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 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A实行“一边倒”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实行不结盟政策答案D解析外交战略的“转变”是指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表现为不结盟。A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外交方针;B项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故A、B两项不符合“新时期”,C项不符合题干中提到的“外交战略”的“转变”。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策略也发生相应调整,主要目标是()A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政策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解决国家安全问题D联合美国对抗苏联答案B解析A项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实现,C项本身不存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方针,即不与任何大国结盟,故排除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主要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目前,中国有1487名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和联合国维和部队执行任务。这展现了中国用实际行动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这充分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A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B重视同大国建立各类“伙伴关系”
3、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维和是联合国的重要职能之一。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根据安理会或联大通过的决议,向冲突地区派遣维持和平部队或军事观察团,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42001年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为APEC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2003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东南亚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大力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国积极参加亚太地区事务的根本目的是()A为本国经济建设创设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B促进亚太地区不同国家的合作与共赢C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D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
4、的和平崛起答案A解析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此,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经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根本的出发点;B项不是根本目的;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不结盟,C、D两项说法错误。5观察以下两幅图片,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A中国积极参与和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B中国是两大组织的创始会员国C两个组织的合作都已渗透到政治军事领域D新时期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答案A解析中国并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创始会员国,而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会员国,排除B。亚太经合组织致力于经济领域,排除C。新时期的中国由结盟走向不结盟,排除D。故选A。6阅读下列材料:国家的对外事
5、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政的延续,还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结合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阅读下列图片:图一1954年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图二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图三中国庆祝,加入世贸组织请回答:(1)上述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各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别指出新中国取得上述外交成就的国际背景。(3)综合上述图片,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答案(1)图一: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确认并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影响: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图二: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影响:为中美建交奠定
6、了基础。图三: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影响:为我国积极参加多边经济活动和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2)图一:两极格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敌视、封锁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图二:美苏争霸,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中苏关系恶化。图三: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3)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要适应国内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基础巩固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A不结盟运动兴起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答案C解析A、D项分别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20世纪
7、40年代后期,故排除;B项明显与史实不符,至今美国还没放弃霸权主义,故选C项。2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答案D解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军事同盟条约,1980年期满后没有再延续。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A项过于绝对化;B项与题干无关;C项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是在1991年苏联
8、解体以后。所以D项更准确。3在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中,中国八名维和警察以身殉职。八位烈士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说明中国()A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答案A解析联合国安理会是世界唯一有权采取措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中国参与维和行动说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4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A参加日内瓦会议B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C加入世贸组织D发起成立上海合
9、作组织答案D解析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周边的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上海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故本题选D项。A、B、C三项不属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5对下列几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信息概述最准确的是()东盟103合作机制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上海合作组织会徽,A中国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的交流与合作B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正逐步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作答案C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10、,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能力提升6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对世界的看法由“战争革命”转变为“和平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党和政府正确地认清了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认清了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B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C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成败中得出的经验与教训D从一些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中得出的经验与教训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环境。新中国成立时,两大阵营形成并走向对峙,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孤立、包围、封锁的政策。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一直强调存在战争的危险。改革开放后,世界形势向多极化趋势发展,邓小平在对战争与和平做出新的判断
11、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判断。故选A。7我国的外交,从建国之初的“一边倒”到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到80年代不结盟,这种变化说明了()A中国对外政策变化随着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B中国对外政策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C中国对外政策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D中国对外政策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答案C解析建国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一边倒”有助于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在中苏关系日渐恶化,中国的国际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改善;20世纪80年代的不结盟则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8图片是
12、“看得见”的历史。图一和图二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A睦邻友好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求同存异D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答案C解析选项A不符合图二;选项B两幅图都不能体现;选项D符合图一,不符合图二;选项C二者都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7年11月的莫斯科会议期间,毛泽东的言谈举止充分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中共已经可以同苏平起平坐了。但也就在这时,双方的分歧开始露出苗头。真正反映出中苏在对外对内政策上出现重大分歧,并引起尖锐对立的,是后来发生的两件事:1958年中共领导人在未通知苏共领导人的情
13、况下炮轰金门,惹恼了正在积极推动冷战缓和战略的赫鲁晓夫,因为中共的做法无疑是在唱对台戏;另一件事就是中苏两党虽然都要求改革斯大林式的发展模式,但苏共领导人并不支持中共以建立人民公社来实现跃进的做法。摘自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材料二2001年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中俄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兹达成协议如下:第五条,俄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第六条,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第十八条,缔约
14、双方将根据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及本国法律在促进实现人权和基本自由方面进行合作(1)20世纪50年代末之后中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一概括变化的主要原因。(2)21世纪以来中俄关系又有何新的发展?其出发点是什么?答案(1)变化:中苏之间出现重大分歧,并最终导致中苏关系破裂。原因:一是中共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已经成为苏共领袖地位的强有力的挑战者,二是中苏两党在对国际形势与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两个问题上存在着不同认识。(2)发展:摒弃了冷战思维,中俄建立起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出发点:加强经济合作,发展经济;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解析本题考查中苏关系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的演变历程。第(1)问,可从材料中抓住“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中共已经可以同苏平起平坐”和“中苏在对外对内政策上出现重大分歧”来回答,注意不得照抄材料;第(2)问,需注意时间“2001年”,此时两极格局已经结束,从这个背景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