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明清时期,我国历史上,家教是促成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对基层社会治理起着有益的作用。如今,吸收借鉴古代家教在传承主流价值观方面的有益经验,对更好发挥家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有意义。(一)传承家训:主流价值观的通俗化。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家庭内部施教,最主要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家训大都是训主结合个人成长生
2、活经历对人伦亲情、世道人心、社会变化做的深入阐述,说理透彻明了,读来亲切可感。历史上的很多家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且还泽被后世。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训专著,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看出,文人士大夫著训立说的主要用意和家教的基本内容,也为后世家训树立了样本。清人王钺曾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整体看来,颜氏家训体现了进德修业的理念、知行结合的家教方法、重教崇化的价值诉求,对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二)遵行家礼:主流价值观的日用化。古人认为,“不学礼,无以立。”把学
3、礼、尊礼看作人立身处世的重要依托。家礼是传统中国人优良教养的载体,我们常说一个人教养好,是与家庭范围内遵礼行礼分不开的。家礼的内容不单涉及家庭成员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且还对家庭生活中的冠、婚、丧、祭等事宜的具体开展、实施做出了仪式化的要求,说明了相关的程式和具体操作规仪,这也是家礼中最主要的内容。古人制定家礼,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落实“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和“纪纲人道之始终”,即夯实人伦亲情。古人认为要使人伦亲情和谐有序,就需从家庭生活中的点滴言谈举止入手,通过时常练习行为规仪,方能做到临事自然应对。对整个社会而言,千千万万家庭遵行家礼,有助于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古代家礼文
4、献中,朱熹所著的朱子家礼久负盛名,将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礼教做了全面总结和说明,是家礼教育的集大成,影响早已超出家庭。(三)制定家规:主流价值观的规约化。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古人制度化的家教方式,是硬性的伦理规范。在古代,制定家规的人多半是文人士大夫、饱学之士、士绅乡贤,他们大都是社会的精英,也都受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他们在制定家规时,自然都遵循传统的纲常伦理,将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家规的制定当中,这使得“家法必遵国宪,方为大公”成了家规的显著特点。实际上,这种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的做法,也起到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的作用。家规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
5、性的规定,以教育家庭成员改过迁善,起到警示作用。“不孝不悌者,众执于祠,切责之,痛责之。”家规影响所及是细致入微的,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能企及的作用,较为直接地将社会主流价值观下潜到千家万户。历史上,有“江南第一家”之称的义门郑氏,其郑氏家规被视为古代家规典范。该家规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制定了具体的惩戒措施,即便是一家之长,违背规定也不能例外。该家规还特地要求入仕为官的子弟“须奉公勤政,毋蹈贪黩”,规定了义学的设置等相关事项,十分重视对子弟的教育。正因此,郑氏一门在家规的约束下,取得了突出的治家成效,屡屡受到表彰,其家规也影响深远,为后来的家规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借鉴。(摘编自王永祥家教传承社会主
6、流价值观的历史经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家训专著,因清人王钺的推崇而得以广泛流传。B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一般在训主家庭内部施教,其他家庭不可抄袭。C古代家礼既有对个体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也包括了一些重大事宜仪式化的要求。D为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家规的制定者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从家训、家礼、家规三个角度阐述了古代家教内容与主流价值观的内在联系。B文章第二段围绕家训的内涵探讨了家训对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促进作用问题。C文章论述中以颜氏家训朱子家礼郑
7、氏家规的巨大影响为论据,具有说服力。D文章从历史出发,旨在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显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家训、家礼、家规不仅对古人治家有帮助,对古代基层社会治理也起了有益的作用。B遵行家礼既是个人教养的体现,也有助于夯实人伦亲情,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C家规大都是由家族中受过主流价值观教育熏陶的精英人物制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D家规能直接地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因而对家庭成员的作用比法律、道德更大。(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摘编自科技部2018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材
8、料二:说起科普,不少人的印象是无聊、枯燥的,充满着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令人心生畏惧。如今,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科普工作者将其作为传播、交流知识的重要工具。通过动画、虚拟人物、短剧、幽默搞笑等短视频叙述形式,他们将生涩的科普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杜绝生硬,勾起人们求知欲,突出干货分享和实操性,取得了较好的科普效果。短视频让更多科普工作者看到了科普的新方向。各种身份的创作者,如两院院士、动物学博士、古脊椎动物研究专家、火山地质研究专家、中学教师他们聚集在短视频平台上,制作了自然科学、人文学科、技能补充等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视频,由此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知识内容生态体系。而对受众而言,他们也可
9、以积极与科普工作者互动对话,比如转发、评论、发弹幕等,让知识成为了一个动态的再创造过程,拥有了不断更新的活力。这种趋势喜闻乐见,体现了互联网内容从之前的单一娱乐化向知识化升级,带动了互联网内容行业的价值转向。我们期望看到更多的科普工作者通过生动直观、寓教于乐的方式,降低理解知识的门槛,而短视频平台也不妨用好算法推荐机制,实现从过去的“人找知识”到“知识找人”,让人们可以各得所需。(摘编自刘琛科普要向短视频要“生产力”)材料三:热点科技事件近年来不断出现,针对一些热点话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应急科普”,解疑释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事实证明,这种科普方式很有效,也很受欢迎。但也应
10、看到,科普工作如果经常被热点牵着鼻子走,多少有些被动。就像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水电油气、道路桥梁一样,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也应该将其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来建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应急科普”较多的情况,让科普成为百姓生活中离不开的公共产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基础工程设施,科普也是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它能增强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推广科学思想、科学理念,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反之,如果社会缺少了科普这个基础设施,任由伪科学甚至迷信滋生、蔓延,就好比缺电缺水一样,不但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有可
11、能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很大的危害。(摘编自蒋建科科普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材料四:当前,我国科普产业仍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总体上小而散,市场化程度不高,竞争力有待加强。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科普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主营科普的企业不到400家,发展较快且有一定规模的业态主要在科普展览教育业、科普出版业、科普影视业等几个领域,这些企业大多规模小、技术弱、人才缺,产值规模上亿元的企业凤毛麟角。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说明了做大做强科普产业具有巨大的空间。当前,随着公众科普需求的快速增长,科普产业很有发展前景。促进科普产业发展,有关部门应从宏观层面做好规划引导,健全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结合创新创
12、业的开展,对从事科普产业的个人、机构、企业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为其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针对科普企业小、散、弱的现状,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引导中小企业围绕特色龙头企业发展业务,实现产业发展能力的快速提升。科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不断创新技术和产品,创造出更多满足公众科普需求的科普产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摘编自冯华科普产业大有可为)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短视频可以借助动画、虚拟人物、短剧、幽默搞笑等叙述形式,将晦涩难懂的科普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收到较好的科普效果。B专家学者在第一时间针对热点科技事件进行“应急
13、科普”虽然效果不错,但也有其弊端,因为这样会使得科普工作变得有些被动。C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科普能有效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如果缺少了它,就会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产生很大危害。D研究显示,我国主营科普的企业数量不多,业态分布不广,大多规模小、技术弱、人才缺。这也说明我国科普产业还有巨大发展空间。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2015年至2018年四年间我国科普场馆数量不断增加。2018年全国共有包括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在内的科普场馆1461个。B2018年,我国网络化科普传播手段发展较快。科普网站、科普微博、科普类微信公众号数量均比上年增加,
14、其中后者增加幅度最大。C各种身份的创作者在短视频平台上制作了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视频,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知识内容生态体系,还可与受众互动对话。D作为市场主体,科普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技术和产品,创造出更多合乎公众需求的科普产品,才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6 怎样推动我国科普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结合材料加以概括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敦煌,黎明中升起许实清晨,第一缕曙光照在敦煌市中心的雕像上,新鲜而明媚。这是敦煌的飞天女,衣袂飘逸,花朵一样的笑容,她刚刚从夜里走来,反弹琵琶的声音,使漆黑的夜里翻腾咆哮的沙漠,此刻像天空一样宁静。沿
15、着绿色铺开的道路,我穿过敦煌街道。夜雨早停了,屋檐上,灌木上,电线上,树上湿漉漉的,麻雀叫着,抖掉身上黑夜,蹲在树上观察日出前每一个细节。此时,我也像麻雀抖掉黑夜,游荡在敦煌大街上。一辆辆早起的出租车穿梭在大街上,偶尔刺耳的喇叭声,唤醒睡梦中的旅客。可是在阳关,干裂的阳光晒得脸皮疼,滚烫的风吹干了身体里的水。莫高窟绚烂的壁画,精美的彩塑,精彩的故事,九色鹿舍己救人,丑公主变美,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还在脑海里浮动,还想伸出手摸一下,惊讶地张大的嘴还没有合拢,让脑仁疼的喇叭声就钻进了耳朵。党河水安静地流淌,河岸上草木舔着水花自顾自地灿烂、摇曳、生长,还有鸟雀的栖息,这些繁盛的树木只想着在太阳出来之前吸
16、足水分。我沿着河岸前行,荡荡的河水仿佛东汉“草圣”张芝【注】家的墨池。张芝、张昶兄弟俩每天清晨就开始练习书法,他们在临河的墨池里蘸一蘸笔尖就把水染黑了,还有他们家的庭院,到处挂满布,写着黑字的布在风里飘扬。这些集“月之阴柔,日之阳刚,地之宽厚,天之崇高”于一体的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像七月敦煌的天气滚烫、蒸熟生硬的果实。河岸上传来牛的哞叫声,几条狗在撕咬、打架,岸上是一排排土坯房子,有烟囱冒出了烟,是出租车司机刘家的,昨晚回家迟,几个来自远方的年轻游客租车去了雅丹。这是古丝绸路南道北干线,由此向西沿白龙堆沙漠穿越罗布泊直到楼兰,再从楼兰到若羌转入丝路南道,这条道为沙漠路。他们正值青春,对
17、荒无人烟、没有生命、岑寂的沙漠充满梦想,记忆里肯定流淌着许多五彩缤纷的故事。中国古代旅行家法显,欧洲探险家斯文赫定,就像天边升起一抹霞光,倏地扩张到整个天空,然后在他们心灵深处扎根了。年轻的斯文赫定第一次从喀什到若羌,翻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在走进沙漠后,目之所及,全是荒芜贫瘠的黄色沙丘,茫茫沙海铺在眼前。干得能当火种的沙,掀起了干热的风,疯狂吸食身体里不多的水分,皮肤干成了牛皮纸。干渴让他的队伍分崩离析。在见不到一丝绿色和动物的痕迹、只有冷峻的星光划破死寂的夜里,斯文赫定抽出沙里的身子,听着自己在沙上发出的沙沙声,趁着凉爽的黑夜前行。当他靠吃野草、树叶、芦苇芽、苦水里的小蝌蚪走出沙海,把最后一盏
18、点亮的灯放在沙丘上时,多么希望失散的人员、骆驼、狗儿能跟来,沿着他留下的足迹,找到于阗河就这样,百年来,斯文赫定也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故事,吸引着无数人去寻找。他留下的足迹、灯盏像航标、浮标在沙海上漂动,像一枝水莲立于沙浪上。党河岸上,土坯房上,许多烟囱冒起了烟,人们在告别昨夜的梦吗?我听见有音乐从窗户里流出,有诵读声飘在村庄上空,这些美好的声音,让缀满果实的杏树心花怒放,让李广杏子像海绵球在墙上蹦跳。天空万里无云,无边无际,向四面舒展开去,丰沛、连绵、密集的阳光赋予敦煌灿烂无比的早晨。光焰四射的晨阳,漫过党河岸,洒向熙攘的城市、丰饶的村庄。在燃烧的阳光里,棉花裂开坚硬的外壳,纷披的李广杏
19、子星星似的闪烁在绿叶里,大片大片杏林就是深邃的夜空。敦煌已经醒来,而且喧嚣起来,我听见有人诵读:敦者,大也;煌者,盛大也黎明中起身的敦煌鸣沙山就在前面,太阳这个大火球,早把那点湿气舔干净了,沙子开始发烫,远处沙丘脊线上腾起火焰。这片沙漠背对海洋,这里的人们多么希望面朝大海啊。人们还记得大海的、海草的味;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水花溅在脸上热辣而冰凉,激起尖利的惊叫声。来自海边的人们在鸣沙山上逍遥,胀鼓鼓的风扫过一尘不染、炫目的沙丘,裹着花色披肩的年轻人吹着口哨,光屁股的孩子们在沙上厮打,从山脊上滚下来再爬上去。有马厩的气味飘来,有清脆的铃铛声传来,浩浩荡荡的驼队从更远的沙脊上走来,训练有素的骆驼,
20、驮着欢乐的、唱着歌、尖叫的、互相拥抱汗津津的人们,穿越喷着火的沙丘。整个白天,鸣沙山持续不断的喧嚣、欢乐、呐喊,让平日里心情沉郁的人,此时容光焕发,心里不禁产生一种明媚的期望。黄昏降临,血色的太阳蔓延到身边。月亮升起,天边上星星亮起来。凉风吹来,沙丘上起了微波,似细细的音乐,轻轻踩过梦境。(选自人民日报)【注】张芝,东汉时敦煌酒泉人,曾在敦煌苦练书法。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从清晨的阳光写起,阳光“新鲜而明媚”的特点为下文的叙述奠定了愉悦、轻快的情感基词。B文章写张芝家的庭院中到处挂满布,上面写着黑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表现了张
21、芝对敦煌的影响。C文中通过人们诵读的“敦者,大也;煌者,盛大也”,既解释了敦煌的字面之意,又突出了其气势雄伟浩大。D文章将敦煌人面朝大海的愿望与来自海边的人们在此逍遥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达了敦煌人对鸣沙山恶劣环境的不满。8文中写斯文赫定之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9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6分)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
22、持魏国阴事告齐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肋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王稽曰:“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王稽辞魏去,过载
23、范雎入秦。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
24、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范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摘编自史记范雎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B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C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D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
25、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游说,是指某人陈述自己的建议、主张,并希望被采纳、实施,并且借此谋得利益。B中大夫,古代官名,周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C谒者,即官名,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可见王稽和秦昭王的关系。D微行,多指古代君主或帝王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从而看到更多的社会真相。此处指范雎隐匿身份出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范雎出身贫寒,官至相国。年轻时,想凭借才学,建功立业,无奈家庭贫寒,长时间找不到晋升
26、的机会,但最终他官至秦国宰相。B范雎隐忍受辱,胸有大志。他因为一时不慎而被猜疑,遭受板子、荆条抽打,又被扔进茅厕,受尽屈辱,但是他心中存希望信未来。C范雎隐藏自己,给人机会。须贾不问青红皂白,认定范雎是告密者,致使范雎差点丢了性命,但是他再次面对须贾时却给其以机会。D范雎逆转人生,恩人相助。在范雎的生命长河里,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守者”、同乡郑安平、秦国谒者王稽都是改变其命运的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
27、成1415题。秋晚登城北门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念之情。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
28、诗”指诗人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表明铁马往事仍萦绕在诗人心中。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此句正是其渴望收复失地、报国心志的抒发。15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 。(2)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抒发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句子是 , 。 (3)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句子是 ,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出场时穿着和出行工具的诗句分别是“_”,“ 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文
29、化自信是中国文化兴盛以及中华民族_的基础条件。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开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且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文化的弘扬。将文化自信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让学生深刻_中国文化的内涵,让其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建立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另外,不但文化自信可以让学生坚守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正确的文化方向,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以及自身的文化素质。文化自信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这种民族热爱之情正是学生爱国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_所在。
30、古往今来,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之,文化自信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_的作用,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让学生因祖国文化自豪,还可以促使学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繁荣昌盛 领会 精髓 举足轻重B蒸蒸日上 意会 精粹 举足轻重C繁荣昌盛 意会 精髓 不可估量D蒸蒸日上 领会 精粹 不可估量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不但文化自信可以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坚守正确的文化方向,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能力以及自身的文化素质。B不但文
31、化自信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以及自身的文化素质,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坚守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正确的文化方向。C文化自信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能力以及自身的文化素质,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坚守正确的文化方向。D文化自信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坚守正确的文化方向,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以及自身的文化素质。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激发出来的是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B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被激发出来C学生把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激发出来D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20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
32、分)以史为鉴,_包括汲取世界上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历史营养,_,更直接、有效的是从中国自己的历史中汲取营养。这是_中华传统文化有些元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体现于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中。有些文化传统看似中断,_并未消亡,_激活,仍能发挥重要作用。任何历史研究都不是纯粹的,发思古之幽情,其立足点是现在,研究对象是过去,_面向的是未来。A自然但是由于/虽然而B/只是因为其实一旦/C当然但是因为其实一旦而D/因此由于/如果但AABBCCDD2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凝脂(zh)闲暇(xi) 绰约(zhu) 马嵬(wi)B修葺(q) 联袂(mi) 踯躅(zh) 扁舟(
33、bin)C千载(zi) 鹧鸪(zh) 绸缪(mi) 玉簟(din)D寤寐(mi) 歧路(q) 江渚(zh) 渌水(l)22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可羡B与佳期兮夕张 佳期:好的日期C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D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多次23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34、中“放翁”指的是陆游的号。D陆游的书愤一诗反映出陆游慷慨悲壮的诗风,而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则反映出他清淡、婉丽的诗风。24 对联体广告是指用对联的形式创作的广告。作为广告形式的对联自古有之,古代商店门口的“楹联”,就是宣传商品的广告方案,如“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酒馆楹联)。下面是古代两幅药店门口对联中的用语,顺序已经打乱,请根据提示重新组合补写成两幅对联。(用语不得遗漏)(每个空2分,共6分)架上 懒病 不惜 心灾 药生尘 不能治 怎可除 除世上灾 治天下病(1)上联:只愿世间人无病,下联:_。(2)上联:天下药_,下联:世上人 _。四、写作(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35、。日前,一位初二女生为减肥一天催吐五次,导致食管受损。近年来,极端的减肥、瘦身行为时有发生,不仅给自身造成伤害,也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高二(1)班同学针对上述现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针对上述材料,以“何以为美”为话题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课上与同学们交流。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0-2021学年高二第二学期一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因清人王钺的推崇而得以广泛流传”于文无据,文章引用清人王钺的话只能表明他对颜氏家训的推崇。B项,其
36、他家庭不可抄袭说法错误,从文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且还泽被后世”“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信息可知。D项,因果倒置,“家规的制定者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人家规”是“受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的结果,而不是“为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围绕家训的内涵”说法错误,应是家训的特点。3.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因而对家庭成员的作用比法律、道德更大”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木能企及的作用”,家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是互补关系。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
37、能有效推动”夸大了程度,“就会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变推测为肯定,原文是“有可能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其中后者增加幅度最大”不正确。增加幅度最大的是科普微博,增幅为36. 06%;科普类微信公众号的增幅只有28. 77%。6.创新科普方式,善于利用网络化传播手段,如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将科普工作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来建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做好规划引导,健全完善政策法规,促进科普产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
38、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推动我国科普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相关内容,关键句主要有:“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科普工作者将其作为传播、交流知识的重要工具”“短视频让更多科普工作者看到了科普的新方向”“我们期望看到更多的科普工作者通过生动直观、寓教于乐的方式,降低理解知识的门槛”“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也应该将其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来建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应急科普较多的情况,让科普成为百姓生活中离不开的公共产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促进科普产业发展,有关部门应从宏观层面做好规划引导,健全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结合创新创业的开展,对从事科普产业的个人、
39、机构、企业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为其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文章将敦煌人面朝大海的愿望与来自海边的人们在此逍遥的行为进行对比”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两者没有形成对比,“表达了敦煌人对鸣沙山恶劣环境的不满”无中生有。故选D。8斯文赫定之事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敦煌之地的文化内涵。描述人们对敦煌神秘之地的寻找与向往,表达了作者对敦煌的仰慕之情。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神秘性,以引起
40、读者阅读兴趣。 9与开头所体现的“清晨”照应,由“清晨”到傍晚,按时间先后顺序,形成圆合结构,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微波”比喻成“音乐”,“轻轻踩过梦境”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丰富了敦煌的形象。句子优美,对夜色的描绘十分真切,营造出朦胧的意境,增强了文章的意蕴,使结尾富有诗意美,含蓄隽永,令人回味。 1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如本题中,AB项,“从”是随从的意思,为动词,主语为“范雎”;“留”是逗留的意思,主语是“须贾和范雎”,所以,这俩字分别从属于两个句子,中间需要断开,排除AB两项;D项,“齐襄王”是下一个句子中“闻”的主语, 应划到下一个句子中,
41、排除D项。画线句译为:须贾为魏昭王出使到齐国办事,范雎随往。他们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也没有什么结果。当时齐襄王得知范雎很有口才,就派专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但范雎一再推辞不敢接受。须贾知道了这件事,大为恼火,认为范雎必是把魏国的秘密出卖给齐国了。1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是指某人陈述自己的建议、主张,并希望被采纳、实施,并且借此谋得利益”错,“游说”是指战国时代策士们周游列国、劝说君主采纳其政治主张的一种活动。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项,“他因为一时不慎而被猜疑”错误,原文中齐襄王看中了他的口才才
42、拿东西赏赐他的,“雎辞谢不敢受”,他不敢接受,可见并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事情,而“被猜疑”。13.(1)范雎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仍称他叫张禄,而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雎早已死了。(2)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托门卒向范雎认罪。【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相,名词作动词,做相国;号,动词,称呼;以为,认为。第二
43、句得分点:见,表被动;肉坦,脱掉上衣光着膀子;膝,名词作状语,用膝盖;因,通过;谢,道歉。参考译文:范雎是魏国人,字叔。他曾游说各国,想事奉魏王,可是家境贫寒不能自己供给自己,就投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当门客。有一次,须贾为魏昭王出使到齐国办事,范雎随往。他们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也没有什么结果。当时齐襄王得知范雎很有口才,就派专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但范雎一再推辞不敢接受。须贾知道了这件事,大为恼火,认为范雎必是把魏国的秘密出卖给齐国了。回到魏国后,须贾心里恼怒范雎,就把这件事报告给魏国宰相。魏国的宰相是魏国公子之一,叫魏齐。魏齐听了后大怒,就命令左右近臣用板子、荆条抽打范雎
44、,打得范雎肋折齿断。当时范雎假装死去,魏齐就派人用席子把他卷起来,扔在厕所里。宴饮的宾客喝醉了,轮番往范雎身上撒尿,故意污辱他借以惩戒后人,让别人不准再乱说。卷在席里的范雎还活着就对看守说:“您如果放走我,我日后必定重重地谢您。”看守有意放走范雎就向魏齐请示把席子里的死人扔掉。魏齐喝得酩酊大醉,就顺口答应说:“可以。”范雎因而得以逃脱。魏国人郑安平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就带着范雎一起逃跑了,他们隐藏起来,范雎更改了姓名叫张禄。在这个时候,秦昭王派出使臣王稽到魏国。郑安平就假装当差役,侍候王稽。王稽问他:“魏国有贤能的人士可愿跟我一起到西边去吗?”郑安平回答说:“我的乡里有位张禄先生,想求见您,谈谈
45、天下大事。不过,他有仇人,不敢白天出来。”王稽说:“夜里你跟他一起来。”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两个人的话还没谈完,王稽就发现范雎是个贤才,便对他说:“先生请在三亭冈的南边等着我。”范雎与王稽暗中约好见面时间就离去了。王稽辞别魏国上路后,经过三亭冈南边时,载上范雎便很快进入了秦国国境。范雎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仍称他叫张禄,而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雎早已死了。魏王听到秦国即将向东攻打韩、魏两国的消息,便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得知须贾到了秦国,便隐蔽了相国的身份改装出行,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偷空步行到客馆,见到了须贾。须贾一见范雎不禁惊愕道:“范叔原来没有出事啊!”范雎说:“是啊。”须
46、贾笑着说:“范叔是来秦国游说的吧?”范雎答道:“不是的。我前时得罪了魏国宰相,所以流落逃跑到这里,怎么能还敢游说呢!”须贾问道:“如今你干些什么事?”范雎答道:“我给人家当差役。”须贾听了有些怜悯他,便留下范雎一起坐下吃饭,又不无同情地说:“范叔怎么竟贫寒到这个样子!”于是就取出了自己一件粗丝袍送给了他。范雎回去弄来四匹马拉的大车,并亲自给须贾驾车,直进了秦国相府。相府里的人看到范雎驾着车子来了,有些认识他的人都回避离开了。须贾见到这般情景感到很奇怪。到了相国办公地方的门口,范雎对须贾说:“等等我,我替您先进去向相国张君通报一声。”须贾就在门口等着,拽着马缰绳等了很长时间不见人来,便问门卒说:
47、“范叔进去很长时间了不出来,是怎么回事?”门卒说:“这里没有范叔。”须贾说:“就是刚才跟我一起乘车进去的那个人。”门卒说:“他就是我们相国张君啊。”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托门卒向范雎认罪。范雎进宫把事情的原委报告了昭王,责令须贾回国。14.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分析综合的能力。B项,此句写鸿雁将汴京入秋的消息传来,并非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故选B。15.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前途未卜,愁。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
48、愁”味悠长。【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线索、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作答本题,要抓住“愁”字对诗歌逐句进行分析。如首联“幅巾藜杖”写人已老,“卷地西风”写景已衰,奠定了诗歌“愁”的基调。颔联写景,借景抒情,“烽火”“秋雁”的意象均使人愁。颈联直抒胸臆,感叹“山河兴废”“身世安危”。尾联忆“横槊赋诗”,梦“古梁州”,愁情益发深沉。16.(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4)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49、。17.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繁荣昌盛:指国家或事业兴旺发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前者侧重于国家发达,后者侧重于事业发展,语境说的是中华民族,故选用“繁荣昌盛”。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意会:不经直接说明而了解(意思)。根据语境,故选用“领会”。精髓:比喻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精粹:精练纯粹;(事物)精美纯粹的部分。前者侧重于精华部分,后者侧重于精美部分,语境说的是民族热爱之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故选用“精髓”。不可估量:指数量大或程度深。举足轻重: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此处语境强调的是文化自信在学校思想政
50、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故选用“举足轻重”。18.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线语句有四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画线句的两个分句的主语是一致的,关联词“不但”应该放在主语“文化自信”的后面,二是不合逻辑,应把“让学生文化方向”和“提升文化素质”互换位置,三是结构混乱,“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应该放在“坚守”前。四是搭配不当。“提升”与“认知“不搭配,可以在“”认知”后加上“能力”。19.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主语一致原则,可以推断出括号内所填语句的主语应与前面的句子的主语保持一致,即“文化自信”,由此可以排除BC两项。根据句式一致原则,括号里所填的语句应和前后句的句
51、式一致,由此排除A项。20. 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可以用排除法。关联词运用一看句间关系是否与关联词语的语法功能相合;二看关联词语的自身搭配是否得当;三看关联词语在句中的位置是否正确;四看关联词语是否滥用;五看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合乎语言习惯。A项,处“虽然”与后面的“仍”不能搭配。可以排除。B项,处“只是”表轻微转折,而前后是明显的转折关系,不适合语境需要。可以排除。D项,处“因此”不对,其前后并不是因果关系。21. D 22. B23.A【解析】 “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应为“长恨歌琵琶行”。24. 答案:(1)不惜架上药生尘。(2)天下药治天下病懒病不能治,世上人除
52、世上灾心灾怎可除。(天下药治天下病不能治懒病,世上人除世上灾怎可除心灾。亦可。每句2分。 25.【写作指导】(一)材料解读和立意参考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其中材料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一名初二女生为减肥催吐,导致食道受损事件;第二个,高三(一)班同学针对上述现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作任务是以“何以为美”为话题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课上与同学们交流。立意参考: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包括个人与社会的审美观;健康、适合自己的才是美;美是丰富多彩的;美丽,贵在心灵;等等(二) 写作任务分解。任务一:讨论的中心是“何以为美”,包括美的内涵与外延、美的评判标准,审美的作用等。注意:必须明确回答引导语中的问题“何以为美”,写作过程中对美的内涵与外延、美的评判标准、审美的作用等要有充分的思考,还要有明确的判断。如果没有明确的判断,内容不得上一等。任务二:结合上述材料考生可以结合材料几位同学的不同意见来谈自己的看法。任务三:文体发言稿根据材料性质,一般更容易写议论文,当然也可以写记叙文等其他文体。语言:体现文体特色,议论文语言准确严谨,侧重理性色彩;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侧重文学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