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1 ,大小:232.50KB ,
资源ID:979223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7922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这反映了A. 血缘政治影响深远B. 宗室拱卫专制王权C. 封建导致政权衰亡D. 封建体制日趋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六国贵族”、“刘邦封建同姓子弟”、“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可以总结出受封的人都有血缘关系,统治者封建以后对当时产生深远影响,答案为A;BCD内容材

2、料没有体现,排除。2.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平民任官统计表,它反映了年代(公元前)已知任官人数平民出身所占百分比772633130226325432232654246416330463344775334322112056A. 官员人数的不确定性B. 平民出身官员的人数增加C. 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 科举制度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公元前772年至公元前221年,平民任官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平民出身的官员数量增加说明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流动性增强,故C选项正确;材料数据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平民任官数量逐渐增加的情况,无法得出官员人数的不确定性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材料数据直接

3、体现的是平民出身官员的人数增加,这是表象而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产生于隋朝,春秋战国时期科举制还没有产生,故D选项错误。3. 据秦律厩苑律记载,秦国在每年的四月、七月、十月、正月,都要对“田牛”进行评比,养得好的,养牛者受赏,养得不好的则养牛者受罚。这表明A. 秦国已经在使用牛耕B. 秦律的轻罪重罚原则C. 秦国最早发展畜牧业D. 牛耕增强了秦国国力【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秦国在每年的四月、七月、十月、正月,都要对“田牛”进行评比,养得好的,养牛者受赏,养得不好的则养牛者受罚。”并结合所学可知,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强了秦国的国力,

4、D正确;据材料可知,秦国不仅已经使用牛耕,而且重视耕牛的饲养,A片面;据材料反映的是“养得好的,养牛者受赏,养得不好的则养牛者受罚”,而不是犯罪刑罚,B错误;据材料没有体现秦国最早发展畜牧业,C错误。4. 后汉书卷七十六王景传载:建初八年(公元83年),王景任庐江(地处淮南江北)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荒度,教用犁耕,由是耕辟倍多,境内丰给。”这反映出当时庐江地区A. 农业经济水平显著提高B. 土地兼并现象有所缓解C. 农业灌溉耕作技术革新D. 农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从“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

5、常不足”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荒度,教用犁耕,由是耕辟倍多,境内丰给”可以看出农业经济水平显著提高,A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土地兼并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到“犁耕”,并没有具体涉及到农业灌溉耕作技术革新,排除C项;农民思想没有在材料中出现,且成为社会共识也没有反映,排除D项;5. 张家山汉墓竹简贼律中规定:“凡市场上出售不合格的肉,市官要尽量全部收获并焚毁;即使是县政府的肉,也要同样焚毁。应当焚毁的,而没有焚毁,市官与出售者同样受到处罚,要按盗窃罪论处。”这反映出汉代A. 注重规范市场的秩序B. 极力防范官商勾结C. 推行了严厉抑商政策D. 政府官营弊端显露【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

6、的规定,明显是针对商品的质量,力求市场上都是符合质量要求的商品,这是注重规范市场秩序的体现。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体现官商勾结的信息,甚至官府的肉也同样要焚毁,反映了要求严格执行,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是不让商人经营商业,而是不允许以假劣商品欺骗消费者,排除;D项,材料信息主要针对的是私人商业,虽涉及到了官府的经营,但不能说明问题出在官营上,因而也不能说明官营弊端显露,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6. 魏

7、晋时期,各级官学普遍衰落,开馆授徒的私学也十分有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士族的各种家学却全面繁盛,由此造成平民家庭出身的人才远远少于士族家庭出身的人才。这说明当时A 教育被士族阶层垄断B. 选官强调门第与教育发展相适应C. 儒学的发展受到挑战D. 寒门子弟步入仕途的途径被关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官学、私学普遍衰落,而士族的各种家学全面繁盛,导致士族家庭出身的人才在社会上占据优势。而九品中正制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强调被选拔者的门第出身,这应该是为了与当时的教育发展相适应,故B项符合题意;当时官学虽然衰落,但仍然存在,因此不能说教育被士族阶层垄断,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

8、料反映不出儒学的发展状况,C项不符合题意;当时寒门子弟步入仕途的途径受阻而非被关闭,D项不符合题意。7. 据唐代书籍记载:“青州北海人李清世传染业,子孙及内外姻族近百数家。”“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一州惟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云:自唐以来名家,今三百余年矣。”这些记载反映出A. 唐朝的手工业技术不断创新B. 唐朝各项手工业技术高度发达C. 古代手工业技术存在封闭性D. 古代私营手工业以家族制为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从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卓越者为保护家族技艺不外传,实行家族内部婚姻的方式,并延续数百年,反映出

9、古代手工业传承存在一定的封闭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唐朝手工业不断创新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纺织业,不能说明各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封闭性特点,无法得出古代私营手工业以家族制为主的结论,故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8. 北宋中期,科举考试中已出现所取之士南人多、北人少的情况。为此,司马光提出“逐路取人”之法,指出“国家科弟”应“均及中外”;欧阳修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应当“惟能是选”。双方论争反映的实质是A.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B. 南北士人群体的诉求各异C. 科举选官程序不够规范D. 党派差异引发的政冶纷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史实可知

10、,宋朝以后南方社会经济日益发达,我国的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江浙一带,促进了南方教育的发展,使得科举考试中出现南人多的情况,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受到了冲击,教育也受到影响致使科举录取中出现北人少的情况,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录取人数上的南北差异,与南北人士的诉求、考试程序没有关系。故B、C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党派纷争,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宋朝时期科举取士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回顾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其影响有,加速了南方的开发和南方对外贸易的发展;导致南方人口膨胀、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文化南移,科举入仕的人数

11、增多;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9.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写的溥仁寺碑文中说柔远能迩,自古难之。我朝祖功宗德,远服要荒;深仁厚泽,沦及骨髓。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中外无别矣”。这反映出A. 当时开明的政治制度B. 清朝版图最终奠定C. 稳定和谐的阶级关系D. 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远服要荒;深仁厚泽,沦及骨髓。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中外无别”可知清朝统治者维护统一,稳定边疆的举措推动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大一统局面下的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故D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清朝政治制度的开明,排除。B项,题干未明确体现清朝版图的奠定,排除

12、。C项,题干强调的民族关系而非阶级关系,排除。10. 据明清时期的土地契约文书记载:江西“田骨属掌田者,曰大买;田皮属掌耕者,曰小买。”江苏“俗有田底、田面之称。田面者,农之所有,田主只有田底而已,均系一田二主”。由此可以推知A. 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加强B. 农民土地私有制占主导C. 地主土地私有制受冲击D. 土地的经营权相对独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明清时期江西、江苏两地的土地契约记载,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但“田面者,农之所有”,农民有土地经营权,故选D。人身依附关系是放松了,故排除A。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故排除B。土地所有权一直属于地主,故,地主土地私制没有受冲击,排除C。【点睛】古

13、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的变迁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制 夏商周奴隶社会土地私有制井田制: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春秋时期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注意: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根本原因。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11.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嘱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

14、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A.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 清政府积极寻求海外贸易C. 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许多国家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符合题意,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未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也没有放松闭关锁国政策,B、C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2. 在缔结北京条约之时,清廷“设抚夷局”掌对外交涉事宜。后因交涉日增,奕等

15、于咸丰十年底奏请设立总理衙门并表示“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这反映出A. 清廷被动适应近代外交B. 清政府重视维护国家主权C. 闭关锁国政策根深蒂固D. 军机处仍是最高权力机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晚清外交近代化的艰难。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对外交涉事务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清政府设立专门外交机构,体现出外交的近代化。但是根据材料“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可知,设立统一的专门外交机构是权宜之计,体现了清政府是在被动地适应外交,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近代外交机构的设置是因列强侵华造

16、成的交涉事务的增多而起,即适应列强侵华进行交涉的需要,而不是对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视,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清政府逐渐适应近代外交的过程,没有强调闭关锁国政策根深蒂固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哪个机构是最高权力机构的问题,故D选项解读材料有误。13. 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我国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变化表。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30年代(年均)40年代(年均)50年代(年均)茶叶出口约五千万磅约七千万磅近一亿磅生丝出口约一万包约二万包约四万包A.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大幅度提高C.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D. 西方侵略者控制了当时的海关【答案】A【解析】【详

17、解】在鸦片战争后,我国茶叶生丝出口急剧增加,说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正确;在材料中,我们并不能看出中国产品竞争力的高低,排除B;材料并没有显示中国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中国海关受西方控制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D;14. 1877年开平矿务局拟定招商章程规定“所有各厂司事,必须于商股中选充,方能有裨于事”;规定利润的分配,“每年所得利息,先提官利一分,后提办事者花红二成,其余八成仍按股均分”。这些规定A. 抵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B. 体现了洋务企业官商合办的特点C. 促使清王朝走上了富强道路D.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

18、,每年所得的利息,官府要分一部分,明显可以看出材料中的企业体现的是官商合办的特点。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A错误。根据史实可知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C错误。材料没有显现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错误。15. 甲午战后,中国创办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共762家,占整个清朝工矿企业总数83.31,而且这些企业中私营企业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主要是由于A. 洋务运动的继续发展B. 实业救国思潮在全国的兴起C. 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D.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甲午战后创办的民用工矿企业增多,而且占整个清朝工矿企业总数的80%以

19、上,同时私营企业占据很大比例,说明甲午战后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为了扩大税源应对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矿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B选项错误,实业救国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同时此时期实业救国思潮刚刚兴起,尚未波及全国;D选项错误,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并非此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6. 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下表中实践与结果的对应,符合史实的是实践结果A19世纪80

2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自治区B1938年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19世纪末掀起的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D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打击了日本侵略者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故C正确。A项,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新疆行省,排除。B项,1938年台儿庄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排除。D项,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中,清政府并未组织抗击日本侵略,排除。17. 民国法学家王宠惠曾针对民国初年根本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

21、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以该学者视角判断,下列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是A. 实行民主宪政而非专制政治B. 通过法律确立民主共和制度C. 倡导“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 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专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责任内阁制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违背了材料要义。故答案为D项。A项实行民主宪政,抵制专制正是为了国家的长久,符合材料要义,排除;B项通过制定法律确立民主,符合法治精神,符合材料要义,排除;C项倡导主权在民,符合

22、民主要义,排除。【点睛】根据材料“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信息,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来分析。18. 国民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A. 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B. 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C. 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D. 不利于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争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苏联给中共的指示忽略了中共对革命的领导权,D正确;材料未涉及农民革命问题,A排除;中国革命发展的战

23、略方向是在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B排除;国共第一次合作最后以破裂告终,C排除。故选D。19. 张闻天在一次会议中说:“在主力红军方面,从苏区转移到白区去,从阵地战场转移到运动战场去关于为什么退出中央苏区、当前任务怎样、到何处去等基本的任务与方向问题,始终秘而不宣这不能不说是严重的错误。”此次会议A.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 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C.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关于为什么退出中央苏区、当前任务怎样、到何处去等基本的任务与方向问题,始终秘而不宣这不能不说是严重的错误”表明是批判长征开始的军事错误,

24、这是遵义会议,在遵义会议上,纠正了军事上的“左”倾军事路线,故B项正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故A项错误;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是1937年9月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C项错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故D项错误。20. 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陵园的30块纪念碑上,一共刻着3300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2200个美国人,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在1941年底开辟的飞跃喜马拉雅山脉向中国运送物资的“驼峰航线”上牺牲的。这反映了A. 美国空军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关键性力量B. 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性C. 美国政府一直是世界

25、和平力量的坚定盟友D. 战略物资的保障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驼峰航线”反映的是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支持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表明着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故选择B选项;结合所学,美国政府的援助只是抗战胜利的外部原因,而抗战胜利的关键性力量和重要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后的全民族共同抗战,故排除A、D选项;美国政府也并非一直是世界和平力量的盟友,它曾经发动过局部战争,故排除C选项。21.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A. 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B

26、. 中华民族在十四年抗战中作出了巨大牺牲C. 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D.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片内容来看,中华民族各个阶层在抗日战争中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为抗战的胜利做了最根本的保证。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未体现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不能全面反映中华民族在十四年抗战中作出了巨大牺牲,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点睛】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在综合国力诸要素中起着核心和决定性的作用,影响和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和前途命运。22. 194

27、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据,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A. 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己解放B. 表明国民党己失去战争优势C. 是中共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D. 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牵动整个头部”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共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开始由防御变为战略反攻,故C项符合题意。A项,根据材料“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牵动整个头部”可知此时长江以北尚在国民党统治下,并未解放,故排除。B项,

28、此时国民党军队仍然占据优势,“失去战争优势”说法错误,排除。D项;三大战役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排除。23. 民国三十六年结婚证上证词:“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下列对这张结婚证评论正确的是A. 用语晦涩难懂思想陈旧保守B. 体现了中国婚姻制度的进步性C. 语言文雅遭到日军敌视查禁D. 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颁发【答案】B【解析】【详解】古代婚姻关系中,男性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地位较为低下。而上述证词中“同心同德”“相敬如宾”“互助精诚”等词汇反映了男女之间关系的变化

29、,体现了中国婚姻制度的进步,故B项符合题意。仅凭一张结婚证无法反映思想陈旧保守,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仅仅反映了结婚证上的誓词,无法体现“日军敌视”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故C、D项不符合题意。24. 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评论的是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政治协商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村民自治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可知该制度是中央管理地方的制度。根据所学内容可

30、知,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不是地方管理制度,故排除B、C项;村民自治制度是基层民主制度,不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故排除D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故选A。25.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共同纲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 民主集中制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

31、知毛泽东主要论述了中共与党外人士及民主党派的合作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由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贤达人士共同制定;有政治协商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没有体现政党制度的特点。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与材料强调的“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的主旨不符。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故选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26.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

32、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B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标志依法治国正式确立C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表明中美之间矛盾完全消除D中央政府设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祖国统一大业最终完成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指导下提出外交政策,是对它的完整体现,故A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故B项错误。中美之间矛盾依旧存在,故C项错误。台湾尚未实现统一,故D项错误。27.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

33、1.29亿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该政策A. 意在缓解严重的经济困难B. 加速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C.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 有利于工业布局的合理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 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缩减城镇人口主要是在解决“左”倾错误及其所造成的粮食短缺等问题,因此材料中的做法意在缓解严重的经济困难,故A选项正确;材料“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可知

34、,该措施的实施不利于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故B选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后进行的,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为了缓解经济困难而减少城镇人口的问题,没有涉及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故D选项错误。28. 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参加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此举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 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B.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依据材料中“亚太经合组织”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亚太经济合作

35、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促进亚太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的主要机构。所以这体现出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是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就已经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材料体现的是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并未体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没有体现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因此B、C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9. 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

36、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 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C. 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D. 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来看,小岗村由包产到户的单干到“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体现的是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是现代农业集约式、规模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故答案为C项。A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排除;小岗村的合作社并不是人民公社,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家庭

37、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依然属于国家所有,排除。30. 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官的侧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人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A. 法官审案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意志B. 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C. 被告的正式答辩注重策略和技巧D. 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被告情感【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试图激起法官的侧隐之心”“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人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可以看出法官审理案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符合题意的是A项,BC项

38、在题干中没有体现,D项中的“仅凭”表述错误,排除。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陪审法庭【名师点睛】司法审判制度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能体现古希腊法律至上的特性,但它与罗马法有重大区别,因为罗马法目的是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罗马法以维护私有财产为核心。【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1. 罗马共和国末期法律规定,妻子结婚带来的嫁资不再是她对丈夫的赠与,丈夫只获得对嫁资的使用和收益权,妻子保留其所有权,婚姻解除后,丈夫有向妻子返还嫁资的义务。据此可知当时罗马法A. 注重男女平等B. 缺乏契约精神C. 忽视社会民情D. 重视私产保护【答案】D【解析】【详解】依

39、据材料信息可知,丈夫只获得对嫁资的使用和收益权,并不享有所有权,婚姻解除后,妻子结婚带来的嫁资不再是她对丈夫的赠与,这说明当时罗马法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男女平等的内容;B选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契约”问题;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得出罗马法忽视社会民情。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2. “近代欧洲贸易地理曾发生过一场转变,意大利北部和德意志北部汉萨同盟各城市丧失了原来的中心地位,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葡萄牙的里斯本、荷兰的安特卫普等城市繁荣起来。”上述现象A. 造成西欧社会物价上涨B. 表明欧洲各国联系加强C. 反映商业革命的影响D. 导致传统的商路受阻【

40、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后,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是商业革命的体现,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物价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是涉及近代欧洲的贸易地理,没有涉及欧洲各国的联系,故排除B;材料是传统商路受阻,开辟新航路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33. “1721年沃波尔料后,实行了一系列政经济政策,奖励谷物和农产品出口,并对许多出口商品免征关税,同时对英国工厂所需要的一些原料产品减低关税,甚至免收进口税。”材料所述现象是A. 源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 源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C. “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D. “重商主义”政策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

41、干可知,沃波尔降低出口商品关税及满足英国工厂生产需求的原料关税有利于英国扩大出商品口,增长对外贸易额,是重商主义政策的体现,故D项正确。A项,此时英国已经确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排除。B项,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C项,“自由主义”政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34.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B. 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C. 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

42、飞的作用微乎其微D.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是西欧社会发展即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是历史潮流。15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己经产生并初步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促使西欧人走向海洋,寻找财富。新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而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故D选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达伽马发现了到达好望角的航线,选项A不符合史实;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新航路的开辟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

43、积累的迫切要求。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各地区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增多。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这是近代以来西方经济领先的历史根源。故C项错误。35. 在英国乔治一世、乔治二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这反映了A. 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B. 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C. 责任内阁制度不断完善及D. 君主立宪体制在逐步确立【答案】D【解析】材料“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说明英国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说明君主立宪体制在

44、逐步确立,故D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故B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责任内阁制度完善,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6. 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基于这一理念,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A. 确立了两党对峙格局B. 规定了总统两届任期C. 加强了地方政府权力D. 贯彻了分权制衡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

45、材料“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可知,这体现的是对权力的分割制衡,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专制独裁,实现真正的自由,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将国家权力一分为三,相互制衡,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美国两党对峙格局确立是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B选项错误,规定总统两届任期的是195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C选项错误,1787年宪法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权力。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7.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给部长副署方能有效”。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

46、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A. 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B. 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C. 宪法规定总统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D. 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掌握行政权,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因此“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故C正确;AB均与史实不符;1875年宪法能够通过,说明共和派稍微占优势,故D错误。38. 对于德意志帝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有人指出:“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

47、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这意在说明德意志帝国的体制A. 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B. 巩固国家的统一与完整C. 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D. 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对内涵发展阻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指的是德国虽然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依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皇帝依然掌握国家大权,因此说德国回避对内部的改造,史实证明这为德国走向了对外扩张的侵略道路留下了隐患。故A项正确;德国的体制维护了国家的统治,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德国民主政体的局限,因此C项的表述与材料的这一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德国民主政体对国内社会稳定

48、起到的作用,排除D项。39. 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段话的含义是A. 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B. 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C. 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D. 代议制民主决定了工业革命的进行【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为什么工

49、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是因为英国已经具备了开展工业革命的相应条件,故B项符合题意;从材料中的信息来看,地理位置并不是影响工业革命的最重要因素,故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强调工业革命与贸易线路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突出代议制的作用,故D项错误。40.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在说明问题时除运用简单的四则运算外,还大量使用了比例关系、函数关系、不等式及众多的统计图表。这说明社会科学研究A. 近代史学范式精彩纷呈B. 更新方式手段与时俱进C. 自然科学决定社

50、会发展D. 数学成果主宰历史结论【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资本论运用简单的四则运算外,还大量使用了比例关系、函数关系、不等式及众多的统计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资本论采用了当时的数学研究方法,说明社会科学研究更新研究手段,与时俱进,故B正确;资本论不属于近代史学著作,故A排除;自然科学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C排除;数学成果并不能主宰历史结论,故D排除。41. 1871年,“人们带着对1792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公社不仅名称相同,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如国民自卫军、治保委员会等。公社活动演奏马赛曲,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甚至恢复了1792年的革命日历。

51、这反映出1871年巴黎公社A. 未超越资产阶级革命范畴B. 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C. 革命目标与之前没有变化D. 深受法国革命传统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公社不仅名称相同,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如国民自卫军、治保委员会等。公社活动演奏马赛曲,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甚至恢复了1792年的革命日历”表明1871年巴黎公社深受法国革命时期启蒙思想的影响,D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A排除;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并未背离科学社会主义道路,B排除;法国大革命推翻的是封建专制统治,巴黎公社建立的是无产阶级政权,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C排除。故选D。42. 1913年,美

52、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独占企业之一福特公司原来每生产一辆汽车所需劳动时间为12小时8分钟。当引进T型车装配线后,时间缩短至2小时35分。后来继续扩大T型车装配线后,平均每辆车所需时间降低为一个半小时。这说明A. 垄断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B. 行业垄断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C. 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D. 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垄断的出现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它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汽车成本下降,从而价格降低、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行业垄断”信息,排除;C项,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的说法材料没体现,排除;D项,商

53、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43. “9月,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连续写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列宁提出上述主张主要是基于( )A. 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质B. 俄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局面C. 革命已失去和平发展可能D. 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了大量武装【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9月”、“推翻临时政府统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列宁的上述主张提出于七月事件以后,此时革命已经失去了和平发展的可能,故选C项;列宁提出的主张主要是基于革命形势的发展,而非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质,排除A项;BD项材料无法体现,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44.

54、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向国会建议美国在十年内实现人类的月球着陆,并要求国会为载人航天飞行计划补充拨款5亿美元。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什么讨论就批准了肯尼迪的要求。而他当选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这说明当时美国A. 国会权力在不断增强B. 军事实力总体上处于落后C. 政策受国际形势影响D. 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苏争霸时期,美国的首要任务是在各方面与苏联展开竞争。当时苏联的航天事业发展迅猛,因此国会通过了肯尼迪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以期压制苏联。而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

55、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都与和苏联争霸无关,所以国会没有通过。由此可见,当时美国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与国会的权力变化无关;B选项错误,美国军事实力总体发达,并非落后;D选项错误,国会向载人航天飞行计划拨款不能说明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结合所学可知,肯尼迪政府充分利用凯恩斯主义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国家经济。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5. 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法院对几个重要案件的判决结果。这些判决结果表明时间案件判决结果1935年5月国家复兴管理局指控谢克特家禽公司违反鸡肉生产行业制定的规则国家复兴管理局违宪1936年1月美国(联邦政府)诉巴特勒违

56、反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法是国会立法权对地方经济活动的违宪性使用1936年6月企业主诉纽约州建立妇女和童工最低工资制纽约州无权制定最低工资制法案A. 美国的司法体制较为落后B. 新政最大阻力来自联邦法院C. 罗斯福新政冲击了旧秩序D. 三权分立体制制约美国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过程中,政府的行政权力有所扩大,对原有经济和政治秩序都造成了重大影响,故C正确;材料反映分权与制衡的美国政治的特点,联邦法院否决政府、国会及地方州的新政法案和措施,正是对原有秩序的维护,并非美国的司法体制较为落后,也不能说明新政最大阻力来自联邦法院、三权分立体制制约美

57、国发展,排除ABD。46. “二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复这个社会。”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的修复是A. 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B. 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模式的推广C. 福利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D.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指导,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经济增长方式上的修复”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但它是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故A项错误;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修复之前自由放任主义带来的危害,出现了经济发展

58、的“黄金时期”,故B项正确;建立“福利国家”,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故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新经济”,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与材料时间以及国家范围均不符,故D项错误。47. 1979年,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向选民承诺减税、削减政府机构、限制社会福利、消除通货膨胀,甚至削弱工会权力从而当选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当选表明A. 国家加强干预经济符合时代需要B. 女性议员更受选民爱戴C. 英国企图恢复自由放任经

59、济政策D. 英国深受“滞胀”问题困扰【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受到经济危机影响,出现“滞胀”的局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应对危机。材料中撒切尔夫人的竞选承诺实际上是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她的当选说明其承诺符合英国选民的需要,表明此时英国深受“滞胀”问题的困扰,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A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说法是对材料的误解,排除;英国在“滞胀”问题出现后,采取减少政府干预的政策,并非恢复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承诺减税、削减政府机构、限制社会福利、消除通货膨胀,甚至削弱工

60、会权力从而当选为英国首相”,联系所学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分析解答。48.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在世界秩序中的统治地位衰退以来,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有人认为,世界秩序正在进入一个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时代。这意味着A. 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松动B. 新兴大国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C. 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D. 经济全球化让大国间相互依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表明新兴大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并成为重要

61、的国际力量,故B符合题意;A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松动,排除。C项,多极化只是一种发展趋势,并未正式形成,排除。D项,材料并未强调经济全球化下趋势下只有大国间才相互依存。二、非选择题4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62、。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氨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

63、泛种植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每项,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满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3)意义: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解析】(1)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64、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再结合不少农作物是我国先民首先培育和栽种的,可以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等信息可以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由“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等信息可以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由材料中的“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

65、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等信息可以得出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由“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并结合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是备荒物资。(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再结合所学早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由“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可以得出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由“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

66、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再结合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3)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大豆推广到美洲,在美国广泛种植和用途得到广泛开发这一具体的事例,以及“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可以想到物种交流是世界各地文明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中美都对大豆的种植和用途开发做出了贡献,可以得出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名师点睛:这一题以大豆在中国古代的种植与利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传播为情境设计,考查了我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的成就以及中国为人类文明交

67、流所做出的贡献,彰显了民族自信,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本题思维含量较高,而且从人类命运和文明发展的角度思考,理论建构要求较高。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时间中国外国1415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16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

68、自由。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17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略。【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体现了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发散思维的考查。本题向来是高考中的亮点题型。在解答本题时可结

69、合中外思想文化发展演变、中国与西方对外关系、中国与西方之间反侵略与侵略之间的斗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来进行作答。如1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都都出现了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又如1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在一定程度上文化交流,出现了西学东渐的现象。再如1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反侵略与侵略之间的斗争出现。但无论如何作答,都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内容论证相关观点,要求试论结合、能够自圆其说。【考点定位】1417世纪中外历史东西方发展1417世纪中外历史的相互关联【名师点睛】本题列举了1417世纪中西方若干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领域的重要史实,要求考生提取信息并形成论题,进行论述。该题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

70、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次;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本题虽然属于开放性试题,但在设问设计上与2016年全国卷1的41题相似,都要求考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史论结合。首先,本题还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有精彩的论述的。其次,本题要求围绕“1417世纪中外历史的相互关联”自拟题目,就回答难度来讲,要求学生对中外历史的对比有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和分析。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基础知识的扎实并且要能够掌握学科内所学知识的纵向和

71、横向的分析,其次要尽量地多做开放性试题,既可培养考生应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各种题型的基本的解题技巧及格式。51.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庆历七年(1047年),王安石调任明州(今浙江宁波)鄞县知县。鄞县本是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鱼米之乡,居然“旱辄连年”。其缘故固然在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但王安石进而发现其深层原因则是“吏者因循”,“人力不至”,官吏甚至与豪强勾结,侵占、破坏水利资源。因此,他一方面加强廉政建设,奖惩结合,提拔廉吏;另一方面把抗旱作为第一要务,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民众掀起水利建设热潮。其后鄞县“旱则滴水如油,涝则民居漂没”的问题大大缓减。鉴于鄞县无官学,王安石在这里创建了

72、鄞县县学,并聘请名师主办。为了改变鄞人“信巫而不信医”的状况,他将朝廷颁布的医书善救方“刺石,树之县门外左”。当时两浙转运使司厉行损害百姓利益的禁盐之政,王安石拒不施行,且上书转运使为民请命。王安石离任后,民众“常相与传诵其事,指其迹而怀思之”,甚至为其立祠,以祭祀之。摘编自张邦炜王安石的鄞县施政与熙宁变法之异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鄞县施政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鄞县施政的影响。【答案】(1)背景:农业基础设施破坏,经济发展受影响;官场腐败,豪强横行、社会矛盾尖锐;教育滞后;巫术盛行,社会愚昧;儒学有为入世思想的影响等(2)影响:促进了吏治清廉;发展

73、了生产;改善了民生,赢得了民心;为后来主持全国变法积累了经验。【解析】(1)根据“鄞县本是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鱼米之乡,居然“旱辄连年”。其缘故固然在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但王安石进而发现其深层原因则是“吏者因循”“官吏甚至与豪强勾结,侵占、破坏水利资源”“鉴于鄞县无官学” “信巫而不信医”概括归纳,再联系宋明理学具有社会责任感分析。(2)根据王安石鄞县施政的具体措施分析影响,联系所学王安石在全国的变法,可得出:为后来主持全国变法积累了经验。【名师点睛】(1)背景,可从材料获取信息组织概括,联系王安石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知识,可知王安石深受儒学有为入世思想的影响。(2)要根据王安石施政的具体措

74、施分析影响,再联系所学王安石变法回答。52. 闽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爱新觉罗善耆是淸末政治舞台上一个比较活跃的皇亲贵族,从戊戌变法起,善耆 就一直支持光绪帝进行维新,被称为“帝党”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月,善耆出任崇文门监督,幵始担任实缺并着手整顿崇文门税务。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善耆任民政部尚书(责任内阁成立时,为民政大臣),掌握民政大权,成为满清贵族中具有实权的开明派人物。善耆在新政建设过程中,严于律己,雷厉风行,大胆任用新知识分子,着力整顿巡警, 从而奠定了京师近代警察的基本规模;参与编订报律、著作权律、出版律和禁 烟条例等一系列律令条文,使执法者有法可依,守法者有法

75、可循;同时积极筹办京师自治,推动立宪运动的发展;还对海军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善耆的这些措施是淸政府新政举措的重成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京的近代化建设和社会变革。摘编自孙燕京善耆与淸末新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槪括善耆推行新政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善耆的新政活动。【答案】(1)条件:出身权贵, 手握实权;思想开明,敢用新人;廉洁自律,不惧权贵。(2)评价: 是淸政府新政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北京的近代化建设和社会变革;其新政主观上是为了消弭革命,维护淸王朝的统治【解析】(1)根据材料“善耆任民政部尚书

76、(责任内阁成立时,为民政大臣),掌握民政大权,成为满清贵族中具有实权的开明派人物”可概括为善耆出身权贵,手握实权;根据材料“善耆在新政建设过程中,严于律己,雷厉风行,大胆任用新知识分子,着力整顿巡警”思想开明,敢用新人;廉洁自律,不惧权贵。(2)考生在解答评价类、影响类题目时,需要考虑到有利不利、好与坏这种正反两面的角度。由材料可知,善耆在清末新政中出力甚多,对清末新政产生了影响,分析材料中善耆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对于缓解当时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是有重要作用的。材料中“善耆的这些措施是清政府新政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京的近代化建设和社会变革”一句,其实就是材料对善耆的评价。最后我们也要看到,善耆所有的作为都是为了维护当时清王朝行将就木的统治,缓解社会矛盾,消弭已经渐渐生成的革命的趋势。- 3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