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 ,大小:141.03KB ,
资源ID:974547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7454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研究.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研究.pdf

1、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研究赵 霞 陈丽媛【摘要】宜昌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五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功能辐射功能,其作用的发挥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在分析制约宜昌辐射功能作用发挥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在内、外两方面增强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宜昌 省域副中心城市 辐射功能 对策与建议按照区域经济学理论,能够在一省局部范围之内对周边区域发挥重要影响并且能够带动其发展的中心城市,可谓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是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即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流向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

2、相对较低的周边地区,并且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施加影响。宜昌市获批省域副中心城市已有数年,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辐射作用的发挥并不理想。一、省域副中心城市形成的条件、作用与主要功能1、形成的条件(1)承担一定的城市功能。中心城市一般承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交通物流中心、科教中心、信息中心等综合性功能。而省域副中心城市由于地位较中心城市低,规模较中心城市小,其功能一般偏重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2)拥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综观国内省域副中心城市,其城市非农业人口规模一般均在 100 万人以上,经济总量仅次于主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总量约占全省15%左右,与

3、周边城市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3)城市建设较完善。城市建设如果过于单薄,厚度不够,就会造成其人口、物流、商品等容量小,所以,作为副中心还应该大力开展城市建设,构建与现代化大城市功能相协调的、与外界畅通便捷的公路、水运、铁路等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市政基础设施。(4)与主中心城市有一定的距离。省域副中心城市与主中心城市之间要相隔一定的距离,如果太近,副中心城市就难以拥有自己独立的辐射范围。如湖北的黄石市很长一段时间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大型企业多,但因为与武汉市的距离仅几十公里,没有自己的辐射范围,不可能发展成为湖北的副中心城市。有学者研究指出,主中心城市与副中心城市的距离最好在 300 公里以上

4、。2、作用与功能(1)与中心城市互利互动。通过副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相互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实现他们之间的互利互动。其一,副中心城市可以向中心城市提供稀缺的优质廉价的生产要素,降低中心城市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同时为中心城市对区外输出能力和吸引能力的增强提供有力支撑。其二,副中心城市还可以凭借低成本的生产要素与市场,吸引中心城市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资金、人才等,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2)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对于区域内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和乡村来说,副中心城市可以为他们提供许多新的思想、观念、产品、技术、资金等,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副中心城市也是相对落后城

5、市学习和赶超的目标,包括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以此不断实现自身各方面发展。与此同时,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城市知名度会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也会进一步完善。因此,将会吸引大量外来客商的投资落户,客观上进一步促进了该城市自身实力的强大,城市的极化和扩散效应会更明显。通过分析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区际经济辐射是一种双向辐射,辐射的目的是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辐射功能是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主要通过其影响力和带动力,承担起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除了自身的发展壮大外,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带动和影响周边的荆州、荆门、恩施和神农架

6、林区等鄂西南地区的发展。但目前,宜昌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尚不紧密,综合影响力、辐射力还远远不够,辐射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二、制约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发挥的原因1、内在原因:经济实力仍不够强大(1)宜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经济总量仍偏小、增幅仍较慢。近年来,宜昌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在与湖北各城市的相互合作和竞争中加快发展,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8 年,宜昌经济总量跨上千亿新台阶,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026.56 亿元,比上年增长14.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2 个百分点,增幅创历史新高。据测算,2005 年以来宜昌地区生产总值的位次在全省持续保持高位,仅次于武汉的第二位,

7、宜昌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稳步提升。尽管如此,宜昌市的经济总量仍偏小。2008 年,宜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虽然跨上千亿元台阶,但与中心城市武汉相比,辐射和增长极的功能还有较大差距。宜昌 GDP 总量比武汉市少 2933.52 亿元,占全省比重为 9.1%,较武汉市(占全省 GDP 比重 35.0%)占比少 26 个百分点。离省委省政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制定的目标(经济总量至少要达到全省的 15%,省会中心城市的 60%)相距甚远。同时,宜昌经济增幅也相对较慢。自 2005 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以来,湖北经济增幅总体平稳较快增长,但宜昌经济年均增幅相对较小,与中心城市武汉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

8、008 年,宜昌 GDP 增长为 14.6%,低于武汉市 0.5 个百分点,宜昌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省 17个市州中仅与襄樊并列第八位。(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优势突出,但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宜昌努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2008 年,宜昌三次产业构成为13.3、53.7、32.9。与 2005 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降低 0.7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7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降低 2.1 个百分点;与全省相比,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省 9.9 个百分点,工业的优势较为突出。同时,宜昌的产业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今后要以农民增收

9、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和效益农业。宜昌工业优势突出,应抓住当前产业调整振兴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宜昌第三产业不发达,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仅低于武汉市 17.3 个百分点,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6 个百分点。今后要以物流、旅游、金融等行业实施重点突破,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以服务业发展促进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3)对外开放步伐加大,但经济外向依存度依然低,竞争力不够强。宜昌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势头良好。2007 年,宜昌还被评为中国百佳投资城市和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20052008 年间宜昌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幅达 29.7%,2008 年外贸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比 2005 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尽管如此,宜昌的经济外向度依然很低,2008 年外贸出口总额仅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 7.8%,只及武汉市的 13.04%,实际利用外资仅为武汉市的 6.2%。总的来说,宜昌作为副省域中心城市,近年来虽然对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对外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已成为外商和跨国大财团投资的热点地区,但与中心城市武汉比较,仍存在经济外向度低,开放竞争力弱的局面,与沿海同类城市的差距就更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