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179.91KB ,
资源ID:970402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7040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实施新课程开创新天地.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实施新课程开创新天地.pdf

1、实施新课程开创新天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三年来,我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课程专家的关心和指导下,本着实事求是、积极稳妥、锐意创新的态度,进行了务实地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新课程实验的初步成效。一、重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实施领导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程结构的变化,我校做到两个转变:一是在课程设置上,重视课程功能的转变,充分发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在教学中的互补作用,对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二是重视课程内容的转变,把握必修课程、国家选修课程与校本选修课程的不同要求和作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打好基础开好必修课,尽最大努力开足选修课,重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的开设,并加强了心理教育

2、和综合实践课程的管理与实施。构建具有广东仲元中学特色的课程体系,体现了“重基础、多样化、多层次、可选择、综合性”的时代特点,突显了“规定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相结合”的新课程特征,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主动学习中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完善课程体系,我们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效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认真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规划、设计、开发、开设,丰富教学内涵,拓宽教学外延,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三年来,总共正式出版各种校本教材 12 册,非正式出版的校本教材 40 多册,为校本课程的开设、国家课程的拓展、课堂教学的实施和学生个性

3、化选修课程的合理配置创造了有利条件,达到了“多样性,选择性”的目标。为使新课程有效实施,我们加强了课程实施的领导与管理,成立了“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课程改革实验顾问小组”、“课程实验管理小组”。另外,学校还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学分认定小组、选课指导小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制定了新课程实验方案学分管理方案学籍管理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管理细则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方案学生选课指导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手册等章程,为实施新课程提供可行、可操作的行动纲要,开发了具备多种功能接口和具备兼容性、开放性、通用性的学校综合管理网络系统,简化了操作程序,优化了运行机制,解

4、决了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过程管理”、“选课、排课”和“学分管理”等复杂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二、优化教学模式,构建有效优质课堂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细节,成败在教师,重点在课堂。为了让新课程的理念得以实践,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充满活力,我们从转变观念入手,先“解构”后“建构”,先“解模”后“建模”,抓住优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这个核心,开展了以“反思性教学”促进自己的“有效教学”,以行动研究实现课堂的不断优化,以微格分析达到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加强学习,专家引领,校本研究,教学反思,使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模式,提炼出了具有学校特点的“导引式教学法”,即在课堂教学中,对

5、学生导之以法,引之以路,授之以器,善之以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转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关注课程内容的同时,更关注学生人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在关注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关注作为社会人的学生的个人尊严。逐步形成了学科教学特色,如数学科的“问题探究教学法”、化学科、物理科的“实验探究教学法”、政治科的“案例体验式教学法”、英语科的“互动式教学法”、语文科的“注重双基,聚变创新”的导引式阅读教学等并出版了专著导引式教学法的研究。我校对教学模式的优化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变革。在教学关系方面,强调师生之间“主导”与

6、“主体”的“互补互动”。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强调“充分整合,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全员参与,关注全体,重体验、打基础、提能力”。强化学生参与、合作、竞争、创新、抗挫五种意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业评价方面,强调“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在学习方式方面,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改善学习策略,学会求知;通过合作、互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生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探究,让学生学会从事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激发创新活力”。在备课原则上,提出“以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的要求,以考试说明确定教学的内容,以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的起点,以学生的困惑确定教师的讲授”的备课原

7、则。为实现教学方式的真正创新,我们重点进行了校本化开发与实践。一是以校本培训实现教师的行为转变。我校围绕新课程改革,开发了不同渠道,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教师培训,建立起既独立又综合的培训网络。从对象上,全员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相结合。把对全校教师的普及培训与骨干教师的提高培训有机结合,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从内容上,把新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与教育理论素养、教师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从形式上,讲座式培训和参与研修式培训相结合;校外交流与校内交流培训相结合并坚持以校内为主,内外结合,加强现代教育理论辅导,在教师中强化教学是研究的一种表现,研究是教学的一种形式的认识。从行动上,提升教育研究的深度,达到以

8、培促研,以研促教的目的。从方式上,专家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我们邀请了国家课标组王尚志教授、王建明教授和华南师大、广州大学的教授、专家,省教研室和市区教研室的专家来学校讲课,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对话,使培训真正落到了实处。同时,我们开展“教师增值行动”、“优质为本管理行动”、“青蓝工程”和“高级教师职级计划”,培养一大批优秀教学科研型教师。二是以校本教研实现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为中心,把课堂教学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课堂教学研究,在探索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方法的同

9、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在教学研究上着力三个基本点。一是反思,即发现问题,寻找成长点。让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并且在发现问题中形成课题,在解决困惑中获得成长。二是互助,即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以学科教研、校际合作等为载体,通过教师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实现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三是引领,即获得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理论指导、专家引领。为教师的教研实践提供智力支持。让教师在获得知识、参与研究中,丰富自我,升华自我。在具体实施上实现三化:课

10、例研究多样化,教学反思常规化,教学研究课题化。正是通过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在广州市组织的高中新课程教学质量水平检测中,我校各学科的教学质量,均居广州市前列。三、创新德育模式,完善学生人格发展德育工作是保障课程实施的关键。我们通过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和制定“导师制”以及“学习小组”等管理制度,突出学生自理、自主管理的作用。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德育格局,构造立体化的班级管理网络,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措施上,从四个方面实现新课程下的德育创新。一是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构建德育工作的新格局,校长挂帅

11、、主管德育的副校长牵头、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调控、师生参与、校内外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制度化、系列化地开展德育工作。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充分利用本土化的德育资源,学校建立了五大德育基地,以生活化的德育活动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形象、以社会化的德育实践开启学生心灵、以活动化的德育活动达到寓“教”于“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同时邀请铁道部研究院骆文海研究员、华东师大迟毓博士、陈忠联教授等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先后聘请了派出所所长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成立家长委员会,请家长对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二是坚持主体参与的体验式德育模式,形成“爱国爱民,引领春风”的仲元人精神

12、风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关爱生命,关心他人;以社团、协会和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为载体进行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以各种集会为载体进行“春风伴我行”活动,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明辨事理,感悟人生。三是以心理教育为抓手,构建学生健全人格。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建立了心理成长中心,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试室、心理档案室,承担了中央教科所的心理科研课题,并成为全国心理教育实验学校。四是建立导师制,开发富有真情的心灵交流。我们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努力实现由“师”向“友”的角色转化,不是仅仅关心学生的成绩

13、,而是犹如父母、兄弟姐妹般真诚希望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导师制”就是学生选择一个教师作为自己的导师,每个教师负责 58 名学生,“导师”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绪,学习心理、学习效果等。我们要求“导师”指导学生制定好个人的奋斗目标;制定好每月、每周的学习计划;做好每次考试后的心理指导与学科指导;每周跟学生谈一次话,帮助学生总结一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交心卡与手机短信,进行及时的思想交流,通过对话,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引导。四、发挥示范作用,引领课程改革潮流新课改实施三年来,我们先后在教育部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座谈会和专题研究会、省新课程实验现场会、四省新课程实验协

14、作会、各级新课程经验交流会上作了新课程实验经验介绍。我校还成功承办了 3 次大型的新课程研讨会,接待国内各级各类新课程考察团 60多批次,承担各级新课程实验课题 40 多个,发表论文 19 篇,并根据省、市要求派出了校长、主任和教学骨干到北京、南京、济南、银川、安徽、西安、湖南等地进行新课程经验交流。同时,我们还向安徽、河南及省内十多个学校转让了学校综合管理系统,向山东、海南等 13 个省、市及省内的学校赠送了新课程实验的相关资料。五、反思新课程体系,完善改革方案实施新课程是一个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改革过程。三年下来,朝着新课程改革指引的方向,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要看到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

15、时纠正改革方向。第一,高一必修课程内容太多、太紧,学生难以适应。新课程要求高一必修课必须开齐、开满,而有些学科只在高一开设,有些只开到高二第一个学期,到高考的时候才考,这使得高一新生负担过重。高一本应该是初高中衔接的过渡阶段,所以我认为从内容编排上,要把高一的必修内容分一部分到高二去,给学生一个比较好的、自然的衔接过程。否则,连仲元中学的学生都觉得难以适应,其他中等层次学校、基层学校想要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唯有去加班加点补课了。第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新课程要实施,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教师把时间还给学生,去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目前,很多地方的新课程改革只是形式上轰轰烈

16、烈,实际操作中却是穿新鞋走老路,还是以老师唱独角戏为主,也就是传统的“满堂灌”,其教学结果是费、慢、差,即浪费时间、教学进度慢、教学效果差。整节课只让学生被动的听,不让他动脑、动手、动口。所以,要杜绝那种只喊口号,不抓落实的学校,要真正让新课程取得好的效果,第一步就要转变教师观念,第二步就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第三,完善评价体系。虽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是有过程论定和终结性评价的,但是往往有些学校只有终结性评价并没有过程论定。其实,过程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完成了多少练习,听了多少节课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的评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实际上,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体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没有真正的体验就有结

17、果,那这个结果可能是猜的,而不是理性的,就更谈不上从知识层面的升华以及在实践中的创新应用了。第四,新课程改革需要相应的管理体系来保证其真正有效的实施。从管理的角度看,新课程的实施要研究其理论依据、操作模式和评价体系,要实实在在去抓而不是口头上说行动上不做。为了实施新课程,仲元中学自发地联合企业开发了一条“实施新课程”的管理系统学分认定、过程跟踪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对老师、学生的系统的评价指标。其中,对学生的评价非常繁琐,每一个学科的每个模块都有评价,像语文一个学期就有四个模块,以前用手工操作很麻烦,现在运用这个跟踪评价系统后,只要输入相关信息,就会自动生成评价结果。过去的三年,在上级的正确指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仲元中学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未来的路还很长,任务很艰巨,我们深知学校还有许多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面对新形势、新局面的挑战,我们将更加谦虚谨慎,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团结奋斗,为新课程的深入实践做出新的贡献!(责任编辑:陈德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