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201.95KB ,
资源ID:97629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7629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拉乌的春天.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拉乌的春天.pdf

1、拉乌的春天1初识拉乌是在一个网友的博客上,他发了一组漂亮的照片:有云雾升腾的山谷,村庄影影绰绰,一块块梯田铺在山腰,麦苗青绿,菜花金黄;有朗日下起伏的沟谷,山色秀媚,一层层泛黄的稻田明艳逼人;有晴空映衬着的老核桃树,枝干黧黑,树叶碧绿;有潺潺溪流边立着的红泥土墙房,透着温暖安宁这是何方仙境?看了文字说明才知道,这个地方叫拉乌,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的一个彝族乡。拉乌乡位于宾川县东部,距县城 78 公里,境内高山河谷相间,拉乌河纵贯全境,气候温润,居住有汉、彝、白、苗和傈僳五个民族,其中以彝族为主,是大理州比较边远的少数民族乡之一。拉乌是彝语“拉咱务”的音译,是村落多在拉乌河上游的意思,云南方言叫作

2、“河头上”。群山,森林,溪流,梯田,拉乌有着世外的韵味。蓝天,霞光,云雾,炊烟,拉乌有着不染纤尘的秀美。初识谢红芬也是在网络上。我偶然在微信上看到一个身着彝装的女子,笑容明媚,她就是宾川县拉乌乡拉乌完小的教师谢红芬,2016 年“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奖者。“马云乡村教师奖”于 2015 年由马云公益基金会发起,每年一届。旨在树立乡村教师阳光活力的榜样典范,弘扬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意在激励和支持乡村教师锐意进取,使乡村学校更具活力,使乡村儿童享受更好的教育。经过严格的初评、终评,谢红芬获得了这一奖项,因为她不仅仅是一名乡村教师,她还是一个致力于建设“书屋”的公益人。恰好我大学时的同学李树明

3、就是宾川县宾居镇中心学校的校长,他介绍我认识了谢红芬。拉乌边远。出了宾川县城,车子就开始爬山,公路弯来拐去盘山而上,好在原来的弹石公路都已经铺成了柏油路面。我们过了平川,过了谷底,翻过哨房山垭口,就进入拉乌地界。拉乌乡中心学校的张校长介绍说,谢红芬在拉乌乡,乃至宾川县名气都很大,这并不只是因为她获得了“马云乡村教师奖”。首先是她的教学成绩十分突出,她所教班级的成绩已经连续十年位居全乡镇第一名,平均成绩高出其他班级 20 多分。这一纪录的保持是十分难得的。其次她是一个非常自律、勤奋的人,她从大理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一边教书,一边坚持学习,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大专、本科的文凭,完成了学历的提升,夯实

4、了专业基础。然后是她所做的公益活动,拉乌完小,还有周边几所学校引进的公益项目许多都是她协助完成的。在彝族文化传承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教师,公益人,民族文化传承者,都是她的标签。从前拉乌交通条件落后,生活环境艰苦,一句“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生动概括了当年的情形。如今虽然通了柏油公路,通讯也便捷了,山区的生活毕竟枯燥单调,很难留住人。谢红芬却以一种扎根的姿势在拉乌从教,她在拉乌结婚嫁人,在拉乌起房建屋,她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这块土地。以上算是官方给谢红芬的评价,我更想听听她自己怎么说。2拉乌完小坐落在一面开阔的山坡上,周围是散落的农家,环境清幽宁静。这是一所山区全寄宿制民族小学,有彝族、傈僳族、白族

5、和汉族,其中彝族占70%。从一到六年级共有 11 个教学班,学生 378 人,教师 22 人。走进学校大门,只见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师宿舍整齐有序;篮球场、操场干干净净;树木、花草葱茏茂盛。这样的学习环境,看了让人心里特别安妥。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教育方面下大力,重投入,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也蔚然成风,众多企业团体也纷纷解囊相助,学校办在破庙里、教室挤在危房下的现象消失了,破旧的校舍、泥泞的操场都已成为历史。一截钢轨敲打出的“当当”铃声不再是乡村小学校的形象代表了。我见到了谢红芬,她一如照片上一样清秀,文静。我不是专业记者,提不出尖锐的问题,就是想知道这样一个文弱的女子,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精力?除了

6、教学外还要做公益,还要做民族文化。谢红芬给我讲了她小时候的故事。我家兄妹四人,一男三女。作为独子的哥哥却不幸带有残疾,他是个驼背。因为家庭贫困,理应得到更多关爱的哥哥小学没毕业就早早回家务农,竭尽所能分担起养家的责任。我是长女,每天放学回家后还要打猪草,打完猪草扒几口冷饭又匆忙往学校跑,就這样坚持读到了初中。我读初三那一年,家里实在供不起我和两个妹妹同时上学了,父亲便打算让我辍学回家,因为我是姐姐。我永远记得那一天,开学都六天了,父亲丝毫没有让我去学校的意思。我是那么渴望读书,渴望走到大山外面去看一看啊,终于我鼓起勇气对父亲说:“我要读书!我要上学!”我的父亲一筹莫展,他无奈地说:“家里没有钱

7、,供不起你们啊!你们三姊妹必须回来一个”我绝望了,整整一夜没有睡着。看着窗外闪烁的星光,一个不甘的念头促使我悄悄起床,悄悄走出家门,我沿着山路一直往前走,爬过了一个又一个坡,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我没有目标和方向,只知道一直往前走,山那边是一个我从未见过的世界。我走了三天,父亲找了我三天。当他在和拉乌相邻的平川镇上找到我时,憔悴而悲伤的他终于答应让我继续读书。我又回到了教室里,回到了我的同学中间,我满心欢喜却也一刻不敢忘记父亲哀伤的面容,我努力学习,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半年后,我考上大理州民族师范学校。我读书的费用增加了,家里的负担也更重了,好在班主任给我介绍了一份家教的工作,勉强维持住我

8、简单的学生生活。这是一个普通的故事,在贫困山村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可是它却给了我答案。谢红芬热爱教育工作的动力,她致力于公益活动的初衷全在这个故事里了。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可是贫困的家庭,落后的教育条件,狭窄的生活环境,山区孩子的求学之路格外艰辛。面对孩子们期盼的眼神,谢红芬耳畔时常响起小时候对父亲喊出的那句话:“我要读书!我要上学!”她在教学之余便致力于做公益,她知道一点点帮助,扶持和鼓励都会让这些孩子的人生之路迈上一个新台阶。3谢红芬 1983 年出生在拉乌乡哨房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彝族姑娘。2003 年她顺利通过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成为拉乌乡新田完小的一名教师。拉乌生态环境秀美,自然资源丰

9、富,森林覆盖率高达 98%,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生于斯,长于斯的谢红芬深深热爱着这一片土地。但是拉乌地处偏远,位于深山,交通条件落后,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远远滞后于别的地方。建设家乡,服务乡亲,成了谢红芬迫切的心愿。谢红芬意识到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的重视,投入力度的加大,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会越来越好,硬件设施会逐步到位,最为匮乏的将会是教师优秀的教师。虽然近些年有特岗教师、支教教师还有一些志愿者陆续补充到山区学校来,但是来来走走,能够长久留下来的终究是少数。谢红芬自称是一个草根老师,她认为要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草根老师必须自救,只有本地的教师强大了,才能提升本地整体的

10、教学水平。她说:“本地的墙还得要本地的泥巴来敷。”做一名好老师便成了她坚定不移的信念。她努力学习,努力让自己上升到优秀的层面。她勤奋工作,备课、上课、改作业、家访,事无巨细,都一一认真去做;业余时间她刻苦自学,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挑灯夜读于她是常有的事。2006 年她取得了汉语言文学专科文凭,2008 年取得了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凭。山区小学教师是不分专业的,学校缺什么老师他们就上什么课,几乎个个都是全能选手。谢红芬同样如此,她先后教过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和体育。凭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的学习劲头,谢红芬的教学成绩十分突出,连续十年居全乡第一。她多次荣获州级、县级、乡级的表彰

11、和奖励,“大理州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团队干部”、“学科带头人”、“宾川名师”、“教育教学创新个人奖”、“优秀教育教学质量奖”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她撰写的论文、教案,还有教学随笔、习作也多次获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谢红芬深切感受到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影响很大。她认为“阅读习惯有了,某种意义上学习习惯就有了。他就有了自己的后劲,不管怎么换老师,他都有自己的学习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谢红芬开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即便她担任着数学课的教学时,她也时刻不忘教育学生爱阅读,会阅读,享受阅读,她希望她的学生不论长大后从事什么工作,以何为生,都不要忘了阅读,因为她相信一个

12、喜欢阅读的人,他的人生一定是充实的、澄澈的、向上的、有为的。这也是谢红芬“书屋”梦想的发端。42008 年谢红芬和拉乌完小的教师吴小刚结了婚,随后由新田完小调到了拉乌完小。吴小刚也是拉乌本地人,一副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现在是拉乌完小的校长。他们夫妻俩同在山区从教,真正是琴瑟和谐,鸾凤和鸣。为了引导学生阅读,促进学校阅读氛围的形成,2006 年谢红芬组织成立了校园广播站,设立“我的故事讲给你听”栏目,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她还用“班级图书角”等方式,为孩子们提供课外阅读的平台,用讲故事、诵读、共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无奈,学校藏书不多,能让孩子们阅读的书籍十分有限。2013 年,“上

13、海微笑图书室”走进拉乌完小,向学校捐赠了一批适合孩子们阅读的绘本和书籍,这让谢红芬喜出望外,看着孩子们捧着那些漂亮的绘本爱不释手,她心里通过阅读,让孩子们长见识,看世界的念头更加执着了。2013 年 5 月,她参加了“微笑图书室”在拉乌举办的培训,同年 8 月自费到成都参加“亲近母语,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的活动,成为“微笑图书室”的合作教员,在“微笑十周年年会”的阅读论坛上宣讲了我对阅读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她到普洱参加“微笑阅读成长中心”的培训,与大家分享拉乌阅读现状及愿景交流。她到楚雄参加“大益爱心”培训。2015 年由“微笑图书室”与“歌路营”合作的“新一千零一夜农村住校生睡前故事”公益项目

14、在拉乌完小、平川完小、碧鸡完小和拉乌中学展开,谢红芬几乎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从联系、填表册,以及后续项目的开展和反馈。她还为拉乌乡两所幼儿园申请到“微笑图书室”捐赠的一批图书。她在本校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尝试绘本教学,并努力向周边学校推广,希望能带动本地区重视阅读,能在学校甚至在村寨里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拉乌完小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孩子们小小年纪离开爹娘,夜里想家是难免的。“新一千零一夜农村住校生睡前故事”公益项目这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晚自习结束后孩子们躺到床上,宿舍里的小喇叭就会准时讲起故事来,一个故事15 分钟。情节诱人的小故事不仅分散了孩子们想家的思绪,还在不知不觉中让他们积攒了知识。谢

15、红芬从学校毕业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十三年从未间断过。在寄宿制小学校里班主任的工作是十分繁重的,不仅要管学生的读书学习,还要操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安全问题。13 年来,谢红芬对工作的热情不减,对学生的爱心不少,赢得了大家一致的爱戴和好评。她总是不辞辛劳,想方设法把班级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她开展过主题阅读、共读、故事会等阅读活动,也组织过“环保小卫士”、“山歌小调我能行”、“果盘拼拼拼”等特色活动,还通过“家长課程”、“爱心小站”等活动,关注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十三年来如一日的孜孜不倦,谢红芬的理念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她遥遥领先的教学成绩得益于这样的换位思考和将心比心。谢红芬还有写工作随笔的习惯,看了她写的随笔我感慨万千。我摘录了其中几段,不难看出她对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对学生全身心的爱护。带毕业班真的很操心,但收获也很多,正是应了那句话:痛并快乐着!为了预防以前那样搬东西或打理屋子都会弄丢一些信件,今年的感想与孩子们的信就部分摘录在这里,以警勉自己不懈地努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