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作者、内容、特点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4、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5、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学习重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自学导练一、文学、文化常识1、作家作品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 、 、 。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八“ ”、十“ ”、十二“ ”、三十“ ”、七十“ ”,记事上起 ,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 年
2、间。史记中最激动人心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主要有四点:其一是它所表现的进步的民族观。其二是它所表现的进步的经济思想。其三是它所表现的强烈的民主性与批判性。其四是贯彻全书的那种豪迈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 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 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 ”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而又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他们千姿百态,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大约有一百多个。史记人物与先秦文学人物的显著差异在于它们鲜明的个性。由于作者十分注意设身处地揣摩每个情节、每个场
3、面的具体情景,善于将人物置于 当中,通过 手法并力求逼真地表达出每个人物的心理个性,因此史记的描写语言和他为作品人物所设计的对话都是异常精彩的。史记文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抒情性。整部史记是一曲爱的颂歌、恨的诅曲,是一部饱含作者满腔血泪的悲愤诗。鲁迅曾说司马迁“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 , 矣。”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
4、西省南境)。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的结局了。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转
5、为主动。当年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云泥。“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
6、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二、知能训练(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1-5题。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沛公欲王( )关中 旦( )日飨( )士卒,为( )击破沛公军 好( )美姬 范增说
7、( )项羽曰 皆为( )龙虎 未得与项羽相( )见 使子婴为相(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旦日飨士卒( ) 范增说项羽曰( )3解释下列多义词。)相 未得与项羽相见( ) 使子婴为相( )在 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 此其志不在小( )军沛公军霸上( ) 为击破沛公军(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为为击破沛公军( ) 皆为龙虎(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于使人言于项王曰( ) 贪于财货( ) 长于臣( )4翻译文段中的句子。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译文: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译文: 5根据文段内容填空。本段文字交待了刘、项双方
8、的对比,表明项羽一方 , 。但此时双方此时本应“戮力攻秦”,而曹无伤的告密, 。(二)、阅读文章第二段,完成6-12题。)6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鲰生说我曰( ) 沛公奉卮酒为寿( )要项伯(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张良是时从沛公( ) 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 )固不如也( )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秦时与臣游( ) 亡去不义( )不如因善遇之( ) 且为之奈何( )8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距关,毋内诸侯 通 要项伯 通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 9解释下列多义词。(10分,每空0.5分)善 素善留侯张良( ) 不如因善遇之( )故 君安
9、与项伯有故( )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乃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良乃入,具告沛公( )幸 妇女无所幸( ) 故幸来告良( )以具告以事( )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所以遣将守关者( )王沛公欲王关中( )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秦地可尽王也( )之珍宝尽有之( ) 为之奈何(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鲰生说我曰故听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 今义: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 今义: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 古义: 今义: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
10、 古义: 今义: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 今义:1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形式,并加以解释。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活用形式: 解释: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用形式: 解释: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活用形式: 解释: 于是项伯复夜去 活用形式: 解释: 12翻译下列句子。具告以事 译文: 为之奈何 译文: 孰与君少长 译文: 沛公奉卮酒为寿 译文: (三)、阅读文章第三、四两段,完成13-22题。1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戮力攻秦( ) 范增数目项王( )玉玦( )瞋目视项王( ) 目眦尽裂( ) 沛公之参乘( )1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戮力攻秦( ) 范增数目项王( ) 因击沛公于
11、坐( ) 故遣将守关者( )而听细说( ) 坐须臾( )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若入前为寿( )常以身翼蔽沛公( ) 臣死且不避( )1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通 16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C拔剑切而啖之 D劳苦而功高如此17根据上面的第二段文字填空。樊哙闯帐后的表情是 ,在他的慷慨陈词中,首先提起怀王之约的意图是 ;直接指责项羽的话是 ,收到的效果是 。该段文字中有几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请写出三个: 、 、 18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从
12、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答: 。19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答:原因: 刘邦性格: 20鸿门宴上活跃着众多的人物,请概括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人物的?效果怎样?答:方法: 效果: 21毛泽东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用两句是深刻总结了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历史教训,用以指导革命战争。这两句诗是 。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项羽的那些弱点。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译文: 。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赐之彘肩。”“壮士!能复饮乎?”译文: 。 分析: 。 (四)、阅读文章后三段两段,完
13、成23-27题。2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会其怒,不敢献 (会:赶巧碰上)B. 沛公则置车骑 (置:放弃)C.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道:道路) D.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动词,责备)2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拔剑撞而击之 公为我献之B.乃令张良留谢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唉!竖子不足与谋D.今者出,未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5、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大王来何操? B. 沛公安在? C. 为之奈何? D. 何辞为?2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
14、,我为鱼肉,何辞为?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27、简答:(1)“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表现了两人怎样的性格? (2)沛公在鸿门宴上低三下四,回到军帐后“立诛杀曹无伤”与他最终成就霸业有什么关系? 三、反馈形成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宴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问:共写了哪几件事? 答: 第二部分:(3-4)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 ,情节的高潮。 问:此部分有三起、三落,请指出:三起: 三落: 第三部
15、分:(5-7)宴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问:此事给项羽和刘邦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 四、过关巩固: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山,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
16、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汉将杨喜)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曰?”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船靠岸)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17、,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史记项羽本纪)1“骑能属者”的意思是 ( ) A骑着战马的下属 B能跟得上的骑兵 C能跟得上的下属 D下属中善于骑马的人2“左,乃陷大泽中”的意思是 ( ) A向左走,于是陷入低洼地中 B向左走,就是一片下陷的低洼地 C左边,就是一片
18、下陷的低洼地 D左边的军队于是陷入了低洼地3第一段未句“如大王言”所指的实际内容是 ( ) A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必三胜之 D杀数十百人4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 ) 杀数十百人 众数十万人 A杀了几千人/有几十万百姓 B杀了几千人/有十万军队 C杀了百八十人/有十万军队 D杀了百八十人/有几十万百姓5“与其骑会为三处”的意思是 ( ) A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个地方会合 B项王与赤泉侯的骑兵在三个地方交战 C赤泉侯与他的骑兵在三个地方集结 D赤泉侯与项王的骑兵在三个地方交战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 )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籍独不愧于心乎 亦
19、足王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A相同,也相同 B不同,也不同 C不同,相同 D相同,不同7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辟易数里:惊退 B亡其两骑:损失 C吾知公长者:年纪大的人 D吾闻购我头千金:悬赏8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我何渡为:为什么 B若非吾故人乎:你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即使 D不忍杀之,以赐公:拿来9对文意的叙述与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项羽在身陷重围、兵力将尽时仍能斩将突围,足见其勇武非凡。 B项羽不愿东渡乌江,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兄”。 C项羽强调“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是他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 D项羽自刎前,不忍杀死自己的坐骑,更不忍杀死故人,表现出一种霸王的仁慈。10. 翻译句子:(1).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11根据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12学习课文中描写对鸿门宴的场面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描写一个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