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3 哲学的基本问题时间:45 分钟 分值:6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B旧哲学的基本问题C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D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A解析: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指()A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C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D思维是否等同存在的问题C解析:A、B 两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D 项不是哲学基本问题所研究
2、的内容。3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利、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解析:A、B、C 三项都不是题干所指。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哲学发展的方向哲学的产生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ABCDB解析: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必要的回答,因此均符合这一要求,也符合题干要求;答非所问,不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5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
3、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解析:A、B 两项尽管表述方法不同,但其意思是相同的,由于其自身包含了两层意思,故不能成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其中第一个内容即 C 项的说法是其标准,D 项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6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C不可知论D“二元论”C解析:本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考查。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即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显然,唯心主
4、义、经验主义和“二元论”都有承认世界可知性的例子,故 A、B、D 三项都排除。做此题关键要仔细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是划分哲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和依据。要结合题干与选项来选择,否则就不能准确把握考点。7“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至于感觉之外的客观事物是否存在,那是无法知道的。”这句话属于()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可知论C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材料的意思是说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即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属于不可知论,C 正确。8下列表述,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回答的是()A天地合,万物生B物我一体,心物一体C信则有,不信则无D尽人事,听
5、天命A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是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回答是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观点。A 属于唯物主义观点,B、C、D 三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 A 符合题目要求。9世界的本原问题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问题。在我国古代,有的思想家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有的认为是由气构成的;但也有人认为“心外无物”,万事万物都是由人的意念自生的。上述观点说明()A物质和意识的关
6、系问题是所有哲学家都要首先面对的问题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有其合理性D唯心主义哲学在哲学发展史上也有积极的意义A解析:材料中的两类不同的哲学观点,是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说明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每位哲学家都无法回避的,故应选 A。B、C、D 三项和题意无关,不选。10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B解析: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故只有
7、 B 符合题意。11下列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ABCD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关系的理解。观点绝对化,应舍弃。观点没有涉及我们的生活问题,也应舍弃。观点在教材中都能找到答案。正确答案为 A 项。12孟子和王夫之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整
8、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都承认思维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思维决定存在C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D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C解析:“万物皆备于我”强调了思维决定存在;“气者,理之依也”强调了存在决定思维。二者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C 项正确。其余各项与题意不符。13庄子梦见蝴蝶,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庄子的问题()否认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属于不可知论的哲学范畴承认思维和存在可以转化ABCDD解析:按照庄子的观点,既然我们在梦中会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
9、在,这就证明我们梦中的感觉很可靠,那么,我们在醒时所感觉到的,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存在很可能是一个错觉,一种像梦一样的假象。可见,庄子的观点是一种不可知论,正确。与题意不符。表述错误。14漫画鬼城给我们的哲学警示是,想问题、办事情必须()A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认识到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认识到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BCD解析:漫画鬼城反映了脱离实际、拍脑袋决策造成楼房大量空置的现象,是其应有的启示。与题意不符。二、非选择题共32分15(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某寺方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忽然,一阵
10、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动啊!”旁边一名叫慧能的和尚平心静气地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材料二:德国哲学家尼采从不信上帝,他曾冒天下大不韪这样写道:“你听过狂人的故事吗?他白天打着灯笼,满世界地寻找上帝,上帝怕是像小孩子一样迷路了吧?上帝怕是躲藏起来了吧?上帝怕是害怕我们吧?上帝怕是远航了吧?上帝怕是搬家到别处去了吧?而狂人却满脸严肃正经:你们知道上帝在哪里吗?我告诉你们吧,上帝死了!是我们杀了他。”(1)材料一和材料二实质上都是在探索一个什么问题?(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
11、的哲学思想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有什么不同?(3)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哲学思想分别属于什么哲学范畴?答案:(1)探索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材料一认为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材料二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上帝和鬼神。(3)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16(16 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很丰富,其中明代就有两位有名的哲学家。明代后期的王夫之把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推向了高峰,他说:“气者,理之依也。”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不能脱离“气”而存在,批判了“理生气”的唯心主义观点。而明代的王守仁是个典型的唯心主义者。一次他同朋友到郊外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
12、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的谈论集中到一点就是主张“心外无物”。(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什么问题而形成的?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2)结合上题结论,简要说明题中“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答案:(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或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而形成的。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第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