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比尾巴一、 教学目标1、 识记7个二会字,会读写4个四会字。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每种动物各自尾巴的特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二、 重难点1、 生字词的识记,新部首“提手旁、八字头”的掌握。2、 学生自主创编儿歌,主动地运用了语言。3、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好奇和新鲜。本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游戏游戏:找尾巴。(1)课件出示没有尾巴的动物图片和它们的尾巴。师:这些小动物都有可爱的尾巴,可是,有一群小动物的尾巴却不见了,它们可伤心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它们把尾巴画上去吗?(说说这些动物的名称。说说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主
2、要特点,如,牛的尾巴又细又长,马的尾巴像人的长发。)从而背诵课文二、 复习词语尾巴 长短 一把伞 猴子 松鼠 弯 扁 最好看 公鸡 鸭子 孔雀三、生字教学1、二会字尾:(半包围,尸字头,7) 尾巴 末尾 从头至尾谁:(左右,言字旁,10) 谁人 谁是谁非 舍我其谁 舍:除了。 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短:(左右,矢字旁,12) 长短 短处 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伞:(上下,人字头,6) 雨伞 跳伞 撑伞兔:(上下,斜刀头,8) 兔子 白兔 守株待兔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
3、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最:(上下,日字头,12) 最后 最初 最近 公:(上下,八字头,4)(学习新部首:八字头) 公鸡 公平 公开2、四会字长:(独体,长,4) 学习新笔画:竖提长短 长处 长(zhng)大这条绳子的长短正好合适。比:(左右,比,4) 比赛(si) 对比 比如他们正在进行拔河比赛。巴:(独体,巳,4) 尾巴 下巴 干巴孔雀的尾巴五颜六色的,真漂亮。把(左右,提手旁,7) 把手 火把 拖把 刀把(b)我们在山洞里用火把照明。“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
4、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
5、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四、作业: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1、完成笔记,生字每个写3遍,词语写2个。2、默写词语:长短 把手 长大 对比 下巴 火把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