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塘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3所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德意志统一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A. 德意结盟B. 法俄结盟C. 英法结盟D. 英俄结盟【答案】B【解析】据材料“
2、德意志统一后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两侧的大国分别指法国与俄国,一战前夕法俄结盟,使德国“噩梦成真”,故B项正确;德意结盟,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英国并不是德国两侧的大国,故C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德国两侧的大国指哪些国家,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的角度,从一战前的欧洲局势出发,即可排除错误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但实际上,从全球史观点来看,一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史实可以作为材料中“粗看一
3、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的主要依据是A. 欧洲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B. 国联由英法操纵C. 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D. 欧洲对世界经济控制力不断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一战后,在美国总统威尔逊的积极鼓吹下,战胜国列强同意并成立了国际联盟,但是由于美国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的反对,美国最终未加入国联,因此国联被英法操控。英法对国联的操控一定程度上表明一战后欧洲霸权比大战前更广泛、更完整,故B项正确;十月革命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和日本已经崛起,这对于欧洲帝国主义阵营来说是一种削弱,而不是巩固,故AC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以后,世界上
4、掀起了民族解放潮流,极大地冲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此时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应该是缩小了,欧洲对世界经济控制力不断削弱,故D项错误。3.坦克作为一战期间出现的新式武器,首次使用在下图中的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坦克首次使用是在索姆河战役中,索姆河战役爆发于法国北部,因此错误,故CD两项错误;位于索姆河战役范围之外,故A项错误;位于法国北部,是索姆河战役中坦克首次投入使用的地方,故B项正确。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
5、地改变了势力均衡。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德国成为“修正主义”的历史原因A. 与日本相同B. 与意大利相同C. 与两者都不同D. 与日本不同,但与意大利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德国战败受到严重惩罚,日本对利益分割不满,逐渐走上法西斯道路,二者原因不同,A错误;德国是战败国,在凡尔赛体系中受到严重惩罚限制,意大利在一战中投入英法一方,但是战后国内经济衰退,政治危机严重,逐渐走上法西斯道路,二者原因不同,B错误;德国战败受到严重惩罚,日本对利益分割不满,意大利因为自身经济政治原因
6、走上法西斯道路,三者的原因都不相同,C正确;德国战败受到严重惩罚和限制,日本对利益分割不满并且企图追求更大的霸权,意大利因为自身经济政治原因走上法西斯道路,三者的原因都不相同,D错误。5.国际联盟的建立问题是巴黎和会的重要议题,主要战胜国在这一问题上各怀鬼胎。下列最能体现当时法国意图的是A. 国联盟约应作为和约的组成部分B. 要把种族平等原则写入国联盟约C. 和会必须首先讨论建立国联问题D. 建立一支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答案】D【解析】在国际联盟的建立问题上,法国的意图是建立一支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故答案为D项。国联盟约应作为和约的组成部分以及和会必须首先讨论建立国联问题是美国的主张,排除
7、AC项;要把种族平等原则写入国联盟约是日本的主张,排除B项。6.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拥有等于英联邦成员国海军总吨位35%的军舰和45%的潜水艇。该协定A. 违反了凡尔赛和约B. 突破五国条约海军军备的限额C. 拉开了绥靖政策的序幕D. 推动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920年德国与战胜国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军事上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而题干材料“德国可以拥有等于英联邦成员国海军总吨位35%的军舰和45%的潜水艇”明显违反了这个限制德国军事发展的凡尔赛和约,故A符合题意;1922年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主要是美
8、英为限制日本的海军发展而签订的条约,故B项排除;“拉开了绥靖政策的序幕”的是指20世纪30年初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和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后英法奉行的“不干涉”政策,故C错误;“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的标志有1922年意大利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和1933年德国希特勒上台,故D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项。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和约7.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不久,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演讲说:“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和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加危险。”这表明丘吉尔斥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主张制止法西斯侵
9、略反对把战争祸水东引认为绥靖政策是在怂恿侵略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丘吉尔是坚决反对绥靖政策的,他这段话明显表达了对这一政策的不满,并指出了这一政策必将带来的严重后果。但材料中并未体现出他反对把战争祸水东引,故可排除。正确答案为D项。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的绥靖政策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方战线”。此事始于A. 德军侵入波兰之际B. 法国被迫投降之际C. 英国遭受空袭之际D. 苏德战争爆发之际【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
10、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方战线”。此事始于德军侵入波兰之际,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9.读下图,纳粹德国控制下列区域的先后顺序为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春,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所以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应该是,故排除ABD,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和时间能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片提示的空间信息“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时间排列纳粹德国控制这些
11、区域的先后顺序即可。10.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是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怕别人说我们是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这一说法反映出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A. 民族自决B. 势力均衡C. 绥靖主义D. 严守中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从丘吉尔的说法中可以看出英国外交最关心的是哪个欧洲国家最强大、哪个欧洲国家足以在欧洲称霸,维持欧洲大陆“势力均衡”,以此来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
12、程英国的外交政策【名师点睛】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实质(1)原因:英、法等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因一战而大大削弱,不愿与法西斯国家正面交锋。一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英、法等国国内兴起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英、法等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本能仇恨和对弱小国家的蔑视。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反苏反共的假象,迷惑了英、法等国。(2)实质:损人利己,祸水东引。11.1934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但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
13、国武器。下列对这一历史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它在欧洲战场上有利于英国B. 它“新”在取消了原来武器禁运的限令C. 它的通过并不代表美国已放弃孤立主义政策D. 它是在德军发起西线进攻背景下做出的决定【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美国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这在欧洲战场上有利于英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1939年新的中立法,取消了原来武器禁运的限令,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新的中立法并不能说明美国已放弃孤立主义政策,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1940年5月德军在西线发动全面进攻,新的中立法在1939年通过,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2.下图反映了第
14、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的亚太战场形势,图中数字表示在当地发生的重大战役。这些战役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图中美军发起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时间是1942年8月7日,是日本偷袭珍珠港是1941年12月7日,中途岛海战是1942年6月4日,是苏联对日宣战发生在1945年8月8日;依据时间排序选择D项正确。其它选项不符合时间顺序,排除A、和项。13. 下边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 )A. “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B. 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C. 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争结束D.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
15、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运用本题的时间限制:1943年。1943年7月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争结束;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1944年6月“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因此A项不能读出阶级政权,为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指明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战场的开辟14.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
16、。”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A. 莫斯科战役B. 库尔斯克战役C. 斯大林格勒战役D. 阿拉曼战役【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干中“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可知时间是1941年。莫斯科战役发生在1941年10月-1942年1月期间,它打破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故A项正确;库尔斯克战役发生于194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于1942-194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阿拉曼战役发生非洲北非战场,与苏德战争不符,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联系所学莫斯科战役的背景和意义分析解答。15.下列史实,能支持下图漫画寓
17、意的有发表波茨坦公告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开罗宣言决定开辟第二战场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漫画反映了英美苏三国的合作促进了二战时反法西斯的胜利,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为促令日本投降,发表波茨坦公告,不符合题意,排除;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体现了二战时法西斯战争英美苏三国的合作,正确;开罗宣言是中美苏三国发表的,不符合题意,排除;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第二战场,是美苏英之间的合作,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V。联系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英美苏三国合作的史实分析解答。16.某国际会议通过的文件指出:“
18、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该国际会议召开地位于下图中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结合相关所学可知这是德国投降后,1945年7月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在德
19、国波茨坦发表的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结合地图所知,波茨坦是图中的地方,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地点是雅尔塔,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地点是开罗,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地点是德黑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7.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A. 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B. 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C. 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D. 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制度化进程【答案】D【解析】二战打败了法西斯国家,避免了历史的倒退,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二战并未消除大国强权色彩,选项A不符合题意,
20、排除;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的是一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战并未终结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8.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明朝李贽却说:“(李斯建议焚书)大是英雄之言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矛盾,故均不可信B. 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可信C. 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必苛求D. 历史评价具有差异性,这是正常的历史现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司空图和李贽对秦朝
21、焚书坑儒持有不同的观点,但二者分析皆有一定的道理,若说二者言论皆不可信,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排除;以朝代的远近来判断说法是否真实可信,这是错误的,我们应对言论本身作出判断,故B项排除;历史真相具有多元性这一说法不够准确,秦朝焚书坑儒事件确实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一次打击,是对古代知识分子的摧残,故C项排除;司空图和李贽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朝代中,拥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二者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上难免具有差异性,这也是正常的,但而者评价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焚书坑儒【名师点晴】李贽的离经叛道:(1)历史背景: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
22、尖锐,吏治腐败,奸佞当道。经济:生产力发展思想:把孔子奉为神圣。个人:李贽任职期间,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2)主张: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第二,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首先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第三,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强调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动去谈仁义道德,主张人应该享受正当的私欲。(3)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4)思想评价: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
23、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19.唐太宗自评:“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唐太宗的这段话体现的统治思想是A. “存百姓”B. 知人善任C. 济世安民D. 轻徭薄赋【答案】B【解析】材料意思是国君多厌恶正直之士,或明或暗地诛杀无辜,没有哪一代不是这样;我即位以来,正直之士并肩立于朝廷,不曾贬退、责罚一人,故B正确。20.下列关于尼布楚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中俄之间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康熙帝御驾亲征,取得雅克萨战役胜利后
24、签订的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清朝在尼布楚条约第一次对外使用“中国”国号,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这是中俄之间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正确;雅克萨战役,康熙帝没有御驾亲征,错误;故选C。21.学者许倬云曾把某一时期的中国比作“兔子”:欧洲已在脱胎换骨,“兔子与乌龟赛跑,不但兔子中途停下来休息,而且兔子根本不知道有此正在进行中的赛跑”。这一时期是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康乾盛世D. 同光中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明清时期,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世界缺乏了解,这符合题中故事的含义,
25、而C属于此阶段,故选C。A和B时期我国是对外开放的。D时期,我国已被迫对外开放。故本题选C。考点:商业的发展22.他一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却在教原来贵族们学的东西;一方面主张“举贤才”,另一方面却仍然维护贵族等级制度。造成他具有双面特性的主要原因是A. 他生活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 他是新兴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C. 他的学说中贯穿着讲究“法治”的精神D. 他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有教无类”“仍然维护贵族等级制度”可知,“他”是孔子,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思想既有进步的一面,有存在维护旧制度的保守的一面,故A正
26、确;孔子是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表,B错误;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法家主张“法治”,C错误;老子朴素辩证法认为,事物存在对立的双方,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有教无类”“仍然维护贵族等级制度”,联系所学孔子的思想主张和特点分析解答。23.春秋后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上,并向社会公布。孔子对此评论说:“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当时A. 孔子极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B. 法家思想已被社会广泛认可C. 孔子力图恢复旧有的等级秩序D. 仁政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民在鼎矣,何以尊
27、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这样做打破了贵贱有序的社会秩序,与孔子所提倡的礼相悖,因此孔子主张恢复旧有的等级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孔子“仁”的思想,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法家思想,故B项排除;仁政是孟子的思想,故D项排除。24.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在生物学领域,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这表明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A. 注意各个研究领域的联系性B. 注重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C. 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D. 家学深厚,遗传影响比较大【
28、答案】B【解析】题干中关于亚里士多德研究的领域涉及到了哲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等,说明其研究领域宽广;在各个研究领域里分别涉及到了“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等,可以看出他研究过程中非常注重客观实际,故选B。点睛:“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25.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东、西方的
29、先哲”,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共同之处有崇尚道德,推行德治创立私学,因材施教提出“中庸之道”挑战权威,注重理性A. B. C. D. 【答案】C【解析】“崇尚道德,推行德治”的主张只符合孔子,故错误;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孔子也创立私学,因材施教,故正确;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主张“中庸之道”,故正确;孔子也不主张挑战权威,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选C。2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英国政体演变的顺序是共和政体护国政体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君主立宪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了共
30、和国;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行独裁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1688年,发动宫廷政变(光荣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故排列顺序正确的是,故选C。27.“他(华盛顿)担任第一任总统时的坚定态度和树立的榜样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主持制定联邦宪法平衡南方和北方的利益B. 宣布“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卷入欧洲战事C. 网罗人才,使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意见在政府中都有反映D. 发表告别辞,告诫大家要摈弃党派的意见,维护联邦的统
31、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可知,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华盛顿调和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故答案为C项。A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B项不涉及调和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的矛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看法太过简单,不符合史实,排除。28.拿破仑在何时登上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宝座A. 1799年“雾月政变”后B. 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后C. 1810年迎娶奥地利公主后D. 1804年加冕为“法兰西人的皇帝”后【答案】C【解析】【详解】联系所学,拿破仑从1799年“雾月政变”上台,1804年建立拿破仑帝国,在第五次反法同盟被
32、粉碎后,他几乎控制了除俄国、英国之外的整个欧洲大陆,1810年,奥地利公主玛利亚路易丝嫁给拿破仑,至此,拿破仑登上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宝座,答案为C;AD只能体现拿破仑在法国的地位,无法体现登上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宝座,排除;奥斯特里茨战役被称为拿破仑的军旅巅峰,取得了对俄奥联军的决定性胜利,但拿破仑不足以成为欧洲大陆霸主,排除B。29.19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树立威信,战争也将他推到权力的顶峰,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辉煌。以下言论反映了关于他的一些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拿破仑呵了一口气,就吹掉了一个普鲁士”“从伟大到荒谬只差一步,让后代去评论吧
33、!”“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A. B. C. D. 【答案】A【解析】1806年拿破仑打败第四次反法同盟军,重创了普鲁士;是1812年,拿破仑率军进攻俄国,以惨败告终;是1804年,拿破仑创立第一帝国时期,贝多芬评价,选择A符合题意。30.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国开国者纪念碑上。此开国者是A. 拿破仑B. 华盛顿C. 康熙帝D. 克伦威尔【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僭位号,不传子孙”“创为推举之法,几乎天下为公”可知此开国者是华盛顿,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赢得美国独立,主持
34、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开创了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惯例,故B正确;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他在法国建立起帝国,并加冕称帝,不符合“不僭位号,不传子孙”,排除A;康熙帝是中国清朝的皇帝,皇位是世袭的,排除C;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他在英国建立起独裁统治,不符合“天下为公”,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不僭位号,不传子孙”“创为推举之法,几乎天下为公”,联系所学华盛顿的事迹和美国的民主制度分析解答。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德国人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 图二土尔其革命领导人凯末尔图三
35、五四运动时期的上海街头 图四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甘地(1)凡尔赛体系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决定了这一体系的不稳定性。图一反映了哪一对矛盾?图二、图三、图四又反映了哪一对矛盾?除了上述矛盾之外,凡尔赛体系还包含着哪些矛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山东问题能够在华盛顿会议期间得到解决的原因。材料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大部分时间,英、法、德均是代议制国家。在民主制度原则下,多数民众的一致性心理认识对民主国家的对内及对外政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英法政界人士都心知肚明,选民再也不会容忍19141918年那场悲剧重演。因此,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所制定的政策,都设定在这种选民反战的心理上面。这种赢得公众对
36、外交政策支持的需要,不能不使政体本身所具有的理性遭到削弱。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经过民主政治过程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据刘宏松民主政治、民众心理与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整理(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德国和英法为例,说明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在民主制度原则“形塑”下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答案】(1)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新兴民族国家间的矛盾。(2)中国人民和政府坚持斗争;美英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向日本施加了压力。(3)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
37、和约的不满情绪,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希特勒被任命为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英法选民反战的心理(或和平主义情绪浓厚),促使英法领导人实行绥靖政策,加速二战爆发。【解析】【详解】(1)根据“德国人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可知,图一反映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根据“土尔其革命领导人凯末尔”“五四运动时期的上海街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甘地”可知,图二、图三、图四又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矛盾。结合所学可知,凡尔赛体系还包含着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等。(2)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有中国人民和政府的斗争,美英
38、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3)根据“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经过民主政治过程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选民再也不会容忍1914-1918年那场悲剧重演。因此,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所制定的政策,都设定在这种选民反战的心理上面”,分别从英法和平主义情绪促使英法领导人实行绥靖政策,加速二战爆发,和德国复仇主义情绪导致纳粹分子建立法西斯统治,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分析总结。32.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在战后不愿在威尔逊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中领头,这往往被归因于美国的主张在巴黎和会上被欧洲丢弃后产生的蒙受政治欺骗的感
39、受。但是,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所谓“孤立主义”在对外交谈判的疑虑之外有其更深刻的根源。【挪】文安立全球冷战材料二:美国的冷战世界观主要源于其对大萧条做出的反应,其冷战战略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日本在1941年的进攻佐证了美国人的这样一种观念,即干涉主义和全球改革对美国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美国想重新获得安全感,则“恶魔”就必须被消灭干净。【挪】文安立全球冷战(1)材料一中威尔逊提议建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哪里?根据所学指出二战后哪个世界性组织的总部也设在此地?(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十年代美国实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现实和历史原因。(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眼中的“恶
40、魔”指的是哪些政治势力?(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在二战前后对外政策的变化。【答案】(1)组织:瑞士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2)现实原因:为了集中力量摆脱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的局部扩张,避免美国卷入战争。历史原因:首任总统华盛顿的告别词成为美国孤立主义的先导,这项政策长时期内为美国历任统治者所遵循和发展。(3)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4)从孤立主义(中立政策)到全球扩张争霸政策。【解析】【详解】(1)组织:根据“美国在战后不愿在威尔逊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中领头”可知,这个国际组织是国际联盟,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结合所学,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是瑞士日内瓦。(2)现实原因:20世纪
41、20年代和30年代,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为了集中力量摆脱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的局部扩张。历史原因:根据所学,美国实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受到首任总统华盛顿的影响。(3)根据“日本在1941年的进攻”得出法西斯主义,根据“美国的冷战世界观”,结合所学,冷战的主要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遏制苏联。(4)根据“孤立主义”“干涉主义和全球改革对美国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得出美国在二战前后的对外政策发生从孤立主义(中立政策)到全球扩张争霸政策的变化。33.历史的意义在于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有蛮夷曰
42、道。摘自汉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秦设置的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材料二:(贞观四年,针对东突厥问题)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温彦博则提出,“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摘编自资治通鉴(2)概括材料二中唐朝官员关于处理东突厥问题的两种意见。结合所学回答,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处突厥降众”?材料三1691年,清朝确立了对漠北蒙古的正式管辖,但保留蒙古三大部首领汗的称号,在行政上依照蒙古之例编旗。蒙古原有若干部会盟的传统,编旗后盟长作为会盟的召集人,由
43、皇帝在盟中诸旗中指定一人担任,同时起到代表朝廷监督各旗的作用。清朝统治者反复宣称“满蒙一体”,大力发展满蒙贵族的联姻关系,使其成为清朝统治的得力柱石。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施恩”于蒙古的具体措施。【答案】(1)列举:在中央设置“典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在百越地区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2)意见:第一种:强令东突厥内迁,“化胡奴为农民”;第二种:采取怀柔政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措施:允许一部分人内迁;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委任突厥首领管理,官职可以世袭。(3)具体措施:保留蒙古编旗、称汗、会盟等传统;发展满蒙联姻;特封活佛,尊
44、重喇嘛教。【解析】【详解】(1)列举:根据“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得出在中央设置“典客”;根据“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有蛮夷曰道”得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在百越地区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2)意见:第一种:根据“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得出强令东突厥内迁,“化胡奴为农民”;第二种:根据“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得出采取怀柔政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措施:结合所学,回答唐太宗加强对突厥地区管理的措施即可。(3)具体措施:根据“保留蒙古三大部首领汗的称号,在行政上依照蒙古之例编旗。蒙古原有若干部会盟的传统”得出保留蒙古编旗、称汗、会盟等传统;根据“大力发展满蒙贵族的
45、联姻关系”得出发展满蒙联姻;联系所学,清朝还特封活佛,尊重喇嘛教。34.资本主义是西方近代以来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是从亚、非、美洲运送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运送”。到了18世纪,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上)(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实施该法令的目的和结果。材料二:华盛顿确定了这样的行政管理理论,即内阁成员“应由总统委任,或至少由总统提名,
46、并应接受总统的监督”。国会通过解散驻扎在西部边疆哨所的两个特别连队,试图通过减少陆军规模的立法,华盛顿对此进行了否决。摘编自美国总统制(2)根据材料二,指出华盛顿对美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材料三: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恩格斯德国状况(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恩格斯肯定拿破仑的理由。【答案】(1)目的: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国商业利益或巩固英国海上权威。结果:英荷战争爆发,荷兰失去海上霸主地位。(2)贡献:发展了行政
47、管理理论;创立了总统否决权制度(或完善总统制)(3)拿破仑进行的战争带有客观进步性,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民法典进一步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得到广泛传播。【解析】【详解】(1)目的:根据“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得出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国商业利益或巩固英国海上权威。结果:根据“到了18世纪,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并结合所学得出,该法令导致英荷战争爆发,荷兰失去海上霸主地位。(2)贡献:根据“华盛顿确定了这样的行政管理理论”得出发展了行政管理理论;根据“国会通过解散驻扎在西部边疆哨所的两个特别连队,试图通过减少陆军规模的立法,华盛顿对此进行了否决”得出创立了总统否决权制度。(3)根据“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民法典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等角度总结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