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85.50KB ,
资源ID:9742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742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嘉兴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嘉兴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浙江省嘉兴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想三年前,身处耄耋之年的武侠小说巨擘(b)金庸本该怡养天年,却因作品被侵权,状告某出版公司,尽管该公司辩称旗下作品为非营利性项目,金庸粉丝们早已按捺(n)不住,唇枪舌剑对准了这家公司。B. 在那个直言贾()祸的年代,真的是人心惟危,即便是底层百姓,如果在言语上稍有差(ch)迟,也立即会招致灭顶之灾,言论自由在那时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C. 嘉庆对内政的整饬(ch)是从诛和珅着手的。在清除飞扬拔扈、贪赃营私的

2、和珅后,嘉庆即以此为契机,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q)邪扶正。D. 两会代表们一致认为,我们不仅要大力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更要继续对一切徇(xn)私舞弊、敢冒天下之大不韪(wi)的贪污腐败分子严惩不怠,让美丽中国梦真正美丽纯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A项,“怡”应为“颐”;C项,“拔”应为“跋”;D项,“徇”读xn,

3、“怠”应为“贷”;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任何学科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任何创新目标的实现都不会一挥而就,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都应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十年磨一剑”的态度。现在人工智能的水平完全不能与人类智能相媲美,【乙】比如在身份识别领域,人工智能只能在受控场景下准确识别人员身份,在现实场景下(如车站、机场、商场等)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则急剧下降。现有人工智能是基于经验的任务解决模式,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足,很难因人而异地准确理解客户的情感、意识和需求,也远远做不到见微知著。人工智能可能在特定问题,如下围棋、图像识别上比人类做得更好,但是在各种任务上的通用性、灵活性和适应

4、性与人类还是相去悬殊。【丙】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依然是“有智能无智慧,有智商无情商,有计算无算计,有专才无通才”。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挥而就B. 基于C. 见微知著D. 悬殊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答案】2. A 3. B【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A项,“一挥而就”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

5、画画快。语境修饰的是“目标的实现”,对象使用错误,应为“一蹴而就”。B项,“基于”意思是由于、根据。使用正确。C项,“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符合语境“很难因人而异地准确理解客户的情感、意识和需求”,使用正确。D项,“悬殊”指两方实力或经济差距大,形容差别之大。语境是把“人工智能”与“人类”行为相比较的,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B项,“在现实场景下(如车站、机场、商场等)”应为“在现实场景(

6、如车站、机场、商场等)下”。故选B。【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截至2019年2月,由阿里巴巴支撑的网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1.9万亿元,占

7、全部信贷比重的5.1%左右,实现了阿里承诺的绿色信贷规模的持续增长。B. 视频“万人迷”抖音视频因不仅涉嫌违反法律法规,而且内容引人不适甚至低俗不堪,自去年底以来不断被广电总局约谈,整改不止。C. 长生生物多年来能够游走于监管缝隙,穿越法律、政策防线,并不是其本身有多大能量,根源在于职能部门监管的全面失守所致,否则,问题也不至如此严重。D. 只要主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依法加强新兴媒体管理,那么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

8、,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成分残缺,“实现了”缺少宾语,可在最后加上“的目标”;B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两句后的内容应对调;“内容引人不适甚至低俗不堪”应放在“涉嫌违反法律法规”前面。去掉“不仅”。C项,结构混乱,“根源在于所致”句式杂糅,应该去掉“所致”。故选D。5.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_,如徐于情诗

9、“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_,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_,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答案】 (1). 啸可以用来传情达意 (2). 其中阮籍的啸歌最为著名 (3). 推究其能够成为啸歌的名家高手的原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

10、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联系后语境根据前一句可知此句是围绕“啸”来谈的根据后一句,“以啸呼唤以啸来表达”,可知,此句应是关于“啸”在情感方面的作用,所以此句可填“啸”可以用来传情达意”。根据后句可知,这一句应跟“阮籍”有关,也跟“啸”有关,后一句讲的是阮籍在“啸歌”方面的成就,所以此句可填“其中阮籍的啸歌最为著名”根据后文“与有关”可知,这里应是探究阮籍啸歌取得成就的原因”或阮籍“成为啸歌名家高手的原因”,再结合“其沉默寡言的个性其人其事有关”可

11、知这里可以填“推究其能够成为啸歌的名家高手的原因”。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019年1月28日,中国银联发布2018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是中国银联第十年跟踪消费者支付习惯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手机闪付成为2018年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6成受访者表示使用,较2017年增长1倍。主要原因在于手机闪付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获得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及华为、魅族、小米、中兴等国产手机主流厂商的高度认可。同时,使用人群结构变化更为明显,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随着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手机闪付的普及程度或向扫码

12、支付看齐。数据显示,传统密码验证方式的使用比例较2017年下降25%,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2017年再次下降20%。与此同时,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本次被调查者中使用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为48%,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个字。_(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为手机制造商和手机闪付用户各提一条建议。为手机制造商:_为手机闪付用户:_【答案】 (1). (1)指纹识别因安全与便捷使手机闪付成为2018年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 (2). (2)为手机制造商:大力研发手机支付安全技

13、术,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使手机闪付更安全、更普及。 (3). 为手机用户:尽量选择具有指纹验证功能的手机,确保手机闪付的安全性。【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题干要求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新闻属叙事类文体,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本题的第一段主要谈论的是中国银联发布消费者支付习惯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第二段是指出了消费者支付习惯的变化:手机闪付成为2018年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第三段是介绍指纹识别方式呈现

14、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所以消息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中,根据字数要求组合两段的段意就是答案,即“指纹识别因安全与便捷使手机闪付成为2018年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题干要求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为手机制造商和手机闪付用户各提一条建议。对手机制造商的建议可结合材料中的“随着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手机闪付的普及程度或向扫码支付看齐”这句话来分析,可从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使手机闪付更安全、更普及等角度分析。对手机闪付用户的建议可结合材料中“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这句话来

15、分析,可从安全性、便捷性等角度分析。【点睛】压缩记叙性语段压缩记叙类语段主要是新闻消息。消息, 是对那些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实所作的报道, 是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原语段写了什么主要事件(主要信息); 其次要分析有几个情节, 情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哪些情节对刻画人物必不可少; 再次要明确哪些是体现中心思想的关键之处, 哪些是附带信息( 次要信息)。此外, 还要注意在确定信息主次前一定要研究材料的性质和类别, 明确信息点的属性, 以便正确区别主次, 从而作出判断。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4年,在经历24小时的绝食

16、抗议后,13岁的梅拉蒂和11岁的伊莎贝尔被警察护送到到了印尼巴厘省省长办公室里。当着姐妹俩的面,省长大人签下了“巴厘岛在2018年实现零塑料袋”的承诺。事后,姐妹俩曾在国际会议的一场演讲中给出过这样一组数据:巴厘岛的居民和游客一天制造出680立方米的塑料垃圾,其中塑料袋的回收率小于5%。在备受人们青睐的塑料制品面前,姐妹俩得到的承诺更像是一张空头支票,但她们看起来一点都不担心。如今,四年多过去了,虽然省长的承诺并没有兑现,但是她们在2012年发起的“告别塑料袋”运动,起初看起来像过家家游戏一样,如今已经成为一场致力于抵制塑料袋,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国际运动。梅拉蒂姐妹已经在全球不同地区领导组

17、建了17支并肩作战的团队,其中包括今年1月她们刚刚去过的上海。她们向台下上百名中学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她们的鼓励下,一支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团队被组建了起来,并成为“告别塑料袋”团队在中国的第一个分支。“我们小孩子虽然仅占世界人口的25%,但我们才是100%的未来。”姐妹俩如是说。(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14日)材料二:据初步估算,全球每年向海洋输出的塑料垃圾可达480-1270万吨。这些陆源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极难降解。其中大型塑料垃圾会通过生物或物理作用慢慢碎片化,成为微塑料。此外,粒径小于5毫米的人造工业产品,如牙膏、发胶、洁面乳和空气清新剂等中的塑料微粒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也

18、因难以过滤而进入水体,最终排入海洋。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颗粒及纺织纤维,有片状、线状或块状等多种形态。近年来,微塑料在世界各地的海域被检出,海洋中已没有未被塑料污染的净土。联合国环境署于2014年、2016年、2017年连续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对海洋微塑料问题给予特别关注,2016至2017年,微塑料污染连续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大科学问题。研究表明,微塑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阻塞其摄食辅助器官和消化道,造成物理伤害,产生毒理学效应。由于海洋生物能从环境中富集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微塑料还会带来复合化学污染。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累积并随食物链传递,进而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

19、有害影响。目前,虽然在野外环境中尚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微塑料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对人类的健康风险也尚待证实,但其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的潜在风险显而易见。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15日)材料三:奥地利的一项研究称,首次确认人体内发现了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大小从0.05到0.5毫米不等。其中最常见的为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两者都是矿泉水瓶的主要材料。8位主动参与实验的人年龄在33至65岁之间,彼此互不认识,生活区域也不同,但都食用过塑料包装的食品或饮用过塑料瓶装饮料,其中多数人食用过鱼或海产品,没有人是素食主义者。近年来,研究者们相继在牡蛎、贻贝和鱼类等食物以及

20、饮用水、海盐甚至蜂蜜中发现了微塑料。除了饮食之外,还有一种摄入途径可能是被我们忽视的,那就是日常的呼吸。在生活中,以化纤为原料的衣物非常普遍,车里、家里、办公室里铺的地毯大部分是化纤制品,摩擦时会释放出微纤维。因此,从呼吸途径摄入微塑料更为直接,摄入量也非常大,可能与通过饮食摄入的量相当。联合国环境署2016年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对于微塑料本身的毒性和影响的研究尚且不足,但要注意微塑料表面会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可以作为病原体的载体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健康。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10月28日)7. 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微塑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微塑料是中大型塑料垃圾通过生物或物理作

21、用慢慢碎片化所致的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颗粒及纺织纤维。B. 由于大量的各种微塑料被排入海洋,世界海洋到处都受到了微塑料的污染,这引起了联合国环境大会的特别关注。C. 微塑料被海洋生物摄食后,会在生物体内会造成复合化学污染,这些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最终可能危害人类健康。D. 微塑料进入人体有两种途径,一是饮食,二是呼吸,后者摄入微塑料更直接,量也非常大,可能与通过饮食摄入的量相当。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受梅拉蒂姐妹故事的感染,并在她们的鼓励下,上百名上海中学生率先在中国组建了第一支“告别塑料袋”团队。B. 海洋中的微塑料来自于陆地,其来源有两个,一是大

22、型塑料垃圾的碎片,一是粒径小于5毫米的人造工业产品中的塑料微粒。C. 塑料制品和塑料垃圾数量庞大,难以降解,这些问题造成微塑料污染泛滥,使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治理形势更加严峻。D. 研究表明,食用过塑料包装的食品或饮用过塑料瓶装饮料的人,比食用过鱼或海产品的人,更容易受到微塑料的污染而有潜在的健康威胁。9. 据文意,概括出我国治理微塑料污染可以有哪些作为。【答案】7. C 8. A 9. 加大微塑料污染有害环境和健康的宣传力度;发动年轻一代积极投入国际“告别塑料袋”运动;政府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治理;立法控制,禁止向海洋排放塑料垃圾;加大塑料微粒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技术攻关;减少食品

23、和饮料的塑料包装。【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不跑偏。考生要根据题干锁定目标概念,审准修饰限制语,并审明判断的性质。然后搜寻信息,抓住内涵。找到题干、选项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的位置,从本质上理解、界定原文中概念的含义,排除修饰词的干扰。最后要与题文进行比较,确定答案。详细比对选项内容与原文相关内容,看是否符合原文信息,并将选项内容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C项,“会在生物体内会造成复合化学污染”理解错误。“复合化学污染”并非微塑料被海洋生物摄食后在生物体内会造成的。根据原文,复合化学污染还不能缺少“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故选C。【8题

2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项,“上百名上海中学生”分析有误。中国第一支“告别塑料袋”团队是否有上百名上海中学生,文中没有明确信息支撑,原文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团队被组建了起来,并成为告别塑料袋团队在中国的第一个分支”。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要立

25、足原文。题干要求“概括出我国治理微塑料污染可以有哪些作为”,注意材料中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如材料一中梅拉蒂姐妹在上海宣传“告别塑料袋”运动,在她们的鼓励下,一支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团队被组建了起来,并成为“告别塑料袋”团队在中国的第一个分支。所以中国可以加大微塑料污染有害环境和健康的宣传力度并发动年轻一代积极投入国际“告别塑料袋”运动。材料二重点谈论的是海洋微塑料问题引起了联合国的特别关注,而且微塑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进而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所以我们国家可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治理,并且立法控制,禁止向海洋排放塑料垃圾。材料三重点谈论的

26、是微塑料会经过很多种渠道进入人体,并给人类带来危害,但目前对于微塑料本身的毒性和影响的研究尚且不足。 所以我国要在加大塑料微粒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技术攻关,并减少食品和饮料的塑料包装。【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

27、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筛选概括并非简单的抄写文中的句子,要注意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二)(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是一粒行走的粮食葛亚夫人和庄稼比邻而居,也共同遵循着大地的契约:一方土地养一茬茬庄稼,一茬茬庄稼养一辈辈人。这契约,对于庄稼,是一季子;对于人,是一辈子;对于土地,是生生世世人和庄稼的历史与记忆,全都融汇在这泥土里,如同久别重逢的故人,就那么挨挨挤挤地坐着。像一对兄弟,人和庄稼永远不缺话题。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的事也是庄稼的事。哪怕什么都不说,就默默抽根烟,眼睛和露珠也一样心有灵犀地星星闪闪。末了,人要回村庄了,不忘抚摸着庄稼,把脉

28、时光,和他们约定,待到芒种或秋分,就来接他们回去。祖先造的字、立的规庄稼,依次念是,庄是禾的家。村庄是人的,也是庄稼的。太爷说,谷与人本是兄弟,被贬黜乡野,但终要归位的!人也一样。于庄稼,这个位是家,在人的村庄里;于人,这个位是冢,在庄稼的乡野里。如同历史上那些兄弟,长大后成了冤家,再难聚首。这是人性,还是自然的属性,抑或是大地契约的附加条款?庄稼成熟了,到了回家的时间。和人一样,他们抛弃身外物,换个身份,被亲切地唤作粮食:米良,人良你好,我才好,大家都好。爷爷喜欢睡在新收的粮食上,眯着眼,吧嗒吧嗒地抽烟。烟火像星辰,发须像草木,肋骨像山川,随呼吸起伏的胸脯像海洋。父亲也是,一躺良久。他们虔诚

29、、宁静而幸福,恍若去了另一个时空。我也躺过,但很快就跳下来被粮食硌得腰酸背痛,苦不堪言。父亲睥睨我一眼:粮食认生!你是城里人,脚底板没一点土,他们当然拿你当外人。但我打小和他们一块长大的呀!是发小,虽算不上至交,起码也是故交吧?父亲拿筷子敲我的碗:有你这么糟蹋故交的吗?我狡辩:不就撒点、剩点饭嘛,正好喂蝼蚁、家禽。父亲气得吹胡子瞪眼:你这你这,是不尊重、不孝顺!你进了城里呀,就忘了本!像儿时那样,父亲拿过我的碗,把剩饭扒到他碗里。他轻缓地嚼着,神色平静,不像在吃饭,倒像在唠家常。那些粮食恍若也有生命,父亲敬若神明、祖先,容不得丝毫亵渎。原来,吃饭不只是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父亲咀嚼的

30、是粮食,也是时光。春天,阳光打开胚芽的门栓,粮食比人起得更早,更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阳光,雨水,露珠,风,虫鸣,黑夜这些共同的往事,粮食都一粒粒帮人记着。父亲一口口咀嚼,时光一截截后退,从我的童年,到父亲的童年,到爷爷的童年,到人类的童年一粒粮食,囊括天地,聚日月精华,采天地灵气。人食用粮食,也传承了其灵性。粮食融入人体,也是阳光、雨露、虫鸣和土香在人生命中的延伸和循环。循着血脉,在灵魂深处,每一粒粮食都是一个行走的人;缘着时光,在大地深处,每一个人都是一粒行走的粮食。10.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内涵。(1)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2)父亲咀嚼的是粮食,也是时光:11. 画横线的描写部分在文中有

31、什么作用?12.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13. 纵观全文,为什么说“每一粒粮食都是一个行走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一粒行走的粮食”?【答案】10. (1)庄稼(粮食)的生命与人的生命融合一体。(2)庄稼(粮食)的成长时光和人类艰难而幸福的成长岁月。 11. 含蓄地揭示人与粮食亲如兄弟的亲密关系;与下文“我”对粮食的态度与表现形成鲜明对照,显出我对粮食认识的肤浅、情感的淡漠;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人将粮食接回家之后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呼应标题,暗示主题(为文末主题的揭示作铺垫):每一粒粮食都是一个行走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一粒行走的粮食。 12.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饶有情趣地写出了粮食的萌发情形、粮

32、食的勤快、粮食的通人性,以及粮食与人共同成长的情形;“阳光”“雨水”等典型意象的叠加,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借助对“父亲一口口咀嚼”的细节描写,由实而虚,展开想像,并通过画面切换,追溯人的成长时光,将粮食置于整个人类的生存背景下,含蓄地赞美了粮食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13. 人食用粮食后,传承了粮食的灵性,所以说“每一个人都是一粒行走的粮食”;粮食融入人体,也是阳光、雨露、虫鸣和土香在人生命中的延伸和循环,所以说“每一粒粮食都是一个行走的人”; 人种粮,粮养人,粮食与人亲如兄弟,生生不息或人和庄稼(粮食)比邻而居,共同遵循着大地的契约;粮食跟人一样具有生命,人跟粮食一样具有灵气。【解析】【10题

33、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要理解和阐释词语在文章中意思,除了要对这些词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悟外,还应当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它们与上下文的语义联系,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阐释它们。要理解第一句中“生命与生命相遇”的含义,需要结合上一段的内容。上一段中说“那些粮食恍若也有生命,父亲敬若神明、祖先,容不得丝毫亵渎”,这里出现了“粮食恍若也有生命”。所以“生命与生命相遇”中两个“生命”分别是指粮食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相遇”结合前一句“吃饭不只是口舌之快”,就是指“吃饭”,指“粮食的生命和人的生命融合一体”。理解第二句中的“时光”,要结合下一段中的内容来分析。“

34、春天,阳光打开胚芽的门栓,粮食比人起得更早,更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阳光,雨水,露珠,风,虫鸣,黑夜这些共同的往事,粮食都一粒粒帮人记着”这里的“时光”是指粮食的成长时光;“从我的童年,到父亲的童年,到爷爷的童年,到人类的童年”这里的“时光”是指人类的成长岁月。【11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

35、据位置思考。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对爷爷睡在新收的粮食上的描写,“眯着眼,吧嗒吧嗒地抽烟”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爷爷将粮食接回家之后的虔诚和幸福感。“烟火像星辰,发须像草木,肋骨像山川,随呼吸起伏的胸脯像海洋”这些描写写出了爷爷与粮食亲密的关系。这与下文“我”对粮食的态度与表现“我也躺过,但很快就跳下来被粮食硌得腰酸背痛,苦不堪言”的描写形成对比。“我”之所以会感到被粮食硌得腰酸背痛,是因为“粮食认生!你是城里人,脚底板没一点土,他们当然拿你当外人”,突出粮食也是有生命的,照应结尾的“每一粒粮食都是一个行走的人”,也呼应了标题“人是一粒行走的粮食”。【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首先应回

36、顾鉴赏的角度,然后找到画线句,明确句子描写的对象。“阳光打开胚芽的门栓,粮食比人起得更早,更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些共同的往事,粮食都一粒粒帮人记着”“时光一截截后退”这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粮食是有生命的,以及粮食与人共同成长的情形,照应了结尾“每一粒粮食都是一个行走的人”。“父亲一口口咀嚼,时光一截截后退”这是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从我的童年,到父亲的童年,到爷爷的童年,到人类的童年”这是由实到虚,写出了粮食和人类共同成长的情形。还可以从语言句式角度分析,“阳光打开胚芽的门栓,粮食比人起得更早,更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从我的童年,到父亲的童年,到爷爷的童年,到人类的童年”句式整

37、齐,以短句为主;语言生动形象,有情趣。【13题详解】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题干要求“纵观全文,为什么说每一粒粮食都是一个行走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一粒行走的粮食?”,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出现,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来分析。文章主要谈论的是人与粮食(庄稼)的关系,解释这句话的原因就要从人与粮食(庄稼)的关系入手,首先要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类与粮食(庄稼)关系的句子,然后再分析两者间的关系。文章写道“人和庄稼比邻而居,共同遵循着大地的契约:一块土地养一茬庄稼,养一辈人”“生命,对于庄稼,是一季;对于人,是一辈子;对于土地,是生生世世人和庄稼的历史与记忆,都融汇在泥土里,如同久别重逢的故人,挨挨挤挤地坐着

38、。”可从人种粮,粮养人,粮食与人亲如兄弟,生生不息角度分析。“原来,吃饭不只是为了口舌之快,?是为了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春天,阳光打开胚芽的门,粮食比人起得更早,更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阳光、雨水、露珠、风、虫鸣、黑夜这些共同的往事,粮食都一粒粒帮人记着。”可从粮食跟人一样具有生命,粮食与人共同成长角度分析。“一粒粮食,囊括天地,聚日月精华,采天地灵气。人食用粮食,也传承了其灵性。粮食融入人体,也是阳光、雨露、虫鸣和土香在人生命中的延伸和循环。循着血脉,在灵魂深处,每一粒粮食都是一个行走的人;缘着时光,在大地深处,每一个人都是一粒行走的粮食。”可从粮食跟人一样具有生命,人跟粮食一样具有灵气,两

39、者相互融合角度分析。【点睛】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角度: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4.从写作艺术

40、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谤誉(唐)柳宗元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亦各有道。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何也?君子宜于上不宜于下,小人宜于下不宜于上。得其宜则誉至,不得其宜则谤至。此其凡也。然而君子遭乱世,不得已而在于上位,则道必咈于君,而利必及

41、于人,由是谤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杀可辱,而人犹誉之。小人遭乱世,而后得居于上位,则道必合于君,而害必及于人,由是誉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宠可富,而人犹谤之。君子之誉,非所谓誉也,其善显焉尔;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然则在下而多谤者,岂尽愚而狡也哉?在上而多誉者,岂尽仁而智也哉?其谤且誉者,岂尽明而善褒贬也哉?然而世之人,闻而大惑,出一庸人之口,则群而邮之,且置于远迩,莫不以为信也。岂惟不能褒贬而已,则又蔽于好恶,夺于利害,吾又何从而得之耶?孔子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善人者之难见也,则其谤君子者为不少矣,其谤孔子者亦为不少矣。传之记者,叔孙武叔,时之贵显者也。其

42、不可记者,又不少矣。是以在下而必困也。及乎遭时得君而处乎人上,功利及于天下,天下之人皆欢而戴之,向之谤之者,今从而誉之矣。是以在上而必彰也。或曰然则闻谤誉于上者反而求之可乎曰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如有谤誉乎人者,吾必征其所自,未敢以其言之多而举且信之也。其有及乎我者,未敢以其言之多而荣且惧也。苟不知我而谓我盗跖,吾又安取惧焉?苟不知我而谓我仲尼,吾又安取荣焉?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则道必咈于君 咈:违背。B. 则群而邮之 邮:传播。C

43、. 莫不以为信也 信:相信。D. 天下之人皆欢而戴之 戴:拥护。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其善显焉尔 或师焉,或不焉C. 其有及乎我者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D. 未敢以其言之多而荣且惧也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一般而言,一个人如果处于合适的地位,赞誉就会纷纷到来;否则,容易招致批评。B. 君子一旦处于上位,一定会恩泽施及百姓;小人一旦窃居高位,必定会馋上害下,祸及百姓。C. 作者认为,身正不怕影歪,即便有人说他是强盗,他也不会害怕;即便有人说他是孔圣

44、人,他也不会感到光荣。D. 本文善用对比手法说理,通过多方对比,层层推进,揭示了谤誉产生的根源与各种表现,表达了对不正当谤誉的深刻批判。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或曰然则闻谤誉于上者反而求之可乎曰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岂惟不能褒贬而已,则又蔽于好恶,夺于利害。(2)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答案】14. C 15. A 16. B 17. 或曰/然则闻谤誉于上者/反而求之/可乎/曰/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 18. (1)岂止不能褒贬罢了,或许还会被自己的好恶心理所蒙蔽,被利害关系所改变。(2)那些知道我的

45、人是好人还是不好的人,并不是我真的能弄明白的,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做个好人。【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项,“莫不以为信也”,文中的语境是“然而世之人,闻而大惑,出一庸人之口,则群而邮之,且置于远迩,莫不以为信也”,这句话中,作者认为传言被一群人竞相传播,并且远近都传播到,(以致)没有人不认为是真的。所以“信”应解释为“确实,真的”。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常用的答题技巧就是代入法。高考考察文言文虚词的

46、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既要注意虚词含义的不同,还要注意虚词用法的不同。A项,均为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B项,兼词,于之/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C项,指示代词,那些/连词,表假设,如果;D项,连词,表选择,或者/连词,表递进,况且。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君子”和“小人”范围失当,根据原文“然而君子遭乱世,不得已而在于上位,则道必咈于君,而利必及于人,由是谤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杀可辱,而人犹誉之。小人遭乱世,而后得居于上位,则道必合于君,而害必及于人”,在“君子”和“小人”前都要

47、加上限制语“乱世中的”才符合文意。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曰”是对话的标志,后面要断开;“者”表示“的人”,后面要断开;第二个“曰”前面要断开,所以“可乎”单独成句,表示疑问,对应后面的回答“是恶可”,所以“是恶可”后面断开。最后可断句为:或曰/然则闻谤誉于上者/反而求之/可乎/曰/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

48、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关键字词有:“岂惟”岂止;“蔽于好恶”中“蔽”蒙蔽,“于”表被动,整个句子是被动句;“夺于利害”:被动句,“于”表被动,“夺”改变。第二句中关键字词有:“知我者”知道我的人;“善不善”好人还是不好的人;“果”果真;“善”完善,“自善”应该是“善自”宾语前置,完善自己。【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

49、,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凡是被人批评或称赞的人,也各有各的原因。君子如果身处低下地位便会遭到很多的批评,如果身处高位就会受到很多的称赞;小人如果身处低下地位便会得到很多的赞誉,如果身居高位就会遭到很多的批评。什么原因呢?君子适合于身居高位而不适合于身处低位,小人适合于身处低位而不适合于身居高位。如果处

50、于合适的地位,赞誉就会到来;处于不合适的地位,批评就会到来。这就是那些普遍的情况。但是,君子如果遭遇乱世,迫不得已而处于上位,那么,他的主张一定会跟君王相反,但是利益一定会施及百姓。因此,批评便会从上面产生却不会到达下面(的百姓)。所以君子可以被杀头,可以被侮辱,但百姓还是会称赞他。小人如果遭遇乱世,随后能够居于高位,那么,他的主张一定会跟君王相合,但是一定祸及百姓。因此赞誉便会从上面产生却不会到达下面(的百姓)。所以他可以受到宠爱,可以变得富裕,但百姓还是会批评他。君子得到的赞誉,不是一般人认为的赞誉,而是他的善行显露于此罢了;小人受到的批评,也不是一般人所说的批评,而是他的恶行的显露于此罢

51、了。既然这样,那么身处下位并遭到很多毁谤的人,难道全部都是愚蠢又狡猾的人吗?身处上位而受到很多赞誉的人,难道全部都是仁慈又聪明的人吗?那些批评他人又赞誉他人的人,难道全部都是明智又善于评论好坏的人吗?但是社会上的人,听闻传言后往往十分糊涂,从一个平常人口中传出,就会有一群人竞相传播,并且远近都传播到,(以致)没有人不认为是真的。(这样一来),岂止不能褒奖、贬斥罢了,或许还会被自己的好恶心理所蒙蔽,被利害关系所改变,那么,我又从何得到正确的评价呢?孔子说:“(那种评价法)比不上好的乡人喜欢他,那些不好的乡人憎恶他(这种方法)。”好人,我们很难遇见,而那些批评君子的人为数不少,那些批评孔子的人也不

52、少。流传下来的被记录在册的人,就有一个叫叔孙武叔的人,还是当时的显贵。那些没有被记录下来的人,又有不少啊。因此,一个人如果身居下位,那么一定会遭受困境。等到他遇着好时运、得到君主(任用)而处于众人之上,功劳、恩泽施及天下,天下的人都欢天喜地地拥护他。先前那些批评他的人,现在又跟着别人称赞他了。因此,一个人如果身居上位,那么他的善行一定会得到彰显。有人说:“既然这样,那么,在上位的人听到了批评或称赞的话,回过头来寻求那个被批评或称赞的人,行吗?”答案是:“这怎么可以呢?恐怕应该先追查那些批评或称赞的话的出处。如果它来自好人,那么就可以相信;如果它来自不好的人,就不能相信。假如我对是好人还是坏人不

53、能分辨清楚,那么,就干脆不听(那些批评或赞誉的话)。如果有人对他人进行批评谤或赞誉,那么,我一定要追查那些话从何而来,不敢因为他说得多而全就暂且听信他。如果有牵涉到我自己的批评或赞誉,不敢因为他说得多,就感到荣耀或害怕。假如不了解我却说我是强盗头子柳下跖,我又怎么会选择害怕呢?假如不了解我说我是孔丘圣人,我又怎么会选择感到光荣呢?那些知道我的人是好人还是不好的人,并不是我真的能弄明白的,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做个好人。”(二)(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苕溪(宋)戴表元六月苕溪路,人看似若耶。渔罾挂棕树,酒舫出荷花。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人间无限事,不厌是桑麻。【注】戴表元(12441

54、310),宋末元初文学家,宋咸淳七年进士,元大德八年,被荐为信州教授,再调婺州,因病辞归。若耶:溪名,出绍兴市若耶山,相传为西施浣纱之所。渔罾(zng):鱼网。酒舫:酒船。19. “人看似若耶”一句流露了诗人的_之情,在结构上起到了_的作用。20.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所用的写景手法及作用。【答案】19. (1). 惊喜/赞美/陶醉/喜爱 (2). 总领全诗 20. 运用动静结合、由近而远、绘形绘色的写景手法,描绘了一幅苕溪一带农村夏季的美景图,借此含蓄地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结构上既是对上文“人看似若耶”的具体展开,为下文诗人的归隐感悟作铺垫。【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

55、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要理解“人看似若耶”一句流露出诗人的情感,要结合上下诗句来分析。“六月苕溪路,人言似若邪”意思是:六月份的苕溪,人家说就像若耶溪一样。诗人虽然是“人言”苕溪“似若耶”,但也可理解为这主要是诗人自己的感觉和意愿。诗人把美丽的传说用在对苕溪风景的描写中,可见其对苕溪的爱慕之情。紧接着诗人讲述了他热爱苕溪的理由,即描写了他所认为美的自然景象。诗的第二、三句对这些自然景物作了具体生动的描写。所以“人言似若邪”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诗的作用。【20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词句子答题一般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指出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具体

56、内容分析句子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指出句子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简要赏析颔联、颈联所用的写景手法及作用。“渔罾挂棕树,酒舫出荷花”意思是:渔网挂在棕树上晾晒,装酒的船从荷花中驶出。一动一静绘画出安逸、别具情趣的生活。“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意思是:绿水环绕着千百条田埂,旁边青山斜立。这句由近而远、绘形绘色的把夏日苕溪留给诗人最深、最美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苕溪山水田园的爱。诗的第二、三句对这些自然景物作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也是承接第一句中“人看似若耶”的具体展开。诗人满足于这种幸福、安逸的田园生活,所以发出尾句“人间无限事,不厌是桑

57、麻”的感叹,所以颔联和颈联也为下文诗人的归隐感悟作铺垫。【点睛】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 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

58、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这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度、遣词造句的角度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诗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写景是写了什么景,突出景物什么特点,景物是实实在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由此可以考虑是否使用虚实结合或相衬;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场景,由此可以考虑动静结合或相衬;景是乐还是哀,情是喜还是悲,由此可以考虑是借景抒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一般考虑比喻、比拟、借代和夸张;句式如何,是否对仗;有无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有无明显的表现力,等等。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炼字

59、、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三)(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21. 孔子对子路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这句话蕴涵着哪些意味?22. 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孔子的教育实践对当代中国教育有哪些启示。【答案】21. 玩笑之中透露孔子对子路的关爱,

60、忧虑子路过刚而易折,进而担忧其命运,劝告并警醒子路中和一下自己的性格。 22. 课程设置要多样化/教学内容要丰富;要因材施教,培养特长;要立德树人,品德至上,德育高于智育;要有教无类,普及教育【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从中找出关键词句进行概括。题干要求分析孔子对子路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这句话蕴涵着哪些意味,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意思是:像仲由这样,只怕会不得善终啊!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几个学生侍立在孔子身旁,闵子骞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

61、的样子。这时候孔子才说了这番话,孔子之所以如此评价是因为子路的性格过于刚强,自然会有其不得善终之理,警示子路应该要注意改正。从这句老师高兴时的一句玩笑话可见孔子对他的学生了如指掌,他深知子路的性格刚强易折,语言里充满着对弟子的深深的忧虑与牵挂。【22题详解】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结合着材料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题干要求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孔子的教育实践对当代中国教育有哪些启示,首先理解材料中孔子的教育实践,然后再谈孔子的教育实践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启示。“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

62、,子夏”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娴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能办理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这里,孔子点评了自己的几位得意门生,指出他们各自的优长所在。实际上意在说明人各有长处,不必求全责备;用人应用其长处。孔子之所以把他们归入四科,说明他在重视学生们全面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他们的特长。所以孔子的这一教育实践启示当今中国教育要因材施教,培养特长;并且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来满足不同特长的学生。“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这句话的意思是: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边,

63、样子正直而恭敬;子路是很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的样子温和快乐。孔子很高兴。但他说:“象仲由这样,恐怕得不到善终。” 此章表述的是孔门四大高足侍于孔子侧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态,以及孔子对子路的评价。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弟子众多,这些著名的学生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个性和特质。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更多的应该是感慨,子路这种刚勇耿介的性格,会为了自己所坚守的“仁”、“道”、“忠”、“义”献出自己的生命。性格不同对于道追求的最终表现也会不同,但子路这种比较极端,故孔子会从日常小事中引发出这种感慨。由此启示当代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的教育,要立德树人。“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以

64、诗书礼乐教导学生,他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只有七十二人。这是孔子倡立的教学原则,他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启示当代教育要普及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点睛】探究性试题答题要求:把握好开放性和限制性。探究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即答案的指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但它不是无原则的开放,而是有限制的开放,这种限制就是立足于文本,充分尊重作者。要知道,立足于文本的“探究”才是“合理”的探究,紧扣作品的答案才是“有效”的答案。答案要求: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充分展现探究过程);分析要紧扣文本;表达要清晰,有层次。答题的一般思路:明确观点 陈述理由结合文本分析得出结论。参考译文:孔子

65、的弟子各有所长)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娴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能办理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边,样子正直而恭敬;子路是很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的样子温和快乐。孔子很高兴。但他说:“象仲由这样,恐怕得不到善终。”他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只有七十二人。(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_,_。”(论语)(2)总角之宴,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3)_,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_;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4)嗟乎!大阉之乱,_,

66、四海之大,_?(张溥五人墓碑记)(5)江南忆,_:山寺月中寻桂子,_。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其二)【答案】 (1). 君子学道则爱人 (2).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3). 言笑晏晏 (4). 信誓旦旦 (5). 茕茕独立 (6). 常在床蓐 (7).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8). 有几人欤 (9). 最忆是杭州 (10). 郡亭枕上看潮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晏”“茕”“蓐”“缙绅”等,要理解字义

67、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作家说,人生必须配备三副眼镜:一是望远镜,二是显微镜,三是哈哈镜。你能理解这三副眼镜的深意吗?人生路上,你已为或将为自己配备哪副或哪几副眼镜?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写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例文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望眼无际的天空,充满了迷茫和奇趣。对于豆蔻年华的我们来讲,它必然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可是对于成年的青年人来讲,它必然也是一把匕首,在伴随他们的使用中,一不小心就会刺伤他们,抹杀了他们励

68、志向上的决心,带给了他们无数的烦恼和挫折春天,漫山遍野含苞待放的鲜花和刚刚冒出头的嫩绿绿的小草,小河边清澈见底的水流哗啦啦的流向那不见尽头的远方,蝴蝶和蜜蜂在一旁嬉戏着夏天,炽热的太阳光强烈的烘烤着大地,我们的额头上冒出了汗水,学校那一簇簇鲜花和小草都枯萎了,茂盛的大树也快要奄奄一息了,这时的我们真希望秋阿姨如闪电般的速度来到我们的身边,为我们带来一丝丝秋的气息吧!秋天,田地里那一片片金黄的麦子,农民伯伯一脸的喜悦,林间枫叶哗哗的飘落冬天,天空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使嘈杂喧闹的城市顿时寂静了下来,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小朋友们穿着厚厚的棉袄,戴着毛茸茸的手套,在大地的怀抱中玩起了打雪仗、堆雪人生活就

69、像这变化多端的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特点与性格。夏天,微笑面对着生活的人会用别致的眼光去待它,会觉得它不是炎热,不是用炎热来惩罚我们,而是认为它是在考验我们,用我们酣畅淋漓的汗水来浇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懂得在懵懂和挫折中成长,更是因为夏日的辛勤播种,才有了秋天那喜悦的丰收啊!懂得面对生活,懂得迎接生活,懂得与生活和睦相处的人一定会是生活的成功者,因为你体会过生活的艰辛历程,处理过生活中的种种失败,挑战过生活中的处处困难。一次,我在做一次练习中,做到了这样一道题。有三个人同时经过一处荆棘丛中,然而荆棘丛中长出了鲜花。走过的第一个人就说:“荆棘丛中长出了带刺的花。”走过的第二个人就说:“荆棘丛中

70、有刺。”最后一个人就说:“荆棘丛因有花而更美。”三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不同,所以未来他们的命运也将不同。所以请相信,生活就是一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杯茶,如何去品味这杯茶,就要看我们怎样去对待生活了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亦然也会微笑着面对着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道富含哲理的材料作文,先要理解这三副眼镜的深意,然后围绕材料发散引申,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材料内容是一位作家对人生的解读,指出“人生必须配备三副眼镜:一是望远镜,二是

71、显微镜,三是哈哈镜”,首先要理解这三副眼镜的深意,望远镜的作用是看得远,显微镜的作用是看得细,哈哈镜的作用是笑看人生。作家通过这三幅眼镜向我们指出面对人生际遇应持的态度:看远,看细,与笑看人生等等。面对人生,有时候,我们要用望远镜,看远方,看到前路的希望;有时候,我们要用显微镜,用苛刻的眼光去发现自身的不足,正确认识自己;有时候,我们要用哈哈镜,面对厄运困苦,一笑而过考生可从这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来立意,也可以选取几个方面来写,也可以写我们许多人往往拿错了眼镜,该拿哈哈镜时拿了显微镜,该拿显微镜时拿了望远镜,所以经常把事情办糟糕,从而提出关键是要选对眼镜。参考立意:(1)放远视线,看到前路的

72、希望;(2)严格要求自己,用苛刻的眼光去发现自身的不足,正确认识自我;(3)保持一颗清醒的心,看透人生;(4)笑对人生,淡然处之;(5)面对厄运,一笑而过;(6)用合适的眼镜看出别样的人生等。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用合适的眼镜看出别样的人生。开头可以用一些名言锦句或平时积累的相关语句,如“当被一些蝇头小利所惑时,我们需要戴上望远镜,看得长远;当面对世事之无常时,我们需要戴上太阳镜,看着清淡;当面对人生之各种不如意时,我们需要戴上哈哈镜,笑着面对他”“面对人生的变化无常,面对不同的时机,取出合适的镜子,稳定心智,走出自己的别样人生”等。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在正确的时期,取出错

73、误的镜子,只会弄巧成拙,只有再合适的时期,取出合适的镜子,才能稳定自己前进的步伐,不走歧路;当一面镜子破碎时,我们应拾起另一面镜子,笑着面对人生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感悟,如“镜子好比心态,在合适的时机,找到合适的心态,才能走完人生旅程”“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应拿起望远镜,揭开人生的层层迷雾;拿起显微镜,让细微的感动才能变成幸福,拿起放大镜,让自己在不断的自检中完善自己,拿起哈哈镜,让自己在不幸中才能春暖花开”等。素材积累:1.有人曾说:“当生活给你关闭一扇门时,它必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是啊,人生不如意之十之八九。也许在合适的时期,我们选错了眼镜,导致自己在人生的路上迷茫,被命运摔得头破

74、血流,但此时,不要忘记,失败是为了验证失败的成功,只有失败,你才知道镜子的不合适,这样你才能拾起另一面正确的镜子,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正是由无数次失败之中摸索到的成功。2.法国作家卢梭,他的忏悔录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灵魂自白书”,他在书中真实地记录了他的一生,包括他曾做过小偷、抛弃挚友、嫁祸他人的种种丑行。读此忏悔录,时常令人感到触目惊心。因为当他把自己剖析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就是他真正认识自己、超越了自己的时候。弹指一挥间,历史的车轮又滚过了几百年,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担负着保护自然、改造自然、美化自然的伟大历史使命,所以我们更应该正确认识自己。3.正确认识自己,它是梦想之石,去击出理想之火;它是

75、理想之火,去点亮创造的灯;它是创造之灯,去照亮成功的路;它是成功之路,通向四面八方而不迷途!4.鼎鼎大名的霍金,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他的事迹。他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与病魔抗争,他知道自己的行动不方便,他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来之不易,但他并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他同样选择了笑对生活,他以活跃的精神向世人明示着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只要你不放弃,相信今天过后,明天的太阳依旧会升起,相信上帝不会如此的残忍,当他关掉你前进的大门时同时也打开了更遥远未来的天窗。5.生活犹如一面镜子,你若对他笑,他也对你笑,你若对他哭,那么他也以同样的目光反照你。相比之下,跟那些遭受过巨大挫折的人比较,我们是幸运的,然

76、而,拥有四肢健全的我们所谓的“痛苦”真的能说得上是“痛苦”吗。面对困难只知道一味的退缩,那么将来怎么办?为什么遇到困难时不能面对,坦然一笑,难道要浑浑噩噩的过上一辈子吗?趁我们还年轻,趁我们还有去奋斗的资本,不要在可以挥霍的年华选择安逸的生活。【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题,要结合着材料中的几幅眼镜展开合理的联想,面对人生,我们要用望远镜,看远方,看到希望;我们要用显微镜,去发现自身的不足,正确认识自己;我们要用哈哈镜,面对厄运困苦,一笑而过,拥有豁达乐观心态等。面对人生际遇,我们应该看远,看细,与笑看人生等等。写作时,应抓住其中一种眼镜,展开合理的联想,构思立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