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8 课题zh ch sh r zhi chi shi ri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安场镇 黄建丽 授课班级:一年级(6)班 教学目标:1、学会zh ch sh r四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2、学会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会正确读出它们的四声。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掌握zh ch sh r四个声母,以及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r的发音比较难掌握。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一)复习检查。卡片认读:z c s这三个字母叫什么?zi ci si呢?发音时要注意什么?(发音时,舌头是伸直的,舌尖抵住上齿背后。)(二)明确教学目标。 今天继
2、续学习四个声母和四个整体认读音节。发音时要把舌头轻轻翘起来,看谁最先学会。(教师手心向上,指尖稍稍翘起。)(三)教学zh ch sh r四个声母,及其相对应的整体认读音节。1、教学zh。(1)看插图说话引出zh:谁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听话说话:妈妈坐在椅子上织毛衣。)织毛衣的“织”读得轻又短就是声母zh。板书zh(2)教师范读,讲解要领:舌尖平伸,抵在上齿背后,我们叫它“平舌音”。今天学的声母发音方法与它们不同,要把舌尖翘起来,我们叫它“翘舌音”。(3)zzh对比读,zh比平舌音的z多了什么?“h”在这儿不念h,也不能和前面的z分开,z和h在一起表示读时要把舌头轻轻翘起来。 2、从扶到放,学
3、习声母ch sh。(1)出示插图: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丁丁坐在椅子上吃红苹果。)(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h这把椅子在翘舌音中表示发音时要把舌尖轻轻翘起来,顶住硬腭前部,请大家准备好,把舌尖轻轻翘起来,读ch。(示范发音,发ch时是要送气的。)(3)怎么记住ch的字形呢?(c加椅子ch ch ch )(4)谁会念s后面有翘舌音标志h的声母(指sh)?(5)出示插图:小狮子站在什么地方?“狮”的声母就是sh。开火车读准sh音。3、教学r。 (1)出示插图:图上画着什么?小苗为什么会发芽?(小苗在太阳的照耀下,发出了嫩叶。)太阳照耀大地,太阳用一个字说是日,日读成第一声,再轻短一些,
4、就是声母r,板书r。 (2)教师示范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3)怎样记住r,教顺口溜:一轮红日r r r,小苗发芽r r.r(四)指导书写,并书空。声母zh ch sh是两个字母组成的,书写时要靠拢。 (五)教学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i要和刚才学的四个声母宝宝交朋友,小朋友们看看,又组成了什么音节?(1) 板书zhi,声母zh读得轻短些,整体认读音节zhi要读得响亮些、长些。zhzhi对比读。(2)板书chi shi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
5、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3)出示整体认读音节zhi,指名读。出示: chi shi,想一想后面两个应该怎么读?(读得又响又长。)(4)对比读:zhzhi chchi shshi(5)板书ri, rri对比读。(六)练习zhi chi shi ri的四个声调读。(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收获的真不少,看看我们收获了什么?认识了4个声母,还有四个整体认读音节,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它的音形,而且书写的也非常漂亮,和大家度过了愉
6、快的一节课。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
7、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板书设计:zh ch sh r zhi chi shi ri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