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168.45KB ,
资源ID:97754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7754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李鑫最早提出解决“四人帮”问题动议考.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李鑫最早提出解决“四人帮”问题动议考.pdf

1、李鑫最早提出解决“四人帮”问题动议考【摘 要】“李鑫同志治丧委员会”撰写的“李鑫同志生平”中说李鑫同志“首先向党中央提出隔离审查四人帮的建议,并直接参加了粉碎四人帮的斗争”。在学界,对于李鑫的“首倡权”有三种看法:一是忽略,二是肯定,三是否定。其中,肯定“生平”中“首倡权”的主要有武建华、邓力群、纪登奎儿子纪坡民三名当事人的回忆作为佐证。而提出否定意见的是李海文,她根据华国锋的回忆证伪,但从整体上看“孤证不立”。【关键词】李鑫;粉碎“四人帮”;首倡权;决策【中图分类号】K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6644-(2020)02-0089-06一目前关于 1976 年粉碎“四人帮”历

2、史事件的叙述,主要集中于参与决策过程者的贡献和作用,而首先提出以“隔离审查”方式解决“四人帮”问题的李鑫的作用却少有论述,或有论及但言之不详。本文以未刊的“李鑫同志生平”(“李鑫同志治丧委员会”发布)为索引,勘校零星回忆材料,钩沉李鑫在粉碎“四人帮”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以弥补学界研究之缺陷。“李鑫同志治丧委员会”撰写的“李鑫同志生平”中说:“1976 年 9 月,在四人帮篡党夺权的紧要关头,李鑫同志不顾个人安危,首先向党中央提出隔离审查四人帮的建议,并直接参加了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为粉碎四人帮做出了贡献,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一个“并”字,讲了李鑫两件事,前一件事则非常具体:他是

3、“首先向党中央提出隔离审查四人帮的建议”的人。这里,“首先”一词,可以理解为“首倡权”,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生平”是经一级组织审定的官方文书,为彰显其权威性,遣词用句非常严格,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李鑫去世之时,当年直接参与粉碎“四人帮”决策过程的主要人物,除叶剑英之外,华国锋、李先念、汪东兴、吴德等人都在世,未见有人对李鑫的“首倡权”提出异议。李鑫去世后不久,由军事科学院和中央文献研究室主持的叶剑英传和李先念传“编写组”也未见有人对其“首倡权”提出质疑。在学界,对于李鑫的“首倡权”有三种看法:一是忽略,二是肯定,三是否定。忽略者占多数。研究者多聚焦在华国锋、叶剑英这个层面上,即“华主叶辅”还是

4、“叶主华辅”的问题。即以有代表性的论者言,范硕及尹韵公论及这个问题时,先把“第一时间的首倡者”框定在华和叶之间。韩钢考证最为详实,“分为四个层级”来考查。虽然考查的范围扩大,并注意到李鑫“所处地位相当于组织实施层”,但在论及谁是首倡者时,也在华和叶之间考量,略過李的作用。肯定与否定的意见也有。杨继绳认为:“首先提出对四人帮采取强硬措施的是原康生的秘书李鑫,华国锋采纳了这样的建议。”对李鑫的首倡权予以确认。而李海文根据华国锋的回忆,则直接提出否定意见。二说李鑫“首先向党中央提出隔离审查四人帮的建议”,“生平”不是没有根据的,另有三条当事人的回忆可以佐证。其一,武健华的回忆:“1976 年 9 月

5、 12 日和 9 月 14 日深夜,李鑫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看望汪东兴。他们一起谈到四人帮近几天的活动:9 月 9 日凌晨 2 时在政治局讨论治丧问题会上,江青哭闹着要开除邓小平党籍;9 月 10 日王洪文在紫光阁擅自开设中央办公厅值班室;姚文元他们还动员不少人向江青表忠心、写劝进信等等。李鑫还说:我在钓鱼台工作过一段时间(任康生秘书),对四人帮的活动情况知道一些。这伙人在钓鱼台经常聚会碰头,每次政治局开会前,他们都先开小会,讨论对策。现在主席不在了,他们肯定会造反夺权。我们要下决心除掉他们,免得被动。汪东兴说:我们对四人帮的了解和分析,很多想法都是一样的,你同我谈的情况、提的意见很重要,你找个

6、时间去华国锋同志那里,把我们两个人的想法和意见同他谈谈,主席遗体在,我不好离开人民大会堂,让他对四人帮的这些情况有个了解,对四人帮的处置意见请他来下决心。李鑫于 9 月 14 日晚去了东交民巷华国锋家,和华国锋谈了四人帮在钓鱼台频繁活动的情况和最近的动向,并代表汪东兴提了除掉四人帮的意见。李鑫在华国锋家里吃的晚饭,边吃边谈。当天夜里,李鑫又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汪东兴那里。他说:我把我们两个人对四人帮的看法和处置意见,都对华国锋讲了,他听进去了。虽然他没有明确表态,但也没有表示反对的意见。”武健华时任中共中央警卫局副局长、8341 部队政委,以汪东兴(时兼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警卫局局长)副手的

7、身份,参加了粉碎“四人帮”的整个过程。而且,据他说,当时汪同华、叶交谈之后回来都与李鑫和他通气。其二,邓力群的回忆:“主席去世后,李鑫曾对华国锋说,为什么不把这四个人抓起来?华国锋听了他这个话以后,就给先念同志通了一个气。先念同志讲,这个话你要记住啊,你要记住。最早在华国锋面前提出抓四人帮,李鑫确实是第一个。后来先念讲:李鑫这个人和四人帮斗争还是坚决的,他就是要保他的康生。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我曾对胡耀邦说过,李鑫跟着华搞两个凡是不对,但在对四人帮的问题上,他是进了言的啊,李鑫不能当办公厅副主任了,但他提过这么好的一个建议,我们不能忘记啊!后来李鑫在社科院工作,是胡耀邦同志安排的。社科院不知道上

8、述事情,在整党时不让李鑫登记。我同他所在单位的党委书记(一个女同志)把这个事讲了,我说:我们能有今天,跟李鑫进了言有关系,这个事可不能忽视和忘记啊!”邓力群的说法,源于直接当事人李先念。有回忆史料佐证,李先念的确知道内情。据熊向晖的女儿熊蕾回忆,叶选基曾向熊向晖说过李先念见华国锋时的情形:李奉华之命去见叶剑英时,叶问李,来什么事?李回答说是国家大事。李说,毛主席去世以后,他多次问华国锋,是不是开中央全会。开始华不表态,后来说,有他们四个人在开不了,就是开也开不好。李问,那怎么办?华国锋开始没有讲,后来就说,有人提议把他们四个人隔离起来。李说,这是好主意啊!华国锋说,这事太大,要请示叶帅。华要李

9、先念亲自去请示叶帅。叶帅听了,想了一想,说,只能如此,事不宜迟,要绝对保密。熊蕾的记叙与邓力群的回忆基本一致。华说的是“有人”,而邓力群根据李先念的说法,直接说是李鑫。李先念说“这是好主意啊!”赞赏有加,再对华加上一句“这话你要记住啊”也顺理成章。两相对照,可证邓力群所言不虚。其三,纪登奎之子纪坡民的回忆:“我听李鑫同志给我讲过一些粉碎四人帮的情况。他说,9 月 18 号,毛主席追悼大会开完了,当天晚上,张春桥找李鑫谈话,当初李鑫是毛主席著作编辑委员会的负责人,毛主席的很多著作、讲话、谈话的记录等等,都在他那儿,张春桥找他谈话要某些毛主席谈话的记录。李鑫不给他,张春桥就硬要,两个人就吵起来了,

10、吵得很凶,不欢而散。李鑫跟我讲,回家了以后,左思右想,越想这个问题越大,越想这个问题越不得了,他说我应该向党中央报告,他所谓的向党中央报告,就是向华国锋同志报告。他还跟我说,他本来是中办的副主任,但是他不敢向 8341 车队要车,他怕走漏了风声。他就骑了个自行车到华国锋家里,首先汇报了张春桥跟他要毛主席谈话的事情。然后李鑫说,华国锋同志,中央现在要出大事了,要出了不得的大事,中央必须采取断然举措,再不采取断然举措,这个国家,这个党要出大问题了。粉碎四人帮的动议,大概就从这儿开始。”第一,纪不是直接当事人,他与李鑫直接交谈过,转述的是直接当事人的说法。另外,他的父亲纪登奎时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虽

11、未参与粉碎“四人帮”决策酝酿的全过程,也算半个知情者。纪认为,李鑫与华谈话后,粉碎“四人帮”的动议“大概就从这儿开始”,尽管用词是“大概”,但也肯定李的“首倡权”。第二,9 月 18 日的时间与武健华的回忆对不上,有误。9 月 9 日毛泽东去世后,华、汪等和“四人帮”斗争的焦点是毛泽东的文件、文稿归属管理权的问题。毛泽东去世不久,江青即向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张玉凤“索要毛泽东的文件和档案材料”;9 月 14 日凌晨,江青就给华国锋打电话,要求召开常委会,讨论毛泽东文件、文稿的保管问题;9 月 17 日,华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会议决定:毛泽东的一切文件、手迹、文稿、各种材料和书籍按惯例仍

12、由中央办公厅负责清理、保管,目前先把它们封存起来。管理权归汪(华)。在这一背景下,李鑫和张春桥为争夺“某些毛主席谈话的记录”大吵的时间应该在 18 日前。17 日会议都定下来了,18 日张再去和李鑫吵闹,不大可能。联想到 14 日江青给华打电话提出讨论此问题的要求,张李大吵,应该是在 13 日晚上:张向李要,李不给;吵闹过后,才有江青迫不及地在 14 日凌晨向华提出开会讨论之举。12 日夜,李鑫就向汪东兴提出“除掉他们”的动议,经此与张的吵闹,愈发坚定这一想法,愈发感到向華(党中央)报告是很急切的一件事情如纪坡民的回忆所言。加之汪的推动,才有武健华回忆中的 14 日下午(或晚上),李去华家“边

13、吃边谈”的事实。综上所述,三条材料尽管表述上有差别,但都肯定“李鑫同志生平”中的“首倡权”。一条材料是孤证,“孤证不立”;三条当事人的回忆与“生平”对应,就不能说是孤证了。三目前对李鑫“生平”“首倡权”明确提出否定意见的,是前面提到的“李文”。作者主要针对武健华的回忆。她认为,武说李鑫首倡动议,“沿用的还是社会上流传的不准确说法”。她说:“从 1985 年开始曾多次采访过华国锋同志,为此,我曾专门请教过华国锋。他多次回忆,每次回忆谈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他做事严谨,特别交给我李鑫写的求见信的复印件,足以证明社会上流传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所谓李鑫的求见信,是 9 月 25 日李要求面见华国锋谈毛选五

14、卷编辑出版的信。华约李 9 月 29 日下午谈话。“李文”说:“李鑫、汪东兴、华国锋都回忆华国锋只见过一次李鑫,现在的分歧在于见面时间是 9 月 14 日还是 29 日?笔者认为 29 日有充分依据。第一,有李鑫 9 月 25 日给华国锋信为证,如 14 日已见过面,他不会 25 日给华国锋再写信,要求面谈;第二,9 月 14 日时正忙于毛泽东的丧事,华国锋也没有时间和别人谈话;第三,9 月 18 日之前华国锋一直住在中南海,没有回过家;第四,9 月 29 日与华国锋见面,是李鑫于 1978 年底到 1979 年初的回忆,此时离俩人谈话的时间只有两年多。这个记忆比较准确。”第一句“李鑫、汪东兴

15、、华国锋都回忆华国锋只见过一次李鑫”,就比较武断:其一,李鑫的回忆,是作者根据李鑫之子李赤子的话推出来的,作者所引李赤子的话并未明确这样说,更不能作为李鑫的回忆;其二,汪东兴的回忆,源于武健华的叙述,且叙述中并没有说过李鑫只见过华一次这样的话;其三,只有华一直肯定这一条。而支撑“李文”的四条“充分依据”,也都有可质疑之处。第一条,“如 14 日已见过面,他不会 25 日给华国锋再写信,要求面谈”。华是李的领导,下属有工作要汇报,还要规定见面次数?见了一次就不能要求再见?以 29 日的信来证 14 日没有见面,证据挨不上,情理讲不通。李鑫之所以给华国锋写信要求见面,是他在 23 日接到了姚文元的

16、信。从“李文”披露的内容看,姚信要求很具体:“请给我一个材料:现在的毛选五卷共几稿,其中公开发表过的几篇,有手稿的几篇,两者一共多少字。根据讲话整理的几篇,列出目录,说明哪些经主席看过。”前文提到,“四人帮”很想把毛泽东的文稿控制在手上。既然 9 月 17 日中央已经有明确决定,9 月 23 日,李鑫面对姚文元的要求,向华国锋请示并提出处理建议,是他分内的工作。这与“如 14 日已见过面,他不会 25 日给华国锋再写信,要求面谈”,是两回事,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逻辑关系。这次面谈,主题就是毛泽东文稿的处理以及关于“四人帮”的一些问题。李鑫在 1979 年理论务虚会上是这样说的:“大约在六月二十

17、六日,张春桥、姚文元找迟群、谢静宜去开会,商量修改批判所谓三株大毒草小册子的前言和按语,要我参加。从他们谈话的情况看,稿子已改过多次。会上主要是张、姚讲修改意见。他们问我有什么意见,我说我没有参加这三篇文章的起草工作,批它们的文章我也没怎么看,提不出意见。我当时的感觉是,张、姚想抓毛选的工作。这以后,毛主席病重,张、姚、迟、谢都再没有为此事找过我,我也没做邓小平言论集的核对工作。这件事在粉碎四人帮以前,七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我向华国锋同志报告过,七七年十月我又向邓小平同志报告过。”这里,李鑫也明确提到了 9 月 29 日华与他的谈话。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谈话,直接促成华国锋利用讨论毛选五卷出版为借口

18、来诱捕“四人帮”。关于这一点,且按下不表。第二条,第三条,从 9 月 9 日毛泽东去世到 18 日开完追悼会,华国锋的确忙,但再忙,谈话的时间也还能抽出来的。9 月 11 日,华不就找汪东兴和李先念商量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吗?9 月 14 日,李先念见叶剑英“回来后,把叶剑英的意见告诉了华国锋”,两人也有谈话时间。“李文”以一个“忙”字作根据,有些牵强。同样,要证明“9 月 18 日之前华国锋一直住在中南海,没有回过家”,也需要具体的日程安排表来支撑,否则,也显得武断。第四条,是以李鑫之子李赤子的回忆为论据。“李文”说:“那华国锋和李鑫的会面到底是哪一天呢?为此,笔者专门给李鑫之子李赤子打电话

19、请教。在1978 年底到 1979 年初,李赤子从云南插队 8 年,刚回到北京不久,与父母同住,他多次听到父亲回忆:29 日下午见到华国锋谈了四个多小时,建议采取断然措施,对四人帮进行隔离审查。无论是晚上还是下午,这只是细节的不同。相同之处是在 9 月下旬见的面。”“李文”认为,距离谈话时间短,回忆更准确,在理。但是,作者既然“专门”给“李赤子打电话请教”,必然涉及 14 日华、李是否谈话这个时间点。可从作者所引李赤子的回忆看,作者的取材也只是为 29 日谈话佐证而已,至于李赤子如何回应李鑫与华的 14 日谈话是否存在,却不着一字。显然,李赤子对14 日谈话是否存在,至少是没有否定。其次,对“

20、四人帮”“隔离审查”在 9月 21 日叶剑英和华国锋见面后即定下来了,29 日,李鑫还有必要再向华提出“对四人帮进行隔离审查”的建议吗?这一点,恐怕作者自己也没有搞清。作者 2017 年在另一篇文章中说:9 月 23日,汪东兴和华国锋谈话后临走时提到李鑫要见华,华同意。“汪东兴回去后转告李鑫。李鑫很高兴,于 25 日给华国锋写了一封信。华国锋收到李鑫的信,于 27 日晚在中南海国务院会议厅同李鑫谈话。”“李文”虽然注意到“李鑫同志生平”这份材料,但因为作者立论的基础在于否定武健华的回忆其实也就是否定“生平”的“首倡权”,当面对“生平”的提法时,就显得有些底气不足,以至于文章结尾时无法自圆其说:

21、“盡管 12 日李鑫同汪东兴谈话时,提出采取断然措施,对四人帮进行隔离审查。但是他同华国锋谈话时,华国锋早已决定隔离审查四人帮。用隔离的方式华国锋在 10 日就已决定了。华国锋说:李鑫能对四人帮有认识,并能想到隔离审查的办法,这是好的。李鑫对粉碎四人帮的贡献得到肯定,他逝世后,他的生平中这样写道:1976年 9 月,在四人帮篡党夺权的紧要关头,李鑫不顾个人安危,首先向党中央提出隔离审查四人帮的建议。”“李文”承认 12 日李鑫与汪东兴谈话的事实,但又指出华 10 日已经决定用隔离审查的方式处理“四人帮”,并说 29 日这次谈话“李鑫是否明确向华国锋提出隔离审查的建议,华已记不清了”,那就是否定

22、李鑫是“首先向党中央提出隔离审查四人帮的建议”的人。然而作者又单引“李鑫同志生平”中“首先向党中央提出隔离审查四人帮的建议”这句话,并引申说“李鑫对粉碎四人帮的贡献得到肯定”。其实,“李鑫同志生平”这句话与武健华的回忆是一致的,并不抵牾,为何武的回忆就成了“沿用的还是社会上流传的不准确说法”,而“生平”就成为“肯定”“李鑫对粉碎四人帮的贡献”的证据了呢?自相矛盾。是故,从整体上看,“李文”以华国锋的回忆证伪,“孤证不立”。李鑫作为“首先向党中央提出隔离审查四人帮的建议”的人则有“多证”。在拿出新的扎实的、可以否定的证据之前,不认“孤证”而认“多证”,符合学术范式。(徐庆全,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