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 W 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5 页)巍山二中 2023 届高一春季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D C A B B D B B D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A D C C B A A B C C A【解析】1材料反映了秦代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历史的进步,所以 B 符合题意,正确;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央
2、政府的形成而非皇帝制度,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中朝是汉朝实行的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B。3材料信息“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说明农业和市场联系加强,这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选 D。4鸦片战争后,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1898 年创办京师大学堂;1919 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故选 C。5道光皇帝企图通过立定章程来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说明其没有认识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本质,对当时世界形势缺乏理性认识,故选 A。71928 年江西省遂川人民传唱的歌谣,反复吟唱过新年和分田、打土豪等,反映了
3、当地人民对于开展土地革命的喜悦心情,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时间与 1928 年不符,排除。故选 B。8要求富农减租减息,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要求富农交租交息,照顾了地主富农的利益,这样有利于加强各阶层的团结,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 D 正确;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 B 项;C 项不符合事实。故选 D。9从“20 世纪 30 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与“九一八事变”有关。1931 年爆发“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历史 W 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5 页)东北很快沦陷,故 B 项正确
4、;三国干涉还辽时间在 19 世纪末,故 A 项错误;日军占领大连、旅顺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故 C 项错误;苏联出兵东北,日本投降在 1945 年,故 D项错误。故选 B。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立夫所说的“我们已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这是我们财政上犯的大错误”“当时政府不应该去占这种便宜”应是国民党政府实行的恶性通货膨胀,故选 B。11根据材料中“我们一贯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经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以前维护现状”可以体现出中国政府在处理港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上的务实性,即不是一味地使用武力,而是尽可能地使用和平方式解決,不一定非要立即解决,可以在搁置争议,维持现状。故选 D。1
5、2根据材料中“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可以看出党反腐败的决心和勇气,故选 D。13根据“生动再现了亚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悠久灿烂、多元共生、交流互鉴的文明图景”可得出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佛教是古印度的,均属于亚洲。故 D项正确;金字塔,象形文字是非洲的,故排除 A、B、C 三项。14材料“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是对中世纪欧洲封君封臣制的描述,该制度使封建主彼此分裂割据,A 项正确;B、C、D 三项与材料无关
6、,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原产美洲,是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培育的一种农作物,其中古代 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故被称为“玉米文明”,故 D 项正确;埃及文明 位于非洲,排除 A;印度文明位于亚洲,排除 B;希腊文明位于地中海地区,排除 C。1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反对的是封建专制制度,构想了未来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C 项正确;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A 项排除;宗教改革反对教会权威,B 项排除;材料与近代科学兴起无关,D 项排除。17根据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实现了日本富国强兵的目的,使日本逐步摆脱民族危机,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7、,C 项正确;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排除 A 项;意大利统一并没有建立民主共和制,排除 B 项;德意志统一后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排除D 项。历史 W 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5 页)1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时间是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推动了怀表的普及,B 项正确;A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英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并不完善,C 项排除;D 项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排除。19材料反映巴黎公社提倡节俭,限制公务人员的经济特权,体现了人民公社的精神,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说法与题意不符。2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
8、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实际上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故 A项正确;“非洲大陆被列强瓜分完毕”“亚洲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拉丁美洲成为英美的附属”都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组成部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C、D 三项。2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苏在各自国内的清洗都是为了清除对方思想对自己的影响,说明双方意识形态对抗激烈,故 B 项正确;内部清洗并不是为了维持国内秩序的稳定和争取舆论话语权,更不是为了转移国内人民视线,主要是为了清除对方思想的
9、影响,排除 A、C、D 三项。22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英、法、美的经济增长率都出现了下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遭遇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失灵,为了摆脱困境,英、美、法等国都陆续调整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方式,减少了国家干预,而不是加强国家垄断,故 C 项正确,排除 A 项;美、英、法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以私有制为主,排除 B 项;美、英、法调整了经济策略,但并没有取消“福利国家”的基本政策,排除 D 项。2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元化趋势,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故 C 项正确;当今世界
10、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而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故排除 A 项;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有利于国际和平,故排除 B 项;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独立于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外,没有打破美苏之间政治军事平衡局面,故排除D 项。2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历史 W 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5 页)二战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1 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A 项表述符合题意,
11、故 A 正确;B、C、D 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25(13 分)(1)(4 分)主张: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争取民心。(3 分)地位:不受统治者重视。(1 分)(2)(4 分)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 分)影响:儒学地位开始上升成为正统(主流)思想。(2 分)(3)(5 分)态度:李贽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孔子是非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2 分)时代特征: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商品经济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每点 1 分,3 分)【解析】(1)主张:根据材料一“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
12、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仁者无敌”可知,孟子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争取民心。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学说强调实行仁政,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受统治者重视。(2)根据材料二信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使儒学地位开始上升并成为正统思想。(3)由材料三信息“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可以得出李贽对儒学的态度是反对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商品经济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等。26(13 分
13、)(1)(2 分)机构:军机处。(1 分)根本目的:加强专制皇权。(1 分)(2)(6 分)进步意义:规定主权在民,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否定君主专制;确立分权体制,避免专制独裁;明确内阁总理负责制和弹劾方式,限制总统权力。(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即可)(3)(5 分)特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每点 1 分,2 分,如回答“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等,最多只能给 1 分,因为缺乏概括思维能力)历史 W 参考答案第 5 页(共 5 页)意义: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提高了人民
14、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每点 1 分,任给三点即可得 3 分)【解析】(2)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规定主权在民,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可知,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否定君主专制;据材料“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可知,确立分权体制,避免专制独裁;据材料“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可知,明确内阁总理负责制和弹劾方式,限制总统权力。(3)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三“既确认了社会
15、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可知,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据材料三“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可知,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第二小问意义,据所学 1954 年宪法的知识可知,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27(13 分)(1)(7 分)原因:条件上:西、葡王室的支持;社会上:寻金热;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业上:奥斯曼土耳其对传统
16、商路的控制;精神上:人文主义的提倡和天主教传播的热情。(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即可)(2)(4 分)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每点 1 分)(3)(2 分)表现: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和扩大;商品贸易种类增多。(每点 1 分)28(13 分)(1)(6 分)特点:局部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或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每点 2 分)(2)(7 分)表现: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2 分)原因:农业集体化影响农业产量的提高;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消费品匮乏,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不符合西方的价值观。(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即可,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