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盘古开天地语文A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7908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盘古开天地语文A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盘古开天地语文A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盘古开天地语文A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盘古开天地语文A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盘古开天地语文A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缓、逐、宗”等14个字,会写“降、丈、滋、创”等12个字,2、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对课文进行复述。 3、通过换词语体会、对读近、反义词等体会课文内容。 4、读懂课文,体会盘古开天地的坚毅和奉献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文中优美词句。2.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难点在于用自己的话清楚条理地复述课文,通过内容的学习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2、联系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语文园地三时背诵了几句“对对子”这种形式的韵语,还记得吧?(记得)那咱们一起背一背吧。天对地,开始!(生齐背) 师:好!我们就背到这儿。同学们背的真熟练! 可是,你们知道吗?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模糊不清,到处是黑乎乎一片,分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直到有一天,一个力大无比的巨人,拿了一把大斧头,把天和地给分开了。你们知道这个具有神奇力量的人是谁吗?(盘古)对了,就是盘古!那他又是怎样去开天地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神话故事。二、由题入文,初步感知(一)读课题有讲究 师:同学们一起读课题,(18盘古开天地)声音很宏亮! 哎,小课题有大学问,读课题的时

3、候也有讲究呢!我这样读,你听:18盘古开天地,这样读,我就知道了,是盘古在开天地呀,那我想知道盘古做了什么?该怎么读?你来试试。(生强调开天地)很好,谁再来读?我们一起读!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不同的读法让我们知道了是谁,做了什么事。这篇课文讲的就是盘古开天地的事。 (二)读课文学生字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谁愿意起来读一读?其他同学端好课本认真听,听听他们读得怎么样? (五位学生接读) 很好。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又认识了很多新词语,不过有几个字读得不准确,没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一认这些生字词,同学们抬头看 : 出示生词:猛、缓缓、一丈、逐渐、四肢、肌肤、辽阔、血液、祖宗 师:同位

4、互相检查检查,看看你都读对了吗?(生自检)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在这些词里有个词不好读,我们一起看(逐渐变红),你再把它读一遍,同学们听清了吗?好,我们一起读两遍。像他一样,我们齐读,每个词读两遍。 师:生词大家都会读了。课文里还有不少这样的词语,你能读好吗?请你读!(生1) 出示词语:、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哎,他是这样读的,同学们,我们边读边想象这些词描绘的内容,把你想象到的读出来,能行吧?(行)自己先试试。好,你来。 (生2)读的挺好,你怎么读?(生3)伺机指导,读出感悟 师:我们一起来。(齐读) 师:好。生字呢,谁来读?请这一行同学接读。 出示

5、生字:猛、缓、丈、逐、肢、肌、辽、血、液、宗(接读一遍) 意图:认读生字、词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基础,读文中带形容词修饰的词,为后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边度边想做铺垫,并为学生学文时照书上的样子说句子降低难度 三、角色朗读,深入品析(一)感悟神话的神奇 师:同学们,在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混沌一片,你看 出示图片: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那时,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就在这模糊一团的世界中,这个叫盘古的巨人,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生齐: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天地的变化多神奇啊,我们男女同学分角色再来一次,女同学,轻而清,开始! 女: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

6、,变成了天。 男: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好了,同学们,现在你再来仔细看看这两句话,在用词上你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1:我发现了缓缓和渐渐是一对近义词。 师:还有补充吗? 生2:渐渐、缓缓、慢慢三个词都是近义词。 师:看得多仔细啊。请你再读读这两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生1:天地分开的非常慢,太不容易了。 生2:天地慢慢分开,盘古很辛苦。 师:是啊,天地分开的多不容易啊,那这句话我们怎么读?自己先试试,好,你来?(提读) 师:同学们看,这三个词都表示一个什么意思?(慢)那我用慢慢分开,慢慢上升,慢慢下降就是了。 生1:都用慢慢用词就重复了。 师:是啊,作者用了不同的词表示意思相近的

7、词,说明作者用词(准确) 表示慢的词语原来有这么多啊,祖国的词汇真丰富啊。作者写的多用心。我们再来读一读吧。(齐读) 小结:同学们,在这两句话中,出现了这么多对反义词和意思相近的词语,我们真是越品越有滋味了。 让我们一起把这份感情读出来,只听读!(齐读)(二)体会盘古的坚毅与奉献1、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在这个缓慢的过程中,天和地分开了,板书:“开天辟地”可这时,聪明的盘古却担心起来,他担心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别慌,拿起铅笔,便读边画出描写盘古动作的句子。注意放开声音。 师:谁来读读你画的? 生1: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

8、着地。 出示课件: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好了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 生1:盘古使劲,还在用力呢 出示课件: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是啊,盘古把天地分开后,他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斗转星移,100年过去了,盘古仍然 生: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他努力坚持着,日月更迭,1000年过去了,盘古依然(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强忍着浑身的疲惫还是(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此时,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生1:盘古太累了 生2:盘古一直坚持着,没有放弃,他真了不起。 师:就这样,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

9、,盘古日长一丈。 出示: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意图:抓住天地成形时间漫长的特点,渲染品读,让学生体会到盘古的毅力,和不放弃的精神,为体会全文思想不可缺的部分。2、学习第4自然段 师:盘古累得倒了下去,倒下的盘古,身体竟然发生了变化?究竟有什么变化?下面,同学们认真默读第四自然段,记清盘古的变化,过一会儿我们不看书来说一说。 师:记住了吗?(记住了)好,往前看。 出示课件: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

10、,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意图:为学生能复述课文打下基础,体会带形容词的词语。 师:同学们真的都记住了,让我很佩服啊。你看到大屏幕上的省略号了吗?省去的是什么? 出示:省略号的变化 A:省略的是盘古的变化(很好) B:他的脚,鼻子(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省去的盘古的身体还有很多变化) 师:老师通过查阅古文知道了,盘古的身体还有这样的变化,你看, 出示:发髭为星辰;齿骨为金石;精髓为他的头发,变成了珠玉; 师:他的发髭变成了星辰,齿骨变成了金石,精髓变成了珠玉 师:你能不能照着书上的样子,把这些变化也来说一说呢? 生1:他的发髭变成了星辰,(什么样的星星)闪烁的星

11、星(说完整) 生1:他的发髭变成了闪烁的星星 师:谁还想说,他的发髭? 生2:他的发髭变成了闪闪发光的星星 师:很好,他的齿骨?生3:他的齿骨变成了(金石就是石头)坚硬的石头 师:不错,精髓,注意髓,读三声。 生4:他的精髓变成了珠玉,(珠玉就是珍珠和玉石)他的精髓变成了美丽的珍珠和玉石。 意图:承接所记内容,让学生学会用形容词修饰名词,体会这种说法的形象性,生动性。 师:盘古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发生了变化,下面,老师和大家合作着把盘古的变化读出来,我读描写盘古身体部位的部分,同学们一起读红色的部分,你来说发髭的变化,你说齿骨的变化,你说精髓的变化,准备好了吗,看大屏幕,我给大家配上音乐,咱们一边

12、读,一边想象盘古的变化,现在开始了。 出示课件: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他的头发,变成了 ;他的牙齿,变成了 ;他的精髓,变成了 师: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盘古真伟大,身体都变了。 师:是啊,我仿佛看到了盘古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你呢? 生2:我仿佛看到了盘古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生3:我看到了(仿佛)我仿佛看到了

13、盘古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那么,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盘古的这些变化?(想)下面,老师就带着大家来看看盘古变化的宇宙,往前看。(师随图片范读) 师:抬头看天,白云朵朵随着风儿飘动,我知道那是盘古呼出的气息;听,耳畔传来隆隆的雷声,我知道那是盘古发出的声音;太阳冉冉升起,夜晚明亮如镜的月亮,那是盘古的双眼;盘古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放眼大地,一望无际的大地,那是盘古的肌肤变成的;知道:滚滚向东奔流不息的江河,那是盘古的血液;茂盛的花草树木,(那是盘古的汗毛;滋润着万物生长的雨露啊,那是盘古的汗水,我还知道:夜空中眨着调皮眼睛的星星,那是盘古的头发;大地上坚硬的石头,那是盘

14、古的牙齿 师:宇宙美不美?(美)这全是盘古用自己的身体变化的,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盘古的变化吧,端好书,他呼出的气息,读! (生齐读) 师:盘古的身体消失了,换来了今天美丽的宇宙,你想说点什么? 生1:盘古变成的宇宙太美了,我要感谢盘古。 生2:我们要感谢盘古,他太伟大了,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了宇宙。 师:正是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板书:“顶天立地”、“奉献”才有了美丽的世界。看得出,同学们已经被盘古的精神所感动,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齐读第五自然段,人类的老祖宗,读! (生齐读) 师:我们感谢盘古,我们佩服盘古,再读! (生齐读)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

15、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3、我还能把自

16、己想到的说一说。“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

17、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意图: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想、短片欣赏,直观感受盘古的变化宇宙的美丽,使学生充分体会文章思想内容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四、拓展: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盘古开天地这样一篇神话故事,课后,请你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听;另外,通过课外阅读,同学们一定知道不少神话故事,你知道那些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夸父追月.),课下请你搜集你喜欢的神话故事,有时间我们开一个神话故事会来交流,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