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1.认识5个有关时间的生字, 了解时间之间的先后顺序。2.能通过偏旁归类, 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特点。3.能读准字音, 区分鼻音“n”和“l”、平舌音和翘舌音;能正确书写生字。4.背诵古诗悯农(其二), 了解古诗大意, 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5.能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 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续讲故事。教学重点:1.能通过偏旁归类, 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特点。2.能读准字音, 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 能正确书写生字。教学难点:背诵古诗悯农(其二), 了解古诗大意, 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来看几幅图。图上的场
2、景 你在什么时候见过?上午、晚上。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它们都表示的是什么?学生自由畅谈。(时间)导入新课:今天, 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时间的词语。二、识字加油站1.出示“上午、下午、晚上”等词语。借助拼音, 自由朗读词语。学生比一比, 赛一赛, 看谁读得好。齐读生字, 教师进行指导。2.读一读词语, 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3.打乱时间顺序的词语, 你能排列出来么?(同桌交流)学生汇报交流。4.学习生字“午、晚、昨、今、年”。指生读、齐读, 并组词。5.你能用这些词语造句吗?学生汇报交流。预设:昨天爸爸开车送我去上学。三、我的发现1.出示两组生字。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
3、、齐读。2.读完这两组生字, 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预设:“花、草、莲、苹”都有“艹”, 叫做“草字头”, 和草有关;“树、林、桃、桥”都有“木”, 叫做“木字旁”, 和树木有关。3.在生活中, 还有很多“木字旁”的字, 你知道哪些?你还知道哪些生字的偏旁是一样的。预设1:杆、桐、梧预设2:红、绿(绞丝旁与线有关)预设3:词、语、说、诗(言字旁与说有关)四、字词句运用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读准字音。出示词语, 请学生自由读。2.同桌互相读, 看谁读得准。3.指名读, 教师对“你和里、男和蓝、山和三、字和纸”进行指导, 同时注意拼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师生共同交流。4.读一读词语,
4、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学生汇报交流。五、书写提示1.出示汉字“儿、林”,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汉字的特点。笔顺规则:从左到右。2.出示汉字“本、天”,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汉字的特点。笔顺规则:先撇后捺。3.在你学过的生字, 有哪些是从左到右, 还有哪些是先撇后捺。预设1:人、村、对预设2:人、禾、果4.书写这四个汉字,教师巡视指导。六、日积月累你们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又是怎么种地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悯农。出示悯农(其二)这首诗。1.教师范读, 学生听准字音。2.学生自读, 借助拼音读通古诗。3.指名读, 注意“锄、餐、辛、皆”的读音4.师生看图, 共同交流古诗的大意。
5、(1)日当午:正是中午的时候。(2)盘:盘子, 这里指碗。餐:饭。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3)皆:都。“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6、”。“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5.同桌交流古诗大意, 指名翻译。我们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诗歌。(填空形式)七、和大人一起读1.学习故事拔萝卜。宋以后,京
7、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故事讲到“小狗喊小猫来帮忙”, 根据故事提供的插图, 学生向家长讲讲后面的内容, 到故事的最后又是怎么样的。3.在班上进行续讲故事, 其他学生可以提供意见。以小组为单位小展示,小组派代表班级大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