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传统的档(dn)案学,经历了一个孕育、形成和发展的渐进过程,通过古代朴素的档案文献编纂(zhun)理论得以体现,但研究档案的管理思想存在不少缺憾。B. 人届中年,背负太多,举步维艰。全社会勿以轻佻(tio)的心态嘲笑中年人,应让他们每个人都有踮(din)起脚尖就能够到的梦想,助其度过难关,走出泥淖。C. 宁波底蕴深厚,书声琅(1ng)琅,政通人和,在由新华社瞭(1io)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19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活
2、动中再一次榜上有名。D. 疫情之后当务之急复工,虽然企业也是战战兢(jng)兢,但不复工,企业会像车轮子被卡(qi)住一样,动不起来,所以哪怕去抵压贷款,也要争取开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积累的字音、字形知识技巧进行辨析,平时要关注同义词、近义词、形近字、音同音近字的积累。A项,“纂”读“zun”。B项,“踮”读“din”;“度过难关”应写作“渡过难关”。D项,“抵压”应为“抵押”。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当飞机慢慢向那广袤的大地靠近时,透过舷窗,我们看到格子般齐整的草栏,还有散落在黄绿
3、色草地上的星星点点的白色及其蜿蜒交错的碧蓝的河流,恍然间仿佛天地连接。这秀色可餐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我们被融入一望无际的绿海。才出市区,坐在车里,听着草原歌曲,两侧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的开阔和繁荣松弛了我们的襟怀,而散落在草原处处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又叫我们感到生活的平静与恬适。【乙】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回忆,最壮观的当然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曲水”的莫日格勒河。放眼望去,河床如刀砍斧凿,曲曲折折地镌刻在平坦的草原上,铿锵的节奏和跌宕的旋律击破了草原的空旷和静谧,令人慨叹大自然怎么这样的神奇。这是什么样的艺术家也构思不出的画面,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丙】回程在离景点不远的山坡上,看到漫山遍野的绵羊在吃
4、草,几匹野马在奔驰,还有几座大小不一的蒙古包在落日余晖的照映下,都披上了一层金色。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及其B. 秀色可餐C. 镌刻D. 流连忘返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B. 乙C. 丙【答案】2. A 3. B【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A项,使用错误,及其,是一个常用的复合词,及:和;其:代词,指代“及其”二
5、字前的事物,语境中应该用一个表并列的连词,应用“以及”。B项,秀色可餐,形容秀美异常。现在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文中取第二种意思,使用正确。C项,镌刻,雕刻,用在文中和前面的“刀砍斧凿”相对应,使用正确。D项,流连忘返,留恋不愿离开,文中指莫日格勒河景色优美,让人舍不得离开,使用正确。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标点符号题,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B项,“第一曲水”的前引号应放在“天下”前面,应改为“天下第一曲水”。
6、故选B。【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华为Mate20系列的成功,许多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了国产智能手机的崛起,众多果粉也纷纷倒戈。P3
7、0系列乘胜追击,又收获了不少女性用户的青睐。B. 2019年9月以来,澳大利亚山火持续肆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目前已经烧掉了相当于一个比利时大小的面积,外媒估计有近5亿只野生动物葬身火海。C. 在因疫情延迟开学而空荡的大学校园里,留学生们不仅借参加志愿者活动表达着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支持,而且积极配合学校的消毒、检测等各项工作。D.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是否富强,往往不取决于它的历史和军事实力,而是取决于它的发展理念。【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
8、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偷换主语“华为Mate20系列的成功,许多消费者”,应改为“使许多消费者”;B项,缺宾语中心语,“面积”后面加“的森林”;C项,语序不当,原句表示递进关系的语序不当,“积极配合学校的消毒、检测等各项工作”与“借参加志愿者活动表达着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支持”应调换位置。故选D。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心理学认为,婴儿时期,不能区分主体和客体。盲目认为客体是主体的,别人的就是自己的,你的就是我的,我想要,就能要到;我饿了,你就要喂给我吃;我渴了,你就要喂给我喝。没有要到,你不给我,就哭就闹就赖皮就撒娇就发脾气就暴躁就生气就无理取闹
9、。材料二:一名男子在一高铁车厢内“撒泼”并反复拨打110电话和高铁投诉电话,投诉高铁超速又超载,严重威胁其家人的生命健康铁路工作人员表示列车的行驶速度是按照规定执行的,根本就不存在超速的说法。而事实是当时这名男子携带的儿童超高,但他拒绝补票,还在车厢无理取闹。材料三:28岁的甄某某买了一盒精美的巧克力,美滋滋地分给朋友吃。几个朋友都说“不好吃”,甄某某立即拉下了脸,非常生气,反复强调说这可是某某名牌啊,怎么会不好吃呢?哼,肯定是你们不懂得品味,这可是进口的。材料四:江苏某26岁无业男子向做瓦匠的父亲索要5000元,要钱未果,他就当着父亲的面喝了一口百草枯(有剧毒)躺在床上等死。在父亲打电话叫来
10、警察后,面对警察“为何喝农药”的询问,男子爆粗话“关你们鸟事啊!” 后三则材料中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巨婴”,试概括“巨婴”的三个特征。(每点不超过6个字)【答案】(1)以自我为中心(自私)(2)情绪化(无理取闹、偏执)(3)没有礼貌(无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本题要求概括“巨婴”的三个特征
11、,可以从涉事的三个人的言行、举止等方面概括。从后三则材料看,关键信息有:“男子在一高铁车厢内“撒泼”并反复拨打110电话和高铁投诉电话”可见其无理取闹;“这名男子携带的儿童超高,但他拒绝补票,还在车厢无理取闹”可见其自私;“甄某某立即拉下了脸,非常生气,反复强调说这可是某某名牌啊,怎么会不好吃呢?哼,肯定是你们不懂得品味,这可是进口的”可见其幼稚、偏执;“男子向做瓦匠的父亲索要5000元,要钱未果,他就当着父亲的面喝了一口百草枯(有剧毒)躺在床上等死”可见其自私、偏执;“男子爆粗话关你们鸟事啊!”可见其蛮横无理。据此分条概括即可。【点睛】如何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方法一、提取要素。这
12、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 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 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方法二、摘取中心。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 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 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 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 方法三:分层提炼 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 段划分层次
13、,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6.假如你参加某高校的三位一体面试,考官在看了你的材料、听了你的个人陈述后,作了如下评价。仔细阅读后,回答问题。考官:你的实践活动经历丰富,这很突出,但我们希望招收的是既能“行万里路”,又能“读万卷书”的学生。(1)指出考官的言外之意。(2)用得体的语言作出应答。【答案】(1)我们不能录取你,因为你的成绩不够优秀(你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2)应答示例1:尊敬的考官(老师),不好意思,我确实因为参加实践活动而影响了学业(阅读)方面的发展,但我希望您能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加强学业(阅读)上的投入,迎头赶上。应答示例2:尊敬的考官(老师),“纸上得来终觉浅,
14、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虽然在学习(阅读)方面可能比不上别的同学但我相信我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是其他同学所不具备的。我一定会加强学业(阅读)上的投入,迎头赶上。【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体会说话者言外之意能力。解答本题要对语言有分析概括能力。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要读(听)懂材料,准确地把握语言的表层信息,这是分析言外之意的基础;2.透过语言的显性意思悟解隐性意思,这是解读的最基本途径;3.一定要结合内外语境进行推断,挖掘语境隐含的信息;4.要揣摩别人说话的意图,把握说话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真实意图;5.要研究别人表达言外之意的方法借助双关、比喻、夸张、反问、反语等修辞,使用修辞的要还原,用平
15、实的语言表述,反语的要化反为正;6.积累、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是理解句子言外之意的重要保证。从句式结构上看,考官的回答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所以说话的重点应该是“但”以后的内容。从表层义来看,考官首先肯定了应试者的优点;然后以招收人员的应具备的条件委婉的回答了面试结果。结合语境分析,“希望招收的是既能行万里路,又能读万卷书的学生”,而通过面试给予“我”的评价是“实践活动经历丰富”,很明显“我”不符合“读万卷书”的条件,最终未被录用。作答时要点明面试结果及原因。(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
16、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表述。通过审题可知,从身份和情景来看,“我”是作为一名面试落选者对考官作出应答。首先要有称呼,以示礼貌和尊重;其次要承认不足,表达自己的谦虚及对面试结果的认可;最后再一次强调自己的优势及改进不足的决心。总之,即使面试未成功,言语间也要符合身份
17、,展示出自己的修养。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游学”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在国内可溯源于孔子。“游学”指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行学习和游玩,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简单的学习,是在学习之中潜移默化地体验人生,在体验当中学习。“游学”这两个字符合当下正流行的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摘编自朱雪晶经济增长背景下研学旅游产品的发展,中国商论2019年11月)材料二游学旅游的购买者为家长,消费者为学生,产品的购买与消费分离。在游学旅游过程中,购买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又相互影响。旅游准备阶段(购买阶段),购
18、买者与消费者二者同时并存,该阶段父母是主体,而旅游消费者间接影响购买者;旅游体验阶段是旅游的核心阶段,学生是主体,消费父母事先购买的旅游产品,而不参与其中;旅游结束(反馈阶段),二者又同时并存,学生在体验旅游经历后,会成为最主要的旅游反馈者,父母只能通过询问消费者的感受,是间接的旅游反馈者,这个阶段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购买者,都能将本次旅游的信息真实或片面地传递给旅游产品提供者或者其他人。(摘编自张茜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游学旅游产品影响因素研究,全国流通经济2018年06)材料三目前国际教育热潮兴起,更是催生出留学前臵需求海外游学。留学和游学相辅相成,要留学先游学,出国留学热度不减(出国留学人数逐年
19、增加,保持10%左右增速)也带动游学产业的发展。据新东方2017国际游学白皮书,参加海外游学的学生中有83.3%是正在申请留学或者计划留学的,留学和游学的目的地国家二者重合度较高。图一:海外游学学生所处学习阶段 图二: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长(摘编自2018年中国游学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产业信息2018年06)材料四海外游学固然有其存在的价值,问题是,以不菲的费用去换来所谓的收获,值吗?目前的海外游学项目,普遍陷入了成人化、贵族化、娱乐化的误区,让海外游学变了质、变了味。不少海外游学产品“游”多“学”少,变成一个商业销售噱头。如何做到理性游学,值得留学生及其家长反思:何为游学,何时游学
20、,何地游学,游学何为,以及是否需要海外游学?倘若“游”大于“学”,甚至只“游”不“学”,“海外游学”不游也罢。市场上的游学项目品种繁多,家长应结合自身条件,谨慎看待海外游学,理性选择游学项目,千万不要因为焦虑而盲目跟风。其实,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教学问题,海外游学乱象,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教育问题,也与社会监管乏力密切相关。据了解,在一些国家,游学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行业规范和体系。在美国,正规夏令营任教的老师需要先参加相关培训和考试再持证上岗。在日本,游学是公共教育的一部分,全国修学旅行研究协会等机构会提供大量专业游学方案和服务。而相比之下,我国游学市场属于典型的交叉地带,游学机构、从业师资
21、的资质审查和游学内容等基本处于监管盲区。避免游学陷阱,亟需相关部门加大监管,规范整顿海外游学。长远看,则需借鉴国外成熟做法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游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期考核,让游学真正体现出自身价值。(郭立场变味的“海外游学”不游也罢,新浪财经,2018年8月)7. 下列对材料中“游学”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游学是指到陌生的环境进行学习和游玩,是“游”与“学”的结合,是一个新兴的学习模式。B. 游学主张学习与体验相结合,不是单纯的旅游或学习,符合当下流行的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C. 游学旅游中家长是购买者,学生为消费者,他们共同参与游学过程,并对游学进行评价。D. 目前的海外游学
22、项目,成人化,贵族化,娱乐化,变质变味,已经成为一个商业销售噱头,海外游学失去了存在的价值。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外游学作为留学的前臵需要,近年来热度不减,这一现象与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的逐年上升有密切关系。B. 游学产品的购买者与消费者分离,他们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又相互影响。游学结束时,学生和家长都能对旅游产品作出反馈。C. 目前国际教育热潮兴起,出国留学人数的增速逐年上升,各学习阶段中,本科生的海外游学人数最多,其大部分学生是出于留学的需要。D. 为了遏止游学乱象的发生,可以效仿国外一些做法,如游学任教老师培训考试后持证上岗,相关机构提供专业游学方案
23、和服务等。9. 根据上述材料,针对海外游学存在的问题,提几条有效措施。【答案】7. B 8. C 9. 学生应端正认识,理性游学,切不要“游”而不“学”,真正做到“寓学于乐”“游学结合”。家长不可盲目跟风,应结合自身条件,理性选择游学项目。对海外游学加强社会监管力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游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期考核。【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是一个新兴的学习模式”错。游学不是新兴的教
24、学模式,材料一有明确说法:“游学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C项,“他们共同参与游学过程”错。根据材料二“旅游体验阶段是旅游的核心阶段,学生是主体,消费父母事先购买的旅游产品,而不参与其中”可知,游学体验阶段,家长并不参与其中。D项,“海外游学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错。材料四有明确表述“海外游学固然有其存在的价值”,说明海外游学有其存在的价值,只是目前存在变质变味的问题。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
25、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出国留学人数的增速逐年上升”错。根据材料三图2可看出:出国留学人数逐年上升,增速有起伏。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材料四表述说“不少海外游学产品“游”多“学”少,变成一个商业销售噱头。”“倘若“游”大于“学”,甚至只“游”不“学”,“海外游学”不游也罢。”告诫学生应端正认识,理性游学,切不要“游”而不“学”,真正做到“寓学于乐”“游学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原文说“市场上的游学项目品种繁多,家长应结合自身条件,谨慎看待海外游学,理性选择
26、游学项目,千万不要因为焦虑而盲目跟风。”明确告知我们家长不可盲目跟风,应结合自身条件,理性选择游学项目。文本最后一段说“我国游学市场属于典型的交叉地带,游学机构、从业师资的资质审查和游学内容等基本处于监管盲区。”“避免游学陷阱,亟需相关部门加大监管,规范整顿海外游学。”“则需借鉴国外成熟做法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游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期考核,让游学真正体现出自身价值”,由此总结,对海外游学应加强社会监管力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游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期考核,使之更合理。【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1.在内容上,多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
27、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2.在文体上,跨文体。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3.角度多元,但问题聚焦,主题具有集中性。4.内容具有时代性。材料一般都散发着时代的温热,亟需考生了解关注的问题,体现阅读与生活日益紧密的特点。(二)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阿芳的灯王安忆走在那条湿淋淋的小街上,家家门户紧闭。雨滴敲在
28、水泥的路面上,滴滴答答响,在空寂的街上溅起回声。望着铅灰色的云层,听着四下里单调的雨声,心里涌上了一种莫名的悒郁。有一天,一个很平常的日子里,虽不是阴天,也并非无云的日子。我走过这里,无心地回头,望见一扇大敞着的门里,似乎已经是午饭以后很久的时间了,可是桌上依然杯盘狼藉,一条壮汉横在竹榻上睡得烂熟,苍蝇停在他的腮上,十分安然的样子。一个老妇人,像是壮汉的母亲,背着门在踩一架沉重的缝纫机,粗钝的机器声盖住了汉子的鼾声。满屋子都是叫不出名目的破烂东西,我甚至嗅到了一股腐臭味,于是便扭回头,走了过去。日头已成夕照,灿灿地映着梧桐的树叶,我从树叶斑驳的阴影中走了过去。也不知过了多少日子,我经过这里的时
29、候,这街上有一个小小的水果摊,摆在临街的一扇窗下。摊边坐着一个女孩,留着日本娃娃式的头发,浓浓的刘海儿罩着活泼泼的眼睛,脸形十分清秀,只是略有些苍白,可是,唇却天然的红润。她穿的也是红颜色的衣服,一朵红云似的停在黄的梨、青的苹果、黑色的荸荠旁边,静静地看一本连环画或是织一件不仅是红色的毛衣。如有人走过,她便抬起半掩在乌黑的额发后面的眼睛,如那人迟疑了脚步,她就站了起来,静静地却殷殷地期待着。很少有人会辜负这期待的。有一次,挑了几只苹果,我看见她举秤的手是一双极大的手,关节突出,掌心有些干枯,无言地流露出辛劳的日子。而她的脸却是极其的年轻,脸颊十分柔滑、白皙,眼睛明澈极了。天黑了以后,这里的生意
30、便忙了许多,还有个男人在帮忙,听他叫她阿芳。我猜想这个男人是她丈夫,可又觉得她委实太年轻,远不该有丈夫。可有一日,我忽然觉得阿芳有些异样,来回走了几趟,观察了几遍,才发现是身腰粗壮了,显然有了身孕,心里不由升起一股奇异的感觉,很惋惜似的,又很感动。有了阿芳和她的水果摊,这条街上似乎有了更多的生机,即使在阴霾满天的日子里。后来,水果摊收起了,大约是阿芳分娩了。这时分,这街便格外地寂寞与冷清了。无论是阴霾的日子,还是晴朗的日子。阿芳的门关起来了。关起来了的门,如同汇入大海的水滴,退进了那一长排列、面目如一的门里。我竟再也不记得哪一扇才是阿芳的门几个来回以后,便也淡忘了,习惯了这没有水果摊的小街。我
31、照样天天从这里走过,从冬到夏,从秋到春,有阴郁的日子,也有明朗的日子,这街于我已经熟悉得亲切而平淡了。一个傍晚,我忽然看见了阿芳。她依然是刘海儿罩到眼睛,眸子依然明亮,她依然穿了一件红花的罩衫,依然十分的白皙,安然地守着一个姹紫嫣红的水果摊。可是,她怀里抱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有着和她一样鲜艳的嘴唇。苗条的阿芳抱了一个白胖胖的娃娃,看上去是那样惹人喜爱。她似乎并没认出我,用一般的热切的声音招呼:“买点儿什么吧?”我挑了一串香蕉,她将孩子放进门前一辆童车里,给我称秤。我看见她的无名指上,多了一枚粗大的赤金的戒指,发出沉甸甸的幽暗的光芒。从此,这里又有水果摊了,又有了阿芳、阿芳的男人,还有阿芳的孩
32、子。毛头渐渐地,看不出大似的大了起来;阿芳也渐渐地看不出胖似的胖了起来,却依然苗条、俏丽,脖子上又多了一条粗重的金项链,腕上也有了一串小巧的手镯。夜晚,将电灯接出门外,灯光下阿芳织毛衣,阿芳的男人看书,阿芳的毛头在学步车里学步。摊上的水果四季变化,时常会有些稀奇因而便昂贵的水果,比如芒果,皇后般地躺在众多的平凡的果子中间。这一幅朴素而和谐的图画,常常使我感动,体验到一种扎实的人生力量与人生理想,似乎揭示了人生与生活的本源。在那些阴雨绵绵的日子里,在那些心情烦闷的而焦灼的日子里,看到阿芳,甚至只需阿芳门下的那一盏昏昏的灯,也能使人宁静许多。一个夜间,天下着大雨,雨点落在地上,溅出一朵朵的水花。街
33、上几乎没有行人,自行车是那样飞快地掠过,眨眼间不见了踪影。我走过这里,阿芳的门前也冷清了,却还开着门,门里点着灯。忽听有人招呼我,在雨声里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转脸一看,却原来是阿芳的男人,正站在门口。他说,今日有极好极好的香瓜我收了伞进去。毛头睡着了,盖了一条粉红色的毛巾毯,伸出头,口里还含着手指头。阿芳在看电视。屋里有冰箱、双缸的洗衣机、吊扇、录音机,等等。我挑好了香瓜,付完钱,阿芳的男人又邀我坐一坐,避过这阵大雨。雨,确实下得太大,瓢泼似的。我没有走,却也没坐,站着与他说话。我问他:“就你们自己住这里吗?”他说是的,姆妈在去年去世了,本来姆妈睡阁楼。我这才发现阁楼,占了房间的一半位置,木
34、头的拉门很仔细地漆成奶黄色,静静地闭着。“水果赚头还好吗?”我问道。“没有一定的,”他说,“像去年夏天的西瓜,太多了,天又凉快,价钱一下子压了下来,蚀了有几百呢!”他笑了一下,自我安慰似的。我觉得他虽长得粗壮,眉眼间却还有一丝文气,像读过书的样子,就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只不过是车工罢了,插队回来,顶替姆妈的。我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想起很多年以前,从这里经过,有一扇门里的邋遢而颓败的景象。那里有一个儿子,也有一个母亲。或许就是这里,就是这里,一定是这里。我激动起来。阿芳随着电视里的赛手在唱“宝玉哭灵”,她是那么沉入,以至竟然没有在乎我这个陌生人的闯入。我看着她,心里想着,难道是她拯救了那个颓
35、败的家?照耀了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的黯淡的生计,并且延续了母与子的宿命与光荣?可我不知道这里究竟是不是那里。这里的所有的门,都是那样的相像,紧闭起来时,再分不出你、我、他。我极想证实,却又不敢证实。于是,我决定立刻就走。雨比刚才更大、更猛,阿芳的男人极力地留我,连阿芳都回过头来说道:“坐一会儿好了。”可我依然走了。我逃跑似的跑出阿芳的家,我怕我忍不住会去发问、去证实,这是那么多余而愚蠢。我不愿这个美丽的故事落空,我要这个美丽的故事在着,与我同在。阿芳的灯从门里幽幽地照了我好一程路。我没有再回头。(有删节)10. 文章第二段主要描述了什么景象?在全文有什么作用?11. 赏析划线句子。12. 小说以
36、“阿芳的灯”为标题,有什么寓意?13. 阿芳的家是否就是“我”多年前所见的母子俩的那个家,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小说以这种方式结尾有什么好处?【答案】10. 满屋破烂、生活邋遢颓败、令人感到压抑沉重。内容上,与下文“我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想起很多年以前”遥相呼应,并将“破烂腐臭、邋遢颓败”与阿芳现在小家的“朴素温馨和谐”形成对比,塑造出了一个清秀活泼、对生活有着朴实期待的、踏实努力生活的阿芳的形象,突出了小说的主题;结构上,为后文内容埋下了伏笔,作了铺垫。 11. 肖像描写和场景描写。寥寥几笔简单勾勒,着重突出了阿芳佩戴的首饰和夜晚阿芳一家平淡而宁谧的生活场景,与上文“一双极大的手,关节
37、突出”等内容相呼应,既写出了辛勤劳作着的阿芳越过越红火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含蓄地流露了“我”感动于普通人家朴素的生活理想与扎实的人生力量的情感。 12. “阿芳的灯”就是小街上阿芳窗下为了便于经营水果摊而安装的一盏灯;但同时更是拯救了一个颓败的家,照耀了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的黯淡的生计,点亮一家人生活的生机与希望的灯;用她的扎实朴素、勤勉辛劳、清秀俏丽,给阴郁的心以抚慰激励,给烦闷而焦灼的心以宁静的灯。 13. “我”很想证实,“我”又怕去证实“我”的感受,“我”的期待其实也是读者的感受与期待,这就给了读者一种很强烈的代入感,小说因此更具魅力。开放性的结尾更贴近生活本身,生活本身往往没有那么多的巧
38、合,生活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因而更具真实性。结尾不是唯一的,就给了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同时,踏实努力用心生活的“阿芳”,不仅是那对母子,其实也是所有人生活与人生中的一盏灯,这就在不经意间扩展了主题,使意蕴更丰富,更耐人寻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概括和景物描写的作用。概括内容可以从房间布局、人物精神面貌、画面整体氛围等不同角度入手,并尽可能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回答。作用题一般从结构、主题、形象、情感等方面回答。“可是桌上依然杯盘狼藉,一条壮汉横在竹榻上睡得烂熟,苍蝇停在他的腮上,十分安然的样子”“背着门在踩一架沉重的缝纫机,粗钝的机器声盖住了汉子的鼾声。满屋子都是叫不出名目
39、的破烂东西,我甚至嗅到了一股腐臭味”。第二段描绘了一幅满屋破烂、生活邋遢颓败、令人感到压抑沉重的景象。内容上,与下文“我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想起很多年以前”遥相呼应,并将“破烂腐臭、邋遢颓败”与下文阿芳现在小家的“朴素温馨和谐”形成对比,塑造出了一个清秀活泼、对生活有着朴实期待的、踏实努力生活的阿芳的形象,突出了小说的主题;结构上,为后文描写阿芳一家的生活及我对生活的感悟埋下了伏笔。【11题详解】本题考查品味文学作品句子中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什么情感。理解本题要与上文
40、“我看见她举秤的手是一双极大的手,关节突出,掌心有些干枯,无言地流露出辛劳的日子”“我看见她的无名指上,多了一枚粗大的赤金的戒指,发出沉甸甸的幽暗的光芒”和下文“ 这一幅朴素而和谐的图画,常常使我感动,体验到一种扎实的人生力量与人生理想,似乎揭示了人生与生活的本源”等句子结合起来。划线句子“毛头渐渐地,看不出大似的大了起来;阿芳也渐渐地看不出胖似的胖了起来,却依然苗条、俏丽,脖子上又多了一条粗重的金项链,腕上也有了一串小巧的手镯。夜晚,将电灯接出门外,灯光下阿芳织毛衣,阿芳的男人看书,阿芳的毛头在学步车里学步。”运用了肖像描写和场景描写。寥寥几笔简单勾勒,着重突出了阿芳佩戴的首饰和夜晚阿芳一家
41、平淡而宁谧的生活场景,与上文“一双极大的手,关节突出”等内容相呼应,既写出了辛勤劳作着的阿芳越过越红火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含蓄地流露了“我”感动于普通人家朴素的生活理想与扎实的人生力量的情感,这就是人生与生活本来的样子。【1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标题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要先梳理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意蕴,答题时要由浅入深逐层来答。本题考查“阿芳的灯”这个标题的含义。而分析含义要从文本出发,“我看着她,心里想着,难道是她拯救了那个颓败的家?照耀了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的黯淡的生计,并且延续了母与子的宿命与光荣?”“在那些阴雨绵绵的日子里,在那些心情烦闷的而焦灼的日子里,看到阿芳,甚至只需阿芳门下的那一盏
42、昏昏的灯,也能使人宁静许多”都是理解文章意蕴进而把握标题含义的钥匙。“阿芳的灯”就是小街上阿芳窗下为了便于经营水果摊而安装的一盏灯;但同时更是拯救了一个颓败的家,照耀了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的黯淡的生计,点亮一家人生活的生机与希望的灯;用她的扎实朴素、勤勉辛劳、清秀俏丽,给阴郁的心以抚慰激励,给烦闷而焦灼的心以宁静的灯,使人心生宁静之情。【13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类问题,大致可以从主题、形象、读者、艺术效果等角度去思考回答。阿芳的家和“我”先前所见的母子俩的衰颓的家到底是不是同一家?关于这个问题小说结尾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也给小说增添了别样的魅力。“我”很想证实
43、,“我”又怕去证实“我”的感受,“我”的期待其实也是读者的感受与期待,这就给了读者一种很强烈的代入感,小说因此更具魅力。开放性的结尾更贴近生活本身,生活本身往往没有那么多的巧合,生活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因而更具真实性。结尾不是唯一的,就给了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同时,阿芳用她的扎实朴素、勤勉辛劳、清秀俏丽,给阴郁的心以抚慰激励,给烦闷而焦灼的心以宁静的灯,作者含蓄地流露了“我”感动于普通人家朴素的生活理想与扎实的人生力量的情感。踏实努力用心生活的“阿芳”,不仅是那对母子,其实也是所有人生活与人生中的一盏灯,这就在不经意间扩展了主题,使意蕴更丰富,更耐人寻味。【点睛】景物描写作用:要看描写的是哪
44、些景物。要学会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要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持征。注意文中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尤其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概括。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第一步: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描写此环境的作用是一致的。第二步:明确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考虑。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勇 惠王安石世之论者曰:“惠者轻与,勇者轻死。临财而不訾,临难而不避者,圣人之所取,而君子之行也
45、。”吾曰:不然!惠者重与,勇者重死。临财而不訾,临难而不避者,圣人之所疾,而小人之行也。故所谓君子之行者有二焉:其未发也,慎而已矣;其既发也,义而已矣。慎则待义而后决,义则待宜而后动,盖不苟而已矣。易曰:“吉凶悔吝生乎动。”言动者贤、不肖之所以分,不可以苟尔。是以君子之动,苟得已则斯静矣。故于义有可以不与不死之道,而必与必死者,虽众人之所谓难能,而君子未必善也;于又有可与可死之道,而不与不死者,虽众人之所谓易出,而君子未必非也。是故尚难而贱易者,小人之行也;无难无易而惟义之是者,君子之行也。传曰:“义者,天下之制也。”制行而不以义,虽出乎圣人所不能,亦归于小人而已矣。季路之为人,可谓贤也。而孔
46、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夫孔子之行,惟义之是。而子路过之,是过于义也。为行而过于义,宜乎孔子之无取于其财也。勇过于义,孔子不取,则惠之过于义,亦可知矣。孟子曰:“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盖君子之动,必于义无所疑而后发。苟有疑焉,斯无动也。语曰: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君子之行当慎处于义尔!而世有言孟子者曰:“孟子之文,传之者有所误也。孟子之意当曰:无与伤惠,无死伤勇。”呜乎,盖亦弗思而已矣!【注】訾:衡量,计量。贱:轻视。阙殆:不做危险的事。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惠者轻与,勇者轻死 轻:不在意,不在乎B. 言
47、动者贤、不肖之所以分 分:区别C. 而君子未必善也 善:善良D. 制行而不以义 制:控制、约束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临财而不訾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B. 临难而不避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C. 是以君子之动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 勇过于义,孔子不取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由世人对“勇”“惠”的一般看法,引出自己对“世之论”截然相反的观点,足见作者的智慧和勇气。B. 文章之所以颠覆“世之论”,在于依托了比“勇”“惠”更高的道德规范义,以“义”为标杆,衡量“勇”“ 惠”是否得当。C
48、. 孔子认为自己对于仲由在才德方面一无是处的评价是合宜的,因为仲由好勇超过他,而在“义”方面缺少制约。D. 本文语言朴实简洁,笔力雄健;论述时引经据典、说理透彻;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现实性和针对性较强。17. 用“/”给下面文字断句。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约而成功博也吾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而功不成也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论语)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未发也,慎而已矣;其既发也,义而已矣。(2)孟子之意当曰:“无与伤惠,无死伤勇。”呜乎,盖亦弗思而已矣!【答案】14. C 15. A 16. C 17. 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约/
49、而成功博也/吾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而功不成也/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 18. (1)君子在没有行动之前很谨慎,而当他们已经行动了,就会坚守道义。(2)孟子的意思是说:“不给予就妨害了惠,不去死就妨害了勇。”哎,大概也是没有用脑子思考过吧!【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C项,善:认为是好的。句子翻译为:君子不一定认为是好的。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学生真正理解文意,掌握虚词用法,难度较大,考生做题时必须认真。A项,
50、“而”都表示转折。B项,第一个“者”意为“的人”;第二个“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第一个“以”是“因为”之意;第二个“以”是目的连词,“来”之意。D项,第一个“于”是“比”的意思;第二个“于”表示被动。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C项,“孔子认为自己对于仲由在才德方面一无是处的评价是合宜的”错。由倒数第二自然段分析可知,不是孔子认为这个评价是适宜的,而是作者认为孔子对仲由的这个评价
51、是适宜的。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约”中,“贤者之用其心约”作“爱”的宾语,其后断开;“成功博也”是一句完整的主谓句,“也”后断开;“吾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和第一句“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约”构成并列结构,“劳”后断开;“而功不成也”与第二句“而成功博也”构成并列结构,“也”后断开;“是无他也”,是一句完整的话,其后断开;“专于其所及而及之”与“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是并列短语,中间分别断开;剩余的“则其及必精”“则其及必粗”正好也构成并列结构
52、。整段话翻译为:我只是责怪愚蠢的人耗费心机,但一事无成。这中间没有别的原因,只要专心去干自己能力所能办到的事情,那必然就会干得很精妙,只要分心去干自己能力所不能办到的事情,那就必然会干得很粗糙。【18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翻译时应注意:发,行动;慎,谨慎;既,已经;义,坚守道义。第二句翻译时应注意:无,不;与,给予;伤,妨害;盖,大概。【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
53、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
54、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参考译文:世人讨论说:“惠者不在意送人东西,勇者不在意死亡。面对财产不去算计,面临危难不知逃避,是圣人选拔的对象,这是君子的行为。”我认为不是这样。我的观点是:惠者看重送人东西,勇者看重死亡。面对财产不去算计,面临危难不知逃避,这种人是圣人痛恨的对象,是小人的行为。因此所说的君子行为有两方面:在没有做的时候很谨慎,已经做了要坚守道义。谨慎地看它符合道义才行动,符合道义而且时机允许再去做,不能苟且。易经上说:“吉凶悔恨都从行动中产生出来”,意思是说,行动者贤能和不肖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苟且行动。因此君子的行为,假如能停止就安静下来。所以在义的方面来讲有可
55、以不送东西不去死的方法,即使有一定送东西一定去死的情况,即使众人认为难能可贵,但君子不一定认为好;在义的方面讲有可以送东西可以去死的方法,却不送东西不去死,即使众人认为容易做,而君子却不一定认为不难。因此推崇困难而轻视容易是小人的行为;不考虑困难还是容易,只是依据道义做事,这是君子的行为。传说:“义是制约天下的。”制约行为却不按照道义,虽然是圣人也不能做的事,也只能归入小人的行列。子路的为人可以说很贤能了,可孔子说:“仲由喜欢好勇斗狠,在这方面超过我,在才能上却一无所取。”孔子行事只坚守道义,而子路超过了他,是在义的方面超过他,行事超出了义的限度,所以孔子认为他在才德方面一无所取是应该的。勇敢
56、超出道义,孔子认为不值得效仿,那么惠超过道义的时候,也就可想而知了。孟子说:“可以给,也可以不给,给了就妨害惠;可以死,也可以不死,死了就妨害勇。”君子的行为一定在道义方面无所疑问才行动,如果还有疑问,就不会行动。论语上说:“多观察不做危险的事,谨慎地做其他的事情,就少有后悔”,意思是说君子的行为要谨慎地坚守道义!可世上有解释孟子文意的人说:“孟子的文章,在流传中有了缺误。孟子的意思是说:不给与就妨害了惠,不去死就妨害了勇。”唉,这种人简直就是没有用脑子思考过!(二)(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
57、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19. 首联中的“_”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中“秋草”“寒林”等营造了_的氛围。20. 作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19. (1). 悲 (2). 凉(凄清,悲寂) 20. (1)借古伤今(借典故抒情)。全诗借贾谊被贬,暗寓作者迁谪之悲,微露讽世之意。(2)借景抒情。借对“秋草”“寒林”“日斜”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孤寂。(3)直抒胸臆。首联“留”“悲”,尾联“怜君”,直接抒发了被贬的愤懑与悲凉。【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诗歌信息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
58、标准、范围;一般来讲,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抓住诗歌中意象的特点,分析诗歌的意境。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作者选取“秋草” “寒林”“日斜”等比较萧瑟的意象,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营造出凄清悲寂的氛围。【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
59、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等。这首怀古诗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其次,诗人使用借景抒情的,表达了自己的孤寂。“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最后,直抒胸臆。首联中作者直言“悲”字,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
60、运。尾联“怜君”,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直接抒发了被贬的愤懑与悲凉。【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
61、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三)(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论语卫灵公)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礼记大学)21. 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2. 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絜矩之道”的内核。【答案】2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2. “絜矩之道”即“恕道”,强调为人处事要仁爱宽厚,将心比心,以推己及人为衡量尺度,来调节自己的一言一行,以求得人际关系的平衡。【解析】【21
62、题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正确解读”的能力。本题是浙江高考说明范围内的试题,考生只要熟读论语选读,应该能够正确回答。本题答案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礼记大学的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的能力。本题与上题是相互关联的,主要是读懂论语及礼记选段,后人的评价对解析礼记的观点有一定辅助作用。想要做好此题首先要读懂前两则材料。“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的意思是:我们的老师所讲的道,讲忠恕之道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然后再结合第三则材料“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
63、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意思是:“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厌恶在我之前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后的人,厌恶在我之后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前的人。厌恶在我右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左侧的人交往;厌恶在我左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右侧的人交往”。据此整合答案,“絜矩之道”即“恕道”,强调为人处事要仁爱宽厚,将心比心,以推己及人为衡量尺度,来调节自己的一言一行,以求得人际关系的平衡。【点
64、睛】从文化意义上说,经典作品体现的是民族与人类文明的经验,同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代表了一个时期语文与人文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诞生在久远的过去,而在漫长的未来,还将有持久的生命力。 经典像闪耀的明灯一样,会拓宽我们的生命之途,在我们有限的人生中,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境都不会迷茫。(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弟子,入则孝,_,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仁者爱人)(2)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沂水春风)(3)仰之弥高,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高山仰止)(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_。(
65、克己复礼)(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则不复也。(诲人不倦)(6)饭疏食,饮水,_,乐亦在其中矣。(君子之风)【答案】(1)出则弟(2)莫春者(3)钻之弥坚(4)孰不可忍也(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6)曲肱而枕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弟、莫春、弥坚、孰、隅、反、曲肱。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说说、空间、微
66、博分秒必争高效刷屏,各种自拍、照片、小视频充斥网络,点赞、评论、互动乐此不疲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存在感”这个词一夜而火。对于上述社会现象,有人说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可非议;有人说“为了获得认可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存在感”;还有人说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是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不会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展示大拇指下刷出小卑微说说、微博、微信、抖音
67、各种分享刷屏,“拇指发表”愈演愈烈,无非是要求得众人关注、点赞,这样的狂刷真的能刷出“存在感”吗?我认为:大拇指下刷出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小卑微。“刷存在感”是因为“存在”而“无感”,于是通过“刷”来找“感”。人们发现通过网络分享,可以得到“赞”和“关注”,从而找到了存在的“感”,于是就愈爱分享愈爱“刷”了。在我看来,与其用大拇指在虚拟世界刷“存在感”,还不如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更真实的自己。沉溺于虚拟的世界,换来的是周围人的渐渐忽视,这样刷出来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忽视”。“刷”,不过是大拇指下的小卑微罢了。刷“存在感”反映了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寂寞。“存在感”包含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两方面。物质存在
68、表现为人能够以实体出现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精神存在表现为人的精神世界丰盈充实,具有强大而自信的内心。真正的“存在感”是指对精神的一种需求程度,刷“存在感”是因为“存在感”的缺乏。大拇指下刷出的是小卑微。互联网时代,人们利用各种方式刷存在感,更有甚者,无视网络文明,因渴望得到别人重视而发表许多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论。例如有的人为了刷存在感,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言语攻击,即使评论中有很多批评和建议的声音,他们也会不屑一顾,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关注自己。这样刷出来的存在感又有什么意义?为了获得认可,抛弃是非,用智商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存在感,真的会快乐吗?因此在网络上通过各种“刷”来找存在
69、感,只是表现出人们害怕失去存在感小卑微。刷的内容就像是饭,点赞关注的人就像在吃饭。人们很快会忘记自己曾吃过什么,同样容易忘记自己曾经对什么内容“关注”和“点赞”过。对于存在感的追求,也许是人们的心理需求,然而“刷”只是手段,只能使人的心灵暂时找到慰藉。而真正的存在感,是只有自己能给予的,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找回那个真正的有魅力的自己。只有奋斗出的成就,没有“刷”出来的辉煌。“刷”,不过是大拇指下的小卑微罢了,真正的存在感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无需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放下手机,从虚幻的世界走出来。不要为了获得所谓的存在感,丢掉真正的生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
70、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材料先列出现象,即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通过电子媒介争分夺秒地刷存在感,材料在列出热点事件的种种现象后,给出肯定、否定、不屑三种态度,然后要求学生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因为是自媒体时代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现象,学生不仅熟悉,而且周围的同学、朋友或亲人当中就有鲜活的例子,所以写起来有话可说,立意不难。但同时因过于熟悉,所以有可能出现用形象的语言、大量的篇幅记叙人们疯狂“刷存在感”的现象,而造成对此现象的思考过于简单,甚至造成详略不当或文体不明的问题。本题所给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如“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存在感这个词一
71、夜而火”,“存在感”是材料的关键词,立意行文应围绕“存在感”展开;如引导语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考生若离开材料只谈“存在感”则视为偏跑;如“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表明写作内容必须是你针对“刷存在感”现象的独立思考,考生要展示思维的深度,表达自己的认识;材料中已经列举了三种观点,但考生要谈谈自己的观点,文体偏向议论文。同时这一材料又具有开放性,“有人说”的三种说法可概括为:本能需求无可非议;抛弃是非,没有智商;充实自信,何惧存在?这三种说法引导中心论点的三个方向。材料虽列举了三种代表性的看法,但文题“你有什么思考”暗示考生不必拘泥于上述三种观点,写作间较大。“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让学生
72、的写作思维更有开放性,不需受过多束缚。材料对“刷存在感”现象并未给出单一认识,考生可以赞同三种观点中的任意一种,也可有自己独特的其他看法。参考立意:内心丰盈,自带光环。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的不自信。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莫再狂刷存在感。莫为“存在”丢智商。 “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点睛】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 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辩证角度析问题: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他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