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最不具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2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主要表明()A土地兼并
2、不可遏制B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C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D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3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4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王夫之所说的“罢侯置守”指的是()A废除禅让制实行王位世袭制B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废除世袭制实行三公九卿制D商人已经能与政府分庭抗礼5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
3、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A察举制的实行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C科举制的推行D军机处的设置6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皇帝称号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皇帝姓名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相互关系明太祖之子成祖之子仁宗之子宣宗之子英宗之子名中的偏旁木火土金水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 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 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
4、。ABCD7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该表所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南方北方南京浙江福建四川广西江西湖广广东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7261192221251713511211448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大大超过北方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C明代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8雅典梭伦改革、秦朝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C打破了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9“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次则萧何,其余等皆白徒。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5、这一变局使()A布衣将相格局的初步形成B官僚政治的时代结束C节俭务实的统治风格形成D郡县制度的时代结束10“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成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A直谏臣民的减少B专制统治的加强C交通工具的发展D工艺美术的进步11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
6、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文中的“建筑物”是指()A总统制B联邦制C共和制D邦联制12“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这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 ()A分权制衡原则B民主原则C联邦制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13“虽然我们不去寻仇,但很难避免德意志的纷扰,这是真实的。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据此判断这位政治家是()A沃尔波尔B俾斯麦C圣西门D梯也尔14北宋时期,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收入除少量自用外,
7、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1804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既未授予联邦,亦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利,该归各州各自保留”,也就是说宪法单独列举中央的权力而未经列举的权利一概归各州。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的这些措施实际上都是()A加强了封建专制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C确保了地方自治D贯彻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15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这一农具是()A灌溉工具B除草工具C播种工具D耕土工具16唐朝李贤在后汉书注文中说:“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这里描写的生产工具的功能是()A灌溉B排涝C冶铁D
8、挖煤17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18包拯、庐州人,天圣朝进士,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包拯因科举走上仁途,曾当谏臣B包拯曾经参与管理过国家财政C包拯曾主张朝廷垄断盐业市场D包拯鞠躬尽卒,最终死于任上19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1%以上的进士
9、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20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21“(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
10、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22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23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
11、里“转折点”指的是()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24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员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其影响是()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25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
12、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26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ABCD27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D周桂钿先生提出此说的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28德国哲学家康德坚
13、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两人对暴力革命的内涵理解不同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D两人对公民权利认识不同29“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
14、”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30元代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载: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蒲又自真蒲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港。材料中所提及的仪器起源于()A战国B西汉C宋代D元代31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孔子的山水观是()A自然界中的山水都是有灵性的B重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C有智慧的人才能懂得欣赏山水D将山水赋予德行重视教化作用3
15、2古罗马查士丁尼皇帝钦定的法学阶梯规定:“法学家的解答是那些被授权判断法律的人们所作出的决定和表示的意见。古时规定应该有人公开解释法律,这些人由皇帝赋予权力就法律问题作出解释,称为法学家。他们的一致决定和意见具有这样的权威,根据宪令规定,审判员也不得拒绝遵从”。这反映出罗马法的特点足()A注重法律的灵活实用B贵族垄断法律解释权C重视法律的形式和程序D法学家的地位高于法律33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这句话体现了()A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B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信仰得救
16、的强烈愿望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34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35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A三权分立说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论D法律平等36“生民之初,本
17、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下列哪一思想家的思想与此观点最为相似()A康德B卢梭C孟德斯鸠D伏尔泰37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他们都认定限田、均
18、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ABCD38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A废除债务奴隶制B组成“四百人会议“C发放公职津贴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391701年颁布的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们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该规定说明英国()A议会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来
19、限制王权B议会与国王在政治权力上实现了平衡C国王有权独立确定英国王位继承人D国家权力重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40“贵族秩序依然存在,但采取了新的形式,金钱重于血统已成为新的基石。国会本身则成为土地资本家的工具,成为辉格党和托利党两党以及他们的团体和同盟者的工具。他们的利益正是当前国家孜孜以求的。”这表明()旧式机构中包含新的社会关系 代议制是现代民主的重要表现形式代议制度成为政党政治的工具 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生的不平等。ABCD41德意志1871年宪法中明确规定,新统一的德意志帝国首脑称德意志皇帝(Deytscher Kaiser)而非德国皇帝( Kaiser yon Deutschland
20、),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德意志宪法在行政结构中体现为联邦主义B德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从根本上得以解决C宪法条款前者涉及各邦的领土统治权,后者与德意志民族联系起来D宪法体现了普鲁士政治特色的印记4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43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
21、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4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4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结合如图分析,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
22、以南地区转移46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下列属于该先贤的主张是()A“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B“然而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D“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47如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48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
23、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491609年,某地成立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此地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被后人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某地”是指()A英国的伦敦B法国的巴黎C荷兰的阿姆斯特丹D意大利的威尼斯50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C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D贸易
24、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51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52下面是一本书的目录摘编。该书的作者是()I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区别我们具有某些先天知识,甚至普通知性也从来不缺少它们哲学需要一门科学来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原则和范围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53欧洲资本
25、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54某个时期的美国幽默小品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出现了1825年经济危机B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C当时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上述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状态55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3.5%,到19
26、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从1978年到1997年,英国社会保障的实际支出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其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任何一项政府支出。因此英国推行福利制度改革。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欺诈现象严重B政府的财政负担严重C经济发展缓慢D阶级矛盾的缓和56下表反映了1913年、1938年、1973年三个年份英国、法国、美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由此得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1913年1938年1973年英国13.3%28.8%41.5%法国8.9%23.2%38.8%美国8.0%19.8%31.1%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
27、复苏B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三国政府均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5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所有者年份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金融机关其他国内法人外国法人个人其他1950年3.212.611061.311.91960年0.223.117.81.146.311.51969年0.332.221.33.240.12.9对其解读有误的是()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58自国家产生以来,“如何治国”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共同话题
28、。春秋时期的管子曾有这样的看法。“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也;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这里管子主要强调()A君主的才能B制度的建没C人才的任用D创新的意识59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60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在诗作致人杰中写道:“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是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
29、不再隐藏。现在已知骇人的彗星走过的弯曲路径;扫帚星的天象不再令人惊奇。所有这些,让古代贤人苦恼,学派之间徒然争吵,我们看到,数学驱散云雾”据此判断这篇诗作是歌颂()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达尔文二、卷(非选择题共40分)6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钱穆理学与艺术材料二 学者
30、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
31、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中“三元并存与互补”的说法,指出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62(15分)有学者指出,1949年以来我国的高考历史命题走过了一段较为曲折的历程。l9501965年,高考历史命题基本上以知识识记为主,题目较为简单,题型相对单一。19661976年,高考历史命题中断,影封史学成为当时的主流,主要是推荐“根红苗正,出身好的工农兵学员上大学。19771990年代初,历史命题曾经再度考察知识的再现,仍然注重革命史的考查,考查学生的识记为主。1990年代2010年,高考历史命
32、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突出学科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考察。2010以来,高考历史命题升级,强调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科的核心素养(历史的辫证思雄,时空观念,史料实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价值观)注重唯物史观和国内外热点问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难度较大。请依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内容进行探讨、解读。(说明:可以结合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形势、特点,就某一时期高考历史命题的特征进行论证,也可以就不同时期高考历史命题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可以对学者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或者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
33、结合,史实准确)。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最不具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
34、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解答】根据材料“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即可概括出所谓“合法性”的含义是受周王册封的诸侯,遵守诸侯权利与义务的诸侯根据选项,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明显违反了周礼,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点评】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
35、位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2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主要表明()A土地兼并不可遏制B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C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D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考点】13: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宗法制的影响古代宗法制主要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解答】材料的关键词是“交给儿子”“接济族人”,是以
36、血缘关系来确定继承对象和接济的对象,说明宗法制对这一邹姓富户影响极大,B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没有体现,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D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故ACD项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正确理解能力抓住材料中对遗产的分配对象,以族人为主,联想古代的守法制进行判断3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考点】17: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37、,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解答】从题干“赖宗庙之灵”,进而利用“天人感应论”等做法,体现了秦始皇将神权和皇权结合,以加强专制统治的特点,故D项正确ABC三项虽然符合史实,但是在材料中无从体现,应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查对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4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王夫之所说的“罢侯置守”指的是()A废除禅让制实行王位世袭制B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废除世袭制实行三公九卿制D商人已经能与政府分庭抗礼【考点】18:郡县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是指对古代
38、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区划)起源于周朝,起初是封建制的补充,后经过秦汉发展,取代封建制成为主要体制亚洲其他国家也从中国学习了该体制,如日本、朝鲜【解答】A不对,废除禅让制实行王位世袭制的标志是夏朝禹死后,儿子启继位;C不对,这是中央官制的变化,与题意无关;D不对,秦朝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符合题意,“侯”是指诸侯,秦统一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不再分封诸侯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秦朝郡县制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理解和教材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基础题,难度不大5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
39、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A察举制的实行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C科举制的推行D军机处的设置【考点】1O:科举制【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特点,考察学生分析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分析材料,作者呼吁建立的制度较符合科举制的特点,科举制是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以后英国在科举制影响下建立了文官制度故选
40、C【点评】高考对科举制主要集中在内容、影响、特点与演变的考察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6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皇帝称号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皇帝姓名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相互关系明太祖之子成祖之子仁宗之子宣宗之子英宗之子名中的偏旁木火土金水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祈盼
41、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 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 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ABCD【考点】13: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宗法制的影响,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分析表格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解答】由表格中各代皇帝的姓名体现了阴阳五行学的相生说,表明统治者希望专制皇权能够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因此正确;明朝初期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过分封制,但是再后来消亡,表示不合史实;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宗法制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归纳历史本质的能力7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该表所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42、)南方北方南京浙江福建四川广西江西湖广广东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7261192221251713511211448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大大超过北方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C明代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考点】1S:明朝的内阁【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从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的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往往是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时期、宋金对峙时期等等)中国古
43、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这说明政治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只能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摧毁经济发展的成果【解答】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大大超过北方是表象,排除;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注意题干“实质问题”, 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反映了南方人士居多,实质反映了自从南宋以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推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C项符合题意;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对材料解读错误,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对
44、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注意准确把握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和影响8雅典梭伦改革、秦朝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C打破了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考点】45:梭伦改革;18:郡县制;1O:科举制【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梭伦改革、秦朝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主要考查比较它们之间影响【解答】根据所学,秦朝的郡县制和隋唐的科举制都有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梭伦改革没有这个作用,故A排除;秦朝的郡县制没有体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雅典梭伦改革使下层公民也获得了一定的民主权利,秦朝郡县制实行官僚政治,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把官吏任命的
45、权利收回中央,使下层的读书人也获得了考取官吏的权利,因此三者都破了贵族世袭垄断特权的局面,故C项符合题意;D项只符合雅典的梭伦改革,与后两者不符,故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涉及的内容较多,并且要求对三个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了解,考查的知识点较细,并进行综合比较,有一定的难度9“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次则萧何,其余等皆白徒。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这一变局使()A布衣将相格局的初步形成B官僚政治的时代结束C节俭务实的统治风格形成D郡县制度的时代结束【考点】1F: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需要掌握汉代官僚出现“
46、布衣将相”现象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次则萧何,其余等皆白徒”进行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材料“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次则萧何,其余等皆白徒”说明汉代官僚出现“布衣将相”现象,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趋势,故B项错误C项无从体现,应排除郡县制度在西汉仍有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考查对汉代官僚出现“布衣将相”现象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10“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
47、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成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A直谏臣民的减少B专制统治的加强C交通工具的发展D工艺美术的进步【考点】1Q: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统治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古代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包含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两层含义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解答】AA项说法
48、错误,这一变化并并非因为直谏臣民的减少,而是君主权力的加强;B“谤木”由供人民写谏言到成为“华饰屋之外表”,仅仅成为一种王权的象征,反映的是监督体制的缺失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符合题意;C交通工具的发展是对材料的字面理解,排除;D工艺美术的进步是对材料的字面理解,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统治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注意对材料古文的准确解读11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文中的
49、“建筑物”是指()A总统制B联邦制C共和制D邦联制【考点】6B: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立国后的邦联制和联邦制解题关键抓住材料信息“建国初期”、“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联系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前,邦联政府的困境导致中央政府权力加强需要进行判断【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建国初期实行邦联体制,中央政府软弱无力,无法应对内忧外患,随后通过制定1787年宪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美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邦联制,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都属于后来1787年宪法的内容,不是建国初期的特点,故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美国联邦制
50、代替邦联制原因的理解,联邦制的确立有效地协调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也充分发动了地方的主动性,保证了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制衡12“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这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 ()A分权制衡原则B民主原则C联邦制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考点】6A: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了对美国三权分立政体的理解【解答】材料中美国总统发起凡尔赛和约,但参议院不批准,美国就没能加入国联,正反映了总统和议会间“分权制衡原则”,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根据这一原
51、则,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故选A【点评】美国政体是严格按照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独立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但又彼此之间相互制衡,保障了美国民主政体的实施,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政治蓝本13“虽然我们不去寻仇,但很难避免德意志的纷扰,这是真实的。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据此判断这位政治家是()A沃尔波尔B俾斯麦C圣西门D梯也尔【考点】6F: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主要根据“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联系德意志统一中俾斯麦的“铁血
52、政策”进行判断【解答】联系所学,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普鲁士宰相俾斯麦提出决德意志未来的是“铁与血”,即强权政治,通过武力统一,故本题B项符合;沃尔波尔是英国实际第一任首相,圣西门是法国人,空想社会主义者,梯也尔是法国人,与德国无关,故ACD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旁国的成立德意志在统一中在宰相俾斯麦的主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特别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成为影响欧洲国际关系的重要转折点,改变了欧洲力量对比,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变化,成为一次大战的原因之一14北宋时期,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收入除少量自用外,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1804年美
53、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既未授予联邦,亦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利,该归各州各自保留”,也就是说宪法单独列举中央的权力而未经列举的权利一概归各州。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的这些措施实际上都是()A加强了封建专制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C确保了地方自治D贯彻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考点】1U: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和美国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两国政治制度的共同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是准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结合选项的构成可用排除法【解答】“中国北宋时期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收入除少量自用外,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协调了中央
54、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美国宪法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的体制故B正确ACD三个选项都只说了一个方面,具有片面性故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近代美国政治制度的共同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15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这一农具是()A灌溉工具B除草工具C播种工具D耕土工具【考点】22: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
55、给自足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脆弱性: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解答】“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表明是播种工具,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评】铁农具的使用是农业生产上的一个转折点,它能清除大片森林,使之变为耕地、牧场,也使大面积的田野耕作成为可能;甚至使农业生产关系、土地耕作制度和作物栽培技术等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16唐朝李贤在后汉书注文中说:“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这里描写的生产工具的功能是()A灌溉B排涝C冶铁D挖煤【考点】2D:中国古代先进的冶金技术【分析】本题解答
56、的关键是从“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进行思考【解答】从“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可以看出该工具是一种水力鼓风装置,用于冶铁联系知识可知,该工具是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水排,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较小,理解材料,熟悉教材内容即可17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考点】29: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分析】本题考
57、查明朝经济的发展考查明朝商业经济和长途贩运的相关知识,学生材料阅读的能力,【解答】由作者徐光启可知背景是明朝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北方到南方卖棉花原料,南方则到北方卖加工后的布和手工业品,说明南方的经济技术更有优势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而且明朝时期经济重心已经是在南方,故D项正确棉纺织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A项颠倒因果关系,应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宋代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明朝时的重心在南方,故C项错误故选D【点评】棉花宋末元初由边疆传入内地,元代得到很大的发展,其中松江成了棉纺织业的中心;明代后期成为普遍的衣料18包拯、庐州人,天圣朝进士,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
58、,多次论劾权幸大臣。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包拯因科举走上仁途,曾当谏臣B包拯曾经参与管理过国家财政C包拯曾主张朝廷垄断盐业市场D包拯鞠躬尽卒,最终死于任上【考点】2B: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政策,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天圣朝进士,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可知包拯因科举走上仕途,曾当谏臣,曾经参与管理过国家财政,曾主张朝廷减少对盐业市场的控制,故AB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题干“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
59、肃”可知包拯鞠躬尽瘁,最终死于任上,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表明包拯曾主张朝廷减少对盐业市场的控制,而不是主张朝廷垄断盐业市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以包拯的经历为背景材料考查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政策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19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1%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考点】1O:科举制【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60、【解答】由表格中出身“平民”“贫寒家庭”的进士比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官吏在任官前的出身,因此反映了科举制度使一般的平民百姓有了参政的机会,促进了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扩大了官吏来源,有利于巩固统治,故B正确ACD均不能体现题干主旨,故排除故选B【点评】依据材料数据信息明显可知B正确同时可以分析选项可以排除其他选项本题难度一般20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
61、上与六部等同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考点】1S:明朝的内阁【分析】本题以明史的记载为考查背景,考查了对内阁知识点的掌握【解答】A、大学士只是顾问,没有实权,故正确;B、殿阁大学士是皇帝的内侍顾问,已经设置,故排除;C、大学士是皇帝的顾问,没有实权,与六部不同,故错误;D、该项属于无中生有,错误选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内阁制度的掌握,内阁不是中央以及的行政决策机构,知识皇帝的内侍顾问21“(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
62、送亦如之。”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考点】1T:清朝的军机处【分析】本题考查军机处的设立,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解答】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材料中并无直接体现,排除;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材料中并无直接体现,排除;C材料中文字描述的是军机处处理行政重要事务的情形,从材
63、料中不难发现机要事务军机处采用军事传递信息,这能体现军机处行政效率具有高效,快速的特征,所以答案选C,D军机处没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的权力,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军机处的设立,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注意全面把我军机处的相关史实22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考点】4E:十二铜表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解答】题中的“
64、审判官或仲裁官”,在罗马习惯法汇编十二铜表法中,是罗马贵族才能担任的职务,他们因受贿而司法舞弊要处死刑,实际上是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A、C 两项只是自然法的精神原则并且在题中不能体现;B项的“充分保护”错误,十二铜表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与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十二铜表法的认识23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65、【考点】63:光荣革命【分析】本题考查光荣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颁布立法权向议会转移 意义: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解答】光荣革命之后只是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并非结束,排除A;议会与国王的权力并非平衡,而是以议会为中心,排除C;英国君主立宪制是逐步确立的,并非光荣革命之后就立即确立,排除D;它实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到议会的转移,故B正确故选B【点评】光荣革命意义: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
66、愿望,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建立开辟了道路24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员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其影响是()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考点】6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需要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完善的过程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完善的过程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题考查权利法案的颁布后的英国政体格局结合所学知
67、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就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正式确立,故A项错误1832年的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获益最大,才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干内容无关,应排除材料提到议会定期召开和由最长的任期,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实际是为限制王权服务的,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完善的过程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5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68、”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考点】6J: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分析】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总统是实际应用权力的机构,总统具有核心地位政治不是三权国会、总统、法院三者在过家家,政治是要作用于整个社会的,而总统就是政治作用于社会的实行者因此总统是中心,但权力根本在议会,因为“主权在民”【解答】结合材料信息“1787年3月”,当时1787年宪法尚未颁布,联邦制尚未建立,故A错误;联系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一种松散的邦联体制,故D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中的“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故
69、B错误;C项不符合历史史实,美国从未建立过君主制度,故C错误故选D【点评】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民主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所以代议制又称议会制26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ABCD【考点】64:英国权利法案;69:美国1787年宪法;6D:法国1875年宪法【分析】本题考查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比较、运用能力【解
70、答】注意限定信息“共同之处”,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都体现了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都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都是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故正确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故B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识记和比较27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B应彻底否定董仲
71、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D周桂钿先生提出此说的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考点】34: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分析】本题以董学特性新论为切入点考查董仲舒的思想需要掌握董仲舒思想的内容、目的和影响【解答】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赞同周桂钿的观点结合所学可知,在经过长期动乱后建立起来的汉武帝政权是社会秩序的代表,是社会安定的保障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为汉武帝政权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应肯定,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应排除B项中的思想材料未体现,应排除D项错误
72、,对待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应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的相关内容董仲舒在汉代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28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
73、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两人对暴力革命的内涵理解不同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D两人对公民权利认识不同【考点】87:启蒙运动;N5:卢梭的思想主张【分析】本题考查启蒙思想,主要比较卢梭和康德的思想主张,由于自己的经历和的受的思想影响,在对待建立理性社会的方法上有差异【解答】启蒙思想家卢梭和康德的主要观点是“人生而自由”和“思想自由”卢梭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他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利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康德在卢梭的
74、“人生而自由”的基础上,有提出了思想的自由: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再结合材料所给出的信息,可见,关于获得自由平等是两人的共同主张,不同在于达成目的手段,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而A表述有误,康德不主张暴力革命,故A排除;B表述不合题意,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态度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获得自由的途径,故B排除;材料中没有阐述公民权利,故D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注意在掌握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上进行比较的方法进行记忆29“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
75、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考点】3G: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造纸术:1 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2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3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解答】依据材料可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A项错误;此材料属于二手材料,不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故B项错误;人们为了降低造纸的成本选择新的原料,
76、说明人们的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动力之一,故C正确;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比用缣帛更便宜,对原料的选择降低了造纸的成本,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评价:纸的发明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人传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也为当时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传播与平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30(2012年3月莆田市质检5题)元代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载: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蒲又自真蒲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港。材料中所提及的仪器起源于()A战国B西汉C宋代D元代【考点】3B: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分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
77、的贡献,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比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西方的亚里斯多德就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同时,这些科技成就与农业及其人与自然的和谐密切关联,发达的应用数学、天文测量及其系统的农学都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而发达的中医学及其中药学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正与儒家的“天行有常”“天人合一”契合【解答】材料中“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又自真蒲行坤申针”中航海仪器显然是指指南针,指南针在宋代应用于航海,起源于战国时代的“司南”,
78、故A正确;BCD三项时间特征与上述史实不符,故BCD错误故选A【点评】指南针: 1战国,发明“司南”2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31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孔子的山水观是()A自然界中的山水都是有灵性的B重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C有智慧的人才能懂得欣赏山水D将山水赋予德行重视教化作用【考点】V8:孔子的政治思想【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政治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孔子 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
79、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解答】本题材料“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反映了孔子将水形与君子之德作类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包括仁与德,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点评】评价孔子: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32古罗马查士丁尼皇帝钦定的法学阶梯规定:“法学家的解答是那些被授权判断法律的人们所作出的决定和表示的意见。古时规定应该有人公开解释法律,这些人由皇帝赋予权力就法律问题作出解释,称为法学家。他们的一致决定
80、和意见具有这样的权威,根据宪令规定,审判员也不得拒绝遵从”。这反映出罗马法的特点足()A注重法律的灵活实用B贵族垄断法律解释权C重视法律的形式和程序D法学家的地位高于法律【考点】4D:罗马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特点罗马公民法特点:对象上,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程序上,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公民法:适用罗马公民;呆板;侧重公法)罗马万民法特点:对象上,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即罗马人和外邦人程序上,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侧重私法内容上,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核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解答】
81、从材料中可以判断出罗马法在适用过程中如果出现疑惑或争议之处,就会由皇帝直接授权的法学家就法律问题作出解释,这样有助于法律在使用中解决疑惑和随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这反映了罗马法具有注重灵活适用的特征,所以答案选A,B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材料含义,C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罗马法最初是习惯法,共和国时期制定十二铜表法作为成文法的开端,其目的是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权的,到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进入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33文艺复兴时
82、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这句话体现了()A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B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信仰得救的强烈愿望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考点】85:文艺复兴【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解答】题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可知体现的是人文
83、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再年轻几岁”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乐观进取,故B正确;ACD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点评】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17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核心:人文主义精神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34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84、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考点】86:宗教改革【分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解答】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C错误;B否定信仰上帝,说法错误,只是否定了教会并未否定上帝,故B错误;材料中反映了作为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的教会被否定了,实际上是否定教会和教皇对圣经的解释权,使教会的权威收到了挑战,
85、故D正确故选D【点评】始于16世纪德意志的欧洲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它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对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加强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解放了思想,还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35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A三权分立说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论D法律平等【考点】87:启蒙运动【分析】
86、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启蒙运动影响:第一,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来看,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第二,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第三,启蒙运动对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影响: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这个运动还直接影响了一些欧洲的封建专制君主如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和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他们都借助“开明专制”来维护自己的统治第四,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鼓舞人民
87、拿起武器,争取独立【解答】根据材料中的“三大定律”,不难发现叙述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再根据第三个定律中提到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所以该思想是社会契约论,故C项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故选C【点评】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在封建专制的天主教国家法国,出现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很快,启蒙运动从法国传播到德意志和其他国家,涌现了许多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得到扩展36“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
88、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下列哪一思想家的思想与此观点最为相似()A康德B卢梭C孟德斯鸠D伏尔泰【考点】N5:卢梭的思想主张【分析】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卢梭:法国人,代表作社会契约论,主要思想为阐述“天赋人权”,提出“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是思想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解答】根据“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可知材料的观点认为可以推翻君主的反动统治,故应该是主张民主共和的,故B正确;A是人非工具,排除;C主张三权分立,排除;D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故选B【点评】1762年卢梭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
89、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他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37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
90、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ABCD【考点】24: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需要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分析与理解【解答】从丘浚的“限田”、“均田”、“暂而不可以常”等分析可以看出,封建政治家不可能找出解决限制土地兼并的科学方法,故错误,符合题意丘浚和海瑞也看到了“贫富不均”、“田不在官而在民”、“听民自便为之德得”等问题,说明、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暂而不可以常”可以说明错误,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海瑞与丘浚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看法为背景材料考查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的
91、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38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A废除债务奴隶制B组成“四百人会议“C发放公职津贴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考点】J2:梭伦改革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于工商业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
92、的地位得以保证【解答】A项是梭伦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体现不出民主原则来,排除;CD两项是在伯利克里时期出现,排除;B项成立四百人议事会,成员由抽签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的色彩,故B正确故选B【点评】梭伦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大大促进了雅典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其很快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同时,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391701年颁布的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们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该规定说明英
93、国()A议会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来限制王权B议会与国王在政治权力上实现了平衡C国王有权独立确定英国王位继承人D国家权力重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考点】6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需要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内容和确立过程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进行分析,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内容和确立过程解答即可【解答】由材料中的“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信息可知,1701年颁布的英国王位继承法的颁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来限制王权,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使国家权力重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
94、的同意”可知,C项错误D项不是题干主旨,应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内容和确立过程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0“贵族秩序依然存在,但采取了新的形式,金钱重于血统已成为新的基石。国会本身则成为土地资本家的工具,成为辉格党和托利党两党以及他们的团体和同盟者的工具。他们的利益正是当前国家孜孜以求的。”这表明()旧式机构中包含新的社会关系 代议制是现代民主的重要表现形式代议制度成为政党政治的工具 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生的不平等。ABCD【考点】62:资产阶级代议制【分析】本题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具体考查英国代议制的有
95、关内容和实质【解答】旧式机构中包含新的社会关系,说法符合材料“国会土地资本家的工具,成为辉格党和托利党两党以及他们的团体和同盟者的工具”,正确;代议制是现代民主的重要表现形式,说法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民主政治,排除;代议制度成为政党政治的工具,说法符合材料:“成为辉格党和托利党两党以及他们的团体和同盟者的工具”,正确;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生的不平等,说法符合历史事实和材料:“贵族秩序依然存在,但采取了新的形式,金钱重于血统已成为新的基石”,正确;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具体考查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注意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
96、出生的不平等41德意志1871年宪法中明确规定,新统一的德意志帝国首脑称德意志皇帝(Deytscher Kaiser)而非德国皇帝( Kaiser yon Deutschland),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德意志宪法在行政结构中体现为联邦主义B德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从根本上得以解决C宪法条款前者涉及各邦的领土统治权,后者与德意志民族联系起来D宪法体现了普鲁士政治特色的印记【考点】6G: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的统一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了解德意志统一的过程和帝国宪法的内容特点【解答】德国是德意志帝国建立前的称呼,当时各邦分裂;而德意志是普鲁士王朝统一各邦后,建立联邦制国家
97、的称呼,故A正确B项说法错误,二战后德国分裂,排除;德意志既是涉及各邦的领土统治权,也德意志民族联系,故C说法不正确,排除;D项与题意强调国家统一不吻合,故D排除故选A【点评】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发展使统一成为趋势,普鲁士在俾斯麦的主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1871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并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带有深厚的封建军事残余4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98、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考点】2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分析】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考查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根据材料“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可以看出,当时木、金、皮生产及调色、刮摩、抟埴都有专业的、固定数量的工人负责,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细致,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关于材料型选择题 (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
99、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43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考点】24: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考查西汉刺史制度的作用和土地制度,
100、学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能力及调用知识的能力【解答】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田宅逾制”,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故C项正确“经济支柱”说法错误,故A项排除B项材料无从反映,应排除题干的是政治手段,不是经济手段,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汉武帝时期设立刺史,主要目的是监察地方以加强中央集权,此题反映的是对地方的土地兼并的监察除了设置刺史外,汉武帝还实行了推恩令,削弱王国的力量古代历朝为了确保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加强,设置了相应的许多监察机构中央监察官职如秦时期御史大夫、地方监察机构如汉朝刺史、宋代通判
101、、明朝都察院等4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考点】2N:宋朝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经济考查宋代商业经济的变化,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通宵”“不觉抵暮”,可以判定夜市和瓦子的经营已经没有时间限定,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市和瓦子的分布范围,故B项错误瓦子没有涉及经营者的问题,故C项错误坊是居民区,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故选A【点
102、评】北宋时期,市坊界限明显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夜市和晓市昼夜相接,东京等大城市开始出现瓦子等娱乐场所4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结合如图分析,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考点】29: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1E:元朝行省制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解答】解题知道中国经济重心南宋时就已完成了南移,元
103、朝时经济重心已在南方,再依据简单的地理知识和小学算术知识就可得出正确答案故选B【点评】本题图文并茂,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角度新颖,又将数学、地理、历史知识的考查和历史研究理论(计量史学)的运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堪称经典46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下列属于该先贤的主张是()A“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B“然而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D“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陆王心学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解答】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
104、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属于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D项属于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故选C【点评】宋明理学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即便是“知行合一“说,也是强调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47如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
105、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考点】59:第一次工业革命【分析】本题以18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英国原棉进口量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解答】解答本题关键要把握材料中的时间限制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时间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可以知道这段时间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因为新机器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应用,导致了示意图的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48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
106、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考点】59:第一次工业革命【分析】本题以 历史味很浓的史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解答】这个题目历史味很浓,要体味历史还必须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就是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是一个很长的句子,抓住句子的主干:没有动态消费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不会发端,不会延至各地其他几项与这个句子没大关系而“动态消费社会的发展”其实就是市场的发展,所以本题的意思是市场的发展推动
107、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重点考察学生对具有历史味的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句较长的情况下,采用缩句的方式,就会比较容易的发现考题的主要方向的问题491609年,某地成立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此地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被后人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某地”是指()A英国的伦敦B法国的巴黎C荷兰的阿姆斯特丹D意大利的威尼斯【考点】54:荷兰的殖民扩张【分析】本题考查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评价:使殖民地人民陷入灾难,给殖民者带来巨额财富;西、葡两国因把掠夺来的财富挥霍在奢侈享乐之上
108、而日渐衰落下去;从葡、西海外扩张和掠夺得到实惠的荷、英、法等国壮大起来,并同葡、西展开了争夺商业和殖民霸权的斗争1588年,英国海军摧毁西班牙“无敌舰队”,西、葡逐渐丧失了殖民强国地位;殖民掠夺,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欧洲人开始对美、亚、非洲进行政治控制和渗透,以及经济的掠夺和剥削同时,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解答】AB是在18世纪以后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排除;材料反映的是17世纪初,具有雄厚金融力量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应该指的是荷兰,由于荷兰在17世纪初成为“海上马车夫”,其金融优势很明显,故选C意大
109、利的威尼斯是在16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前金融的重要地区,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扩张,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注意把握早期殖民扩张的国家和结果50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C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考点】51:新航路的开辟【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对封建社会瓦解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
110、航行”得出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结合新航路开辟对封建社会瓦解的影响解答即可【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是指新航路的开辟AD两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不属于革命因素,应排除B项与封建社会的崩溃并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排除由材料可知,“革命因素”促使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崩溃,而推翻并取代封建社会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资本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故C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对新航路开辟对封建社会瓦解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1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
111、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考点】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考查工业革命后对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的影响【解答】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的经济思想也变成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材料是反映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下企业的设立是经济思想的变化,故C正确;AB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
112、现,D项与材料不符,故ABD排除故选C【点评】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除了在政治上要求参政权利外,在经济上要求进一步打破束缚,实行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于是适应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自由主义思想应运而生52下面是一本书的目录摘编。该书的作者是()I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区别我们具有某些先天知识,甚至普通知性也从来不缺少它们哲学需要一门科学来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原则和范围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考点】87:启蒙运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家康德的主要思想主张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孟德斯鸠:法国人,代表作论法的
113、精神,主要思想为“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最早实践的是美国的1787年宪法(2)伏尔泰:法国人,代表作哲学通信,主要思想是反对天主教会,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后世评论:“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3)卢梭:法国人,代表作社会契约论,主要思想为阐述“天赋人权”,提出“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是思想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4)康德:德国人,代表作为纯粹的理性批判,主要思想为“人非工具”,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解答】通过材料“纯粹知识、哲学、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该书的作者是康德康德
114、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思想使哲学深入到了一个新的理论维度,也是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曾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启蒙思想家康德思想主张的识记,题干已经把其思想主张列举出了,难度不大,属基础题53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考点】5G: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要求了解资本主义在不同时
115、期由于发展水平不同,对外经济侵略方式不一样,理解对外殖民掠夺过程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解答】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伴随着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资本主义也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随着向垄断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C顺序符合,ABD在排序上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对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市场形成知识的一个综合,要求整体上把握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116、相关基础知识54某个时期的美国幽默小品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出现了1825年经济危机B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C当时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上述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状态【考点】D1: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分析】本题考查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在1929年通过股票市场猛然爆发,主要原因:1、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国民贫
117、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3、分期付款的消费模式展现的是美国市场的虚假繁荣使原本存在的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尖锐化4、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5、导火线:纽约股市崩溃【解答】以漫画中交易所、“股东”、“跳楼”与1929年经济危机有关;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后来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本题较简单,考查了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首先在股市发生危机题中正反映了股市危机的概况,罗斯福新政改变自由主义政策,采取国家加强干预的方式,故C正确;AB时间上不符,排除;D项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状态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故选C【点评】经济危机的影响:1、加深了
118、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活动猖獗,德国法西斯分子和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2、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加紧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摩擦;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掠夺反抗55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3.5%,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从1978年到1997年,英国社会保障的实际支出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其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任何一项政府支出。因此英国推行福利制度改革。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欺
119、诈现象严重B政府的财政负担严重C经济发展缓慢D阶级矛盾的缓和【考点】DB: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分析】本题考查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关键词是“直接原因”【解答】“福利国家”制度是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而实行的,因此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这正是材料中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故B正确AC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英国福利政策变化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56下表反映了1913年、1938年、1973年三个年份英国、法国、美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由此得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1913
120、年1938年1973年英国13.3%28.8%41.5%法国8.9%23.2%38.8%美国8.0%19.8%31.1%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B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三国政府均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考点】D7: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变化关键信息是“英国、法国、美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变化的数据信息【解答】试题分析:从表中三个国家三个年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看,呈逐步上升趋势,说明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开始于1947年,A项不正确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逐步上升,并不能说明放弃了自
121、由贸易政策,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是20世纪70年代,是指美国、日本与西欧,D项错误故选B【点评】关于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是考查的重大,一般侧重在原因和方式具体说明如下:原因:根本是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凯恩斯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工人阶级斗争,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创新三个方式: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实行混合市场经济制定经济计划,运用经济杠杆调控:侧重规划和指导,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国家福利制度:资金来源是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特点是制度化和法制化;种类繁多;覆盖面广;实质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表
122、现学生应引起重视5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所有者年份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金融机关其他国内法人外国法人个人其他1950年3.212.611061.311.91960年0.223.117.81.146.311.51969年0.332.221.33.240.12.9对其解读有误的是()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考点】EB:多极化趋势加强【分析】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最主要的变化即二战后各国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解答】A政府解散财阀,政府
123、和公共机关在资本结构中占有一定比例,说明政府并未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故A项表述错误B从外国法人所占比例的增加可以看出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故B项表述正确C从金融机关所占份额一直上升可以看出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故C项表述正确D个人持股从61.3降低到40.1,可以看出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故D项表述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通过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考查学生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相关史实的掌握58自国家产生以来,“如何治国”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共同话题。春秋时期的管子曾有这样的看法。“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也;虽圣人
124、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这里管子主要强调()A君主的才能B制度的建没C人才的任用D创新的意识【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派别及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解答】材料中“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在这里管子主要强调法制对于国家治理建设的作用,也就是重视制度的建设因此B项符合;A项说法与题意不符,CD和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意义: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
125、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59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考查黄宗羲的法治观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内容,尤其是黄宗羲思想主张的掌握【解答
126、】根据题干材料“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结合所学,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因此主张为天下人立法,以限制君权,故C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而且主要属于同时代王夫之的主张,应排除B项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应排除D项超越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范畴,属于欧洲启蒙思想的内容,应排除故选C【点评】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60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在诗作致人杰中写道:“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是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不再隐藏。现在已知骇人的彗星走过的弯曲路径;扫帚星的天象不再令人惊奇。所有这些,让古代贤
127、人苦恼,学派之间徒然争吵,我们看到,数学驱散云雾”据此判断这篇诗作是歌颂()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达尔文【考点】XG: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分析】本题考查牛顿的科学成就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从材料中“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使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不再隐藏”、“数学驱散云雾”等信息可知这篇诗作歌颂的是牛顿结合所学可知,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他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
128、象,具有重要意义,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使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不再隐藏”、“数学驱散云雾”进行分析理解和对牛顿及其科学成就的识记二、卷(非选择题共40分)61(25分)(2016秋正定县校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
129、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钱穆理学与艺术材料二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130、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中“三元并存与互补”的说法,指出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考点】1O:科举制;2N:宋朝的商业发展;36:宋明理学;FD: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MH: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分析】(1)本题考查宋朝社会状况考查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史实需要掌握宋代科举制、商品经济、理学诞生、世俗文化发展的状况(2)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考查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需要掌握洋
131、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3)本题考查新中国以来的民主法制、经济建设成就考查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需要掌握新中国以来的民主法制、经济建设成就的史实【解答】(1)本小问的说明,依据材料一“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结合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史实进行说明即可(2)本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二“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进行说明(3)本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三,结合新中国以
132、来的民主法制、经济建设成就史实进行说明即可故答案为:(1)政治上:宋代科举制发展,彻底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经济上: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文化上:宋代理学诞生,儒学思想进一步走进广大平民的日常生活;世俗文化流行(2)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创办近代机器工业政治民主化: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思想自由化、科学化:新文化运动传播民主与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3)表现:从法制遭到践踏与破坏到提出依法治国并写入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
133、经济体制;从民主制度遭到破坏到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社会状况、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新中国以来的民主法制、经济建设成就,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2(15分)(2016秋正定县校级期末)有学者指出,1949年以来我国的高考历史命题走过了一段较为曲折的历程。l9501965年,高考历史命题基本上以知识识记为主,题目较为简单,题型相对单一。19661976年,高考历史命题中断,影封史学成为当时的主流,主要是推荐“根红苗正,出身好的工农兵学员上大学。19771990年
134、代初,历史命题曾经再度考察知识的再现,仍然注重革命史的考查,考查学生的识记为主。1990年代2010年,高考历史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突出学科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考察。2010以来,高考历史命题升级,强调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科的核心素养(历史的辫证思雄,时空观念,史料实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价值观)注重唯物史观和国内外热点问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难度较大。请依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内容进行探讨、解读。(说明:可以结合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形势、特点,就某一时期高考历史命题的特征进行论证,也可以就不同
135、时期高考历史命题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可以对学者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或者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点】HE: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1949年以来我国的高考历史命题的历程,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历史命题再度考察知识再现,仍然注重革命史的考查【解答】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示例1:观点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历史命题再度考察知识再现,仍然注重革命史的考查考查以识记为主,反映出高考命题尚未走出徘徊,“两个凡是”“左”倾错误还在继续一直延续到1980年代,虽然这一时期恢复双百方针,思想解放,科教发展,但是历史高考命题依然没有太大的变
136、化论述:“文革”结束不久,“左”倾意识、阶级斗争思维仍然较浓国际上冷战、两极对峙、意识形态冲突,高考命题注重革命史“文革”中对教育破坏严重,教学方式落后,此阶段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师资匮乏,教学资源不足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历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考历史命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小结:恢复高考,统一命题,注重人才的选拔,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和公正,但是历史命题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和现实需要,还要学习借鉴他山之石,科学命题,要既重视基础,也要注重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示例2:观点:1990年代,高考历史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突出学科能力考察这是改革开放深入、进一步融入世界的结果,论述: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现
137、代化建设成就突出科技教育发展全球化,信息化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高考注重文明演进及国内外热点问题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当前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对人才要求提高高考历史命越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也从港澳台的历史命题中得到一些启发比较注重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科学性关注史料教学与研究,重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由史证小结:高考历史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反映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化也是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反映,更是未来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示例3:观点:2010以来,高考历史命题升级,强调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科的核心素养,反映了时代的需要与国家
138、崛起的需求论述:21世纪以来,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激烈高考历史命题突出学科特点,贴近学生实际与现实生活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富有时代感与生活气息一纲多本,开放兼容公平公正,考察能力与素养,难度与技术不断提高历史考试中大胆命制研究性学习,探究性测试和开放性试题历史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课题也被引入高考命题中小结:学科能力与素养要求顺应了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趋势,也与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相适应,反映了全球化、多极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突出历史学科特征(解释与史料,时空概念)注重唯物史观与人类文明演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高考历史命题注重考查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难度加大【点评】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并且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保护不同群体的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保护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五十多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建立了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办学力量投资为辅的教育体制当前,地方政府主要是推广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以兴办高等教育为主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方面,包括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在内的社会办学力量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