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70487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普通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二10月份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无机盐与蛋白质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葡萄糖、胰岛素等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血浆成分稳定,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不稳定,机体仍然不能达到稳定,错误;淋巴细胞主要在淋巴液中,但随淋巴循环最终汇入血浆中,所以淋巴细胞又生活在血浆中,正确;蛋白质、Na+和Cl一等都是形成哺乳动物

2、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正确;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刺激相应的细胞做出反应而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正确;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下,血浆PH仍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出现明显的酸碱变化,错误;内环境成分中含有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CO2、尿素;也有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泌的神经递质,同样有由消化道吸收来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更有细胞合成分泌的代谢物质如血清白蛋白、激素、抗体等,正确。故选A。【点睛】总结内环境的成分:水;蛋白质;无机盐;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血液

3、运送的气体、激素,如O2、CO2、胰岛素等;其他如抗体、神经递质等。注意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消化道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如载体;胞内酶:如呼吸酶、RNA聚合酶、解旋酶等;消化酶。2. 分析图中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甲中蛋白质含量偏低,将会出现组织水肿B. NaHCO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C. 甲、乙、丙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 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再被彻底氧化分解共需穿过3层磷脂双分子层【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肝细胞与甲

4、、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图,由题图可知液体甲可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为组织液,淋巴来自于组织液,经淋巴循环回到血浆,故可判断出甲、乙、丙分别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详解】肝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故甲是组织液,则乙为血浆,丙为淋巴,当组织液蛋白质含量低时,水分会进入血浆,不会造成组织水肿,A错误B. NaHCO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错误;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再被彻底氧化分解共需穿过5层生物膜,即5层磷脂双分子层,从血浆到组织液需要横跨血管壁,血管壁是单细胞构成,2层细胞膜,进入肝细胞要

5、穿过细胞膜,1层膜,彻底氧化分解需要进入线粒体,线粒体有2层膜,共5层膜,即5层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图,考查内环境及稳态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掌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解题的关键。3.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和它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B.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D. 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内液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导致细

6、胞外液浓度增大,进而导致水从细胞内更多的流向细胞外;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溶胶。【详解】A、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则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减小,A错误;B、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B正确;C、 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溶胶,C错误;D、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内液增多,D错误。故选B4. 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 将酸奶饮入胃中B. 病人点滴生理盐水C. 氧气进入红细胞内D. 洗澡时耳中进水【答案】B【解析】

7、【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其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镜。【详解】A、胃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进入血浆,血浆属于内环境,B正确;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内,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耳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识记内环境的概念,细胞内和与外界直接接触的部位不是内环境。5. 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

8、是()A. 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 麦芽糖的水解C. 碳酸氢盐的形成D.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答案】C【解析】【详解】分析:人体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不包括细胞内液和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的液体环境,如消化道中消化液、尿道中尿液、呼吸道中粘液等。详解: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中核糖体上完成的,A错误;麦芽糖的水解是在消化道中进行的,B错误;血浆中的H2CO3和HCO是维持pH稳定的重要物质,H2CO3可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碳酸氢盐,C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的,D错误。点睛: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反应的判断原则是反应物必须要位于内环境中。6

9、. 下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 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将对a分泌d, b分泌e有抑制作用C. 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则d过程可发生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D. 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 T细胞,b为靶细胞,c表示抗体【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该图可表示反射弧(a为感受器、d为传入神经、b为神经中枢、e为

10、传出神经、c效应器)、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d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e为促甲状腺激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a表示DNA、b为RNA、c为蛋白质、d表示转录过程、e表示翻译过程)等。【详解】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部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则以神经递质形式传递,A错误;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B正确;如果该图

11、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人体细胞的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中也能进行转录过程,C错误;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a为T细胞,b为效应T细胞,c为靶细胞,而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D错误。【点睛】易错选项C:人体细胞内没有叶绿体。7. 有人用通过手术获得部分下丘脑被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并进行了相关研究。下列结果可能的是()A. 刺激该大鼠下肢无反应B. 该大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 该大鼠体温无法维持平衡D. 该大鼠尿量减少【答案】C【解析】【详解】A、躯体的运动中枢不是下丘脑,而是由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控制的,A错误;B、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2、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部分下丘脑被损毁可能会出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最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液减少,B错误;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部分下丘脑被损毁可能会出现体温无法维持平衡,C正确;D、部分下丘脑被损毁可能会出现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D选项,要注意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合成,不是垂体细胞合成。8.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甲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 甲图的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 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

13、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 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感受器,是效应器,是传入神经,是灰质,是传出神经,是突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静息电位形成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详解】在甲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A正确;是突触,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

14、的分布情况,则b处内正外负,表示兴奋部位,a、c处内负外正,表示未兴奋部位,C错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和神经细胞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 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 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答案】A【解析】

15、【分析】【详解】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不会发生定向运输,随体液运输,A错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能够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增加产热,人体遇冷时,该激素含量会增加,B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下丘脑产生的神经调节,C正确;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作用,饮水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0. 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直接参与消灭抗原细胞或病原体。这两大类淋巴

16、细胞被抗原激活的机理是A. 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或病原体的吞噬行为B. 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C. 淋巴细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之间的融合作用D. B细胞抗体或T细胞淋巴因子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结合【答案】B【解析】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或病原体无吞噬行为,对其有吞噬行为的是吞噬细胞;A错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均具有特异性,原因在于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不同,即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结合后刺激B、T淋巴细胞分化;B正确。淋巴细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结合;C错误。抗体能源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但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分子发生结合,不符合题意;D错误。【考点定

17、位】本题考查免疫知识。11.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佑。两位科学家分别研究的是两种蛋白质CTLA-4和PD-1,这两种蛋白质都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会成为抗原,被效应T细胞攻击B. 可以通过提高CTLA-4和PD-1的活性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C. 临床上通过增强这两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可用于治疗癌症D. 这两种蛋白质的缺失,可能引起免疫细胞过度活化导致自身免疫病【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免疫主要依靠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可清除体内病变的癌细胞,攻

18、击移植的器官等,已知CTLA-4和PD-1这两种蛋白质都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所以可通过提高这两种蛋白的活性使机体的免疫活性减低,以减少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作用。【详解】A、依据题目信息,癌变细胞会成为抗原,主要通过效应T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B、由于CTLA-4和PD-1这两种蛋白质都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所以可通过提高CTLA-4和PD-1的活性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减少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作用,从而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正确;C、通过题干信息“两种蛋白质CTLA-4和PD-1都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故增强他们的生理活性,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不利于免疫系统消除癌细胞,

19、C错误;D、这两种蛋白质的缺失,可能导致免疫细胞过度活化,会使免疫系统的功能过强,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免疫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2. 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两电极位于Q点位置的膜外和膜内)、(R处和S处电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B. 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C. 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

20、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电位变化表示受刺激后由静息电位形成动作电位,可表示Q点兴奋产生过程,A错误;B、处是恢复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原因是K+外流,B错误;C、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是R点产生动作电位,后又恢复静息电位,而兴奋不能从胞体传递到轴突末梢,即兴奋

21、不能传递到S处,所以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C正确;D、突触传递是单向的,从图示结构看,不论S处电极在膜内还是膜外,兴奋都不能传递到S,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一次偏转,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R处的兴奋不能传递到S处。13. 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如

22、果甲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B. 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C. 如果丙组小鼠出现休克,饲喂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D. 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出现低血糖症状;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甲亢;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详解: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

23、作用,血糖浓度过低会出现休克等低血糖症状。如果甲组注射该激素后小鼠出现了休克,然后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又得以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A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B正确;丙组小鼠是饲喂了含该激素的饲料,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疗效的,C错误;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口服。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机理,识记两种激素缺乏或者过多引起的症状,并能根据实

24、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对各选项进行分析。14. 内环境中性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有关。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处理恰当的是( )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 进行手术并切除性腺 不手术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进行手术不切除性腺 不注射A. 实验组:;对照组:B. 实验组:;对照组:C. 实验组:,对照组:D. 实验组:;对照组:【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呈现的实验目的“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可知,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排除性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

25、实验的自变量为对实验动物是否注射促性腺激素,因变量是检测实验动物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据此和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设置。【详解】依题意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是否注射促性腺激素为自变量,因变量是测定小鼠体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为了排除小鼠体内产生的性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都应切除性腺,只是实验组小鼠要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对照组小鼠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综上分析,实验组处理为,对照组处理为。故选C。15. 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 过敏反应是由非

26、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 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 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能代代遗传,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故A正确,D表述错误;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应属特异性免疫,B错误;记忆细胞也只有特异性免疫中才会产生,C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意在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属基础题。16. 豌豆种子刚萌发时,只有一个主茎,没有侧枝;切除主茎顶端,常会长出甲、乙两个侧枝(图)。若将

27、甲的顶芽切除后,甲、乙的侧芽均无明显生长(图);若同时切除甲、乙的顶芽,其侧芽均明显生长(图)。图实验中甲的侧芽未明显生长最合理的假说是A. 甲枝的侧芽因其顶芽被切除而缺少生长素B. 甲枝的侧芽自身产生的IAA过多导致其死亡C. 乙枝顶芽产生的IAA通过极性运输运到甲枝的侧芽抑制其生长D. 乙枝顶芽产生的IAA运至根尖诱导生成的抑制性物质向上运输至甲枝的侧芽【答案】D【解析】【分析】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并积累在侧芽部位,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顶芽的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后侧芽可以生长,据此分析作答。【详

28、解】A、若“甲枝的侧芽因其顶芽被切除而缺少生长素”成立的话,那么乙枝顶芽没有切除,乙枝的侧芽应该生长,这与实验结果矛盾,A错误;B、与结果比较,甲枝的侧芽自身产生的IAA过多导致其死亡不成立,B错误;C、将甲的顶芽切除后,甲、乙的侧芽均无明显生长,所以乙侧枝顶芽产生的IAA不能运到甲的侧芽,C错误;D、乙枝顶芽产生的IAA运至根尖诱导生成的抑制性物质向上运输至甲枝的侧芽,所以图实验中甲的侧芽未明显生长,D正确。故选D。17.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植物体内不同的腺体能够分泌不同的激素B. 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 植物激素是一种能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D.

29、生长素的非极性运输一般发生在成熟组织韧皮部【答案】A【解析】植物激素是有特定的部位产生的,而不是由腺体分泌的,A项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通过细胞的主动运输完成的,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因此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项正确;植物激素是一种能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C项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概念、生长素的运输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 某研究小组开展“探究NAA(萘乙酸)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示生根,

30、“”表示不生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NAA浓度(g.L-1)10-310-410-510-610-710-810-9 10-1010-11水培时间第2天- -+-第3天-+_+第4天-+A. NAA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介于10-610-10gL-1之间B. 要了解NAA的作用是否具有两重性,还必须增设一组NAA浓度为10-2gL-1的实验C. 为探究一定浓度的油菜素内脂(BL)对NAA促进生根的影响,至少应设计2组实验D. NAA也能促进根的伸长,加入抑制DNA复制的药物后,根的伸长受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图表的实验结果看出,NAA浓度在10-710-9gL-1范围内,月

31、季生出根所需时间最短,则10-710-9gL-1为NAA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据此结论对下列选项作出判断。【详解】A、从图表的实验结果看出,第2天就生根NAA浓度在10-710-9gL -1范围内,生根速度最快,因此NAA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介于10-610-10 gL-1之间,A正确; B、要证明NAA具有两重性,最好应该设置一个只加蒸馏水的空白对照组,比较上述各浓度的生根情况,B错误;C、为探究一定浓度的油菜素内脂(BL)对NAA促进生根的影响,至少应设计2组实验,即添加油菜素内脂(实验组)的和不添加油菜素内脂(对照组)的两组实验,C正确;D、根的伸长主要有两个方面:细

32、胞数目增多,细胞伸长。加入抑制DNA复制的药物后,抑制了细胞有丝分裂,从而影响了根的生长,D正确。故选B。19. 用生长素类似物除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相似的一项是()A.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在未受粉的番茄花蕾上,培育出无子番茄B.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的枝条生根C. 茎的背地性生长D. 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在未受粉的番茄花蕾上,培育出无子蕃茄,是利用生长素的促进作用,A不符合;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的枝条生根,利用生长素的促进作用,B不符合;C茎的背地性生长,是指茎在水平状态时,由于重力影响使生长素向近

33、地侧运输,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大于茎的远地侧,而使茎向上弯曲,表现出背地性,C不符合;D植物顶端优势的产生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因高浓度生长素而抑制生长,顶芽优先生长的现象,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20. 下图所示的实验中,燕麦胚芽鞘能继续生长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用锡箔纸套住胚芽鞘尖端,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胚芽鞘由于具有尖端,仍然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能继续伸长生长;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没有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因此不能继续伸长生长;在尖端下部放上琼脂块,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穿过琼脂块向下运输,促进尖

34、端下部生长,能继续伸长生长;玻璃片不能透过生长素,因此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不能继续伸长生长。故选B。21. 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d点对应的浓度为a,e点对应b点的浓度B. d点对应的浓度为a,e点对应c点的浓度C. d点对应的浓度为b,e点对应c点的浓度D. d点对应的浓度为c,e点对应a点的浓度【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即从d向e移动;故在尖端下一段e侧生长素浓度高于d侧;二者都是促进生长,e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快,d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慢。【详解】A. 若d点对

35、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浓度在ac之间,A正确;B. 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浓度在ac之间,B错误;C. 据分析可知e侧生长素浓度高于d侧,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b,e点不可能对应c点,C错误;D. 据分析可知e侧生长素浓度高于d侧,故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c,e点不可能对应a点的浓度,D错误。22. 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浓度时A具有最大值B. 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C. 只有生长素浓度

36、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 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A【解析】【分析】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促进作用最强,胚芽鞘弯曲最大,A具有最小值;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增强,胚芽鞘弯曲逐渐增大,A逐渐减小;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由图二可知生长素浓度小于c点时,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是促进,生长素浓度大于c点时,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是抑制,具有两重性。【详解】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促进作用最强,A具有最小值,A错误;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生长的效

37、果越强,A的值逐渐减小,B正确;C、由图二可知: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生长素浓度低于c时,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的生长,C正确;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浓度小于c点时,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是促进,生长素浓度大于c点时,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是抑制,生长素对胚芽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3. 生长素是发现最早和应用最广一类植物激素,植物根的向水性也是由生长素引起的。引起植物向水性现象产生的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方向、运输方式及作用部位分别是()A. 根

38、尖成熟区、向下运输、自由扩散、伸长区B. 根尖伸长区、向下运输、自由扩散、分生区C. 根冠、向上运输、主动运输、分生区D. 根尖分生区、向上运输、主动运输、伸长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所以生长素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部分。在根尖的分生区产生的生长素,以主动运输方式,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向上运输到伸长区,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故选D。24. 柿子的涩味是由于含有大量的单宁,随着柿子成熟,单宁会逐渐分解。为了使柿子尽快去掉涩味,可将其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原因是成熟的苹果可以产生并释放( )A. 生长素B. 乙烯C. 脱落酸D. 细胞分裂素【答案】B【解

39、析】【分析】生长素的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的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详解】A、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A错误;B、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故成熟的苹果释放乙烯促进柿子的成熟,B正确;C、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错误;D、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D错误。故选B。25.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素和脱落

40、酸在对细胞分裂的调节中相互拮抗B. 环境因素能够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C. 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D. 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答案】D【解析】【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在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详解】A、细胞分裂素延缓叶片衰老,脱落酸促进叶片的衰老,二者是拮抗作用,A正确;B、外界因素会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例如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激素合成等的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B正确;C、激素调

41、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D、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D错误。故选D。26. 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 玉米田中毎平方米土地上分布1棵野稗B. 毎毫升培养液中有9个大肠杆菌C. 某湖泊毎平方米水面上全部鱼的数量D. 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一棵【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B、玉米田中每平方米土地上野稗的数量、毎毫升培养液中有9个大肠杆菌均属于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A、B错误;C、某湖泊的全部鱼不属于一个种群,C错误;D、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

42、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例如木棉树在路旁毎隔5米种植一棵,即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均匀分布,D正确。故选D【点睛】27.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b点和d点,它们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将会大幅超过b点C. 若该种群被天敌大量捕食会导致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 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可知,图中b

43、点和d点,种群的增长率为0,因此它们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A正确;B、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和稳定的生态系统,若出生率提高,种群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加,种群数量会随之下降,仍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B错误;C、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天敌,当种群被大量捕食时,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C正确;D、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所以种群数量将围绕K值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D正确。故选B【点睛】28. 褐色雏蝗是每年只有一个世代的一年生昆虫。某地区褐色雏蝗从卵经若虫到成虫的季节消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44、)A. 褐色雏蝗的卵、若虫和成虫构成了一个褐色雏蝗的种群B. 从成虫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该地区褐色雏蝗的数量变化属于稳定型C. 褐色雏蝗以虫卵的形式过冬,当年成虫的数量与卵的数量呈正相关D. 决定该地区褐色雏蝗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构成种群,褐色雏蝗的卵,若虫和成虫构成了一个褐色雏蝗的种群,A正确;B、分析图可知,在不同年份,虽然卵和若虫数变化较大,但是成虫数却相当稳定,因此应属于稳定型,B正确;C、褐色雏蝗以虫卵的形式过冬,第二年成虫的数量与卵的数量呈正相关,C错误;D、决定该地区褐色雏蝗

45、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正确。故选C【点睛】29. 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B. 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植物种群的密度C.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小D. 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B、样方法也可用于调查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的密度,B错误;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

46、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C错误;D、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应先将盖上盖玻片,再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再用显微镜观察,D错误。故选A【点睛】30. 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中,K值主要取决于( )A. 空间和环境资源B. 种群自身的繁殖速率C. 种群的年龄组成D.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A【解析】【分析】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渔业

47、捕捞需要考虑该种群的增长率问题,原则上说是要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进行捕捞,而且严格限制捕捞量,有利于有效地保护渔业资源。防治害虫需要考虑改善环境,以降低K值,才能使防治效果最好。【详解】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空间与环境资源的影响。环境资源和空间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空间和环境资源改善,K值会上升。故选A。二、填空题31. 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下图所示、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_对葡

48、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2)图中所示的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机理是_,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3)图中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4)有一种青少年型(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_(填数字)。(5)当胰岛素含量高时血糖含量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就会受到影响,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答案】 (1). 胰岛B细胞 (2).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 (3). 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4). (5). 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

49、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抗体Y1能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抗体Y2能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导致胰岛素减少,从而血糖升高。Y3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升高。【详解】(1)图中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2)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从而发挥作用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3)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

50、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机会减少,甚至不能结合,从而不能使胰岛素发挥作用。(4)中胰岛素分泌正常,只是因为无法与正常的受体结合或结合机会较少而引起糖尿病有一种青少年型(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5)当胰岛素含量高时血糖含量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就会受到影响,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32. 如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

51、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_。(2)若D是胰高血糖素,对肝脏细胞的主要影响是_。(3)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 _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通过_方式进入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此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_向传递的。【答案】 (1). ABC (2). 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 突触小泡 (4). 胞吐 (5). 单【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甲

52、中的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甲状腺激素,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D表示胰岛分泌的相关激素。图乙中的表示突触小泡,表示突触前膜,表示突触间隙,表示突触后膜。【详解】(1)据图甲可知: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C促甲状腺激素,C又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的B甲状腺激素增多。因此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ABC。(2)若D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对肝脏细胞的主要影响是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乙酰胆碱为一种兴奋型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泡中

53、,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通过胞吐方式进入突触间隙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此反射弧中,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单向传递的。【点睛】本题考查激素调节、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及免疫调节,本题易错(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大多数学生都不是很明确具体升高血糖的原理。33. 下图表示苹果生活周期各阶段部分激素变化的情况,请回答:(1)对苹果树进行剪枝目的是_。(2)据图可知,苹果的生长和发育是_调节的,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则抑制种子萌发,说明两者的作用是_。(3)在高温环境中,细胞失水导致苹果叶片中的脱落酸含量_(填“

54、增加”或“减少”),使气孔关闭。气孔关闭会影响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_阶段。【答案】 (1). 解除顶端优势 (2). 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多种激素的相对浓度) (3). 互相拮抗的 (4). 增加 (5). 暗反应【解析】【分析】据图可知,苹果的生长和发育是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在成熟过程中乙烯含量快速增加,其他激素含量较低,可推知乙烯在果实成熟中起主要作用。【详解】(1)顶端优势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经极性运输至侧芽积累,使得侧芽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对苹果树进行剪枝,可以解除顶端优势,降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生长,长出更多的侧枝。(2)据图可知,苹果的

55、生长和发育是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多种激素的相对浓度)控制的,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则抑制种子萌发,说明两者的作用是相反的,因此两者的作用是互相拮抗的。(3)在高温环境中,细胞失水时,脱落酸具有调节气孔关闭的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脱落酸含量增加。气孔关闭会影响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而二氧化碳主要参与暗反应,故气孔关闭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图示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34. 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观察后据图回答:(1)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对芽

56、生长的效应是_。(2)某生物兴趣小组参照上图展开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的探索实验,按照下表设计浓度梯度(单位:mol/L)。为了进一步准确地测定最适浓度,应当采取什么改进措施?_。组别ABC浓度1012109107 (3)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尔文在研究生长素时将带有尖端的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A)和除去尖端的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B)置于单侧光下,结果A弯向光源生长,B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的推论是_。(4)植物的向光性对植物叶片生长的意义是_。【答案】 (1). 促进 (2). 促进 (3). 降低浓度梯度 (4). 植物的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影响下部的生

57、长 (5). 有利于植物叶片接受更多阳光,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的积累【解析】【分析】分析图片中各点意义,就每条曲线而言,横轴以上为促进,横轴以下为抑制。最高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最造浪度,而与横轴相交点所时点的生长素浓度对该器官生长的作用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两条曲线相交的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两种器官的作用相同。【详解】(1)由图知,A点对茎和芽均为促进。(2)要精确地测量测定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应使浓度梯度减小。(3)单侧光照射下,带有尖端的A弯向光源生长,不带尖端的B不生长也不弯曲,说明植物尖端可能产生了某些物质影响下部的生长。(4)植物的向光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有利于植物更多的接触光照,吸收更多的光能,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有机物积累。【点睛】本题考查生不同长素浓度对植物的影响,需要学生识图,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