时,先开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并以此为过渡,最终“悉听其自

79、由”,臻至民主共和。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蛰居译书多年的严复,在政治上又活跃起来。是年,他先后在上海青年会和安徽高等学堂发表演讲,明显贬抑卢梭的民约论。但需要指出的是,严复“主权在民”的思想未变,对人的自由权利仍一往情深。摘编自郑师渠严复与卢梭的(民约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对卢梭民约论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答案】(1)变化:由积极吸纳宣传民约论的观点转而着意批评民约论。原因:严复坚守君主立宪思想;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对卢梭思想认识的深化。(2)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宣传

80、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肩蒙思想家。但其晚年排拒革命,反对共和,在政治上、思想上都继续迅速后退,乃至走向反面。【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严复虽然肯定和宣传了民约论”“明显贬抑卢梭的民约论”中可以看出,严复对卢梭民约论的态度由积极吸纳宣传民约论的观点转而着意批评民约论。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实行君民共主”“清廷宣布预备立宪”“严复主权在民的思想未变,对人的自由权利仍一往情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严复的思想发展变化、革命形势、清政府的政策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2)根据材料“严复的文章率先使用了民约论新式的思想武器”“没有接收卢梭革命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