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巩固本课生字、词语2. 教学重点/难点 1、巩固本课生字词。2、正确读课文。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小朋友们,你们回到家里,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2、是呀!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看电视,而且特别喜欢看少儿节目,你们熟悉的、喜欢的少儿节目有什么呢?(生自由反馈)3、今天,我们继续一边看电视一边学习汉字。(板书课题)二、巩固复习生字,检查识字情况1、出示词语,生认读。2、拍手读词语。3、男女比赛读词语。4、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生读,师并正音。5、去掉拼音读。6、开火车读字卡。7、.老师说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字卡
2、,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8、.用生字组词、造句。9、.做字音、字形找朋友的游戏。刚才,老师带着大家在汉字的百花园中畅游一圈,现在,大家看我们的黑板上也是鲜花盛开。老师要请勤劳的小蜜蜂来采花蜜。我要发给每只小蜜蜂一张字卡,请它找到这个字相应的读音,并用这个字组个词。(黑板上粘好有9个生字的音节的鲜花,发给学生一个小蜜蜂头饰一张字卡)三、拓展练习,语文实践1、生自由读课文。2、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电视节目。3、小组交流自己观看的少儿节目内容,并说说你从中认识了哪些生字。5、指名反馈。6、出示学生制作的生字卡片,生一起读一读。7、小组内互相教读,拓展学生的认字量。8、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
3、一定也像今天课上的这位小朋友一样是学习的有心人,在看电视的同时认识了很多字。现在,我就带来一些电视节目,看看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课件打出“人与自然”“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动物世界”“生活”等电视栏目片头)9、师小结:小朋友们,看看,在看电视的时候我们可以认识这么多的生字,多好啊!以后你们看电视的同时还可以认识很多生字呢。四、齐读课文五、总结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
4、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
5、、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其实,语文学习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处处留心,一定会认识很多的汉字。让我们在生活的大课堂中主动地识记更多的汉字,好不好?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六、布置作业1、把你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名字做成字卡。2、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