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小多少 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多、少”等12个生字,认识反犬旁和鸟字旁2个偏旁。会写“小、少”等5个生字和“竖折折钩”1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古诗。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教学重点:认识12个字,会写5个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会写笔画“竖折折钩”。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大小多少,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反义词)2.听口令做动作:大、小、多、少。3.书写课题。“小”和“少”是一对好朋友,观察它们有
2、什么相同和不同?(1)相同:都有左右两点。竖和竖钩都写在竖中线上。(2)不同:“小”共三画,“少”共四画;竖和竖钩不同。(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二、整体感知1.听范读,想一想:课文里介绍了哪些水果或动物?2.交流相机出示水果、动物的词语。三、认读生字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注意“一”的读音。2.全班交流。(1)认读词语:拼拼音,读词语。(2)交流识字方法。利用“熟字加偏旁”、“归类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熟字加偏旁:苹、杏、桃、只、边归类识字:水果(苹果、杏、桃);动物(牛、猫)3.去掉拼音朗读、开火车读。四、理解交流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图文:(1)注意“一”的读音。(2)结合图片感知
3、大小:黄牛( ) 猫( )。(3)黄猫找不同:认识“反犬旁”。你还认识哪些带有反犬旁的字?(狗、猪、狮、狼)带有反犬旁的字与动物有关。(4)量词运用:一头( ) 一只( )(5)多形式读背: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背。2.课件出示第二小节图文:(1)个别学生读,读准字音,教师随机纠正读音。(2)鸭鸟结合汉字演变图片认识“鸟”,对比鸭与鸟的异同,认识“鸟字旁”。你还认识哪些带有鸟字旁的字?(鸡、鹅)(3)学习写“鸟”,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4)量词运用:一群( )理解“群”表示成群的人或事物。(5)多形式读背: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背。3.课件出示课文第三、四小节:(1)个别学生读,要求读准字音。(2
4、)颗棵一颗( ) 一棵( )生活中我们可以怎么使用呢?说一说这两个量词有什么不同?颗:形容圆形或粒状的东西。棵:用于植物。(3)出示西瓜图片,感受大小的相对性。(4)堆:一堆( )(5)读文加强理解。五、回归整体1.齐读课文。2.填空,借助图片读背。3.同桌互背。六、书写生字1.课件出示“牛、果”2个生字。引导学生说说这两个字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结合汉字演变图片识记“果”的字形,理解字义。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3.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牛、果”2个生字。“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
5、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
6、之意基本一致。(2)观察生字的笔顺,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果=日+木,与“里”区别。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
7、意笔顺。(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5个生字。七、拓展延伸1.读量词。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一头牛 一只猫 一群鸭子 一颗枣 一个桃 一堆杏子2.说量词。3.用上合适的量词说一说教室里的事物。八、巩固练习打开“基础训练-大小多少”,一起来闯关吧!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