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州一中高二级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网上测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劄(同“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申明()A冲击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B使中国丧失部分政治主权C表明西方以平等对待中国D体现英国自由贸易的要求21862 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致上海道台的信函中称:“历年以来,本领事馆与贵官廨早经谅解,凡贵国官廨对于居住租界内之华人行使管理权时
2、,须先经本领事同意。”上述材料表明()A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B英国在华获得“领事裁判权”C租界逐渐成为“国中之国”D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3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A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尚未形成B英国的利诱政策非常有效C英方记载有违基本的事实D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4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而南京
3、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反映了()A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嬗变B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C晚清政府海关管理的松驰D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商业战争5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提出: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这反映了英国的根本意图是()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满足工业革命的扩张需求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D实现中英两国的平等贸易6以下是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品税率的比较表。表中现象造成的后果是()货物单位1843 年税率1858 年税率棉花担654%572%印花布匹142
4、5%498%棉纱担694%486%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经济结构完成转型C列强控制经济命脉D中国卷入世界市场7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 1830 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该观点意在说明()A中国的顽强抵抗延缓了列强侵略步伐B鸦片战争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动力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8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海关征税标准是 4%,但外国商人在广州卸货必须打点红包,费用占进出口货物的 10
5、%40%。南京条约规定进出口“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最后确定为值百抽五原则。据此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A清政府的关税收入有所增加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C广州的腐败问题得到了解决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920 世纪以来,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清末认为它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民国初年认为其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1930 年时认为它是资本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对于这一认识过程的变化,可以推断主要是因为()A民族意识的空前增强B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C鸦片战争的影响深远D民族矛盾成主要矛盾10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以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
6、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两岸居民竟然发出像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类似的现象在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不断重复上演。这主要反映了()A清政府的统治腐朽没落B小农意识深厚不谙熟世情C近代中国国民意识淡薄D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11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居住及租地权利B外国的领事裁判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门户开放”政策12下表反映了 18441863 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年份船只数吨数广州上海广州上海18441849186
7、3306331867441333400142099142357300500858452547964309这说明鸦片战争后()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13鸦片战争后,“内地土产出口,外来洋货内销,取道粤北者日少,成千成万以挑运、护运及开设旅店为业者,失了谋生之路。”据统计湘粤间的肩获者,近十万人大多为会党。材料主要说明()A鸦片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B人民抗英斗争激烈C农民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D五口通商贸易繁荣1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一次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内有官员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了。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
8、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据此可知,这些官员()A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B仍以天朝上国自居C试图遏制英国侵略势力D国家主权意识缺失15下图为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数据整理的柱状图。导致 18431852 年英国商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鸦片削弱对英国商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商品受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C英国商品输入太多超过购买能力D税负繁重限制英国商品在华销售16近代某西方传教士指出,自清初南怀仁传教士之后,中国江南地区传教陷入困境。但现在“所有江河都将为我们提供方便,我们可以把传教士一直运送到传教国家的心脏”。促使这种情况在中国
9、出现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7有学者总结甲午战争中国存在七误:一误于战前对朝鲜问题始终犹豫不决;二误于日军侵朝时无备战决心;三误于平壤战役的用人不当;四误于国境线上的仓促布防;五误于大连旅顺迅速陷落;六误于北洋舰队困守威海;七误于不敢坚持长期抗敌。这学者旨在()A指出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B强调改革是重振国威的关键C强调清政府腐朽是战败主因D突出中国军备远远落后日本18下表为 18921900 年间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据此可知()年度189218931894189518961897189818991900价值(海 关两)5825万两4574万两5114万两5618万
10、两6929万两8444万两7967万两13075万两12918万两A进入四川的商品在逐年增加B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C新口岸的开放加剧商品倾销D商品输出是列强主要经济侵略手段191899 年,英国与清政府达成一项照会,不将长江流域让与他国。其后英国又与俄国在分铁路利权上达成协议:一、英国在扬子江一带承办铁路之事,俄不阻隔;二、俄在长江以北承办铁路一事,英不阻隔。这反映了()A满清政府完全丧失了主权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中国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D列强在华利益之间的矛盾20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大打舆论战,美化侵略,迎合西方价值观,欧美媒体几乎一边倒,支持日本,美国纽约先驱报甚至提出“日中
11、战争是文明对专制之战,日本的作为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论点。材料反映了()A日本明治维新后全盘西化B美日国家利益趋向一致C国际舆论左右了战争进程D美日借用“文明冲突论”掩盖侵略21甲午战后,海军衙门要求幸存的官佐总结教训,条陈败因,表 1 为相关概况。由此可见()表 1条陈者职务条陈内容曾嘉祥枪炮官西人创立海军多年,其中利弊,无微不至,既设海军,必全按西法。饶鸣衢守备海军章程,为我朝制所限,所以难而尽仿,所以难而操胜算也。郑祖彝千总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从之,不合宜者去之。去一不合宜,则生一弊。A统治集团深刻认识到战败根源B制度变革已经不可回避C学习西方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D战败导致崇洋情绪弥漫22
12、(201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1)1900 年 6 月 21 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 月 26 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23法国媒体曾刊登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一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行抢都是替教士于的。我们进一家就随便拿东西,我们把店掌柜抓了当仆役,教士们把抢来的东西,让他们背着运到北堂去了”。材
13、料反映的这场战争()A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B导致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C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使列强获得京津地区驻军权24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读甲午战争形势简图,对图中地点发生的史实描述正确的是()A处1894 年 9 月,邓世昌牺牲于此B处1895 年 2 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C处1894 年 l1 月,日军制造大屠杀D处1895 年 4 月,签订马关条约25辛丑条约附件规定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等。这些规定()A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体现
14、中国主动融入世界C反映了列强的侵华要求D意在消灭中国反帝运动26下图是 1908 年戊申全年画报刊载的一幅漫画,画中文字为“对外笑容,对内怒容”。该漫画巧妙地将两种表情结合在一张画上。这幅漫画意在()A批评列强对华采取双重标准B抨击北洋政府对内独裁对外妥协C讽刺清廷已沦为洋人的朝廷D建议政府应采用灵活的统治策略二、非选择题:第 27 题 34 分,第 28 题 14 分,共 48 分。27(37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 世纪亨利八世时期,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至尊法案、取缔分歧意见六条教法案等重要法案,英国国教正式确立,建立起“没有教皇的天主教国家”。政府总计封闭男女修道院 71
15、8 所,遣散僧侣修女 8000 余人,国王凭空获利 142 万英镑。修道院曾拥有的向英格兰、威尔士各教区举荐 2/5 的圣职候选人的权力也转归国王所有。礼拜堂和追思弥撒制度相继废除,遗赠物自然而然转归到了国王手中。公会兄弟会财产被没收,国王只给予公会成员一定的管理职责,没有所有权。摘编自贺瑞关于亨利八世时期的王权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材料三 1
16、931 年到 1945 年间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空前的、也是高度自觉的。此前,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租界,中国的关税司法自主权受到破坏,但是人们还没产生强烈的仇恨感,也没有立即将其驱逐出境的行动,对国家主权完整的认识还不深刻。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破坏的不仅仅是主权的完整,而是在掠夺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领土。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1)根据材料一,
17、概括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其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12 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意识在甲午战争之后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发展。(18 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识。(4 分)28(15 分)晚清时期,中国人的国家主权观念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0 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但清政府并未就此而觉醒,仍然自高自大,竟将向外屈服称为“羁縻”“安抚”。1861 年,为办理对外交涉而设立的总理衙门,其基本方针为“办理外交之事,非恐决裂,即涉迁就,势本难以周全。两害相形,则取其轻,实未敢因避迁
18、就之讥,致蹈决裂之害”。(意为避免与外国决裂)作为一个近代主权国家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作用却只限于此而已。摘编自刘慧娟试论中国近代国家主权观念形成的基本轨迹及其影响材料二 1864 年 4 月,在处理普鲁士与丹麦因战争而在中国渤海湾发生的“战船纠纷”时,奕?曾初步提出国家主权问题。他运用有关领海的国际法理论,成功迫使普鲁士公使释放被扣留在中国领海的丹麦船只,解决了棘手的外交难题。李鸿章在 19 世纪 60年代中期指出,倘若外国要求之事“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因万国公法直斥之”。1868 年“修约”期到来之前,曾国藩也主张中国应“委婉而又坚定地拒绝外国人在修筑铁路、设置电报、内地通航、在中国水域运盐以及建立货栈等方面提出的一切要求,认为这些活动将有损于中国国民的生计”。后来郑观应进一步指出“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夺之”。摘编自施建兴国际法输入与中国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发轫(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中国人国家主权观念的变化。(6 分)(2)结合所学,分析国家主权观念变化的原因。(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