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81287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水一中高二级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命题:杨甲倚 审核:张晨阳(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先秦诸子由于杜会影响巨大,历史贡献卓著,因此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特殊贡献。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谁应领先?这个排列有点难。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孔子的厚重和端庄并不堵眼堵心,而是仍然保持着一个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因此他的文风也就成了永久的楷模。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

2、正气,这就直接成了中国文脉的一种基调。中国文脉,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那种朴实的正气却颠扑不灭。因此,孔子于文,功劳赫赫。本来,孔子有太多的理由在文学上站在老子面前,谁知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以极少之语,蕴极深之义,使每个汉字重似千钧。在老子面前,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这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比孔子晚了一百八十年。在人生格调上,他与孔子很不一样,显然有点骄傲自恃,甚至盛气凌人。这在人际关系上好像是缺点,但在文学上就不一样了。他的文辞,大气磅礴,浪卷潮涌,畅然无遮,情感浓烈,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他让中国语文,摆脱了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连结成一

3、种马奔车驰的畅朗通道。文脉到他,气血健旺,精神抖擞,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但是,与他同一时期,一个几乎与他同年的庄子出现了。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既看穿了礼法制度,也看穿了试图改革的宏谋远虑,因此对孟子这样的浩荡语气也投之以怀疑。岂止对孟子,他对人生都很怀疑。真假的区分在何处?生死的界线在哪里?他陷入了困惑,又继之以嘲讽。这就使他从礼义辩论中撤退,回到对生存意义的探寻,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他的人生调子,远远低于孟子,甚至也低于孔子、墨子、荀子或其他别的“子”。但是这种低,使他有了孩子般的目光,从世界和人生底部窥探,问出一串串最重要的“傻”问题。但仅仅

4、是这样,他还未必能成为先秦诸子中的文学冠军。他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寓言故事中,都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一下,他就成了那个思想巨人时代的异类,一个充满哲思的文学家。(节选自余秋雨中国文脉)1. 下列关于先秦“文脉”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子和孔子在文章风格上不同,在思想上不同,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同,他们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着不同的特殊贡献。B. 纵观中国文脉,虽然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自孔子开始,它所形成的那种朴实的正气的基调却颠扑不灭。C. 孟子让中国语文,连结成一种马奔车驰的畅朗通道,其文辞,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他给中国文

5、脉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D. 在文脉上,先秦诸子谁应领先,虽然排列有点难,但作者认“老庄”超过了“孔孟”,而文学冠军当属庄子。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不恰当的一项是()A. 孔子于文,功劳赫赫:他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正气,成为永久的楷模。B. 在文学上,孔子有太多的理由站在老子之前,但老子言少义深,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从而另辟奇境,别创独例。C. 在人生格调上,孔子保持着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与此不同的是,孟子在这方面有缺点,他显然有点骄傲自恃,甚至盛气凌人。D. 庄子在文学上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

6、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寓言故事中,都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3. 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 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他以孩子般的目光,从世界和人生底部窥探,嘲讽人生,问出一串串幼稚的问题。B. 老子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而庄子完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他是一个充满哲思的文学家。C. 孔子虽然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但是也是他使中国语文陷入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D. 庄子与孟子是同时代人,庄子的人生调子远远低于孟子。但是庄子对孟子的浩荡语气投之以怀疑,甚至对孟子的人生都很怀疑。【答案】1. D 2.

7、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先秦文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到与“文脉”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论述与选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D项,表述不正确,“老庄超过了孔孟”的说法太笼统,作者没有这样的观点。所以选D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做出判断取舍

8、。C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注意第三段“这在人际关系上好像是缺点”一句中的“好像”一词。所以选C项。点睛:理解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

9、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符合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认真思考。可根据文章中作者论述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是否符合。A项,“幼稚的问题”不等同于“傻问题”。曲解文意。C项,“他使中国语文陷入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推断无据。D项,注意最后一句对应的原文“岂止对孟子,他对人生都很怀疑”。(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花婆原非

10、(1)花婆一生嫁过三个男人,一个教书先生,一个泥水匠,一个长工。三个男人婚后都不到两年,不是病亡就是祸死。三次寡遇,无须别人多讲,她就知道自己命不好。有了这般认识,她就断绝了一切温柔富贵的奢望,干脆拉根打狗棍, 老老实实做起叫花子来。(2)不想这一讨饭,竟在洛河讨出了名堂。(3)花婆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夏天灰布单衣,冬天黑布棉衣,脚腕那儿常年扎着一副绑腿带,头发一丝不乱地网在发兜里。竹篮碗筷也干干净净还用一方白布掖紧四角遮了。也许是开始的不习惯反使她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她不喊叫,只朝敞着的大门前一站,静候着主人出来。如碰上狗咬,她也仅抡着棍子在地上划拉着抵挡。主人发现她,舍一

11、块饼或一碗稀饭。她伸了篮子或碗接过,点头一谢,躲到无人处,蹲下埋头吃了,然后来到正在车水的井台上洗碗。如果吃饱了,就在井台上略坐一坐,随后无选择地随便走进谁家田里, 帮着做些应时的活儿,如果觉得不足,便拿了新洗的碗筷,再去村里讨要。(4)花婆总是这么一副姿态,安分自爱。日子一长,人们的意识里就淡漠了她作为叫花子的形象,只把她当作闲人对待。洛河川多水田,人们四季都忙,亲朋间有什么要紧的口信儿,一时腾不出手来,这便想到了花婆,这就托她十里八里地去传递。无例外地,隔个一天两天,对方就有了准确的回应。进而,人们又大胆地让她捎些小东小西,这也毫无差错。再后来,商人们为逃匪劫,竟把携带银钱的事也委托给她。

12、这样下来,花婆终日负载累累的,追着洛河上的帆影或伏牛山上的流云,西来复去。(5)一天清早,花婆为一商贩转送款子,在伏牛山脚下被两个土匪劫了。她尾随着歹徒来到大山深处,走进一座寺院,见着了土匪头子张秀。张秀外号旱螃蟹,水陆两路都有他设的卡子。(6)花婆向张秀讨款子。张秀从大烟炕上爬起来,双脚点在鞋口里,盯着花婆说:“你上我这儿讨钱,你可知道我是干什么的?(7)花婆说:“你是土匪头子,洛河没有人不知道。可你立过规矩,不抢邮差不抢贫。我是讨饭的。”(8)张秀拨弄着手下交上来的 100 块银元:“你是叫花子,哪来这么多钱?还是硬货?”(9)花婆说:“我替人家送的。”(10)张秀说:“那就不是你的。”(

13、11)花婆说:“可在我身上带着呢。”(12)张秀一挥手:“别跟我啰嗦了,走吧。“(13)“你叫我走就得把钱还我,”花婆迈着小脚上去撮银元,“要不我就没脸见人了。”(14)张秀一拍桌子上的手枪:“你既然是叫花子,还什么脸不脸的,打出去!”(15)几条大汉一拥而上,架起花婆,凌空丢出山门。花婆挣扎着站起,一句话不说径朝山崖走去。可惜她力气不足,一跃没有跳到沟底,而是落在不深的一个石头上,只撞破了头。(16)土匪把花婆弄上来,撕了她的衣襟替她包扎。张秀看着山门前摔碎的破碗片,抠了一会儿鼻孔说:“看不出,这婆子还这么重义!把那钱扔给她吧。”(17)自此花婆出了名,钦差一般在洛河川通行无阻。但她依然固守

14、着一贯的叫花子形状,到哪儿只讨一口饭吃。(18)可是,花婆最后还是被人杀害了。她死在一个十字路口,透胸流下一摊血来,棍子碗筷还在身边,只是没了竹篮。人们报了官,县警察局却没来人。(19)花婆葬后个把月,有怀念者到坟上烧香,意外地发现坟前趴着一个男子。 那男子身下一片淤血,子弹是从两只眼睛射进的,而他僵硬的手下就压着两把手枪。竹篮也回到花婆坟上,里边放着白花花 200 块银元。(20)张秀一伙也来人看了那男子,说不是他们的人。人们于是猜测,那男子一定是外来的匪徒,还不知道花婆的善誉,及至知道了便深感羞愧,这就送还了劫物,自裁以谢罪。不然,他不会灭了自己的眼睛。(21)地方上贴出告示,要那银元的失

15、主前来认领。过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失主到来。人们这就商议,想用那笔钱为花婆修座庙。庙名都拟好了,就叫义丐庙。这时,县警察局来人了,说要破案,就把那 200 块银元作为物证收了去。(22)案子终究没破。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仍旧是那种猜测。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迫于生计的无奈,花婆做起了叫花子,因为她的内心仍然觉得这很丢脸,所以她“讨饭不做穷相,不喊叫,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B. 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了花婆乞讨方式,用语言、动作等描写展示了花婆向张秀讨款子过程,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C. “自此花婆出了名,钦差一般在洛河川通行无阻。”这说明当地的土

16、匪出于对花婆的敬与怕,敬他重义,怕她又拼死讨钱,就不再打扰花婆了。D. 人们对男子死因的猜测,以及到最后“案子终究没破。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仍旧是那种猜测。”说明人们对 “义”的坚信。5. 花婆子身上有哪些闪光点?请简要分析。6. 小说两次写到县警察局,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4. A 5. 安分自爱。三次寡遇,就断了富贵的奢望,老老实实做叫花子;做叫花子保持干净 清爽,保持自尊。忠于人事。无论为人传递口信,还是捎带小东小西,乃至 银钱,从不失落。胆大刚烈。银钱被劫,尾随匪徒找到匪徒巢穴,索要不成, 跳崖殉义,最终要回被劫银两。 6. 从小说环境看,两次写到县警察局,构成了小说故事发生

17、的社会背景,官府不作为、 唯利是图。从人物塑造看,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花婆的安 分自爱、重信守义,连土匪也讲道义,就有了现实根据。从主题表现看,丰富作品主 题,借此表达对社会的批判,讴歌普通小人物身上的可贵品格。【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因为她的内心仍然觉得这很丢脸,所以她讨饭不做穷相,不喊叫,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有误,无中生有,强加因果。文章第一段说“三次寡遇,无须别人多讲,她就知道自己命不好。有了这般认

18、识,她就断绝了一切温柔富贵的奢望,干脆拉根打狗棍,老老实实做起叫花子来”,第三段说“花婆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也许是开始的不习惯反使她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她不喊叫,只朝敞着的大门前一站,静候着主人出来”,花婆子“讨饭”的表现说明花婆子自尊自爱;她讨饭“不喊叫”也许是因为开始的不习惯让她逐渐养成的习惯。【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花婆子身上有哪些闪光点”,这是考查人物形象。考生应先到文中圈出花婆子的言行举止,然后再进行概括,要注意题干中的“闪光点”,这就要求考生应从花婆子的优点入手答题。如花婆子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不喊叫,只朝敞着的大门前一站,静候

19、着主人出来。如碰上狗咬,她也仅抡着棍子在地上划拉着抵挡”,这表现出人物的自尊自爱,安守本分;如花婆子帮人带东西,“,亲朋间有什么要紧的口信儿,一时腾不出手来,这便想到了花婆,这就托她十里八里地去传递。无例外地,隔个一天两天,对方就有了准确的回应。进而,人们又大胆地让她捎些小东小西,这也毫无差错。再后来,商人们为逃匪劫,竟把携带银钱的事也委托给她”,这表现出人物的诚实守信、忠于人事;如花婆子向匪徒讨钱,讨要不到便跳崖,这表现出人物的胆大刚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先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描写,即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描写,如文中对于花婆子讨饭的描写,帮人传

20、递信物或钱财的表现,向土匪讨要钱财的表现,根据这些表现来概括人物特点;二是间接衬托,即借助他人或环境进行衬托,如文中土匪的表现,“看不出,这婆子还这么重义!把那钱扔给她吧”“那男子一定是外来的匪徒,还不知道花婆的善誉,及至知道了便深感羞愧,这就送还了劫物,自裁以谢罪”。考生还可以圈出文中作者的概述,“花婆总是这么一副姿态,安分自爱”,有现成的词语可以直接拿来使用。【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小说两次写到县警察局,有什么作用”,这是作用题。考生可以先找出文中写县警察局的内容,如“人们报了官,县警察局却没来人”“县警察局来人了,说要破案,就把那 200 块银元作为物证收了去”,第一处提到“县警

21、察局”是因为花婆子被人杀死,人们报了官,而警察局没有来人,第二处提到“县警察局”是因为银元的失主没有来认领银元,这两处内容写出了官府不作为又唯利是图的提到,这是本篇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从形象上来看,文中的花婆子作为“乞丐”自尊自爱、重信守义,土匪讲道义,县警察局的表现对人物形象起到反衬的作用,凸显了文中的人物形象;从主题表达来看,花婆子、土匪这些小人物无疑是歌颂的对象,而县警察局代表的是那个时代政府的腐败,是文本批判的对象。二、古代诗文阅读(1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正德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年

22、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幸宣府。钦上疏谏曰:“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万乘?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已,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之曰:“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变,我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

23、,死且不朽。”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出边勾贼者。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为我趣捕杀御史。”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巳乃自昌平还,意快快未已。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帝微服自德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钦闲,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谷大

24、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为汉中知府,累官太仆卿。(节选自明史张钦传)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延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B. 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C. 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共行也/六军翼卫/百宫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D. 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

25、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史,在明代是执掌监察的官员,奉命外出巡视关防的御史称为巡关御史。B. 幸,古代一般指封建帝王到某地去,或者得到封建帝王的宠爱,文中指前者。C. 敕印,指教符、印信,是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等的凭证。D. 微服,古代专指封建帝王为避人注目和隐匿身份,改换服装出行或私访。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钦担任重要职务。他进士出身,曾任御史,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一带的防务,官至太仆卿。B. 张钦力阻皇帝出关。他违抗君命,命人关闭

26、关门,藏起钥匙,亲自持剑坐在城关下禁止打开关门。C. 张钦始终坚守职责。因为他不肯妥协,皇帝出关门时多次询问“御史安在”,足见皇帝对他的恼怒。D. 张钦为官忠心可鉴。他的三次忠谏在京城广泛流传,皇帝从宣府回来没有治罪他,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忠心。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2)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答案】7. C 8. D 9. C 10. (1)我听说圣明的君王不厌弃恳切率直的进言来接纳忠臣,有节气壮志的人不畏惧死亡的责罚来极力劝谏。(2)皇上您不考虑祸患事变,想放开马缰长驱直入,在极远的边塞显示

27、兵力,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危险的。【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廷臣集议”是“期下诏”的目的,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应在“议”后断开,排除A、B;“扈从”做“百官”的宾语,“百官扈从”表完整句意,所以应在“从”后断开,排除D。句意:我听说天子如有亲自率兵征战的事情,一定会先约定时间下诏书让朝中大臣们集中商议,皇上出发,有禁军护卫,百官跟从,后面有喧哗的车马和华丽的仪仗。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古代专指封建帝王”是错误的。也可指有权势或有身份者。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C“皇帝对他恼怒”是错误的。结

28、合“帝微服自德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分析,皇帝改换衣服隐藏身份从德胜门出来,晚上住宿在民家房舍,于是快速奔驰出关门,多次询问“张御史在哪里”。表明皇帝担心张钦对他进行阻拦。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恶”,厌弃;“纳忠”,接纳忠臣;“烈士”,有节气壮志的人;“极谏”,极力劝谏。(2)“虞”,忧虑;“纵辔”,放开马缰;“绝塞”,意思是度越边塞或极远边塞地区;“窃”,私下认为。参考译文:张钦,字敬之,是顺天府通州人。正德六年中进士,从行人升职到御史,巡察居庸关一带的城关。正德十二年七月,明武宗听信江彬的进言,打算出居庸关去宣府,张钦上

29、书劝谏说:“我听说圣明的君王不厌弃恳切率直的进言来接纳忠臣,有节气壮志的人不畏惧死亡的责罚来极力劝谏。近来,人们议论纷纷,说皇上想度过居庸关,到远方的边塞游历。我猜测陛下不是随意游玩,而是想亲自征讨北方的贼寇。不知道北方贼寇猖獗,只可以派遣将领前往征讨,哪能陛下亲自帶军征讨?况且一般人尚且不会看轻自已,陛下怎能凭借担负宗庙国家重任之身奔赴到不能预测风险的地方。皇上您不考虑祸患事变,想放开马缰长驱直入,在极远的边塞显示兵力,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危险的。”后来,朝中大臣的恳切劝谏都未被采纳。张钦又上书,奏议呈报后,没有回应。八月初一,皇帝私访到昌平,通报出关的命令非常紧急。张钦命令指挥官孙玺紧闭关门,

30、收取了关门的钥匙藏起来。分守宦官刘嵩想到昌平去觐见,张钦阻止他说:“皇上将要出关,今天是我和你的生死之时。关门不开,皇上不能出去,违抗皇上命令,当被处死。如果打开关门,让皇上出关,国家的事情就不可预料了。万一情势有变化,我和你也会被处死。宁可因不开关获死罪,死了也会不朽。”张钦于是背负着敕符印信,手中持剑坐在城关门下说:敢说打开关门的人,杀之。”当夜拟写奏章说:“我听说天子如有亲自率兵征战的事情,一定会先约定时间下诏书让朝中大臣们集中商议,皇上出发,有禁军护卫,百官跟从,后面有喧哗的车马和华丽的仪仗。现在安静的听不见一点声音,而总是说皇上的车马当日要过关门,这肯定是假借陛下的名义出关跟外敌勾结

31、。我请求捉住这个人,依照法律公开处置,不这样的话被处死也不接受皇上的命令。”奏章还没送到,皇帝派来的使者又来了。张钦拔剑呵斥他说:“这是使诈。”使者害怕而返回去,对皇帝说“张御史差点杀了我”。皇帝大怒,回头对朱宁说:“替我快去逮捕杀掉张御史。”正好梁储、蒋冕等人追到沙河,恳请皇帝返回京城。皇帝犹豫未决,张钦的奏章也到了,朝中大臣又纷纷进谏,皇帝不得已就从昌平回来了,心中一直闷闷不乐。又过了二十多天,张钦巡视白羊口。皇帝改换衣服隐藏身份从德胜门出来,晚上住宿在民家房舍,于是快速奔驰出关门,多次询问“张御史在哪里”。张钦听说后,追赶他,已经来不及了。想再次上书劝谏,而皇帝派宦官谷大用把守关门,禁止

32、任何人出关。张钦有所感触而激愤,面向西而痛哭。于是京城广泛传播“张御史闭关三疏”的事。第二年,皇帝从宣府回来。到了关门,笑着说:“先前张御史阻止我出关,我现在已经回来了。”但也没有治罪他。明世宗继承君位后,张钦离开京城到汉中做知府,积功升至太仆卿。(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早发宜陵即事罗邺霜白山村月落时,一声鸡后又登岐。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身事不堪空感激,鬓毛看著欲凋衰。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仇拟报谁。【注】罗邺:晚唐诗人,有建功立业之志。屡试不第,先后辗转于郭铨、崔安潜等幕府,晚年远赴塞北边防营帐任职。青萍:古代名剑。拾遗记:“帝颛项有

33、曳影之剑,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监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霜白”“月落”点明诗人出行的背景,渲染出了环境氛围的美妙温馨。B. “一声鸡”以声衬静,写出行之早与山村之静,呼应诗题中的“早发。”C. 颈联“凋衰”写所骑之马毛发脱落的形象,并借马暗写诗人年华逝去的伤感。D. 诗人运用“青萍委匣”一典,以古剑自比,委婉地表达出复杂的心情。1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1. C 12. 羁旅的愁苦。当地居民尚闭门安卧,诗人已愁出行太迟。年华逝去的伤感。诗人两鬓毛发凋落,青春不再,功业无成,空留感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诗人有建功

34、立业之志,却如青萍委匣,无从报效,只有激愤。【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C.“凋衰写所骑之马毛发脱落的形象”错。“鬓毛看著欲凋衰”写的是诗人自己鬓发凋落,年华已逝,不是写马毛。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首联写诗人夜宿山村,清早又要出发赶路,“登岐”即上路;颔联写当地人还在掩门熟睡,而自己这个“行客”已经在驱马前行,已愁出行太迟。从中可以看出“羁旅的愁苦”。颈联通过“鬓毛”“凋衰”写诗人两鬓头发减少,青春逝去,然而“身事不堪”,功业无成,“空感激”的“空”更是表达沉重的叹息。此句主要表达“年华逝去的伤感”。尾联用青萍之剑的典故,写名剑入匣,白

35、白发出铮鸣之声而无人赏识,无用武之地来自比,通过“拟报谁”和注释中的“有建功立业之志,屡试不第”,可分析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8分)13. 名篇名句默写。(1)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2)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_,_。”(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_,_”两句通过仰望长空的鸿雁,俯视水底的鱼龙,表达了希望超越现实的困境,实现“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愿望。(4)李白的将进酒中,“_,_”两句既表现了李白对自己才华的高度自信,同时也流露出他即使散去千金,依然昂扬奋

36、进的情怀。【答案】 (1). 心非木石岂无感 (2). 吞声踯躅不敢言 (3). 吴楚东南坼 (4). 乾坤日夜浮 (5). 鸿雁长飞光不度 (6). 鱼龙潜跃水成文 (7). 天生我材必有用 (8). 千金散尽还复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踯躅”“坼”“度”“潜”“材”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选择题2分,语句压缩题5分,共15分)14.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北渚(zh) 袅袅(nio) 眇眇(mio)B. 沅江(run) 薜荔(b) 澧水(l)C. 潺湲(chn) 云汀(t

37、ng) 九嶷(y)D. 踯躅(zh) 黄鹂(l) 谁堪(kn)【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所以,平时复习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以上三种字的读音。B项,“沅”应读“yun”。故选B。1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词人。他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有“词家之冠”之称。B. 李煜,字重光,继承其父李璟为南唐主,世称李后主。他的词前期反映的多是帝王荒淫颓废的生活,后期则多是倾诉亡国

38、失家的巨大悲痛。C. 高适,唐代诗人,他曾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因而熟悉边塞生活,写了许多边塞诗。他的诗与岑参齐名,称为“高岑”。D.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着很高造诣。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字号别称等,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常识知识做好积累。D项,“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错误,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才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故选D。【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

39、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牢作者名字、书名、年代、国别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物象、名言警句等。16. 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用法 ,与“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虎鼓瑟兮鸾回车B. 对此欲倒东南倾C. 春风又绿江南岸D. 云青青兮欲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的能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

40、、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例句中,“栗”,使动用法,使战栗;“惊”,使动用法,使震惊。“栗深林兮惊层巅”意思是: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A项,“鼓”名词作动词,弹奏。“虎鼓瑟兮鸾回车”意思是: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B项,“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对此欲倒东南倾”意思是: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C项,“绿”,使动用法,使绿。“春风又绿江南岸”意思是:温柔的春风使大江南岸一片绿色。D项,“雨”,名词作动词,下雨。“云青青兮欲雨”意思是: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故选C。17. 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

41、寥。用典。用诸葛亮跃马舰场建功立业最终归于黄土的典故,说明世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倍感寂寞无聊。B.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两句诗描写了乐声的优美。前句“以声写声,声中带形”,表现了琴声的起伏多变、华丽悦耳;后句“以形写声,形中带声”,表现出的琴声或抑郁或欢快,感情丰富。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词语,又把抽象的情绪形象化了。D.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两句在炼字上极具功力。“一一”写水面荷叶错落有致,极具层次感;“风”勾勒了微风拂过荷塘、荷叶随风轻摇的姿态;“举”字最为

42、传神,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炼句题解答时要理解诗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侧重于把握诗歌流露的情感特质,从而把握其风格特点。解答此题,首先要逐一翻译诗句,理解内容;然后结合内容从手法、用词等角度分析句子所抒发的情感及表达效果;最后根据个人理解与选项进行比对,确定答案。本题要求选出除手法外,也要考虑句中凝练传神的用词。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A项,“用诸葛亮跃马舰场建功立业最终归于黄土的典故”说法有误。卧龙,指诸葛亮。跃马

43、,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卧龙跃马终黄土”一句是说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故选A。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作为一个天才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不但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B. 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完美地演绎了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故事。C. 由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及国家文物局分别主持的重大考古发现表明,永定河这条天然走廊是古人类移动的路线。D. 这次民族联欢活动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包括赛马、摔跤、抢花炮、

44、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项目受到了各方来宾的好评。【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A.语序不当,关联的主语不一致,“不但”应放在“在艺术形式上”前面。C.搭配不当“主持”和“考古发现”不搭配。D.不合逻辑,“赛歌”不是体育比赛。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

45、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9.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2019年9月12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资源一号02D卫星发射升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资源一号02D卫星是我国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中的重要型号。卫星入轨后,可有效获取大幅宽多光谱

46、及高光谱数据,将为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监理工作提供数据保障,同时兼顾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交通运輸、应急管理等相关领域应用需求,在我国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答案】2019年9月12日;我国在太原成功发射资源一号02D卫星;该卫星是我国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中的重要型号;将在我国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该段新闻报道共有三句话。第一句交代时间、地点及主要事件,即我国资源一号02D卫星于2019年9月12日在太原成功发射升空,而其中提到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是其运载工具,可忽略。第二句指出资源一号02D卫星是我国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中的重要型号。第三句指出卫星入

47、轨后可在我国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据此概括即可,并注意字数限制。五、作文(40分)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电视访谈节目。在众多嘉宾的发言中,有三个关键词被反复提及,这三个关键词是:共鸣、简单、有希望。在嘉宾发言结束后,主持人向现场观众询问: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假设你是现场的一位青年观众,被邀请上台就主持人所提的问题发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

48、案】例文:以共鸣之事发声,讲好中国故事各位嘉宾、主持人、现场的观众:大家好!今天非常幸运,我可以获得这样一次发言的机会,来谈谈你我的看法。中国故事源远流长、丰盈多彩。新时代领路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多年来,中国以华夏之泱泱,一直坚守大国担当,书写着精彩华章,力图与世界各国交相辉映,共添天下风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辈理应意气风发、妙语连珠,发声当下,向世界人民讲述中国故事。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讲述?听了嘉宾的发言,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词便是共鸣。中国从来就不缺少好的故事,我们在选择时要更加注重人类共通的经验与思维、表达中要更加

49、注重传递共同的价值和情感,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共鸣。正如俗话说“花香蝶自来”,如果我们能够讲好一个个引起人类共鸣的故事,世界听众自然愿意捧场。一如港珠澳大桥引来举世盛誉,一如中国“天眼”让世界惊叹,又如“嫦娥四号”聚焦国际目光我们并未大张旗鼓、四处宣传,但它们却如长了翅膀般飞向世界各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故事真实而精彩,可以引发所有人的共鸣!记得习近平出访美国时,用自己的生活体验讲述中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迁,他用生动的故事,亲切的语言,抓住了国外听众的兴趣点,引发强烈的共鸣。同时,他使国外听众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消除了一些曾经的误解,展现出卓越的外交智慧。当然,讲好中国故事从

50、来都不是空洞,若没有中国的人、物、事做支撑,缺乏实实在在、令人敬佩的事例,那么无论用多少华丽词藻修饰,中国故事都是空洞乏味的,旁人甚至不屑闻之,又何谈“讲好”?因而,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前提是写好中国故事、演绎好中国佳话。新时代,要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需要别人全面客观地看,更需要我们生动准确地说。我们要用“一带一路”的悠悠驼铃串联世界各国的共同心声,用“进博会”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更多的目光,将高铁动车的名片撒向万水千山讲好中国故事,引发世界共鸣,大同之梦定能辉煌。我的发言完毕,希望得到大家认同,谢谢!【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为新材料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51、,题目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写作情景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电视访谈节目。对这个具体的写作情景的理解要注意三点。一是举办此次电视访谈节目的目的是“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此处隐含一个信息:向谁弘扬?向谁传播?结合语境,应是向世界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二是嘉宾的发言反复提及三个关键词一一共鸣、简单、有希望。电视访谈节目题为讲好中国故事,那么,“共鸣、简单、有希望”应该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与方式。简言之,这些中国故事应该要让世界各国人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讲的中国故事应该要简单而不复杂,在简单的中国故事讲述中又体现了中国精神、传

52、播了中国声音。三是此处的写作者“你”,是此次电视访谈节目的一位现场观众,也是一位中国青年,在写作中要体现作为中国青年在“讲好中国故事”上的责任与担当。“你”发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感触”意味这发言过程中,需要有“你”的相关体验、感受与触动。因此,结合题目所创设的情境,要较好地完成任务,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回答问题,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二是选择的依据,这既与讲好中国故事的节目主题有关,也与举办此次访谈节目的目的相关。三是文体,必须是发言稿,注意表达的现场感。四是身份对象,作者是“你”是现场的一位观众,听众是

53、在场的主持人、嘉宾以及其他现场观众。五是“感受与思考”。思考是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更是三个关键词中,对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的思考。而感受,则与“感触”对应,在写作中,应有你与主持人所提问题有关的体验与触动。参考立意:(1)以简单的故事向世界展现中国巨变。(2)用独特的中国元素讲述简单的中国故事。(3)讲述中国故事,应该要让世界各国人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4)通过中国故事的讲述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到希望的所在。 素材:(1)当今中国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上演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系国家形象,关系我国际话语权,关系提升

54、国家文化软实力。(2)“主唱”不力则“合唱”不响,“伴唱”无声则“和声”难鸣。惟有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故事才能奏出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章。要善于借嘴说话、借筒传声、借台唱戏,让更多斯诺式的外国朋友加入到中国故事的“大合唱”,用不同的语言唱响中国。当中国故事像蒲公英一样飞向世界各个角落,中国定能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3)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4)“讲好中国故事”,目的是让世界了解并理解中国。不能把“讲好中国故事”理解为“讲中国故事”,“讲好”强调的

55、不是“讲”,而是“好”。中国故事仅为“讲好”的支撑素材,故事背后的“道”、讲故事的态度和方式才是讲好“故事”的要素。如果一味大讲特讲大美中华、中国风云人物、华夏民族的英勇事迹,讲述改革开放以来的非凡成就等,则只能视为基本立意。结构层次:文章标题是“以共鸣之事发声,讲好中国故事”,开篇体现发言稿的文体特征,并交代具体的发言目的;接着以名言的形式说明要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讲述?”,自问自答,引出关键词“共鸣”;后文通过举例的形式,来说明什么样的故事,什么样的讲述方式,才能引发世界人民的共鸣;最好发出号召“讲好中国故事,引发世界共鸣,大同之梦定能辉煌”。结构完整,极具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