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604KB ,
资源ID:9794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7943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14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必备知识夯基固源 主干知识历史认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条件(1)军事: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解放战争在全国基本取得胜利。(2)理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3)筹备: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立了首都、国旗、代国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3意义(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

2、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政治协商制度(1)形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作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了准备。(2)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了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两大原则。(2

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确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其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二)“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法律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2社会秩序:从中央到地方掀起夺权风暴。3民主制度: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三)新时期民主与法制的建设1法制建设措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4、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对包括刘少奇在内的各种冤假错案平反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2.民主制度(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理

5、论(1)酝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内涵一个国家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高度自治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2.实践概况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意义(1)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2)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6、3)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发展状况从内战状态到和平状态1979年,大陆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开创了两岸关系新局面从长期隔绝到互相交往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从民间交往到半民半官交往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两岸“三通”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2)问题展望有利因素有正确指导“一国两制”构想有共同信念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流,两岸同胞盼望和平统一政党的努力共产党有和平的诚意,台湾多个政

7、党也倾向和平祖国强大大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军事强大,综合国力提高经济文化交流两岸交流频繁不利因素: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猖獗。【教材拓展补遗】易错提醒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图解史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信息提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逐步确立社会主义三大政治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师点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易错提醒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

8、族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思维点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材料“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迁移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如何实现“民治”的?提示:召开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图解史民主政治建设新发展名师点睛基层民主选举不等于村民自治。基层民主选举是落

9、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而村民自治应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内容。构图解史“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知识拓展“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漫画解史阻碍台湾统一的因素信息提取:当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岛内“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思维点击“一国两制”材料邓小平指出:“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

10、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迁移运用: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提示:国家的主权与安全、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是国家的根本利益;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核心素养重点深化 主题突破提升素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6页主题(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由列宁最早提出,概括地说,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2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

11、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称作“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继续存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其组织形式。【针对练1】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总结到:“瑞金时代是最纯洁、最清一色的了,但那时我们的事特别困难,结果是失败了。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其意在强调()A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B继续坚持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解析:据材料“1954年12月,瑞金时代是最清一色的了,结果是失败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革命时期建立苏维埃临时政府,由于王明“左”倾错误,并未听取各

12、阶层的意见,导致红军长征,可知毛泽东强调建立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故选A项;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强调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政治任务基本已完成,排除B项;1956年中共八大后,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排除C项;1956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排除D项。答案:A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色(1)本质: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2)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

13、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三、“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认识中国不采取西方民主制度的原因(1)从历史看:西方民主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在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教训)。(2)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实行三权分立的西方民主制度。(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西方民主制度同广大劳动者的利益要求相抵触,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广大人

14、民的根本利益。(4)从经济基础看:西方民主制度与私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5)从历史发展规律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比西方民主制度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四、“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史料新中国初创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是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摘编自张荆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思考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教你读史(1)史料中

15、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史料主要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反映的是政治制度的建设反映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建设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结合所获取的信息,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提示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主题(二)祖国统一大业一、“时空观念”下的“

16、历史概念”1单一制国家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国家本身是一个统一整体,只是为了便于管理,才把领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并据以建立起地方政权,即各地方行使的权力来源于中央授权,并不是地方固有,地方的自主权或自治权是由国家整体通过宪法授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单一制国家。2主权与治权(1)所谓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最高权力,是国家内部所有其他权力的来源,其他权力都要服从主权的安排,它们的存在与否也要取决于主权意愿。因此,主权具有两个特征,即最高性与根源性。(2)所谓治权,是指主权之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直接权力,是用来直接应对国家内部各种社会问题的权力,它是由主权构建出来的。因

17、此,治权也具有两个特征,即附属性与直接性。【针对练2】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意味着()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解析:材料体现“一个中国”原则,故D项正确。答案:D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一国两制”构想的特点(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

18、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5)实行“一国两制”政策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三、“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史料一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19、史料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反分裂国家法思考根据史料一、二,说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主要目的。教你读史(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适当的方式”实际上是指以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指出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问题,绝不容许外国插手表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任何分裂台湾的方式都是绝不允许的(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说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根据获取的信息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目的。提示立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台湾问题

20、为中国内政问题,绝不容许外国插手;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主要目的: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关键能力定向突破 史料考法能力提升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7页材料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发现问题: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大代表城乡的

21、比例;该比例反映出当时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思考:1953年选举法为什么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城乡的比例为41?试答: 答案:突出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材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要求:分析材料,论证说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全权性”“党的领导”与“代表性”的特点。论证: 答案:(1)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2)党的领导:人民代表

22、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材料1982年9月24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并同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谈话。他说:“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要求:从材料中找出在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上中英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信息: 答案:可谈问题: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不可谈问题:香港的主权问题

23、不可以谈判;收回香港的时间不可以谈判;中国收回香港领土的内容不可以谈判。真题感悟模拟演练 真题研模决胜高考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7页考情分析在高考中,新中国的政治建设高考涉及内容甚少,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高考全国卷在第41题中考查了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村民自治),“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命题甚少,近五年内全国卷没在此直接涉及考点。结合当今社会热点,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需重点关注。从制度创新、国家统一大业的角度来看,“一国两制”的实践经验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1命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法制建设(2018高考全国卷)1956

24、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解析:C对:根据材料“1956年”“中共八大”可联想到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材料中法制建设的提出说明法制建设与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相适应。A错:材料中仅仅提出加强法制建设,并未说明法制建设的制度化。B错:新政权的组建工作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这与题目时间不符。D错

25、:我国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是在改革开放后,与题目时间不符。答案:C2命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法制建设(2015高考安徽卷)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解析:由“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可判断“它”是指共同纲领,C项符合题意。答案:C1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

26、主党派也被吸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A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B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解析:材料中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被吸纳进新政权中,甚至担任了部长级的职位,这反映了新中国的政权代表了更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故A项正确。答案:A2阅读“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人员构成”表,这种人员构成()类别副主席副总理政务院领导成员总人数6421民主人士数3211A.有利于加快民主革命的胜利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保证了

27、“一五”计划的实施D体现了政治协商的民主原则解析:由材料可知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有民主人士的广泛参与,体现政治协商的民主原则,故选D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排除A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排除B项;“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排除C项。答案:D3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新中国已经步入法治国家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

28、国立法解析:新政权建立于1949年,与材料“1953年”不符,故A项错误;1997年中共十五大,我国才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宪法制定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宪法制定的讨论和关注,民意基础比较广泛,故C项正确;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答案:C4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此规定意在()A强调宪法和法律的重要B重申公民政治权利C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总结民主建设经验解析:材料中规定了其他法律不能同宪法相抵触,任

29、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目的是强调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不是公民政治权利,排除B项;材料仅仅涉及1982年宪法,不能体现出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不是总结民主建设经验,排除D项。答案:A5学者俞可平曾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A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解析:题干述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时期,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属于“民主增量”的范畴,故选D项;“一国两制”主要针对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经济改革的相关措施,不是政治制度,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民主存量”范畴,排除C项。答案:D课时作业学以致用 实战演练夯实基础单独成册:对应学生用书第307页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