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恭行天罚”。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说明夏商周时期A. 统治较为稳定B.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C. 政权更迭频繁D. 各项制度尚不健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内容可知,题意主要反映了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对自己采取政治行动进行的理论解释,没有体现统治的稳定性,故排除A项;夏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对自己的政治行动都要附会天命,由此
2、说明当时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选B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夏商周时期政权更迭并不频繁,故排除C项;题意中没有涉及夏商周时期制度是否健全的内容,故排除D项。2.徐扬杰先生认为:“殷周王室、各诸侯国和各卿大夫邑,既是国家的一级行政机构,又是大大小小的家族:殷王、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各级贵族,既是各级政权的首领,又是各个家族的族长。”其意在说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A. 实现了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B. 体现了极其森严的社会等级C. 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D. 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国家的一级行政机构,又是大大小小的家族”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制度相结合,而不是
3、强调国家权力的分配,故A项错误;据材料“殷王、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各级贵族,既是各级政权的首领,又是各个家族的族长”可知材料体现出等级色彩又具有明显的血缘的色彩,故B项错误;据材料“既是各级政权的首领,又是各个家族的族长”结合所学可知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体现出家国同构的特征,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商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
4、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3.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这里描述的是A. 行省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分封制是等级森严的制度,分封制是层层分封,每个封君对于上级称臣的制度,所以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
5、有“分封制度”这一个制度才具备“王室的属下、宝塔式的几级封君、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的特征,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其实本题是一个非常容易的题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4.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后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这反映商朝末期A. 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B. 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C. 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D. 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主要阐述了微子启由于母亲地位低贱,而不能继承帝位。帝乙的小儿子叫辛,由于母亲是正王后,故而辛被立为继承人,由此可知地位的尊卑影响了王
6、位的继承,C正确;宗法制在西周时期到达完备程度,A错误;王位继承并没有按照长幼顺序进行,B错误;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是西周时期,错误。5.谭嗣同一针见血的指出“两千年之政皆秦政也”,毛泽东也强调“百代皆行秦政制”。他们的观点A. 都强调了贵族政治世代相传B. 都认为秦朝政治制度对后世有深远影响C. 都对秦朝的政治制度推崇备至D. 都认为君主专制是古代政治的本质【答案】B【解析】【详解】谭嗣同指出“两千年之政皆秦政也”,毛泽东强调“百代皆行秦政制”,两人都认为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故B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A错误;谭嗣同指出“两千年之政皆秦
7、政也”,是批判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C错误;两人都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无法体现君主专制是古代政治的本质,排除D。6.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发生变化,常常出现“君主近臣,代起执政(执行政令)”,结果削弱了本朝原有中枢机构的职权。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秦朝设置三公九卿 西汉设置内朝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清朝设置军机处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制”,以协助皇帝处理朝政;三公九卿是秦朝中枢机构,不是皇帝的亲信,也不是为削弱原有中枢机构而设立,错误。西汉的中朝主要由皇帝的亲信组成,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外
8、朝相对应,削弱了原有中枢机构外朝的职权,加强皇权,正确。三省六部制是唐朝的中枢机构,而不是为削弱原有中枢机构而设立,三省长官亦不是由皇帝的近臣组成,错误。清代设置军机处,军机处的官员都是皇帝挑选的亲信近臣,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权力,大大削弱了原有中枢机构的职权,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选项D正确;错误,排除A、B、C。7.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A. 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B. 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C. 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9、D. 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占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说明郡县制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王夫之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故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到盛衰论,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8.西汉武帝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诏分天下郡县为13州,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六条问事”中有四条是针对地方的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这说明刺史制度重在A. 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B. 解决诸侯王国问题C. 加强对地方
10、的治理D. 消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才之弊端【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六条问事中有四条是针对地方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并结合所学知识克制,刺史是负责监察的,其监察对象是郡守、国(地方王国)相,而郡守、国(地方王国)相则是负责治理地方的主要官员,所以刺史制度重在加强对地方的治理。故答案为C项。A项刺史属于监察官职,与地方行政管理无关,排除;B项汉武帝通过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国问题,排除;D项察举制属于选官制度,与刺史的设置无关,而且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9.东汉末年,外戚、宦官、权臣、武将相继把持朝政。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源是A. 地方势力群雄并起B
11、. 刘氏家族大权旁落C. 宗法观念丧失殆尽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外戚、宦官、权臣、武将把持朝政,都根源于君主专制制度,故D正确;地方势力群雄并起是中央集权削弱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刘氏家族大权旁落,是表面现象,不属于根源,故B错误;宗法观念的原因也不是根源,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出现的根源”,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0.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B.
12、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 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D. 文化下移趋势增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寒门子弟在入仕群体中的比重比曹魏到东晋时期一直在下降,到东晋达到最低值。从东晋到北宋时期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结合所学知识,曹魏时期,多数的寒门子弟在曹魏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曹操本人也是奉行“唯才是举”“任人唯才”的用人政策,使得寒门子弟有机会进入仕宦生涯;曹魏后期,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土族而采纳礼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此后门第声望成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依据,寒门子弟上升的渠道更加狭窄,此制度为西晋、东晋沿袭,并且不断强化,导致了寒门子弟在入仕群体
13、中的比例不断下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此后科举制不断完善,为广大的寒门子弟进入仕途提供了条通道。故而才有了从隋代到北宋的寒门子弟在入仕群体中的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这是人才选拔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带来的变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社会的主流思想依旧是儒家思想, 排除A项。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是选官制度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文化下移和下层知识分子数量的增多有关,不是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点睛】本题作为图表型选择题,解答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要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
14、符合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要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排除;三要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要将教材内容、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本题不仅要分析图表反映的信息,还要根据时间联系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作答。11.“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句描述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科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察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金榜题名是指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隋炀帝创立的科举制度,故B项正确。世官制是按照血缘关系继承官位,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按
15、照门第选官,故C项错误。察举制是依靠品德和孝廉选官,故D项错误。1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 派文臣做知州B. 设“三衙”,收精兵C. 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D.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文人)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知北宋的重文轻武思想,故派文臣任州郡长官,A项正确。设“三衙”,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与重文轻武无关,排除B。C项涉及财政问题,削弱地方割据基础,与重文轻武的思想无关,排除。“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是加强禁军、削弱厢军,与重文轻武
16、无关,排除D。【点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3.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A. 与都省相互制衡B. 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C. 代表中央治理地方D. 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得知,行省与都省不是相互制约,所以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元代征税机构是中央的宣课提举司,各地方是税使司,所以B错误;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7、D错误。行省的全称是行中书省,即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管辖地方,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14.“(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A. 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B. 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 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D. 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可知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故A项正确;大学士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并不能对皇
18、权构成限制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无意说明大学士擅长玩弄权术与否,故C项错误;大学士不仅没有宰相名义也没有宰相实质,故D项错误。15.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出现了一种新的方式,称为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A. 保证了决策机密B. 提高了行政效率C. 强化了专制皇权D. 适应了军务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寄信上谕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可知,皇帝的上谕直接让受命令的人办理,不让其他人知道,说明其根本目的是加强皇帝对绝对权力的控制,故选C。材料中“寄信上谕”使决策更加快捷、保密,但是这些
19、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排除AB;军机处此时已经不在是单纯的军务机构,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属于史料阅读理解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调用相关史实加以分析理解的能力,学生需要透过现象看到古代官制演变的本质。16.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然有他们共同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A. 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B. 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C. 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D. 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中“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说明希腊各个城邦之间没有整体性,各自为战。说明希腊城邦独立自主的特点。B不是材料
20、反映的内涵。C和D属于民主政治,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A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城邦特征17.克利斯提尼根据地区原则划分阿提卡的基层组织。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一)雅典城及其近郊;(二)内陆中央地带:(三)沿海地区。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名为三分区。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这种部落并不是集合在一片毗连的地带的部落,而是跨三个区域的一种人为的集合,它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能集合起来。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 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B. 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C. 消灭贵族特权产生的基础D. 为十将军的产生布局选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克利斯提尼用地
21、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削弱了氏族制残余,消灭贵族特权产生的基础,故C项正确。克利斯提尼根据地区原则划分阿提卡的基层组织”可知,克利斯提尼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与工商业奴隶主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克利斯提尼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而是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排除B。克利斯提尼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为十将军的产生布局选区,但不是其直接目的,排除D。18.“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A. 反对直接民主制度B. 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
22、C. 赞扬君主专制制度D. 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治国应该由专业政治家进行管理,如果采用直接民主政治就犹若雇佣一位蹩脚的舵手和建筑师,会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答案选A,BC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考点:古代世界史 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19.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A. 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B. 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
23、活性C. 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D. 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答案】B【解析】“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并不能说明罗马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故A错误;材料“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体现了罗马法在实践过程中具有灵活性,并未完全照搬法律条文,故B正确;执法者并不是任意裁判,而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故C错误;材料主要论述妇女担保的问题,并不能体现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大法官们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律规定与实践的灵活操
24、作的关系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0.古罗马法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经历了习惯法中的刑罚制裁(如“同态复仇”)到十二铜表法定额罚金、阿奎利亚法最高市价赔偿,最后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估价损失赔偿的复杂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A. 罗马法的体系走向完善B. 对人身自由的绝对尊重C. 侵权行为认识的理性化D. 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削减【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经历了习惯法中的刑罚制裁到十二铜表法定额罚金、最后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估价损失赔偿的复杂历程”可以看出罗马对侵权行为认识的制裁越来越完善,说明其理性化的特点,故C项正确。罗马法形成完备体系是民法大全的颁布,故A项错误。对人身自由
25、的绝对尊重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出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削减,故D项错误。21.“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制,无论是在实体或是程序方面都没未超出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这句话说明罗马法A. 涵盖了现代法制度基本内容B. 设定了所有权的全部可能性C. 包含了商品生产社会的大多数法权关系D. 适用范围限于私有制高度发达的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制,无论是在实体或是程序方面都没未超出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的信息说明罗马法不仅适应于罗马,对于现代社会的所有权同样适用,C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罗马法涵盖了现代法制度的基本内容,A错误;B中“全部可能性”说法绝对
26、,排除。中限于说法绝对,排除。22.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人口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看下图,指出为解决图中反映的问题,当时英国采取的对策是A. 颁布权利法案B. 确立责任内阁制C. 推行政党政治D. 实行议会改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颁布权利法案是168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确立责任内阁制是18世纪,B项错误;推行政党政治是近代以前,故C项错误;由题目中图片的文字信息“议会成员”“选区”可知是选区分布不合理为此英国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故D项正确。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23.英国政府与议会围绕“脱欧”程序主
27、导权问题产生分歧。政府表示,启动“脱欧”程序由政府自行决定。议会议员则主张政府“脱欧”需议会批准。对此英国高等法院裁定,政府在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这体现了英国A. 首相没有实权B. 行政权在议会C. 议会至上原则D. 集体负责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的“脱欧”问题是在政府与议会争执不下并最终通过最高法院裁决,要求政府启动“脱欧”程序前需要经过议会批准,这体现了议会至上的原则,选项C正确;在现代英国,首相是英国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英国的行政权在内阁而非议会,故B项错误;材料中所体现的是一种政治斗争和妥协,并未体现出集
28、体负责原则,排除D。24.美国在1789年通过了10条宪法修正案,其中第十条规定:没有被宪法赋予联邦的权利,或者并未由宪法禁止授予各州的权利,由各州及其人民自主保留。这款内容主要反映了美国的A. 两院制B. 联邦制C. 总统制D. 共和制【答案】B【解析】【详解】两院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设立上院下院并立,有些国家称参议院和众议院,材料与两院制无关,不选A选项;美国的联邦制是指1787年宪法中规定,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根据材料中“未由宪法禁止授予各州的权利,由各州及其人民自主保留”可知,材料强调了中央政府和各州之间的关系,符合题干,选B选项;总
29、统制是指由选民分别选举行政和立法机关,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材料没有体现类似内容,不选C选项;共和制是指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制度,材料没有体现,不选D选项。25.2018年12月22日,因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国会民主党议员未能就再拨款50亿美元用于修建边境墙的问题达成共识,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停摆。受政府停摆影响,美国大量国家博物馆、动物园关闭,因为无人打扫,一些国家公园里甚至变成了“垃圾场”。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这种停摆行为A. 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相互制衡的体现B. 体现国会对政府的有效制约C. 使国会临时取代政府履行行政权力D. 不利于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30、答案】A【解析】【详解】美国国会和总统未达成一致导致联邦政府停摆,由此可见造成停摆的原因是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相互制衡,选项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双向制约,而非单向,排除B;国会掌握立法权,而非行政权,排除C;停摆行为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特征和权力机构之间的制约,是民主政治较为完善的表现,排除D。26.“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但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A.
31、脱离法国国情B. 不能维持长久C. 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D. 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A项,根据题干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是根据法国实际国情而通过的,而不是脱离了国情。故A项错误。B项,题干中并未提及该部宪法是否能维持长久。故B项错误。 C项,根据所学知识,1875年宪法又称为一票定共和,这说明该宪法并没有得到两派的竭力支持。故C项错误。 D项,根据题干可知,1875年宪法对于共和派而言,虽未明确规定国家政治体制,但承认了共和国;对于君主派而言,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变为国王,参议院可变为贵族院。这说明1875年宪法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故D项
32、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27.“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这表明近代德国政治制度A. 专制主义色彩B. 军国主义色彩C. 民族主义色彩D. 民主主义色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可知强调的是德国政治制度的军国主义色彩,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专制主义,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军国主义色彩,C选项排除。民主主义色彩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2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
33、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这场战争为发生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故选A。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56年,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三者均不符合材料“最初的一步”的限定,排除BCD。29.有史书曾记载: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
34、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A. 清朝缺乏近代外交经验B. 清朝不了解世界形势C. 中英两国治理秩序差异D. 清朝不懂得国际公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导,因此他们更加注重条约的内容,尽可能地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中国一直是专制主义以及天朝上国的思想,所以非常注重形式,这就体现了两国的治理秩序差异。缺乏近代外交经验和不了解世界形势并不是本质反映,故A、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本质上反映的是两国政治体制以及思想的不同,也就是治国秩序的不同,与国际公法没
35、有关系,故D项错误。30.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 领事裁判权B. 开放通商口岸C. 片面最惠国待遇D. 居住及租地权【答案】A【解析】题干大概意思是说,这个不平等条约里面规定,如果法国在五个通商口岸出现纠纷,应该交给法国官员办理,法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争执,中国官员不必过问,这应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故选A;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二、非选择题31.古今中外,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
36、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材料二 他们使它成为有限政府。他们界定了它的权威。他们将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权利,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美国宪法评注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有何影响?元朝在地方管理上有何制度创新?并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有何制度创新,分析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答案】(1)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37、加强了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创新:行省制原因:国家疆域辽阔(控制部分贵族的需要;民族政权统治的需要等言之有理亦可)(2)创新:美国实行联邦制。积极意义: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巩固新政权;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3)认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要统筹兼顾【解析】【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政治性质而言,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创新:根据材料“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可知,元朝实行的是行省制。原因:根据材料“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
38、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在于国家疆域辽阔(控制部分贵族的需要;民族政权统治的需要等言之有理亦可)(2)创新: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实行了美国实行联邦制。积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联邦制的实行,使得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巩固新政权;从资本主义发展角度看,联邦制打破了各州之间的关税壁垒,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3)认识: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旨可知,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时应当统筹兼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秦朝,以御史监察和谏(议)大夫为
39、主的谏官谏议,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汉代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在六品至八品之间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且要求严格。明代要求“(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且“新进初仕,不许除授御史”。自秦汉历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属机构多变动、仍身兼他职的监察官发展成机构完全直属皇帝、专司监察的官员。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常驻与巡察,例行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表明了对地方吏治的格外重视。摘自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
40、作用材料二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2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材料三 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规定选举中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100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1985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职做交易;公职人员不得在外兼任与其职责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或从事与其职责相冲突的事务;政府官员在离职
41、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从事游说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刑事处分。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1972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任总统尼克松的5名亲信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当场抓获。其后,尼克松极力阻挠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威胁吊销华盛頓邮报所属公司的营业执照,但报纸不为其所阻吓,彻底揭开了丑闻。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和目的
42、。(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为例,概括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答案】(1)特点:“以小驭大”、“位卑权重”;选任御史、谏官有严格的制度和要求;拥有相对独立的行使职权的权力;重视对地方的监察。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2)特点:公民监督(自下而上);定期投票;预防为主。目的:维护民主政治。(3)以宪法来避免绝对权力(实行权力制衡),从体制上扼制腐败的产生;制定反腐败法律,规范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实行独立的舆论监督;加强道德规范。【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汉代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在六品至八品之间”表明监察官员权力大,但品秩较低。“监察御史等监
43、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且要求严格”表明监察官员选拔严格。“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表明监察官员拥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常驻与巡察,例行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表明了对地方吏治的格外重视”表明重视地方监察;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产物。(2)第一小问依据从材料二中“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体现了定期投票;“雅典人投票放逐”体现了直接民主,即公民的监督;“一种预防犯罪的”体现了预防为主;第二小问从维护阶级统治角度回答。(3)根据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作用可得出通过宪法来保障。根据“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规定选举中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100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1985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得出制定反腐败法律,规范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根据“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可得出实行独立的舆论监督。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和西方的监察制度以及近代西方的民主制度设计范围广,知识面大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熟记,调动,运用的能力以及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