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137.50KB ,
资源ID:979513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7951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清北班)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清北班)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二月考历史试卷范围:必修三全部;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5*40=60分)1.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B。“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

2、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点睛】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道德修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紧扣孟子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2.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

3、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本题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

4、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3.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该思想家还提倡A. 事异则备变B. 无为而治C. 仁政D. 君舟民水【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荀子的性恶论,材料认为需要建立相应的礼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君舟民水也是荀子所提倡的,故D正确;事异则备变是韩非子的观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无为而治是老子的观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仁政是孟子的观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点

5、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结合所学荀子性恶论分析,然后联系荀子的思想主张解答即可。4.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对材料现象的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由材料中的“魏太子下车”可以判断是战国

6、时期,“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等信息可以得出士阶层的不断崛起以及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A符合题意;B在材料中无体现;“他随时都能够再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说明忠君思想并不浓厚,再加上魏太子致意竟不回礼等,排除C、D。故选A。【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背景士阶层的崛起5.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一年)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反映了儒者A. 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B. 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C. 重构礼乐纲常的愿

7、望D. 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苟有用我者,期月(一年)而已可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可知,孔孟都非常自信,希望统治者任用自己以实现政治抱负,体现出儒者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故A项正确,B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6.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A. 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B. 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

8、的思想内容C. 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D. 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晚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不同学派提出各自的主张。而儒家在时代变革中也不断发生变化,内部也出现不同的派别,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争论的内容,只谈及内部出现的不同的观点,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与法家的争鸣,排除C;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出自儒学的范围,没有借鉴其他学派,排除D。7.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绘画技术进步C. 政治权力干预D.

9、 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在服饰上比较保守。由材料中佛像的衣衫单薄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塑像艺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ABC选项排除。8.秦汉之际,儒家经典多佚。汉代儒者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整理下来,便是今文经,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是其阐发的主要主张。据此可知,汉代今文经学A. 接续了孔孟的道统思想B. 形成了训诂考证的治学学风C. 适应了社会治理的需要D. 奠定了儒家信仰的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没有反映

10、汉代今文经学接续了孔孟的道统思想,排除A;训诂指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材料“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整理下来”并不能体现训诂考证的治学学风,排除B;今文经宣传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主张,是汉代儒学适应汉代大一统和和中央集权需要的表现,故选C;汉代今文经学并不是儒家信仰的理论基础,排除D。9.下表反映的现象表明,唐宋元时期史料出处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唐会要卷三五,唐玄宗诏令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程颐、程颢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

11、。元史卷三四,元文宗诏令A. 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B.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C. 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D. 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二程和朱熹对颜子地位的论述到元代被官方确认,说明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故C项正确。唐代没有形成理学思想,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本思想,故B项排除。宋元时期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说法错误,故D项排除。10.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1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材料及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法律特点的相关内容的能力。A项为无关项,材料涉及的应该是父亲的权利,不是儿子的权利。B项与史实不符合,宗法观念到现在都还很深。C项为无关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有关内容。西汉以后儒家学说成为独尊的思想,材料中西晋法律的变化体现了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之纲,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晋朝法律特点1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 重

13、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由材料关键信息“王阳明”“以求尽其心”“四民异业而同道”等,材料涉及的是王阳明的心学,D项符合题意。A项的“四民”“秩序”,B项的“整合社会阶层”,C项的“百姓生计”,材料均没有涉及。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名师点睛】关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联系与区别。第一,二者都是理学,宋明理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第二,两者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在世界观上都是唯心主义。第三,程朱

14、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第四,得到理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通过外部事物得到理;陆王心学 “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内心得到理,“内心即理也”。12.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 女性地位低下B. 婚姻讲究门第C. 择婿方式独特D. 大臣拉帮结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太尉选取女婿的对象为朝廷重臣王导家,可以看出当时的婚姻依然讲究门当户对,讲究门第,材料与女性地位高低无关,

15、也不能说明方式独特,结成儿女亲家,并不等同于拉帮结派,所以A、C、D错误,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魏晋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13.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 经济的发展影响价值观念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 理学的发展已经走向没落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下,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的

16、变化,故A正确。 根据材料“明末的一些儒家学者”,仅是部分先进儒学者的主张,故B错误。 明末时期,理学依然是主导思想,并非走向衰落,故C错误。 材料中的明末儒学不属于市民文学的范畴,故D错误。14.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怎

17、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B、C。点睛: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以说明、表明、反映等为设问词语的试题年年都有。从能力要求看,这类题目往往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考查方式主要有二:一是从一个现象(情境)切入,考查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任何一个方面,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提供的现象(情境),透过这一现象(情境

18、)并结合时代背景做综合分析,看到现象(情境)所关联的问题的实质,才能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二是以一类或者多种历史现象(情境)为切入点,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一方面,解题时需要透过这些现象(情境)再结合时代背景或者历史环境综合分析,找出其共性或差异,得出相关的规律、趋势。15.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撰写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首次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高度评价。然而,余秋雨却对“四大发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农耕文化的民族,天文历法理应是第一发明;而中医中药对于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民族而言,重要性也非同一般,应排在第二位,中国的四大发明应首先考虑这两项。这反映A. 中华文明

19、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B. 中华文明在很长一段时期领先世界文明C. 深入研究历史可以还原历史真相D. 从不同角度研究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高度评价是站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立场上来评价四大发明的;余秋雨对“四大发明”提出的看法是站在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D项正确。AB只符合李约瑟的角度,与材料强调从不同角度研究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深入研究历史可以还原历史真相,而是强调从不同角度研究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排除C。16. 鸦片战争时

20、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A. 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B. 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C. 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D. 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魏源的思想以防守为主,因此A项中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错误;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是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代表,不属于洋务派,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学习西方海防模式,C项错误;魏源之所以以防为主,是因为近代清朝海军力量较弱导致的,故D项正确。【

21、考点定位】思想解放的潮流开眼看世界魏源1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A. 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B. 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C. 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 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该官员认为清政府应该仿效日本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制造船炮等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开放了通商口岸;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仿效日本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要求,并非是学习日本政体;D选项错误,材料

22、并未体现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8.20世纪60年代,“以西法为可行者,不过二三人,以西法为不可行、不必行者,几乎盈廷皆是”,而早期维新思想家几乎一致认为,“今日之时务,洋务而已矣”。他们纷纷打着“洋务”的旗号提出自己的变法自强主张,有的直接投身于洋务运动的实际活动。这反映出,早期维新派A. 开启了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潮B. 与洋务派的根本目的一致C. 在思想和实践上出现了错位D. 与洋务思想存在渊源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根据题干材料“今日之时务,洋务而已矣”、“纷纷打着“洋务”的旗号提出自己的变法自强主张,”可以得出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思想存在着渊

23、源关系,故选D项。“开启了国人学习西方热潮”的是林则徐、魏源,排除A项;“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早期维新思想家属于资产阶级,其目的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早期维新派在思想和实践上并未出现错位,故排除C项。19. 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 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 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 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答案】C

24、【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料中“西方不仅学习机械一门,还学习政治、法律”“言论遭到谩骂”说明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政治违背当时洋务运动倡导器物思想,故C项正确;“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是郭嵩焘解职的原因,虽然郭“常写信给李鸿章”,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故A项错误;“劝其扩大留学范围”,报告日本“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并不等于推崇西方体制,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一位驻外使节的人事调整并不能说明“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洋务运动

25、晚清外交近代化。20.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A. 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 “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 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 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保其身体”“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可知,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故B正确;近代教育体制是在辛亥革命后确立的,故A错误;清廷没有背离过国学,故C错误;近代中国传统教育一直居于主流地位,故D错误。21.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

26、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A. 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 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 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D. “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可知体现的是近代前期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故选A。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排除。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托古改制的思想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弱小的

27、表现,D排除。22.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A. 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 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 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 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答案】B【解析】材料没涉及国内报刊的有无,不选A。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态度,不选C。D中“仅仅限于”表达错误。从材料看,国闻报的稿件来源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说明维新派项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故选B。23.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以圣贤义理之学,

28、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 兼具改良与革命色彩C.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戊戌变法是改良,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民主革命戊戌变法定国是诏【名师点睛】本题以明定国是诏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

29、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说明类”的选择题的解答技巧是把握“现象本质”的逻辑关系,关键是弄清逻辑关系。本题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圣贤义理之学”是根本,“博采西学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实质上说明维新派为了推行变法采用了妥协的手段。“说明”类的选择题在新课标高考中比例比较高,老师一定指导学生多做训练。24.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 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 资本主义政

30、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主出现频率降低,革命出现频率剧增。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故答案为A项;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1927年,时间不符,并且材料只涉及知识分子阶层,无法得出民众普遍拥护的结论,排除B项;当时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部分知识界否定,不符史实,排除C项;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未变,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25.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角度矛头政治层面批判孔子为帝王专

31、制的“护符”思想层面批判孔子为思想专制的权威个人层面批判孔予之礼为伦理专制的先导A. 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B. 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C. 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D.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的三个“专制”可知,新文化运动对孔子思想中的封建成分进行批判,这不仅仅是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而是通过批判传统思想文化的不合理成分,以达到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中的“全面否定”材料无法体现;C选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D选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不是主要目的。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6.19

32、24年,面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孙中山曾表示,“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孙中山意在A. 进行土地革命,走苏俄式社会发展道路B. 扶助农工,打破封建君主专制的严重束缚C. 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生产资料平均分配D. 平均地权,把民生与民主革命紧密地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进一步提出“耕者有其田”思想,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中,“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这样,就把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同民主革命紧密结合起来,

33、只有解决了土地问题,才能够动员最广大的人民参加革命,才能进行彻底的革命,这体现了孙中山的扶助农工的思想,故选D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不可能走苏俄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故排除A项;封建专制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时候被推翻的,故B项错误;生产资料的平均分配不符合孙中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故排除C项。27.中国社会科学院从1980年夏季到1981年夏季的一年中,连续举办了三个大型讲习班,分别是:“数量经济学讲习班”、“国外经济学讲”和“发展经济学讲习班”同时期,大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由政府派遣,赴欧美和日本的高等院校留学,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A. 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B. 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C. 社会发

34、展水平极大提高D. 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果【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对人才的需求受到经济发展的驱动,故选A。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但还未达到与世界经济接轨的程度,排除B;越是社会发展水平低的国家越需要人才的支撑,从对人才的渴望无法得出社会发展水平是否极大提高的结论,排除C;与C项同理,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改革开放是否取得重大成果的结论,排除D。28.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

35、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 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封建”或“半封建社会”的术语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在中国的膨胀问题,B选项排除。“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民众,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9.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A. 维护公民生存

36、权利B. 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 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 反对贵族专权暴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苏格拉底思想理解。由材料的信息来看,A是错误的;他不是维护生存的权利。C D与材料无关。所以选B。30.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希腊A.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了古希腊的神具备人的情感也具备人的缺陷,这明显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雅典人文主义思想根植于

37、传统文化之中。B正确。材料内容看不出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意识淡薄,C错误。材料看不出神话的影响削弱了民主的进程,D错误。【点睛】根据材料中可知古希腊的诸神形象实际上是具有种种人性,以人为基础形象而创造的,属于“人化的神”。神话的产生和发展为早期的人类提供了寄托心灵和实现人文价值的港湾和渠道。人文主义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其核心是指关心人的精神生活。31.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 公民大会

38、形同虚设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 参政是公民义务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叙述可知,雅典民主已经成为一种强制的行为,公民必须要去参加大会,否则会受到处罚。这就说明在雅典,参政是公民的一种义务了,因此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公民大会是雅典决策的主要途径;B选项说法错误,材料只是反映有些公民不积极参政议政,并不能反映出所有的公民的态度;D选项不能从材料中分析出来。【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特点【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注重的就是雅典民主的实质与弊端,看到材料写到雅典民主政治存在问题的时候就会联想

39、到它的弊端。但是雅典民主其实也有很多进步性的,本题中介绍的一种强制性的参政议政并不是反映雅典民主的弊端,而是更加直接体现出这种民主制度的“先进性”。32.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A. 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B. 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C. 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D. 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万物【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广泛关注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科学知识,注重模仿真实的自然景物,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因此C选项正确

40、。A选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中仍有大量的以宗教为题材的绘画,材料并未体现绘画题材的变化;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艺复兴中的绘画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并非是表现日常生活场景;D选项是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印象派绘画的特征,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3.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A. 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B. 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C. 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D. 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答案

41、】C【解析】【详解】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不符合时间限制,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意大利一些人物传记的流传,没有体现出冲破教会的精神独裁,与宗教改革无关,B项错误;据材料“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可得出欧洲北部城市的民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C项正确;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34.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A. 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 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

42、认识D.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此时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说明达芬奇绘画的理性精神,故C正确;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是实验验证,材料不能体现出实验科学的研究,“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伽利略,故A错误;“奔放情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时间是在19世纪上半叶,故B错误;启蒙运动否定了天主教的神学理论,故D错误。【考点定位】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历史题目中的时间信息有时

43、是人物或事件,比如本题中的时间信息是“达芬奇”,由此判定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然后逐项排除即可。这就要求考生对历史的时间信息要高度关注。35.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A. 促进信仰自由B. 巩固君主立宪C. 强化专制统治D. 落实权利法案【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达到君主专制的目的,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君主立宪制是在1689年权利

44、法案颁布之后,BD选项排除。36.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A. 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 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 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 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即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流行,A符合题意;B、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D与史实不符。点睛:本题考查法国启蒙思想。解

45、答本题注意把握关键的时间信息“18世纪前半期”和地点信息“法国”,由此得出材料中的现象与启蒙思想密切相关。37.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 三权分立B. 君主立宪C. 人民主权D. 法律至上【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又是平民大众”可知国民公会是由平民大众组成,代表人民,而它同时又是权威机关,又是法庭可知,人民享有极大主权,C项符合题意;三权分立是美国最早实行,建立起联邦制政府;由题干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可知,没有君主,所以不是君主立宪;

46、题干没有体现法律至上的观点。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38.观察下图,据图可以得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 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B. 实用性技术应用性强C. 科学观察、实验研究方法D. 重视经验综合,轻视理论研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了自由落地运动规律。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的现象,开始思考,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因此选择C.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万有引力定律;39.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到2013年我国网民达到6.18亿,但同时过度依赖网络平台而长期足不出户的“宅男”“宅女”数量也急剧增加。这表明互联网A. 不利于人们的情感交流B. 改变了人们的生

47、活方式C. 完全改变了人们的观念D. 极大危害了人们的健康【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故B项正确,C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情感交流,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互联网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故D项排除。40.1898-1908年,法国盛行野兽主义绘画,该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而毕加索改造了原始艺术并用其摧毁了古典绘画传统。这反映出A. 返璞归真是现代艺术的追求B. 现代画派具有共同源头C. 现代主义有反理性的特征D. 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毕加索改造了原始艺术并

48、用其摧毁了古典绘画传统”中可以看出,世界文化之间的的交流和碰撞,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各种文化之间的交融,没有体现出现代艺术的追求和源头,故A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现代主义的特征,故C项排除。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41.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

49、,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据史记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原因。【答案】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和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解析】【详解】根据“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得出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和经典有精

50、深的理解;根据“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得出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根据“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得出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42. 材料 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

51、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答案】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解析】【详解】根据“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得出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根据“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得出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根据“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得出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根据所学可知,小说繁荣根本原因是商品

52、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43.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

53、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答案】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解析】【详解】根据“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得出减少变法的阻力;根据“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得出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根据材料,还可从康有为自身认识的转变分析。44. 材料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

54、“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答案】背景:列强侵,民族危机加深;内忧外患;西方近代民族观念的传入;资产阶级各派论战,促进民族观念的形成和传播;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解析】【详解】背景:根据“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得出列强侵,民族危机加深;根据“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得出内忧外患;根据“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得出西方近代民族观念的传入;

55、根据“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得出资产阶级各派论战,促进民族观念的形成和传播;综合材料,还可从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分析总结。45.材料一 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材

56、料二 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答案】赞赏卢梭:崇尚自由平等,反映时代要求;具有平民色彩;为法国革命提供理论武器,推动大革命爆发;对后世影响巨大。批评卢梭:理论缺陷易导致暴政;理论过于理想化。【解析】【详解】赞赏卢梭:根据所学可知,卢梭崇尚自由平等,反映时代要求;根据“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得出具有平民色彩;根据“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得出为法国革命提供理论武器,推动大革命爆发;根据“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得出对后世影响巨大。批评卢梭:根据“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得出理论缺陷易导致暴政;根据“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得出理论过于理想化。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