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78625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考试试题(含解析)1.下列细胞具有核孔的是A. 大肠杆菌B. 酵母菌C. 乳酸菌D. 筛管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细胞核的结构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构成大肠杆菌与乳酸菌的细胞均为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不具有核孔,A、C错误;构成酵母菌的细胞为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因此具有核孔,B正确;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不具有核孔,D错误。2.高等动植物大约每105到108个配子中才有一个发生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A. 普遍性B. 稀有性C. 多方向性

2、D. 可逆性【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突变的特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高等动植物大约每105到108个配子中才有一个发生基因突变,即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非常低,说明基因突变具有稀有性,B正确,A、C、D均错误。3.利用基因型为YYrr和yyRR的个体培育出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最快捷的育种方法是A. 诱变育种B. 杂交育种C. 单倍体育种D. 转基因技术【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和选项的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

3、定向的,因此不能快速获得所需个体,A错误;杂交育种的流程为:YYrr和yyRR杂交F1自交从F2中选择出Y_R_个体连续自交,直到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最终获得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YYRRR,可见其育种时间长,B错误;利用单倍体育种,最终得到的植株都是可育的纯合子,所以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通俗地说,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借助转基因基因,利用基因型为YYrr和yyRR的个体不能培育出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D错误。【点睛】此题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原因在于: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

4、的过程、原理、优缺点不清楚。熟记相关的知识点并把握其内在的联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4.“二孩”政策是根据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一项调整性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A. 调整年龄结构B. 降低人口密度C. 改变性比率D. 降低出生率【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二孩”政策的实施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二孩”政策的实施,可提高出生率及人口密度,使幼年的个体增多,有利于调整年龄结构,但不能改变性比率,A正确,B、C、D均错误。5.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癌细胞内部发生过可遗传变异B. 癌细胞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C. 癌细

5、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D. 癌细胞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可见,癌细胞内部发生过可遗传变异,A正确;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即癌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B正确;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其分裂次数是无限的,C错误;癌细胞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D正确。6.下列关于进化,说法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因素B. 抗青霉素细菌的保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 外来物种的入侵不

6、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 生物发生进化可能会产生新物种【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A错误;抗青霉素细菌的保留,是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种群中的不定向的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使抗青霉素的细菌保留下来,淘汰了对青霉素没有抗性的细菌,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生物通过长期进化,

7、随着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可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最终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使一个物种演变成另一个物种,即生物发生进化可能会产生新物种,D正确。7.下列关于动物内分泌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下丘脑是内分泌腺,控制整个内分泌系统B. 雄激素会影响骨骼生长和骨密度增加C. 促激素能维持靶腺体的形态和功能D. 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全身组织器官【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下丘脑不是内分泌腺,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脑的一部分,神经系统主要借助下丘脑与内分泌腺建立起神经内分泌调节联系,

8、因此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A错误;雄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能促进生长和骨骼、肌肉的发育,可见,雄激素会影响骨骼生长和骨密度增加,B正确;促激素是它们所作用的靶腺体的形态发育和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C正确;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能作用于全身组织器官,D正确。8.草原被开垦成农田,弃耕后长出杂草,若干年后恢复成草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 该群落的演替与人类活动有关C. 该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保持不变D. 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类型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群落的演替等相关知识

9、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草原被开垦成农田,弃耕后长出杂草,进而恢复成草原,说明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其演替过程与人类活动有关,A、B正确;该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因此环境容纳量也会发生变化,C错误;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了改变,群落的类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D正确。9.在我国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A. 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B.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C. 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D. 保护可可西里的植被【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

10、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就地保护,而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藏羚羊体现了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没有体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见,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A正确,B、C、D均错误。【点睛】巧妙设计网络图理解生物多样性:10.下列关于蛋白质组成与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蛋白质通常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B. 蛋白质水解过程中肽键数会增加C. 组成人的头发与指甲的主要蛋白质种类不同D. 正确的三维结构是蛋白质表现其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

11、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通常不作为生物体的能源物质,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能源物质被利用,A错误;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在此过程中因肽键断裂而导致肽键数减少,B错误;组成人的指甲的化学成分与头发相似,主要由含硫丰富的蛋白质角质素构成,C错误;蛋白质的特定功能是由其特定的结构决定的,换言之,正确的三维结构是蛋白质表现其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D正确。11.下列关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 ATP是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B. 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糖的氧化C. 所有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吸能反应是光合作用D. 肌肉收缩是吸能反应,肌肉

12、做功是放能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的利用、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可见,ATP是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A正确;所有细胞均可通过细胞呼吸将糖氧化分解,在此过程中,贮存在糖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即所有细胞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糖的氧化,B正确;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光合作用不是所有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吸能反应,C错误;肌肉收缩过程中需消耗能量,属于吸能反应,肌肉做功时失去能量恢复原状,属于放能反应,D正确

13、。12.下列关于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 温度降低不影响甘油进出细胞的速率B. 载体蛋白运输物质时需要与被转运的物质相结合C. 某些液体物质可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D. 主动转运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与胞吐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甘油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温度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减弱,从而影响甘油进出细胞的速率,A错误;载体蛋白只有与被转运的物质相结合,才能将被转运的物质运输到细胞膜的另一侧,B正确;被细胞胞吞的是大分子物质、衰老的细胞或病原体,而物质或细胞是存在于液体

14、环境中的,因此液体物质和固体物质均会被胞吞,可见,某些液体物质可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C正确;主动转运保证了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D正确。13.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肠杆菌需氧呼吸时产生大量H的场所是线粒体B. 细胞厌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其余能量储存在乙醇中C. 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D. 酵母菌的线粒体内膜上镶嵌着与电子传递有关的酶和合成ATP的酶【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的结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

15、吸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线粒体,A错误;细胞厌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其余能量储存在乙醇或乳酸中,B错误;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O2,因此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不能判断其呼吸方式,C错误;酵母菌的线粒体内膜上镶嵌着与电子传递有关的酶和合成ATP的酶,这些酶是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所必需的,D正确;14.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注:芹菜幼苗原始高度为14 cm):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D组使用蒸馏水,设置D组的目的是作对照B. 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2,4-

16、D溶液的最适浓度为cC. A、B、C 3组2,4-D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cbaD. 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表格信息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详解】分析表中信息可知:D组使用蒸馏水,为对照组,设置D组的目的是作对照,A正确;2,4-D溶液的浓度在ac范围内,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随着2,4-D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因缺乏2,4-D溶液的浓度大于c 的实验组,因此不能说明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2,4-D溶液的最适浓度为c,B错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17、在最适浓度时,促进生长的作用最大,在低于最适浓度的范围内,促进生长的作用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但在高于最适浓度的范围内,促进生长的作用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甚至抑制生长,而2,4-D属于生长素类似物,所以A、B、C 3组2,4-D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cba,C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所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表格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即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并且将实验组(2,4-D溶液的浓度大于0)与对照组(2,4-D溶液的浓度为零)的该数值进行

18、对比分析,若实验组该数值大于对照组则体现了促进作用,反之则体现了抑制作用,由此对照各选项做出合理的判断。1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和优生的叙述,正确的是A. 遗传病患者的体细胞中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B. 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发病风险都很低,在青春期之后都有所上升C. 早孕期是受精卵着床前后17天,致畸的潜在危险很大D. 羊膜腔穿刺技术可用于确诊胎儿是否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其防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其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的体细胞中没有致病基因,A错

19、误;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发病风险都很低,在青春期之后也不一定都有所上升,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青春期之后的发病风险呈现下降趋势,B错误;从致畸角度出发,可以把胎儿的生长发育分为这三个阶段:受精至着床前后17天,早孕期(孕18天至55天),孕56天至分娩,畸形常在第阶段形成,如果在第阶段孕妇照例吃药、受放射线照射等,致畸的潜在危险很大,C错误;羊膜腔穿刺技术可用于确诊胎儿是否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神经管缺陷,以及某些能在羊水中反映出来的遗传性代谢疾病,穿刺时用穿刺针穿过孕妇的腹壁刺入宫腔吸出少许羊水,进行羊水细胞和生物化学方面的检查,D正确。16.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安静时

20、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代谢产生热量B. 寒冷环境下主要依靠增加脂肪分解氧化来产生热量C. 物理散热都发生在体表,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D. 正常情况下,人体可通过呼吸排出部分热量【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人体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产生热量,A正确;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而导致产热增加,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B错误;传导、对流、辐射、蒸发等物理方式散热都发生在体表,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C正确;正常情况下,人体可通过呼吸排出部分热量,D正确。17.

21、下列关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 G2期细胞中已经含有一对中心体,且尚未分开B. 前期染色质螺旋成染色体,导致分裂期不再进行转录和翻译C. 从细胞两极观察中期细胞,染色体在赤道面上散乱分布D. 后期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开始向内凹陷形成环沟,最终将细胞分开【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高等植物有丝分裂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A错误;前期染色质螺旋成染色体,导致分裂期不再进行转录,但能进行翻译,B错误;从细胞两极观察中期的细胞,染色体在赤道面上散乱分布,C正确;末期细胞中央的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周围扩展成

22、细胞壁,最终将细胞分开,D错误。18.下列关于 “两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雌1”中Y、y的数量和“雌2”中R、r的数量必须相等B. “雌1”、“雄1”都装入“ Y”和“ y”各10张,表示F1产生的配子是Y和yC. 从“雌1”和“雄1”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F1产生配子的过程D. 从“雌1”、“雌2”、“雄1”、“雄2”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组合在一起,组合类型有16种【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两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雌1”和

23、“雌2”共同表示雌性个体的基因型(YyRr),因此“雌1”中Y、y的数量和“雌2”中R、r的数量必须相等,A正确;“雌1”、“雄1”都装入“ Y”和“ y”各10张,分别表示雌配子是Y和y、雄配子也是Y和y,B错误;从“雌1”和“雄1”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及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C错误;从“雌1”、“雌2”、“雄1”、“雄2”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形成配子的过程及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组合类型有9种,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

24、雌1”和“雌2”、“雄1”和“雄2”、卡片和卡片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注意实验过程中相关操作的细节等。19.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A. 转录时RNA聚合酶具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能B. 洋葱根尖细胞进行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和线粒体C. 多个核糖体沿着同一个mRNA的运行,可翻译出大量相同的多肽D. 每一种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多种密码子编码【答案】D【解析】【分析】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转录时,RNA聚

25、合酶具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能,也具有催化RNA合成的功能,A正确;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DNA的结构有细胞核和线粒体,都可以发生转录,B正确;mRNA是翻译的模板,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则多个核糖体沿着同一个mRNA的运行,可翻译出大量相同的多肽,C正确;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0.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龙胆紫溶液能将细胞核中染色体染成深色,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B. 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应将滤纸条略微斜靠着大试管内壁的一侧,轻轻插入到蒸馏水中C. 观察细

26、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可用黑藻的叶肉细胞替代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D. 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蛋白酶,适宜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不呈现紫色【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详解】龙胆紫溶液能将细胞核中染色体染成深色,没有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这是因为在制作临时装片的解离环节细胞已经死亡,死亡的细胞,其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A错误;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应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

27、,略微斜靠着大试管内壁的一侧,轻轻插入到层析液中,B错误;黑藻的叶肉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可用黑藻的叶肉细胞替代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C正确;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蛋白酶,适宜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因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会呈现紫色反应,D错误。【点睛】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21.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两个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 实验1、2的自变量分别为H2O2浓度、pHB. 实验1中ab段数值不变说

28、明过氧化氢已消耗完C. 若实验1中过氧化氢酶加倍,曲线斜率和高度均变大D. 实验2中c、e两点对应的pH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可能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等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曲线分析能力。【详解】分析曲线可知:实验1、2的自变量分别为H2O2浓度、pH,A正确;实验1中ab段数值不变,是因为酶的数量有限,而不是过氧化氢已消耗完,B错误;若实验1中过氧化氢酶加倍,则反应速率会加快,曲线斜率和高度均变大,C正确;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过酸或过碱会使酶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据此分析实验2的曲线可推知:实验

29、2中c、e两点对应的pH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可能改变,D正确。【点睛】易错提示:影响酶的活性和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辨析: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而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22.下图是正常女性染色体组型图中C组染色体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男性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分在不同的组B. 男性的6号染色体的大小形状与女性不同C. 正常人染色体组型的C组都含有16条染色体D. 选择前期细胞制作染色体组型图,可以省去配对环节【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染色体组型图的概念及制作等相关知识的识记

30、和理解能力。【详解】男性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因它们的着丝点位置不同而分在不同的组,A正确;6号染色体为常染色体,因此男性的6号染色体的大小形状与女性相同,B错误;正常女性染色体组型的C组都含有16条染色体,正常男性染色体组型的C组都含有15条染色体,C错误;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辨认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将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通过显微镜拍照获得染色体的影像,将各个染色体的图像剪出,根据染色体的大小、条纹、着丝点所在的位置进行排列,进而得到染色体组型图,可见,不能选择前期细胞制作染色体组型图,D错误。23.如图为膝反射示意图,其中表示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31、 膝反射的所有神经元的胞体都位于脊髓B. 膝反射发生时,结构上会产生负电波C. 膝反射反生时,能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检测到动作电位D. 用适宜电流刺激A,电位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可产生膝反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膝反射的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不位于脊髓,而是位于脊神经节中,A错误;膝反射发生时,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时,会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结构不能产生兴奋,因此结构上不会产生负电波,但

32、能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检测到动作电位,B错误,C正确;用适宜电流刺激A,产生的兴奋会先后两次经过电位表,因此电位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之后兴奋会到达伸肌并使伸肌发生反应,但因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伸肌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反射,即不能产生膝反射,D错误。【点睛】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据此依题意并明辨图示中表示的结构名称,进而分析解答。24.如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2n=4)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

33、确的是A. 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B. 该细胞中的每一极的三条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C. 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D. 若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参与受精,形成的后代为三体【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2n=4),正常体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由图示判断,该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多了一条,出现了三体。【详解】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该细胞中的每一极的三条染色体不能组成一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中只有2条染色体,B错误;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无法判断是否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若该细胞

34、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参与受精,形成的后代为三体,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如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2n=4)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再根据题意作答。25.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主要是HIV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B. 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 曲线CD段的初期不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D. 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淋巴干细胞在骨髄

35、中快速分裂分化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和图示信息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特异性免疫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主要是HIV在相应的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A错误;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曲线CD段的初期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C错误;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髄中的造血干细胞快速分裂分化的结果,D错误。26.某种野生型油菜存在一种突变体,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其叶片呈现黄化色泽。野生型和突变体的成熟

36、叶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片中的色素B. 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发生的改变可能抑制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C. 突变体成熟叶片中叶绿体消耗CO2的速率比野生型低2.47 mol CO2/m2s-1D. CO2浓度、ATP与NADPH产量等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因素【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表格信息”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片中的色素,A错误

37、;表中信息显示:突变体的叶绿素a/b的比值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比值均高于野生型,说明突变体的叶绿素减少使叶片呈现黄化色泽的原因可能是:突变体中发生的改变可能抑制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B正确;叶绿体消耗CO2的速率即为真光合速率,而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依据表中信息可知:突变体成熟叶片中叶绿体消耗CO2的速率比野生型低(8.134.07)(5.663.6)2.94(molCO2、m2s1),C错误;突变体的胞间CO2浓度高于野生型,说明CO2浓度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D错误。27.下列关于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次级生产量是指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用于生长繁

38、殖的能量B. 恒温动物次级生产量与同化量的比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C. 群落演替达到顶极群落状态时,净初级生产量将长期保持零D. 群落演替过程中第一营养级以及整个群落的生物量都在逐渐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群落演替、生产量和生物量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明辨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和生物量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详解】次级生产量是指生态系统中所有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积累的用于生长和繁殖的有机物(干重)的总量,A错误;与变温动物相比,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所以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多,有机

39、物的积累量较少,恒温动物的次级生产量与同化量的比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B正确;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物的总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群落演替达到顶极群落状态时,净初级生产量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消耗量0,因此净初级生产量大于零,C错误;生物量是指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物种数目和营养级数目的增加,第一营养级以及整个群落的生物量都在逐渐增加,D错误。28.下图是有关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控制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与外耳道多毛症基因

40、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 7与-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4C. 若-6不携带甲病基因,则-6与-7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2D. 若-10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其获得甲病致病基因的途径为 I-3-7-10【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乙病:8个体为患乙病女性,而其父母都不患乙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甲病,患者都是男性,很可能是伴Y遗传或伴X隐性遗传病,也有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病有可能是伴Y遗传,因此甲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与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错误;关于甲病7与9基因型完全相同;关于乙病,7和6都是1/3AA、2/3Aa

41、,则9基因型及其比例为(2/32/3):(21/32/3)=1:1,即1/2AA、1/2Aa,因此7与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1/31/2+2/31/2=1/2,B错误;若6不携带甲病基因,则甲病为伴Y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6与7结婚,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2,患乙病的概率=2/32/31/4=1/9,因此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1/28/9+1/21/9=1/2,C正确;若10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其获得甲病致病基因的途径为3710或4710,D错误。29.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所有山猫组成的集合体称为_。鼠主要在地表和地下活动,松鼠主要在树冠层活动

42、,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看,绿色植物属于_,其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是生态系统_的开始。(3)在该食物网中,狼处于第_营养级。若该生态环境被DDT污染,会导致DDT在狼体内积累并对其造成危害,这种现象称为_。【答案】 (1). 种群 (2). 垂直 (3). 生产者 (4). 能量流动 (5). 三 (6). 生物放大【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和生物放大的概念的内涵、生态系统的结构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的能力。【详解】(1) 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可见,该生态系统中所有山猫组成的集合体

43、称为种群。鼠主要在地表和地下活动,松鼠主要在树冠层活动,这说明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 绿色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开始的。(3) 在该食物网中,狼处于第三营养级。若该生态环境被DDT污染,则DDT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并对狼等生物造成危害,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点睛】熟记并理解种群和生物放大的概念的内涵、生态系统的结构及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30.为了研究低温、强光胁迫对鄂尔多斯碱湖的钝顶节旋藻( S1 ) 和非洲乍得湖钝顶节旋藻( S2 )光合速率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44、进行了以下实验,该实验是在强光照(1800 mol/m2s-1)下进行的。部分实验内容和结果如下:图S1(图a)、S2(图b)的净光合放氧速率与初始值的百分比变化曲线。表强光下,S1、S2的叶绿素a含量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光合放氧速率与_有关,水在光下裂解为氧气、_,可在光下将_还原,反应场所为_。(2)从图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_。(3)为了进一步观察 S1 、S2 在相同胁迫条件下叶绿素a损伤的差异性,测定了 S1、S2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结果见表。为了测定叶绿素a的含量,用_来提取,由表可知,在_条件下测得的叶绿素a含量最高。【答案】 (1). 温度和处理时间 (2

45、). H+和电子 (3). NADP+ (4). 类囊体膜 (5). 在低温强光处理条件下,S1 、S2光合放氧降低,降幅S1S2 (6). 95%乙醇 (7). 25、10 min【解析】【分析】本题以实验为依托,采用题文与图表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图示显示:处理时间不同,净光合放氧速率与初始值的百分比不同,而温度不同,净光合放氧速率与初始值的百分比也不同。可见,光合放氧速率与温度和处理时间有关。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在光下裂解为氧气、H+和电子,可将NADP+还原

46、,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膜。(2)与图示有关的实验是在强光照下进行的。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与20和25相比,10时的净光合放氧速率与初始值的百分比最低,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S1曲线的下降幅度比S2曲线的下降幅度慢,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低温、强光处理条件下,S1、S2的光合放氧速率降低,降幅S1S2。 (3)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为了测定叶绿素a的含量,可用95%乙醇来提取。表中信息显示,在25、10min的条件下测得的叶绿素a含量最高。【点睛】坐标曲线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及曲线代表的含义,这是解题的重心所在。关注坐标上的“四点、二量、一趋势”;“四点”指

47、的是起点、交点、折点和终点;“二量”指的是分清自变量与因变量,绝对不能颠倒;“一趋势”,指的是曲线的走势,特别要注意的是分析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横轴的点、区段来进行。分析曲线变化有关的知识点时,还要挖掘或捕捉题目所给予的有效信息。31.某XY型二倍体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花瓣的形态单瓣和复瓣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有花瓣与无花瓣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一株单瓣雌株与一株复瓣雄株杂交得F1,F1中雌株全为单瓣,雄株有单瓣和无花瓣,F1随机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1)该植物的有花瓣和无花瓣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控制该性状的基因B(b)位于_染

48、色体上。(2)亲本中复瓣雄株的基因型是_,若让F2全部的单瓣植株随机交配,理论上产生的F3有_种表现型,F3单瓣雌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3)用遗传图解表示上述亲本杂交产生F1的过程_。【答案】 (1). 有花瓣 (2). X (3). aaXBY (4). 5 (5). 9/14 (6). 【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详解】(1)依题意可知:一株有花瓣的单瓣雌株与一株有花瓣的复瓣雄株杂交,F1中出现了无花瓣的植株,且无花瓣的植株均为雄株,说明显性性状是有花瓣,隐性性状是无花瓣,

49、且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进而推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2)分析表中信息可知:F1随机交配所得F2中,单瓣与复瓣在雌株与雄株中的比例均为31,说明单瓣对复瓣为显性,且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联,进而推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由此并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亲本中复瓣雄株的基因型是aaXBY,亲本中单瓣雌株的基因型是AAXBXb。F1的基因型为Aa,其中雌株的基因型为1/2XBXB、1/2 XBXb,雄株的基因型为1/2XBY、1/2XbY,产生的雌配子为1/2A、1/2a、3/4XB、1/4 Xb,产生的雄配子为1/2A、1/2a、1/4XB

50、、1/4Xb、1/2Y。F1随机交配所得F2中,单瓣植株必然含有A和XB基因,因此相关的单瓣雌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 12、XBXBXBXb(3/4XB1/4XB)(3/4XB1/4 Xb1/4 Xb1/4Xb)34,产生的雌配子为2/3A、1/3a、5/7XB、2/7Xb,单瓣雄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XBYAaXBY 12,产生的雄配子为2/3A、1/3a、1/2XB、1/2Y。若让F2全部的单瓣植株随机交配,理论上产生的F3的基因型中,AAAaaa441,XBXBXBXbXBYXbY(5/7XB1/2XB)(2/7Xb1/2XB)(5/7XB1/2Y)(2/7Xb1/2Y)5252

51、。可见,理论上产生的F3表现型有5种:单瓣雌株、复瓣雌株、单瓣雄株、复瓣雄株、无花瓣雄株,F3单瓣雌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1/2AA5/7XBXB9/14。(3) 在书写上述亲本杂交产生F1的过程的遗传图解时,要注意写清楚亲代、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亲代产生的配子的种类,相关的过程需用箭头连接。详见答案所示。【点睛】理清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伴性遗传的内涵等相关知识,据此以题意中呈现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双亲及F1的表现型”和表格呈现的“F2的性状分离比”为切入点,借助统计分析的方法,将每一对相对性状在F1与F2的雌雄个体中的比例统计出来,若该比例在雌雄个体中存在

52、差异,则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否则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所占比值较高的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相关问题的解答。32.细胞间和细胞内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受体对信号的识别。如图甲、乙分别表示人体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细胞膜上的受体、核内受体的化学本质均为_,在高温作用下_(能/不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合成这些受体的细胞器是_。(2)雌激素(H)的生理效应是通过蛋白质的合成来体现,过程、都称为_,过程。的原料是_,产物RNA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其加工场所在_。(3)图甲中雌激素通过与血浆结合蛋白结合在内环境中运输,雌激

53、素从内环境以_方式进入细胞。内环境的组成除血浆外还有_、_等。(4)人体胰岛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因此与图_所示机制相似。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_,抑制_。(5)若图乙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则信号分子为_。当突触后膜上_通道打开,使突触后膜对该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小电位。【答案】 (1). 蛋白质 (2). 能 (3). 核糖体 (4). 基因的表达 (5). 核糖核苷酸 (6). 细胞核 (7). 扩散(被动转运) (8). 组织液 (9). 淋巴 (10). 乙 (11). 摄取、贮存和利用 (12). 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 (13). 神经递质 (

54、14). 钠离子【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糖平衡的调节、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 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在高温的作用下可被破坏,但仍含有肽键,因此蛋白质在高温作用下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2) 过程、分别表示转录、翻译,二者都称为基因的表达。所示的转录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其产物RNA要在细胞核中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3) 雌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脂质中的固醇,固醇

55、从内环境中以扩散(被动转运)的方式进入细胞。内环境的组成除血浆外还有组织液、淋巴等。 (4) 人体胰岛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膜上,而图乙中的受体位于细胞表面,因此人体胰岛素的受体与图乙所示机制相似。胰岛素可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5)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神经递质来完成的。若图乙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则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性受体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使突触后膜对该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小电位。【点睛】解答此题需识记并理解受体与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实

56、验原理、转录和翻译过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相关的实例、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糖调节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等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以图示中的“箭头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并结合题意,明辨为转录、为翻译,进而对相关问题情境进行解答。33.萘乙酸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已证实对人体有一定毒害作用,且随其浓度增加毒害作用增强。以小鼠肝脏毒理实验为依托,研究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小鼠肝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请利用以下材料与用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实验材料与用具:健康小鼠若干(雌、雄各半)、普通饲料、萘乙酸、手术用具等。(说明:细胞增殖活性是反映细胞生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57、,当细胞受到异常的环境因素损伤时,首先表现为增殖活性的降低。现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悬液吸光度表示小鼠肝细胞增殖活性,在适宜范围内,细胞增殖活性越大,细胞悬浮液吸光度越高。用MTT法测定吸光度的具体过程不作要求。)(1)实验思路:将5000 mgkg、1000 mgkg、200 mgkg萘乙酸分别与普通饲料混合,制成高、中、低剂量的萘乙酸染毒饲料。将健康小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每组雌雄各半,分笼饲养,编号A、B、C、D组。A、B、C组每天分别饲喂_,D组饲喂_。各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28天后,取出各组小鼠肝脏,制备小鼠肝细胞悬液,用MTT法测得_。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预测实验结果

58、(以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_(3)讨论和分析: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利用_直接进行细胞数目统计,用于表示萘乙酸对小鼠肝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计数过程中压在方格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数的目的是_。进一步研究发现萘乙酸对小鼠肝细胞具有致畸作用,实验中常借助显微镜能观察到的细胞变异类型是_,通常选择_(填时期)的细胞进行观察。【答案】 (1). 适量且等量的高、中、低剂量的萘乙酸染毒饲料 (2). 等量的普通饲料 (3). 小鼠肝脏细胞增殖活性并记录数据 (4). (5). 血细胞计数板 (6). 避免重复计数,减少误差 (7). 染色体畸变 (8). 有丝分裂中期【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

59、可知:该题以“研究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小鼠肝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染色体变异、萘乙酸的作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详解】(1) 依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小鼠肝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萘乙酸浓度的不同,因变量是小鼠肝细胞增殖活性,该增殖活性可通过用MTT法测定小鼠肝脏细胞悬液的吸光度来加以体现,而其它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均为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已经给出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可推知:实验思路中的A、B、C

60、组为实验组,每天应分别饲喂适量且等量的高、中、低剂量的萘乙酸染毒饲料,D组为对照组,应每天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中需用MTT法测得小鼠肝脏细胞悬液的吸光度并记录数据。 (2) 已知萘乙酸对人体的毒害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据此结合实验思路可推知:该实验结果为A、B、C、D组的小鼠肝脏细胞增殖活性依次增强,因此用MTT法测定的小鼠肝脏细胞悬液的吸光度也依次增大。在画出反映实验结果的柱形图时,要注意横坐标标明组别,纵坐标标明细胞悬液吸光度,用以表示各组别吸光度的柱形图的宽度要相等,但长度不等。反映实验结果的柱形图见答案。(3) 在研究萘乙酸对小鼠肝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时,还可以利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进

61、行细胞数目统计。计数过程中压在方格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数,其目的是避免重复计数,减少误差。在研究萘乙酸对小鼠肝细胞具有致畸作用的实验中,肝细胞产生的可遗传变异,只有染色体畸变可以借助显微镜能观察到。因肝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的,而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辨认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所以通常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点睛】解答此题,应以题意所示的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小鼠肝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为切入点,结合题意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等,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进而围绕问题情境补充完善实验思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