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284KB ,
资源ID:974070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7407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学案:第七单元 第16课 登泰山记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学案:第七单元 第16课 登泰山记 WORD版含解析.doc

1、 *登泰山记课前自主预习生平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借病辞官。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持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作品代表作为登泰山记。著有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

2、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文辞类纂75卷。评价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并写下了这篇游记。1桐城派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它以其文

3、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其影响延及近代,对当代为文亦不无启迪借鉴作用。2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3戊申晦,五鼓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段解作者介绍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形势,用粗笔写出了山、水、古长城、日观峰等几样景色,勾画了泰山有层次、有色彩、动静交织的总貌。简略的轮廓勾勒,线条清楚,给读者留下了大量联想、想象的余地。段解本段写登山的路线和山巅观晚照。

4、可分为三层。从“余以乾隆”到“至于泰安”是第一层,简括作者来泰山的时间和路线。从“是月丁未”到“磴几不可登”是第二层,交代了登山时间、同游者、出发地点、登山过程。从“及既上”到段末是第三层,写到达泰山之巅所看到的景色。段解本段写在日观亭所见的日出前后的景象。段解本段写名胜古迹,作者只选了日观亭附近的一些古迹,加以简要记叙。段解从作者游踪所及,综合叙述泰山景色的特点。段解交代作者,这是游记常见的格式。1通假字(1)其级七千有余(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石苍黑,多平方,少圜(同“圆”,圆形的,指山石)2古今异义(1)至于泰安古义:_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多平方古义:_今义:数学名词

5、。答案(1)到,到达(2)方方整整的,指山石3一词多义(1)当(3)道(4)居4文言句式(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2)雪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3)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省略句,“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雪”)(4)生石罅(省略句,“生”前面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5)复循西谷(省略句,“西谷”后面省略谓语“走”)课堂任务学习1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我的答案:_答案(1)“风雪”言“乘”,

6、好像风雪由作者驾驭,比“冒”“顶”等词要多一分主动,多一分逸兴;“河”言“历”,“山”言“穿”,“城墙”言“越”,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准确、生动且富于变化,笔墨传神。(2)“一线”一词正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天边稍有变化,就敏锐地捕捉到了那天地相接处的一抹色彩。如此细微的变化,作者却迅速地捕捉到,足证其艺术观察力之敏锐。由“一线”而“五彩”斑斓,作者运用一“成”字,极有动感。如果说云雾中的山峰是一幅静态图,那么,这里就是一幅动态图了。以静衬动,更显出富有感染力的动态美。2既然作者是从第二段开始登山,那么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否多余呢?我的答案:_答案文章开篇介绍“泰山之阳”“其阴”“古长城”“日观峰

7、”的位置,为下文描写登山所见营造氛围埋下伏笔;也正因为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才吸引着四方游客,吸引着作者顶风冒雪而来,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没有此段,后面的内容就显得突兀而模糊。3阅读第四、五两段,梳理作者介绍了泰山的哪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答案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多石、少土;多松、少杂树;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4作者登上山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泰山夕照图”,请你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我的答案:_答案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

8、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5五更时分,作者看到了泰山日出。请你根据作者描绘的“泰山日出图”,用现代散文语言描述日出奇观。我的答案:_答案冬日清晨,天色刚泛出鱼肚白。一行人便搀扶着登上日观峰,脚下云雾漫漫,耳畔松涛阵阵,坐在日观亭上,有腾云驾雾之感。远方的山峦在雾气中隐现,似海市蜃楼,近处的山峰在云涛中出没,似博戏争赌。注目东方,海天之间浮出一条彩线,顷

9、刻时,彩线扩大了它的范围,变为绚丽的彩带,彩带慢慢扩大为红色的海洋,红光汹涌着,摇荡着。太阳像是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从海中升起。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便发出令人目眩的光亮,云彩被染红了,雪峰被染红了,日观峰上的游人也沐浴在红色的朝阳中。6跟随作者的行踪游览泰山后,你能领略到作者的什么情怀?我的观点:_答案观点一:赞美祖国河山的情怀。文中泰山那雄伟多姿的景色,美不胜言,使人心旷神怡。观点二:乐观豪迈的情怀。在姚鼐笔下,隆冬时节风雪弥漫的泰山优美绚丽,毫无冷落萧条之感,游览者顶风冒雪,豪情满纸,胸襟开阔,既无孤芳自赏的清高寄托,也没有“独钓寒江雪”的凄楚孤寂情怀。读写能力提升读写能力动静结合

10、动静结合是本文写景的一大特色。如“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皑皑白雪,覆盖青山,银色雪光,映亮南天,本是一片静景,但作者用拟人化的“负”与用作动词的“烛”,将静寂的远景变为一幅视野开阔、气势宏大的动景,让人一洗寒冬游客寥落的孤寂之感,平添阳春盎然之意。汶水河一息不停、徂徕城辞旧迎新,作者“如画”一笔,又将动景绘为一帧静态水墨。“半山居雾若带然”更是化动为静的神妙之笔,缕缕云雾,时聚时离,飘浮不定,作者仅以“带”绘形,“居”描态,“半山”定位,以静写动,寥寥数语便将画面开阔、气象万千的丽色风光展现给读者。动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它往往是在

11、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它能使文章活泼生动,给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1)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一个“挂”字,化动为静,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悬挂在悬崖前,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2)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如王维鸟鸣涧这首诗,就是以花落、月出、鸟鸣、春涧的动态,来表现春山幽静的月夜景色。一“惊”一“鸣”,更表现出春山的静谧。(3)动静结合。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和动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12、。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者所刻画的画面中,“黄鹂”“白鹭”是动态的,一个在鸣叫,一个在直上云天。而“翠柳”“青天”是两个不动的静物,在作者的笔下,动物和静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灵动、唯美的意境。针对练笔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描写一个下雨天的情景,不少于100字。答:_答案(示例)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以静写动)。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以静写动)。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一条线。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成一条条小溪。随堂任务作业一、基础检测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

13、正确的一项是()A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着B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循:沿着C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流失D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答案C解析漫:磨灭。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始循以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其远古刻尽漫失 其皆出于此乎D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答案D解析D及,均为连词,和,同。A.以,同“而”,表顺承,连词/表原因,因为。B.之,代词“它”/定语后置的标志。C.其,代词“那些”,指“石刻”/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复循西谷,遂至

14、其巅B道皆砌石为磴 道少半,越中岭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洞烛其奸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其远古刻尽漫失答案C解析C烛:名词用作动词,照。A.名词作状语,向西/无活用。B.无活用/名词作动词,走,走路。D.无活用/动词作名词,石刻。4诵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A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B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C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D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答案A解析子颍是朱孝纯的字,“朱孝纯子颍”是作者在文中对朋友的完整的称呼,中间不可断开。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9题。戊申晦

15、,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5下列各句中的“鼓”字,不作动词用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戊申晦,五鼓C噌吰如钟鼓不绝D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16、,声如洪钟答案C解析A击鼓。B.击鼓报时。D.振动。6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B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C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D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答案B解析A山“若摴蒱”。C.峰“若偻”。D.雾“若带然”。7不属于想象内容的一项是()A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B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C或曰:“此东海也。”D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答案A解析A项写的是实景。8对这几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是在月

17、底这一天的五更和朋友朱子颍在日观亭看日出的。B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日未出,日初出,日出后看到的泰山中的奇妙景观。C泰山的人文景观很多,有的因为不在作者游览的路上,所以没有提及。D泰山的特点是石多土少,杂树少而松树多。答案C解析“不在作者游览的路上”有误,应为“没有前去观看”。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译文:_(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译文:_答案(1)天边的云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2)回过头来再看日观峰以西的那些山峰,有的受到日光照射,有的没有被照射到,或红或白,错杂相间,都像弯腰曲背在向日观峰鞠躬

18、致敬。1赤壁赋和登泰山记都是古代写景名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的画面,可谓画面美。赤壁赋描写了怎样的优美夜景?登泰山记又是如何精彩描绘泰山日出美景的?答:_答案赤壁赋描写夜游赤壁,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天地澄澈,玉宇明净。写清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简淡清疏,描绘出一种静谧舒畅的艺术意境。写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光皎洁,“徘徊”二字,多么富有人的情感,亲切而又迷人,传达出缓缓升起的月亮之动态。写大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仅八个字,就轻松自如地写出了白雾蒙蒙、江面苍茫的景象。作者笔下的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清风徐徐、月色溶溶

19、的夜晚,多么让人神往、让人陶醉。登泰山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日将出、日正出、日已出的三个阶段,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日将出稍见山峦微露,转眼成五彩;日正出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日已出西峰“绛皓驳色”。有色彩的变幻,有红日升空的壮美气势,描写生动而全面。2在文人笔下,人与自然从来都是一体的。山水有多么高远,人的胸怀就有多么壮阔。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所描绘的大自然美丽的画卷,使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统一。就这一点对两篇文章简要分析。答:_答案赤壁赋一文开篇先叙述泛舟的时间、地点,接着对江上的清风、横江的白露,东山的明月、月光下的水光以及一望无际的江面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些自然景物与作者所泛之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使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统一。登泰山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山巅之壮美景象令作者心旌摇动,同时作者与友人于寒冬凌晨冒风雪攀高峰的豪壮气概也与自然之壮美景象相契合,唯有有此豪壮气概的人才能欣赏此壮美景象,此壮美景象也令人心中生出更多豪壮气概。人与自然于此时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