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纾古文教育思想及其影响探析康燕昕摘要:林纾以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他的很多翻译作品都曾在文坛上引起广泛关注。后人研究林纾亦多从其翻译作品出发。而林纾古文教育大家的身份却常被翻译家的身份所掩盖,殊不知他所创作的闽中新乐府和中学国文读本在我国悠久的教育史上有着非同凡响的作用和意义。本文试图对林纾选编的中学国文读本进行分析,从而来揭示他的古文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关键词:林纾;中学国文读本;教育思想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中国,林纾的小说翻译、诗文创作、古文评点与教育活动都产生过深刻影响。世人多推崇“林译小说”,但是一生从事文学的林纾本人却认为古文才是他在文学道路上最为重要的东西。他自幼年起即嗜书
2、如命,青年时期已阅尽书籍不计其数,不惑之年的林纾更加重视研读经典古文,古文素养醇厚。被誉为桐城派末代宗师的吴汝沦曾经赞扬林纾的古文“能抑揭掩蔽!能伏其光气者”(赠马通伯先生序),钱基博也论及“当清之季,士大夫言文章者,必以纾为师法”。1林纾曾因新文化运动中不合时宜的言行被冠以“桐城谬种”,而实则他为挽救古文行将没落的命运殚精竭虑。中学国文读本即是清末民初时期提倡新学制和古文地位受到西学威胁双重背景下的产物,体现了一名文化保守主义者的精神立场。在它诞生一百年后世界已然成为地球村的今天,它不仅有满溢其间的民族文化自信力,更在如何葆有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精神的层面给予我们丰富的启迪。林纾一生中的
3、前五十年主要生活在福建,在这段时期,他的主要代表作品为译著巴黎茶花女遗事和新乐府诗集闽中新乐府。前者是林纾翻译的第一部小说,这部以“古文”为载体翻译的小说端庄优雅、通俗流畅,非常适合时人的阅读习惯,不久即名扬海内外。后者是林纾有感于“欧西之兴,亦多以歌诀感人者”,仿照白居易讽喻新乐府创作的歌谣体儿童训蒙读物,印行时间上要早于前者。此书凝结着以作者林纾为代表的福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改革儿童教育的良苦用心,展现了 19 世纪末的维新派思想在教育改革和社会改革上的策略与影响。1901 年,林纾举家搬往北京,在这里,他先是受任于金台书院做讲席,后又任五城学堂总教习,讲授修身、国文等课程。2同时“二十六年
4、村学究”的教育经验和作为中国最后的古文家的文化使命感催促着他长期关注国文教科书的编纂与改革。直到 1907 年,林纾在张菊生和高梦旦二人的请求之下开始编选作为中学国文科目教科书的中学国文读本。1901 年,晚清政府开始以明令要求各地兴办学校,第二年便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在该部章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相关设置,如规定蒙学、小学、中学都要设置“读经”科等,也是在这部条例中,语文课程以分科形式设立的模式初显。两年过后,清政府又颁布了另外一部条例奏定学堂章程,内容包含有高等小学和中学堂需要另为开设“中国文学”科目的规定,在这个章程颁布后,国文学科开始独立设置。20 世纪初,时人革故鼎新的风尚和战乱时局加
5、剧林纾对中国文化流脉将会断绝的焦灼情绪,一介布衣的他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更多地指向文化层面。即希望通过编选中学国文读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来达到重新建构儒家的道德文化体系和开智、启蒙的目的。3中学国文读本初版时共计十册,并于 19081910 年出版。第一、二卷为清朝文(本年选讫),三、四、五卷分别为明、元、宋朝文,六、七卷为唐朝文,第八卷为六朝文,第九、十卷分别为周、秦、汉、魏文。1915 年重版后,为了适应教学需要,缩编为八卷,首卷清文收录文章 40 篇,关涉的作家有18 人;第二卷元明文选录 37 篇文章,关涉作家共 21 人;宋文收录文章71 篇,分为两册,相关作家 22 人;第五六卷唐
6、文选文 87 篇,相关文学家22 人;第七卷六朝文选文 48 篇,涉及作家 30 人;第八卷秦汉三国文选文 26 篇,有相关作家共计 16 人。全书从近代上溯至古代,时间上从近到远、内容上浅到深,难度逐渐加强,所选录的文章种类丰富,都是各个朝代作品中的精品,可以说是一套相对体系化的中学古文读本。据封底页附录“教育部审定批语”曰:“是选不拘古文宗派,由清明上溯以至汉秦历代之文,皆备涯略采录精审,其评语亦能抉发微隐要言不烦,盖评选者,本文学巨子,自与坊间选本有高下之别。”4林纾自幼年便和乡塾教师薛则柯习读古文,深受唐宋古文影响。从整体来看,这部选本选取为数较多的韩柳欧等人的文章。唐文选本中收录韩愈
7、古文 29篇。林纾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极尊孔孟程朱圣贤之道,希望借助韩愈的文章向青年学生传达儒家道统的思想。他曾自述:“仆治韩文四十年,其始得一名篇,书而黏诸案,幂之。日必启读,读后复幂,积数月始易一篇。”5古文是林纾认为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他用尽心力一辈子为之奋斗的文学事业,同时也凝聚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髓,除此之外,在迅猛发展新的思想文化的冲击之下,林纾更是企图通过对古文的传承来葆有为世代文人所尊崇的传统的思想道德文化,这正是疗救当下乱世的良方。林纾对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有着较高的赞誉,赞赏柳文的结构布局以及用字造句的方法。对比韩柳文曰:“山水诸记,穷桂海之殊相,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昌黎偶记
8、山水,亦不能与之追逐。”6故而唐文选本中收錄的 24 篇柳宗元作品多为游记。林纾认为欧阳修是古文正宗,是学习韩愈最成功的名家,这是他对欧文的一种认可,宋文选本中欧阳修的选文多为序跋、赠序和箴铭类作品。从林纾的选文中,我们亦可以窥见他的文学观念的倾向性及对古文经学的推崇。晚清的古文选本除林纾中学国文读本外,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亦有着重要影响。二者同作为桐城派著名古文选本,在诸处相异其趣。首先是在体例上,姚氏选本按文体分类,林氏选本则按朝代分类,“次序自清代上溯元明而宋而唐而六朝以至于秦汉三国,由近及远,由浅及深,循序渐进”。7其次是在选择文章的范围上,姚氏收录了较多的周秦两汉的篇章;六朝文仅选辞赋类
9、数篇;至元明清,仅推归有光、方苞、刘大櫆数家。林氏选文范围较大。元明文中除归有光 9 篇外,其余 28 篇为方孝孺、王慎中等其他古文家的作品。总体上来说,林纾所编的读本作品内容覆盖范围大,涉及不同作家作品更多,且难易有度,编排有规律,还有系统的评注帮助学生阅读,更有利于中学生深入且全面的学习古文知识,无疑更适合作为国文教育之用,这也是它在 20 世纪初期在中小学生国文教育领域相当流行的主要原因。女作家苏雪林认为林纾是自己学习国文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位老师,同时也是第一位引导她在这条路上更好地前行的老师,她认为,在那个时代世人下笔为文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林纾影响。8据有关资料说,到 20 世纪 30
10、年代此书作为教材仍为中学广泛使用,其影响不可谓不深远。中国儒家经典文化具有延绵不绝的文化张力,在时代的不断变迁和发展中,儒家文化虽然受到过一些批评,但它依然存在着合理性。国学经典中凝聚着中华民族在久远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和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学习国学、发扬优秀文化,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使命。国学经典的教育也由此开始引起当代民众的注意,各种各样的有关于国学的教育活动层出不穷,但是因为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的管理,国学教育行业要想发展的好,还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当前探讨中学生国学教育,也多重于现状分析、意义的重申和探求对策,对于国学教育中古文选本研究几乎是空白。针对当前我国国学教育存在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当、国
11、学教材缺乏等问题,我们若能对林纾中学国文读本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研究整理和校勘,中学国文读本即可成为当前中小学生的国学教育的优质教材,从而促使国学教育朝着积极的发展方向前进。参考文献:1钱基博.中国现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2薛绥之、张俊才编.林纾研究资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21.3王蓉、李玉宝.日为叫旦之鸡 冀吾同胞警醒林纾国文教科书编选中的道德重构解读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2012(05):9599.4林纾.中学国文读本宋文第三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封底页.5林纾.答甘大文书,林琴南文集畏庐三集M.上海:上海书店,1992:31.6张胜璋.论林纾评点韩柳文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8(05):409414.7林纾.中学国文读本清文第一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1.8张胜璋.林纾古文论研究评议J.闽江学院学报,2008(0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