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基础梳理点击思维一、起用王安石1.原因(1)_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2)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_,提出了变法主张和设想。(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课标要求: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庆历新政言事书基础梳理点击思维二、富国之法1.目的:改变_局面,调整_、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2.内容(1)青苗法:每年_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2)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3)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
2、_,雇人服役。(4)市易法:在东京设置_,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1.“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2)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发展生产?积贫封建国家春夏免役钱市易务基础梳理点击思维(5)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_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6)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_,依照“_”的原则采购。【走出误区】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解决政府财政危机,缓和社会矛盾,是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的。“富国”与“富民”是不相同的:“富国”政策主
3、要是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富民”政策主要是要使天下百姓丰衣足食。答案:(1)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开源。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节流。(2)农田水利法发展生产。土地的多少发运使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基础梳理点击思维三、强兵之法1.目的:改变_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2.内容(1)保甲法:把农民编为_,闲时练兵,战时作战。(2)保马法:百姓自愿申请养马,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3)将兵法:设“_”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专管训练。(4)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武器的质量。积弱保甲将基础梳理点击思维四、取士之法1.目的:为顺利推行变法,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2.内容(
4、1)改革科举制度:废除_,进士科专考经义和_;设明法科。(2)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设置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3)惟才用人:提拔有志于改革的中下级官员。2.宋代士人迷恋科举,有谚语道:“做官做不到宰相,考试考不中状元,白做了。”正在假寐的考生做了一个考取状元的白日梦明经诸科时务策基础梳理点击思维【拓展点拨】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这对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是培养和选拔人才一定注重实用性,二是注意教育的内容要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请回答:(1)上述材料和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2)王安石是如何改变这种现象的?(3)这些措施对王
5、安石变法有何影响?答案:(1)改革科举制的必要性。(2)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3)为王安石变法选拔和培养了大量人才。王安石变法和商鞅变法的异同及说明的问题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相同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变法者个人命运基本相同,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不同发生在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目的是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目的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说明问题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
6、艰巨性;判断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能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商鞅变法之际,诸国并立,一国国君若能大行革新即可图强并打倒敌国,可谓变法成则国存、变法败则国亡,大有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之势。而王安石时代,北宋实行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改革仅为挽救时弊、富国强兵,其迫切性大大不如前者,况全国吏治败坏、积重难返,保守势力又过于顽强,终于落得失败的结局。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展开讨论:【探究问题】你同意甲、乙两种观点中的哪一种呢?试述你的理由。【思路点拨】本题是开放性问题,对于这两种观点都可以同意或者不同意,只要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做到史论结合即可。同意甲的观点要从青苗法的积极性角度回答;同意乙的观点要从青苗法的消极性角度回答。答案:同意甲的观点。理由: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借贷(钱或粮食),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意乙的观点。理由: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答出任一种观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