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教师团队一所学校确立了“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后,要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并针对学校教育现状的不足构建合理、完善的教育网络,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德育,关键在于具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为此,学校建校之始就提出了培养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教师团队的工作策略。一、读书践行,培养教师的读书人格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渴求知识,追求才学,向往完美,所以学校把养成教师的读书人格视作提高教师人文修炼的基本要求,并确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一是体现在对教师主动参与研究的人文关怀中。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越
2、来越多的教师觉得具体操作层面的东西不解渴、不透彻、不深刻,不少教师开始寻求一种更深层的东西,为此,学校就要引导教师自觉读书,学政治思想内容、学学科专业知识,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并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发掘图书资源作用,为教师搭建学习研究的平台,特别是注重让教育哲学资源成为教师成长和实施教育行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满足教师渴望学习提升的内需。二是体现在引导教师对中外人格教育传统的关注和践行中。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完美人格,让学生得到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教师人格必须率先完善。为此,学校引导教师关注中外人格教育,从读书中感受东西方教育之不同,感受现代教育的
3、文明和精神内涵,并在读书后努力践行。三是体现在要求教师在弘扬教育大师们倡导的人文精神中提升自己。通过让教师自学经典、专家引领、课题指导等,弘扬教育大师们倡导的人文精神,引导教师自觉阅读描绘教育大师成长轨迹、人格品质的书籍,在充满智慧的教育经典学习中,自学理解、深入对话、充分交流,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读书活动,使教师人格在学习中不断完美与升华,在学习中感到自己是个知识分子,是个文化人,树立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教师们在读书活动中,拥有精彩纷呈的阅读对象、与时俱进的阅读理念和广袤无垠的阅读空间,人的精神品质、内涵修养都得到了新的升华。他们在读书实践中既弘扬了读书精神,又提升了教师的科学精神和人文
4、素养。二、德润校园,许孩子一个健康的起点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必然是人人自觉做德育工作者,由此,学校提出了“德润校园”的教育理念,强调每一位教师要以人文关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尊、需要、实际和发展,在活动中重视学生道德需要的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在“许孩子一个健康的起点”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明确了培育孩子的具体目标为:涵养气质、启迪智慧、育德成才。1.组建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研究、制定分年级生活教育培养目标体系学校针对寄宿制学生开展了“生活教育”的研究,并通过学科教学、主题活动、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实践活动等教育体验活动,形成了一张比较完善的德育“大课表”。针对寄宿学生生活空间
5、相对狭小的问题,全员全程全方位抓好孩子的起点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创造健康美好的生活能力。创造健康美好的生活能力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进取能力、身心适应能力三个层面。在实施中,我们又将这三个层面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教师们在实施生活教育中遵循三条原则,即参与性、主体性、实践性的原则,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尊重儿童的自我教育和智慧发展,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轨道上前进;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到真实的生活中进行必要的训练,既给学生必要的、充足的真实生活经验,又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在实践中,教师们还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一是探索德育新课程,让学生在生成
6、式主题活动中自主探究、和谐发展;二是拓展德育途径,让学生在一日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三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亲身体验、陶冶情操。事实证明这些德育方法切实有效。2.挖掘教学资源,让真情涌动课堂“寻找教材与生活的链接点”是指从教材描述的生活片段之内选取连接生活的点,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的教学,真正使“德润课堂”成为每位教师心中的德育工作目标。教师们尝试着从“情”入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使爱的教育从教师身边的每节课开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和网
7、络资源的普及,使教师有了多种课堂教学形式的选择,给师生无限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们利用电教手段声形兼备的特点,用视觉的冲击和听觉的震撼帮助学生还原生活情景,自然生动,扣人心弦,紧紧地抓住孩子们的心,使他们感同身受,使孩子融入到课堂教学主题的思维当中,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十分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开启想象的空间,启发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教师们还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贴近孩子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积累,选取学生理解并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传授一些对孩子成长有益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观察和认识世界,更自由地按
8、自己的意愿进行创新与展示。3.重视网上德育,开创网络绿色空间青少年是上网的最大群体。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也给教育带来了种种问题。如何建立适应网络世界的伦理道德,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是德育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课题。孩子们喜欢上网,老师们就在网上建立孩子们的天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提倡:网络之道,“德”为先。学校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中,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引导,抓住“爱”这一主题教育,方法上注意满足儿童身心发展与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需要,重视发挥激励的功能。许多教师在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准的同时,也注意把孩子们带进了这个健康的网上德育天地。博爱是一种崇高的品德
9、。博爱就是教育学生要爱人、爱群、爱物以及一切美好的东西。教师充分利用网上知识、信息,引导孩子从小懂得“爱”的内涵。“爱人”就是爱师长,爱同学,爱周围所有的人,“爱人”还要爱惜每个小朋友的才能。“爱群”就是教育学生爱自己的班级,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爱物”就是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爱护环境,热爱自然。教师寻找表达上述内涵的网上资料,通过电教手段,尽可能绘制相应的幻灯片,做到古代故事现代化,人物设计卡通化,语言表达儿童化,达到“教材活化,理解深化、情感内化”的效果。三、合作共生,在校本教研中实现专业成长一个成功的学校,必然有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研究机制,学校提倡教师成为互动、合作的同伴,把教研组建设
10、成优秀的“教研共同体”,在日常教学中关注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相融。1.注重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具体操作二期课改倡导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价值取向,为此,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两方面要求:一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明白真理、传承美德,培育人文精神;二是倡导学习中发扬科学精神、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学校引导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形成真实、有效的听课制度:建立“互补性常规听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向教导处申报一节实践课,在听课研讨中建立教学对话交流制度;建立教研大组探讨教学制度,每学期每学科申报一节探讨课,形成教学研究共同体,研究如何将“两纲”融入学科教学
11、;建立向全体家长、社会公开展示课制度,让全社会关心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立体式教育网络。教师们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在与同行的实践探讨课中、在榜样的示范课中悟出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一应充满激励,二应充满赏识,三应充满尊重,四应充满期待。在新的感悟中,教师们努力付诸于实践,在课堂教学的提高中提升自己,形成了一支优秀教师团队。我们在变革的课堂教学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和成长,也感受到了教师们在追求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大量信息,“德润课堂”的意识与教学行为在课改实践中得到体现,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也逐渐成长起来。2.在课题研究中学会反思学校为引导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采
12、用了松散型和紧密型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全员参与科研,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实现转型。各教研组、年级组提出教学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把问题提炼成课题,并开展教学问题研讨。我们的课题研究注意了从同事间的互助指导到纵向的理念引领,从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学到包含行为自省的全过程反思,提出了两次有引领的合作反思: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间的差距;反思理性的课堂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在多次统整中,引导教师完成更新理念、并努力实现行为转移的两个飞跃。这样,研训一体化,外聘专家老师,内重教学研讨,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又努力构建起了优秀的学习型组织,团队精神成为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最终落实课堂质量提高的有力保
13、证。3.引导教师投入德育引领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构建,是课程多元发展的必然选择,每个学校应充分运用自己的办学优势,去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致力于开发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多元的、开放的、灵活的、本土化的课程。学校以多元、微型、本土化、儿童化为开发建设校本课程的基本思路,将德育融入自然常识学科开发了我与环保校本课程,让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增强德育意识,形成课改思想,促进专业发展,加强团队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何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养,提高全员教师的育德能力和专业水平,已成为建设一个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学校的关键。遵循“教师发展学校”的观点,打造优秀团队,“德为先,学为本,优为旨”将是学校不懈追求的目标。(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瀚文小学上海 201700)责任编辑 王清平